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哪些令人肅然起敬或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時間 2022-12-06 09:01:02

1樓:南國途千里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因為這一段故事對我的影響很深。這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劉備和諸葛亮。劉備是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是乙個仁義之君。在劉備剛剛聯合關羽和張飛組成軍事集團的時候,聽說諸葛亮住在隆中(今湖北襄陽)這個地方,刻苦讀書,熟悉歷史和兵法,很有文化和謀略。

劉備覺得諸葛亮是乙個難得的人才,文可以治國理政,武可以帶兵打仗。

於是在深冬乙個寒冷的日子,劉備從自己駐紮的新野這個地方出發,和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一起騎馬來到隆中的山里,打算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江山的霸業。沒有想到諸葛亮恰好外出,劉備等三人沒有碰到諸葛亮,只好失望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以後,不斷向人打聽諸葛亮什麼時候回家, 好再去請諸葛亮。有一天,劉備聽說諸葛亮回家了,就連忙拉著張飛和關羽騎馬往隆中跑,準備第二次去請諸葛亮出山。這一天天氣不好,颳起了北風,下起了大雪。

張飛擔心劉備受凍,不想讓劉備去隆中,打算自己乙個人去請諸葛亮。劉備沒有同意張飛的想法,認為諸葛亮是個高階人才,要親自去請。結果劉關張三人第二次冒著風雪趕到隆中時,諸葛亮又不在家。

三人只得悻悻而歸。

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時候 ,劉備再次拉著張飛和關羽,騎著快馬來到隆中,準備第三次請諸葛亮出山。三人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草房子跟前時,諸葛亮正在睡午覺。劉備就靜靜地站在門口等候,直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進門拜訪。

劉備進門後誠懇地說:「久聞先生大名,三次拜訪終於見到先生,實在是三生有幸啊!」諸葛亮被劉備誠摯的態度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打動,這一次決定答應劉備出山,輔佐劉備完成統一江山的霸業。

後來諸葛亮當了蜀國的宰相,為劉備治理好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就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來歷。這個故事深深地影響了我。

因為劉備作為一國之君,能放下自己的身段,三次上門請諸葛亮。說明了劉備有眼光 ,也重視真正的人才,所以成就了一番霸業。可以說劉備是諸葛亮的伯樂,諸葛亮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

而「千里馬」只有得到伯樂的賞識,才能有機會馳騁疆場。所以說諸葛亮是幸運的。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要想被人賞識,自己首先要有真正的本領。

而作為領導,要善於發現人才,運用人才,才能讓自己領導的事業蒸蒸日上。

2樓:沒有不開心啦啦啦

1三顧茅廬,劉皇叔三兄弟三次去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2白帝城託孤,劉皇叔最後的時刻講蜀國託付給諸葛亮

3千里走單騎 就為了將嫂嫂送回大哥身邊

3樓:陽光的

三國時期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令人肅然起敬,雖然迫不得已進了曹營,但是他還是對蜀漢那麼忠心,令人佩服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瞻在綿竹決戰鄧艾,季漢的士兵們把雙腳埋進土裡,以示不退之意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絡

5樓:天天天藍

(一)、聯絡

1、 文學真實儲存了歷史的肉身

文學真實是對歷史真實的一種有益補充,為乾巴巴的時間、地點、事件補上鮮活的人物和生動的內心,為「人事」補上「人生」。只有人事沒有人生的歷史太單調了。好的歷史著作,也多採用文學的手法來增添歷史敘事的魅力。

2、文學書寫成了歷史教益的一部分

**和歷史是兩個世界,不能重合,但有時**也起著歷史教化的作用。

魯迅曾說過,「我們國民的學問,大多數卻實在靠著**,甚至於還靠著從**編出來的戲文。」這是對中國社會的一種深切觀察。

3、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二)、區別

1、定義不同:

歷史: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

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

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2、**不同:

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鑑,借古論今。

文學:文學是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3、性質不同:

歷史:歷史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6樓:告別安琪

歷史是文學的乙個側面面,文學記錄歷史。

就像魚兒和水的關係,歷史就是水,文學就是魚。沒有文學歷史照樣存在,但缺少思考;沒有歷史文學根本無從談起。

文學: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歷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乙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乙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

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中國近代歷史文學名人有哪些??、

7樓:你好嘛

1、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2、郁達夫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3、沈從文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

5、茅盾

8樓:向太陽航行

三兔:蔡元培、陳獨秀、胡適。

朱志清、「文化崑崙」錢鍾書、魯迅、周作人、戴季陶、聞一多、馬識途、茅盾、巴金、老舍、冰心、黃興、郁達夫、郭沫若--------

太多了,建議你看《南度北歸》、《現代文學大觀(北京燕山出版社)》。希望能被採納。

9樓:yyy光年

近代是指中英鴉片戰爭開始(1840年)到五四運動(1919年),這時期的文學名人很多,例如:朱自清 魯迅 葉聖陶 老舍 冰心 郭沫若 聞一多 張愛玲 矛盾

遠一點的有:梁啟超(1873--1929)、陳天華(1875--1905)、秋瑾(1879--1907)、王國維(1877--1927)、馬君武(1882--1939)、蘇曼殊(1884--1918)、柳亞子(1887--1958)

這些都是較有名氣的,當然還有更多,你自己去找嘍。

希望採納。

10樓:瓜娃子

魯迅、巴金、老舍、冰心、蕭紅、蕭軍、朱自清、郁達夫、徐志摩、廢名、周作人、田漢、曹禺、臧克家、聞一多、艾青、茅盾、夏衍、戴望舒、馮至、林語堂、郭沫若、葉紹鈞、許地山、魯彥、廬隱、郁達夫、丁玲、李金髮、柔石、殷夫、張天翼、張恨水、張愛玲、沈從文、鄭振鐸、阿英、胡適、劉半農、劉大白、臺靜農、汪靜之、馮雪峰、梁實秋、艾蕪、沙汀、葉紫、吳組湘、瞿秋白、卞之琳、梁遇春、施蟄存、端木蕻良、丁西林…

很多人的作品都很不錯。

11樓:hufd外地

林則徐 鄧世昌 孫中山 蔣介石 *** 衛青 蒙恬 岳飛 文天祥 康有為 譚嗣同 梁啟超

12樓:匿名使用者

陳獨秀,王國維,胡適,魯迅,茅盾,巴金,郭沫若等,很多原先比較有名,由於歷史原因讓人忽略

13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 聞一多 郭沫 朱自清

談談文學與歷史的關係

14樓:其翼若垂天之雲

歷史與文學的關係

——周振鶴教授在上海師範大學的演講

我曾經作過歷史與科學關係的演講,認為歷史學處在人文與科學之間,大旨是闡發歷史學研究方法上的科學性與研究物件的人文性,這是歷史的中庸之道(歷史與科學的共通處還有一點是求真)。另一方面,學科性質屬於人文領域的歷史,在傳統的文史哲學科之中,也處於中庸的狀態,前進一步是哲學,後退一步是文學。比如,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是哲學而不是歷史,只是以歷史說事。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也近似哲學,以文明形態的變遷來說明其哲學觀點。這就是「前進一步是哲學」。後退一步呢?

《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就是文學了。關雲長走麥城是歷史,華佗為其刮骨療毒則是文學。岳飛抗金是歷史,岳母刺字就是文學了。

狹義的歷史學其實就是歷史編纂學,信奉歷史事實至高無上的原則,既不理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也不**歷史發展的趨向,更不談論什麼歷史經驗與教訓,而只以復原歷史面貌為己任,其極端的表現就是以史料學代替史學。但我這裡卻不是要批判歷史編纂學,而是說歷史學本來的意義僅在於追求歷史事實,而對這些事實作哲學的思考或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實際上都進入了其他領域。當然學術之間沒有絕對的界線,歷史學也可以總結歷史規律為自己的目的,也可以科學地預見歷史的發展,但這一切都必須以史實為基礎。

脫離了歷史事實,再好的理論也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同樣,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的文學創作再如何戲說,也必須合情合理,才有感人的力量,否則就是瞎說胡扯,沒有人願意看了。大家知道京劇《失空斬》十分有名,但失街亭是真事,斬馬謖是真事,中間那一段空城計可就是虛構了。

只不過虛構得好,十分在理,雖然歷史學家不接受,但觀眾卻很愛看,而且在《失空斬》裡頭,就數空城計戲劇性最強。如果有歷史學家因為其違背史實而硬要將它抽掉,那豈不是成了傻瓜?所以一般而言,我不反對戲說,只要不太出格就行,否則只剩下乾巴巴的歷史事實,那就只有歷史學家自己才愛看。

那麼除了文學創作以外,歷史學著作是不是都是純粹的歷史事實,而沒有一點文學成份呢?也不盡然。歷史學裡頭有文學因素存在,同樣文學中也有歷史事實。

歷史中的文學

行刺趙盾一事未成而刺客自盡是歷史事件。但為何刺殺未遂,卻是歷史故事了。從事件而變為故事,文學成份是不可少的。這就是歷史中的文學。

歷史中的文學是指歷史中有文學的成份。文學可以虛構,歷史必須真實,也就是要可信,這是最基本的差異。但歷史中就沒有虛構的成份嗎?

司馬遷的《史記》自然是典型的歷史作品,它是廿四部正史的第一部。所謂紀傳體的史書就是由它所開創的,所以大概不會有人說《史記》是**故事。但是我們看看其中的一段史事。

《史記·晉世家》載:因趙盾屢諫,「靈公患之,使?

三國時期著名謀士有哪些,三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謀士?

1 徐庶 徐庶 生卒年不詳 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 今河南許昌長葛東 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 諸葛亮 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2...

三國時期有哪些戰亂,三國時期所有戰役

三國時期戰爭年表 ab 巴西之戰 白狼山之戰 白馬之戰 c 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 赤壁之戰 d 狄道之戰 定陶之戰 東興之戰 段谷之戰 ef 樊城之戰 g 官渡之戰 廣陵之戰 h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 合肥之戰 j 江陵之戰 kl 遼東之戰 林歷山之戰 魯陽之戰 mn 南安 合肥之戰 南中之戰 濡須口之...

歷史上三國時期有哪些才女,三國時期有哪些才女

歷史上三國時期有蔡琰 甄宓等才女。蔡文姬 生卒年不詳 名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東漢陳留圉 今河南開封市杞縣 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 胡笳十八拍 悲憤詩 等 甄氏 182 221 字嫦娥,別稱...

三國裡有哪些經典的交戰,三國時期有哪些大戰?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夏侯藹拔矢啖睛。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趙子龍單騎救主。曹仁大戰東吳兵 關雲長義釋黃漢公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 許褚裸衣鬥馬超 張遼威震逍遙津。甘寧百騎劫魏營 馬超大戰葭萌關 趙子龍力斬五將 文鴦單騎退雄兵。關公溫酒斬華雄。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三國時期有名的馬,三國時期有哪些比較有名的馬?

比較有名的如 赤兔 的盧 絕影 爪黃飛電 照夜玉獅子 烏雲踏雪。沒啥人知道的,好比 曹洪曾有一匹馬名為 白鶴 後有白鴿馬 當時人稱 憑空虛躍,曹家白鶴 那匹劉備送給龐統而使龐統送出命的馬,名為 白龍駒 是否此馬就為 的盧 不得而知 張遼威震逍遙津時,拿的是 問天 騎得那匹馬是 灰影 後有人稱 負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