丁憂 的來歷,什麼是丁憂

時間 2023-05-29 21:40:05

1樓:長纓在手

丁憂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的道德禮儀制度,後世往往指用於擁有官吏身份之人。

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丁憂 dīngyōu

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

始為謝玄參軍,為玄所遇,丁憂去職。——晉書·袁悅之傳》

2樓:匿名使用者

丁憂———古代喪禮。指遭逢父母或祖父母之喪。古代也指品官因父母喪棄官離職制度。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供職人員丁憂三年,至東漢時,丁憂制度已盛行。此後歷代均有規定,且品官丁憂,若匿而不報,一經查出,將受到懲處。但朝廷根據需要,不許在職**丁憂守制,稱奪情,或有的守制未滿,而應朝廷之召出來應職者,稱起復。

明清時期丁憂三年終制,重新出來任職為起復。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指遇到父母喪事。後多專指**居喪。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稱「丁憂」。

源於漢代。宋代,由太常禮院掌其事,凡**有父母喪,須報請解官,承重孫如父已先亡,也須解官,服滿後起復。奪情則另有規定。

後世大體相同。清代規定,匿喪不報者,革職。《漢書。

薛宣傳》:「宣有兩弟明、修,後母常從修居官。後母病死,修去官持服。

宋史。禮志二八》:「咸平元年,詔任三司、館閣職事者丁憂,並令持服。

又詔:『川陝、廣南、福建路官,丁憂不得離任,既受代而喪制未畢者,許其終制。」清吳榮光《吾學錄。

喪禮門二》:「丁憂事例。《會典》:

內外**例合地制者,在內(在朝)由該部具題關給執照,在外(在地方)由該撫照例題諮,回籍守制。京官取具同鄉官印結,外官取具原籍地方官印甘各結。開明呈報,俱以聞喪月日為始,不計閏二十七個月,服滿起復。

又「督撫丁憂,不得遽行送印,其任內文捲,擇司道一人代行,聽候諭旨方准離任。」

「丁憂」一詞是什麼意思?究竟什麼是「丁」?什麼又是「憂」呢?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傳統的道德禮儀制度;丁代表的就是人口的意思,憂代表的是家裡有人去世了,要有人盡孝。

5樓:不爽的爽朗菌

在古時候,丁憂指的是父母的喪事。丁的意思就是指自己的父母,憂的意思多半是指喪事。

6樓:王志剛剛剛

這個詞語的意思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會傳統的道德禮儀制度。丁的意思就是指父母,憂的意思就是指喪事。

什麼是丁憂?

7樓:腦洞快歷史

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後多專指**居喪。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

丁憂是什麼意思

8樓:q王小年

意思:遭逢父母喪事。舊制,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

讀音:dīng yōu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袁悅之傳》:「悅之始為謝玄參軍,為玄所遇,丁憂去職。」

翻譯:袁悅之開始做謝玄的參軍,被謝玄重視,因父母喪事才辭去職位。

歷史:古代**的父母死去,**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准為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

古代的「丁」和「憂」,其解釋不同於現代的「丁」和「憂」。據《爾雅·釋詁》:「丁,當也。

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據《尚書·說命上》:「憂,居喪也。

所以,古代的「丁憂」,就是遭逢居喪的意思。

遭逢居喪」時,兒女們會憂傷,會居喪,會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規定「守制」,這顯然比單純「人丁憂傷」包含的內容要廣泛得多。「丁憂」,體現了古人對文字運用的爐火純青。丁憂期限三年,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讀音:duó qíng

意思: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

引用:趙爾巽《清史稿·穆宗紀一》:「李續宜母喪,詔奪情署安徽巡撫。」

翻譯:李續宜母親去世,皇帝下令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去安徽任巡撫。

歷史:中國古代規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親父母的喪事,「自聞喪日起,不計閏,守制二十七月,期滿起復」。意思是必須請假二十七個月,回鄉下守喪,事後再重返官場。

但是為了因應各種局勢,「奪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禮制,唐代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奪情起復制度,但在唐玄宗後奪情已較少見。

歷史上關於「奪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張居正。萬曆五年,張居正19年未相見的父親去世了,這時正值張居正掌握權力不久,各項改革事業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此時離職。恰逢小皇帝這時也對他崇拜得不得了,於是讓張居正「奪情」。

當時無數**上書譴責張首輔的不孝行為,被皇帝痛打,有人甚至被打成殘疾。

後來小皇帝長大,對張居正專權一事極為反感,於是拿奪情做文章,將死去的張居正抄家奪爵、子孫流放;而對於大明朝來說,由於萬曆記恨張居正,導致初見成效的張氏改革人亡政息。

9樓:匿名使用者

「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後多專指**居喪。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必須離職,稱「丁憂」。

丁憂,讀音:【dīng yōu】

相關出處:始為謝玄參軍,為玄所遇,丁憂去職。——晉書·袁悅之傳》

袁悅剛開始為謝玄的參軍(軍職、相當於副將),被謝玄所器重,因為自己的親人去世回家守孝而離開自己的職位。

丁憂」雖字義上是指「父母的喪事」,但是由於古代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丁憂守制」。

清代,官吏遭父母之喪時,於家服喪三年。吏期為二十七個月。織田萬《清國行政法泛論·官吏分限·守制》:

官吏若遇有父母之喪,無論去職與不去職,均不敢執務,必在家服其喪,謂之丁憂守制,其期以二十七個月為定例。」

另外與「丁憂守制」相對立的就是「奪情起復」,又稱奪情。奪情是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比較有名的「奪情」事件是明朝首輔張居正的父親死後,本該丁憂去職的他奪情起復。

10樓:百

丁憂是以前的一種祖制,具體說來,是朝廷**的父母親如若死去,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春節的來歷是怎樣的,春節的來歷是什麼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 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 新年 新歲 歲旦 年禧 大年等。民俗故事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來歷是什麼?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 年 說文 禾部 年,谷熟也 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

春節的來歷是怎樣的,春節的來歷是什麼?

春節這個節日由來已久。傳說,早在西元前,兩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就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曆法是靠 現象授時 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殷商時代,甲龜文的卜辭中已可看到卜年的辭句。一直到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製造了 太初歷 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流傳了兩...

什麼是瑞午節來歷,瑞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夏 五 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 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

春節的來歷是什麼,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 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 新年 新歲 歲旦 年禧 大年等。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獸。年 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 就是現在的除夕 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的傷害。有一...

春節的來歷是什麼,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 年 說文 禾部 年,谷熟也 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