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史官記載歷史也是按西元前某某年記載的嗎

時間 2022-10-13 22:52:43

1樓:

不是,舉例:

按照魯國十二公的順序,記錄了當時各方面的歷史。

1.隱公11年

2.桓公18年

3.莊公32年

4.閔公2年

5.僖公33年

6.文公18年

7.宣公18年

8.成公18年

9.襄公31年

10.昭公32年

11.定公15年

12.哀公27年

13.書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滅亡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那時耶穌還沒出現呢,哪來公元紀年

中國以前有史官 記載歷史 現在還有嗎

3樓:香香豬

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這是中國科學院中最早成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也是建國後第乙個成立的國家級史學研究機構。

4樓:紫藤蘿1號

還有啊,不過他們不是奉皇帝命令行事的,大多是個人出書,記載一些歷史的事。也有不少歷史方面的專家和學者什麼的去記載和研究啊。古代的一般皇帝肯定會記入啦,還有一些軍事,政界,文化,教育,醫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

現代也是一樣啦。

5樓:楚竹筱

地方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等都有編纂現代史的責任

6樓:彼黍離離彼稷依依

呵呵 現在的不知道

不過古代記歷史的史官記歷史是不能讓皇帝看的,記了就封存

現在是不是就不知道咯,至少在清朝就不是這樣的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從哪一年開始的啊 要準確

中國歷史是多少年開始記載得?

7樓:明日觀察

可以參考《竹書紀年》,也就是西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差不多西元前2100年;距今約4115年;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亦稱《汲冢紀年》,於西晉咸寧五年(279年)被盜墓者不准(fǒu biāo)所發現的編年體史書。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竹書紀年》記錄了從夏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竹書紀年又與近年長沙馬王堆漢初古墓所出古書近似,而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也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系年》相類,可見其史料價值。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說:「《竹書紀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問題上有其特殊意義,正在於它是現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學的系統。

」《竹書紀年》凡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

8樓:若舞飄逸

從開始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一共是3715年,從《史記》記載的來看應該是4732年。

從元謀人(原始人)開始算起應該是170萬年。

商朝約是西元前1700年建立的,那麼距今就是1700+2015也就是3715年這是中國有文字開始記錄事情的歷史,商朝前面還有夏朝、三皇五帝、上古神話時代、

司馬遷的史記是從三皇五帝開始記載的,黃帝出生是在西元前2717年,那麼距今就是2717+2015也就是4732年的歷史。

三皇五帝之前還有大量歷史存在、如果從最早先的元謀人開始算起的話,那麼中國歷史在距今170萬年前就開始了。

9樓:88dfsd**座

西元前1814年有確切紀年

中國古代最早史書記載的時期是什麼時代?

10樓:9點說史

夏朝。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

回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答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擴充套件資料

夏朝文字,從目前的考古發掘看,尚未明確證實發現有關夏代的文字資料。但種種跡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國內學者馬賀山認為夏朝傳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

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種相當完備的文字,傳統文字學所謂的「六書」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備,是其文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標誌。

文字的發展是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商代甲骨文的出現決不會是從天而降的,在它之前應有其發生演變的過程。因此,在先商時代,文明程度高於商族的夏族統治者,也應有文字的發明與使用,這才符合文字發生與演變的規律。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bai秋》是中

國古代最早的一du部史書zhi

,據說由孔子編dao纂。

漢代以後成為儒家的專

重要經典之一。屬

《春秋》記載:上起西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下至西元前481年魯郊狩麒麟。

其中還包含了虞、夏商、周時期的重要史實、天文、地理、哲學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對後世產生過重要影響,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的珍貴史料。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12樓:貞觀之風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西周末年奴隸制逐漸瓦解,封建制興起的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事件,也就是西元前722年到西元前481年共計242年間發生的大事。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了春秋和戰國的明確分解年:春秋為前770——前476,戰國為前475—前221年,並被普遍認同。

13樓:進擊的巨人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這個歷史年代歌大家都很熟悉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東周是分為兩個時期的。這兩個時期乙個是春秋時期,乙個是戰國時期。

這個時期是周王的勢力減弱,而諸侯群雄紛爭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他們史稱「春秋五霸」。那可能要問了,戰國好說,因為正是戰爭混亂的時候,所以起名戰國。

那春秋之名又何來呢?

孔子本身就是魯國人,對本國也算是了解,所以他便依據魯國史官所編寫的《春秋》加以整理和修訂,也就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儒家經典之一《春秋》。這本《春秋》記錄著從魯隱公到魯哀公,總共十二代君主242年的歷史。它把這段時期所發生的大事都記錄了下來,以供後人們參照,讓人們從歷史中借鑑以及吸取教訓。

正是由於它所記載的這段時期,與東周歷史的時間分段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們才把這段歷史以《春秋》命名,稱為春秋時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這段歷史以《春秋》這本書命名,稱為春秋時期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希望您喜歡答案

15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以春秋二季代指一年,東周諸侯並起,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史書,而這些史書,都稱春秋,其中最為著名的當然是孔子著的以魯國史事為主要內容的《春秋》,《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西元前 722年到前481年的史事,這一年限,從歷史上看,諸侯並起,群雄爭霸,可以獨立為一歷史階段,便以「春秋」命名之。

春秋發展到三家分晉階段,出現七雄並起的局面,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之間征伐戰爭更加激烈,此時周天子連名義上的影響力都以喪失,此時,中國的奴隸封建制也開始瓦解,出現新的經濟、政治制度,這使得這一時期獨立於其他歷史時期存在,由於此時期的最明顯表徵是七國連年的戰爭,便以「戰國」命名之。

下列對春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1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自西元前770年至西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戰國」名字由來為何?

17樓:匿名使用者

1、名字由來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

而戰國的**是《戰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2、分界線

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3、時期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18樓:

「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

春秋 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 前722年 到魯襄公十四年 前481年 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西周末年奴隸制逐漸瓦解,封建制興起的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 春秋 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春秋 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的「春秋」有什麼含義

各位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會去尋找一些書籍來看,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國家或者朝代名字的 都是有很深刻的意義的,就像我們平時所取得人的名字一樣,有些都有特殊的意義,比如說名字裡面會包含自己的出生地,或者父母的名字之類的。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的 春秋 有什麼含義?其實這是一本書的名字...

春秋時期對中國歷史造成了什麼影響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是乙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形成了巨大衝擊.春秋時期動亂不堪,春秋五霸,嚴重的破壞了社會和諧,但此時諸子百家興起,極大地繁榮了文化,湧現出許多名人,如孔子 老子等等 政治 突顯西周與東周的政權更替,諸侯紛爭不斷。經濟 春秋時...

中國歷史上

岳飛還文武雙全呢,皇帝老兒招他速回 他明知死路一條還不得不回去 你說為什麼?現在人看來就是 愚忠 可古代人不這麼認為,儒家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太大了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有些人不是沒有謀朝篡位 翻覆江山 君臨天下的能力 他們缺的是野心 他們的思想被禁錮在了儒家所述 帝王所編的所謂的 倫理道德 ...

中國歷史上哪些朝代屬於正統朝代,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朝代是哪個朝代?

堯 舜禹 夏朝 約西元前22世紀 西元前17世紀 商朝 約西元前17世紀初 西元前11世紀 周朝 約西元前11世紀 西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 西元前221 元前206年秦王 贏政 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西漢 西元前206年 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