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郡四大家族的,三國時期吳郡四大家族的資料

時間 2022-10-08 09:46:02

1樓:字昆郯凌柏

指虞、魏、顧、陸。

.在三國時期,四大門閥家族為孫吳政權的崛起和鞏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後世稱之為「張文,朱武,陸忠,顧厚」,其地位遠在曾經春風得意一時的周、諸葛、虞、魯、呂、程、黃、韓、蔣、陳、董、甘、凌、徐、潘、丁等家族之上。而在這四大家族中,無論是以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還是以歷史作用或執政的連續性和長期性論,陸家都首屈一指。

據《後漢書·獨行列傳》記載,陸家世居會稽郡或吳郡,最早可追溯到漢光武帝的尚書令陸閎:「字子春,建武中為尚書令。美姿貌,喜著越布單衣,光武見而好之,自是常敕會稽郡獻越布。

」陸閎之孫陸續【這名字真好記】涉中國最早的佛教徒楚王劉英謀反案,入獄飽受煎熬。雖然幸未因此喪命,但還是被東漢**勒令「還鄉里,禁錮終身。」陸續之孫名陸康,也是乙個很好記的名字。

奇怪的是,陸家本與孫家有一段很深的恩怨。按《三國志》裴注引《吳錄》:「是時廬江太守陸康從子作宜春長,為賊所攻,遣使求救于堅。

堅整嚴救之。主簿進諫,堅答曰:『太守無文德,以征伐為功,越界攻討,以全異國。

以此獲罪,何愧海內乎?』乃進兵往救,賊聞而走。」此時,在黃巾起義的餘波面前,他們兩家還能夠精誠團結

不過,在孫堅死後,孫家日益依賴於袁術集團。初平四年三月,「袁術殺楊州刺史陳溫,據淮南。」在意欲稱霸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蓄意指使下,孫策集團不可避免地將同統治廬江的陸康發生衝突。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公尺三萬斛。康不與,術大怒。

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嘗銜恨。術遣策攻康,謂曰:

『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這樣看來,主要責任好像在陸康。

".但對這同一件事,《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傳》卻給出了立場截然相反的解讀:「袁術屯兵壽春,部曲飢餓,遣使求委輸兵甲。康以其叛逆,閉門不通,內修戰備,將以御之。

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攻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

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這樣看來,主要責任在於袁術,孫策屬於「附逆」,而陸康死在監獄裡,以馬謖之案例相較,實亦可以看作為孫策所殺。

陸遜是陸康的侄孫,原本「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在孫策圍城之前,陸康已經預感到末日來臨,於是:「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

」後來「權以兄策女配遜」【《三國志·陸遜傳》】,陸遜欣然接納了仇人的女兒為妻。自此,陸氏家族便開始死心塌地為孫吳效命。從後面的歷史發展看來,他們也的確做到了「忠」。

甚至在孫吳政權滅亡多年之後,陸遜之孫陸機還冒天下之大不韙,寫了兩篇《辯亡論》來為其招魂。只是我們也許應該想到,假若陸康地下有知,看到這樣的情景,可以瞑目嗎?

陸遜是陸康的侄孫,原本「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在孫策圍城之前,陸康已經預感到末日來臨,於是:「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

」後來「權以兄策女配遜」【《三國志·陸遜傳》】,陸遜欣然接納了仇人的女兒為妻。自此,陸氏家族便開始死心塌地為孫吳效命。從後面的歷史發展看來,他們也的確做到了「忠」。

甚至在孫吳政權滅亡多年之後,陸遜之孫陸機還冒天下之大不韙,寫了兩篇《辯亡論》來為其招魂。只是我們也許應該想到,假若陸康地下有知,看到這樣的情景,可以瞑目嗎?

2樓:匿名使用者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歷史上轄今蘇南浙北,也包括杭州在內。

在歷史上,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定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

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共分荊州:曹操佔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佔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於是劉備占有荊南四郡等大部分地盤。

3樓:匿名使用者

指虞、魏、顧、陸。虞,代表人物虞翻。這個是差點被孫權殺掉的。

魏,魏騰,差點被孫策殺掉,我們講《江東基業》這一集的時候講過孫策要殺魏騰,後來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就站在水井跟前說,你要殺魏騰我就跳下去算了。因為你要殺了魏騰以後大家肯定要反對你。為什麼?

就因為魏騰他就是四大家族之一。這個江東家族的勢力太大了。孫策沒敢殺。

那麼顧呢,顧雍,顧雍是善終的。但是顧雍的孫子,我剛才講顧譚捲入陸遜一案,被罷官被流放。而且顧譚的弟弟也受到牽連。

他的姐妹也受到牽連。這裡面確實是有孫權和江東士族的矛盾。

參考資料:易中天品三國之逆流而上(四十八)

三國時期的吳郡現在是什麼地方

4樓:last丶十七

錢塘江以西,治所在今蘇州。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治所在今平湖東南),餘杭(今餘杭鎮),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羡(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按後漢書郡國誌,吳郡有安縣而無錢唐,但安縣所在不明。

比照漢書地理志,可能就是錢唐,

5樓:墼餮魍薅

吳郡,郡名。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治所吳縣(今蘇州姑蘇區),而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今蘇州市姑蘇區),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東南),餘杭,錢塘(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羡(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按後漢書郡國誌,吳郡有安縣而無錢唐,但安縣所在不明。

比照漢書地理志,可能就是錢塘。

三國時期吳郡有哪些縣城

6樓:匿名使用者

吳郡,郡名。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吳縣(今蘇州),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 吳郡所轄屬縣:

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治所在今平湖東南),餘杭(今餘杭鎮),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羡(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按後漢書郡國誌,吳郡有安縣而無錢唐,但安縣所在不明。比照漢書地理志,可能就是錢唐,此處從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冊。

晉鹹和元年(326年),司馬嶽被封為吳王,吳郡改為吳國。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罷吳國,復為吳郡。大明七年(463),改隸南徐州。

次年復歸揚州。 梁太清三年(549),侯景叛亂,攻占吳縣,改吳郡為吳州。大寶元年(550)二月,復改吳州為吳郡。

陳後主禎明元年(隋開皇七年,587年),析揚州地置吳州,治吳縣,吳郡隸屬吳州。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吳郡,改吳州為蘇州。 隋大業元年(605),復改蘇州為吳州。

大業三年,又改吳州為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平定江南,改吳郡為蘇州。 唐貞觀元年(627),全國分為十道(道為監察區),蘇州屬江南道。

唐天寶元年(742),蘇州又改為吳郡。隸江南東道. 唐乾元元年(758),改吳郡為蘇州;又置浙江西道,蘇州隸浙江西道。

7樓:安迪布蘭頓大人

吳郡: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

領13縣:吳縣、婁縣、無錫、毗陵、曲阿、丹徒、陽羡、烏程、由拳、海鹽、餘杭、錢唐、富春。

8樓:煉血堂小周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治所在今平湖東南),餘杭(今餘杭鎮),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羡(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按後漢書郡國誌,吳郡有安縣而無錢唐,但安縣所在不明。

比照漢書地理志,可能就是錢唐,此處從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冊。

大概是這個吧

哪乙個家族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大姓

9樓:匿名使用者

李姓,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三國時代的李姓卻顯得相當低調,只有李嚴、李傕、李典、李恢等跑龍套的小角色,和張、王、劉這幾個大姓完全不能比。李姓與張姓、王姓並列為三大姓氏,人口數量都接近1億。如果加上朝鮮南韓越南以及海外華人,則李姓人口數毫無疑問是獨占鰲頭。

李姓還是乙個相當古老的姓氏。

10樓:熊熊幻絲

1、劉2、袁3、陳4、王5、曹6、孫7、崔8、陸9、周以上各姓,除曹姓、孫姓相對較小外,劉姓是漢代的國姓,其他各姓都是世家大姓,在以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期把持國家政權。

三國時期東吳的吳郡、柴桑、建業等幾個城市的區別?

11樓:天山童藕

區別:吳郡是治縣,建業是首都,柴桑是軍事重鎮。

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範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柴桑地形險要,交通四通八達。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時期,曾經遷都武昌,但舉國上下都表示強烈反對,之後還是回到建業。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12樓:中二的動漫患者

他們的區別就是吳郡是治縣,建業是首都,柴桑是軍事重鎮,它們三個城市的政治地位不一樣。孫氏屬於吳郡治下。吳郡是孫吳都城之一。

建安初,孫策平定江東後領有該郡。隋大業元年,復改蘇州為吳州。大業三年,又改吳州為吳郡。

西周時期,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範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柴桑地形險要,交通四通八達。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時期,曾經遷都武昌,但舉國上下都表示強烈反對,之後還是回到建業。

吳郡、柴桑、建業的分布:

吳郡吳郡是江東孫氏家族起家的地方。孫氏家族歷代住在富春,屬於吳郡治下。所以,吳郡就是東吳皇帝龍興之地,就像朱元璋當皇帝之後,他的老家鳳陽也水漲船高一樣。

吳郡是孫吳都城之一。建安初,孫策平定江東後領有該郡。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領吳、海鹽、烏程、餘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錢唐、富春、陽羡、無錫、婁、永安、臨水15縣及海昌屯田都尉。

建業建業是孫吳的行政中心,也就是首都。因為此前孫權曾經在秣陵建造了非常堅固的城防要塞,作為防備北方曹魏勢力的防線,稱為石頭城。而孫權在武昌稱帝之後,移都石頭城,改稱建業。

一方面是看中了石頭城堅固的城防,在內部錯綜複雜的吳國,是乙個非常好的依仗,同時,在最靠近曹魏的地方建都,也表現了孫權跟曹魏決戰的決心。因為建業就是到徐州的前線,而徐州一直都是孫吳的主攻方向。

柴桑柴桑是東吳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柴桑在歷朝歷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柴桑地形險要,交通四通八達,扼守住柴桑,就等於掐住了長江的七寸。柴桑古稱九江,就是取流經此地的九條江河之意,交通發達可見一斑。

東吳歷來都是雙軍團制,皇帝直屬軍團駐紮建業,大都督(周瑜、呂蒙、魯肅、陸遜等)的軍團駐紮柴桑。

在孫權稱帝後,一度將首都設在柴桑所屬的武昌,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建業。之後建業的百姓之中就有「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說法,在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時期,曾經遷都武昌,但舉國上下都表示強烈反對,之後還是回到建業。因為選擇武昌,就等於選擇永遠縮在長江流域自保,而在建業,才有向北方拓展的可能。

三國時期有哪些戰亂,三國時期所有戰役

三國時期戰爭年表 ab 巴西之戰 白狼山之戰 白馬之戰 c 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 赤壁之戰 d 狄道之戰 定陶之戰 東興之戰 段谷之戰 ef 樊城之戰 g 官渡之戰 廣陵之戰 h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 合肥之戰 j 江陵之戰 kl 遼東之戰 林歷山之戰 魯陽之戰 mn 南安 合肥之戰 南中之戰 濡須口之...

三國時期三國中哪個國家國土最大,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分別佔據了哪些地方?誰的領土最大?

曹魏,東起黃海,西至隴西 北起沙漠,南至長江 幾乎是大半個中國了。很多人對三國的土地有誤區,人口最多的是魏國,但土地面積最大的是吳國。曹魏的國土最為廣大,包括現今的西北大部分地區 蒙古部分地區 東北大部分 及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蜀國主要在西南部分地區,主要是今四川 雲南 重慶 貴州部分地區。吳國主要...

找三國時期人名,找三國時期三字人名

黃月英黃月英 性別 女 籍貫 荊州沔南白水 容貌 黃發黑膚 父親 黃承彥 母親 蔡氏 配偶 諸葛亮 黃月英為沔陽名士黃承彥之女,黃承彥以黃月英有才幹向諸葛亮推薦,請求配婚,諸葛亮答應後遂與黃月英結為夫妻,相傳黃月英黃頭髮黑 但知識廣博。但也有一說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

三國時期曹操的歷史簡介,三國時期曹操簡介

曹操 155年 220年 沛國譙 今安徽亳州 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192年,佔據兗州,打敗青州黃巾軍,選其精銳30萬,編為 青州兵 196年,迎漢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 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同年,他在北方實行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問題,對...

三國時期稱帝順序,三國時期,曹操後代幾位稱帝,分別叫什麼

三國時期稱帝順序為魏 蜀 吳。1 魏國 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 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 后魏 故曹魏也稱為 前魏 或者 先魏 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