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如何形成,夏朝是怎樣建立的?

時間 2022-12-03 00:30:38

1樓:咪浠w眯兮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乙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

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2樓:北來南網

淵源早在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圖

之後,由於大禹深受擁護,根據禪讓制而做了舜的繼承人。他在位時,曾經將當時的中國劃為九個州,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來歷。大禹還制定了各種制度,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演變大禹死後,啟在與伯益爭奪權位的鬥爭中獲勝,而且殺死了伯益。而伯益本來是大禹按照禪讓制選定的傳位的物件,啟的即位,打破了禪讓制,成了歷史上王位世襲繼承制的開端。啟在位期間,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時期。

啟死後,繼承王位的太康在東夷族的進攻下喪失了權力,經過三代的爭鬥,直到少康繼位以後夏朝才得以鞏固穩定。這就是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的過程。以後的統治者都善於控制東夷,或是同東夷搞好關係。

可是到了桀統治的時候,卻一味地討伐邊國,耗費了大量財力;而且,桀是乙個昏庸無能、貪圖享受的暴君,殘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內外交困時,商湯對它進行了討伐。桀被商湯戰敗,被放逐以後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

影響夏王朝的各種制度和經濟文化上的發展,尤其是在農業生產、鑄銅技術、天文曆法等方面的進步都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乙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晚期部落聯盟夏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

3樓: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

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了激烈的鬥爭,都失敗了。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治水的工作。

禹接任了鯀的職位,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氾濫的災害。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

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禹是來自中原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在成為部落聯盟的「共主」之後,嘗試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為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礎。   禹建國以後把益(伯益)選定為王位的繼承人,禹死後,益按照部落聯盟的傳統,為禹舉行喪禮,掛孝、守喪三年。

三年的喪禮完畢以後,益沒能繼承王位。「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避居箕山之陽」(《史記·夏本紀》);於是中國歷史由「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進入了「家天下」的奴隸社會。

4樓:匿名使用者

大禹同志做了個秀,要把大位傳給伯益,其實兒子啟有很大權力。死了以後兒子把伯益殺了,就建立了夏朝。政治遊戲而已。

5樓:埃拉里斯

禹因治水有功被選為族長,而後建立夏朝,但出名的是他兒子,被大家所熟知的夏朝天子就是啟!

6樓:爍爍們

夏禹的兒子啟殺了繼承者 建立了夏朝,其實也就是中原乙個比較大的部落而已。

7樓:

夏禹當上部落首領後,通過塗山之會和一系列對外戰爭確立了自己對周邊部族的統治地位。夏禹死後,將王位傳於自己的兒子啟,開創了「家天下」的局面。與此同時,部落推舉制還有部分殘留,啟先後滅了伯益和有邑氏,通過「鈞臺之享」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最終確立了夏朝的統治。

8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五帝都各有尊號、氏族、國號,但其實都是乙個氏族傳承。

在這個氏族的傳統裡實行「禪讓」制,賢能者受推舉而居上。

帝禹的國號是夏,自他用這個國號實行統治以來,夏朝就算是建立了。

夏朝又與之前的五帝朝廷不同。

五帝時代是禪讓,用現代話講,算是民主選舉制了,而夏朝是絕對的獨家朝廷。帝禹的兒子——姒啟,開啟了獨家天下的時代,自他以後的歷史上再也沒有了那種禪讓制。

9樓:匿名使用者

禹建立的,具體不是很清楚,反正他本來就是部落首領

夏朝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 (約西元前 2070至約西元前 1600年)西元前二十一世紀至西元前十七世紀,是中國第乙個王朝——夏王朝時期。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它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乙個重要里程碑。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十七個王,延續近五百年。

夏曆 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稱為農曆、陰曆、古曆、舊曆等。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乙個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有陰曆的成分;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乙個回歸年,並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使用夏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夏曆與殷歷、週曆不同,主要在於以哪個月為正(作為一年之始)。一年十二個月,分為子月、醜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注意:不是戍)、亥月。

中氣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為子月,大雪所在的月(季冬之月)為醜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為寅月餘類推。夏曆以寅月為正月(與今所謂農曆正月相同)、殷歷以醜月(今所謂農曆12月)為正月、週曆以子月(今所謂農曆11月)為正月。比如說,夏曆的三月就是殷歷的四月、週曆的五月。

從漢武帝開始至今,都採用夏正,也就是夏曆。  夏曆採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週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一體,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因閏月游移不定,各年同名節氣在格里曆(簡稱格歷)3-4天裡波動,不便推算、記憶和使用。

夏曆以寅月為正月。

11樓:匿名使用者

約西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共400餘年 夏朝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乙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

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

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

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乙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

夏朝世系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后氏,亦有稱之為帝者。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一說四百三十二年),是為後人所推算。如夏代的開始從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則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後經過了四百餘年.1、啟——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洩(世)——10、不降——11、扃(局、禺)—— 12、胤甲——13、孔甲——14、皋(吳、皋苟)——15、發(發惠)——16、履癸(桀)

夏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乙個王朝時期。

夏朝共有17個王,其中因史料缺乏,作病死的13王;國亡後被餓死的1王;自刎而死的1王;被奪去國政後淒涼而死的1王;身為傀儡,憂憤而死的1王。

所謂的「曆法」,是根據天象變換的自然規律,來計量長時間間隔、判斷氣候變化、**季節的法則。 具體內容上,曆法涵蓋每年月份、天數的分配,和季節、氣候的變換等內容。制定依據上,曆法起源於大自然的規律變換,記載著太陽、月亮、五大行星 (金、木、水、火、土)在星空背景中的執行和日月食的推算。

陽曆2月份比往年的28天多了1天,變成了29天,這在曆法上叫陽曆閏年;

陰曆有兩個二月,後乙個二月稱為閏二月,全年共13個月,

這在曆法上又叫做陰曆閏月。為什麼陽曆有閏年,陰曆有閏月呢?

原來,我國現在使用的曆法是既有陽曆又有陰曆的混合歷。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根據大文學家的精確計算,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

為便於計算,一年定為365天。

365天又分為12個月:1、3、5、7、8、10、12月為大月,

每月31天;4、6、9、11月為小月,每月30天,2月為28天。

這樣,每年多下的5小時48分46秒隔4年就會多1天,

歷法學家又把多出的一天放在第4年的2月份內,這樣2月就變成了29天,

我們稱2月28天的為平年,29天的為閏年。計算方法是公元年份

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所以今年是陽曆閏年。 陰曆又叫農曆,

它是根據月亮圓缺1次的週期來計算的。這個週期為29天12小時44分。

陰曆l年也分12個月,為便於計算,陰曆每月的天數只好定為

29天或30天了,即全年的天數為354天。這樣的計算方法雖然使每年月亮

周轉位置與曆書相符,但與陽曆的差異就會多達11天,年歲愈多差距也愈大,

為了使天數與陽曆接近,所以每隔2~3年就要增設乙個閏月。

如果不增設閏月的話,隨著年歲的增加,便會出現寒暑倒置。

歷法學家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就用閏月的方法來解決。

但閏月的設定也有嚴格的規定,不是隨隨便便的,它與24個節氣有關。

歷法學家把24個節氣分為「節氣」和「中氣」兩類,分別和12個月安排

在一起,每月月初的為「節氣」,月中的為「中氣」。由於陽曆每年比陰曆

多11天,即陰曆每年要推遲11天,3年就會推遲1個月,就會碰上,乙個

沒有「中氣」的月份出現,所以歷法學家規定以不含中氣的月為前一月的閏月。

今年如果不設閏月的話,三月就是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了,

根據這個法則,因此今年閏二月的道理就在此。根據計算,在19年中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還是啟,為什麼有些老師說是啟,你認為呢

我覺得,夏朝的建立者是禹還是啟,這個事不難判斷。那麼,判斷夏朝的建立者是禹還是啟,只能看古文獻怎麼說。古文獻裡,關於這父子兩個誰是夏朝的建立者有不同說法嗎?沒有。講到夏,都是從禹講起的。所以,只能說禹是夏朝的建立者。至於哪個老師怎麼說,就無關緊要了,除非他有更可靠的考古學證據或古文獻證據。說到禹是夏...

月相如何形成,月相是怎樣形成的?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 地球 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乙個月內有規律地變動。月球本身不發光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我們在地球上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 愛上孕婦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

玉是怎樣形成的,玉是如何形成的?

玉石主要形成於火成岩的結晶作用,岩石經高溫熔融變質重新結晶而成。玉有軟玉 硬玉之分。軟玉一般指產於我國新疆一帶的白玉 青玉 碧玉與東北岫玉等,硬玉是指產於緬甸的翡翠。中國 四大名玉 1 新疆產出的 和田玉 2 遼寧岫岩縣產出的 岫玉 3 河南南陽產出的 獨山玉 4 湖北鄖縣等地產出的 綠松石 新玉礦...

雪花是怎樣形成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雪花形成的條件 天空中的雲是由無數的水蒸氣和小水點所組成.在內陸上的雲層,大部分的小水點的直徑要比千分之四公釐還要少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水是在攝氏零度時凝結成冰,但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以下是大部分科家相信雪花形成的基本條件 在一般的情況下,水點並不會互相黏在一起,它也需要一些基本條件配合.首先,...

肥胖是怎樣形成的,肥胖,是如何形成的?

眾所周知,脂肪,是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人體內脂肪多了,自然就會肥胖,所以,清楚了解脂肪在人體的動向,是 的關鍵。首先,我們應當了解人體細胞內的脂肪是如何增多的。在我們一日三餐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質是三大產能營養素,它們可通過人體的生理代謝轉化成運動所需的能量。每個人要維持正常生命代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