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發起熙寧變法,因何遭到好友司馬光的反對,又為何失敗

時間 2022-09-16 04:45:51

1樓: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王安石得罪了當時的掌權者,也就是保守派的利益。所以才會使得這次變法失敗,當然王安石的變法有些太過於激進。雖然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為了百姓的生活著想,但是實施起來卻有非常大的難處以及問題。

並且在這實施過程中也會有意無意的損害保守派的利益,當然會使得他們堅決的反對。而司馬光就是這樣乙個保守派。所以也造成了王安石最後變法的失敗。

王安石本人確實非常的有才華,不論是從政還是文學方面,都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人才。當時王安石的變法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廣,比如說軍事政治經濟都有涉足。然而這很多都是保守派貴族的利益所在。

所以王安石變法導致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然而王安石本人卻非常的剛正不阿,並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也使得這些人沒有得到乙個,導致在變法的時候出現了很大阻礙。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王安石的變法有些過於激進,觸及了官僚地主階級的利益,使得很多老百姓當時的生活並沒有得到乙個提高,反而越來越糟糕。這主要是因為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些人改變了王安石變法裡面的原本意思。這也主要是因為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損害了這些人的利益。

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導致王安石的變法出現問題。

司馬光本人非常的剛正不阿,而且他和王安石也是很好的朋友,主要是因為他看到王安石的變法並沒有使得百姓變得富足,反而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才會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

2樓:tio丶

主要是因為沒有人支援就算了,相反的還有一堆人反對,這自然會失敗了。

3樓:騎豬上牆

失敗的原因無非是:改革過於激進,傷害了太多人的利益

支援他的君王過早的掛了。

4樓:蘇幕遮

司馬光有先見之明,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並不是因為好友反對才失敗的。

5樓:閒看三國

因為人類有乙個本質就是不想改革,不想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要付出大代價的,而且還不一定成功。

6樓:娛樂百事曉

熙寧變法總體來說就是有兩點,一條是理財,一條是用人,而這種變法一旦實施則會損害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且這部分人都身居高位,失敗也是必然的結果

7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既然好友都反對了,肯定是看到了這個事情不好的一面,所以才勸告他。

8樓:勤學兔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司馬光是什麼朝代的

9樓:白土知道

司馬光這一名字,對於我們來說都不陌生。可能在小時候我們就已經聽過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還知道司馬光編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那麼,司馬光到底是哪乙個朝代的人呢?

根據史料的記載,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是北宋時期的人。他出生於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擔任要職。司馬光在幼時便有神童之稱,他以七歲之齡全篇背誦了《左氏春秋》一書,並且能夠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

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

司馬光在朝為官期間,一直盡心盡力輔佐皇帝,視國家興亡為己任。公元1067年,神宗趙頊繼位。年輕氣盛的神宗想要振興北宋王朝,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便任命王安石為宰相。

同時,神宗也認為司馬光是乙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也十分重用他。但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的政見不同,經常在上朝的時候大聲爭吵。司馬光後來更是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一走便是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裡,司馬光每日用心編撰《資治通鑑》。等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豐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年僅十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來就是反對王安石新政的,於是她啟用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的司馬光為副宰相。

司馬光上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新法,還原舊法。司馬光每天嘔心瀝血的工作,為北宋王朝耗盡了心血,於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司馬光在幼時便十分的聰慧,啟蒙的時間很早。等到司馬光七歲時,他就能背誦《左氏春秋》一書,還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涵義,被當時的人稱為神童。當然,司馬光這麼聰明跟他自身出眾的天賦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元1038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從此步入了仕途,最後官至圖龍閣大學士。司馬光在朝為官期間一直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盡心輔佐皇帝。宋仁宗期間,司馬光被任命為同知諫院。

在擔任這一要職的五年時間裡,司馬光曾上書多達一百七十多份,向皇帝提了許多有利國家發展的建議。皇帝也認為司馬光是真心為了國家的,便將其調任至中書省。

10樓:嘉醉柳儲湘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司馬池之子。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司馬池之子。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姓名:

司馬光外文名:sima

guang別名:字公實、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國籍:北宋民族:

漢族出生地: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出生日期: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11月17日)逝世日期: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職業: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主要成就:主持編纂《資治通鑑》代表作品:

《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原籍: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追贈:太師諡號:

文正1、司馬光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2、司馬光生於1019年,卒於1086年,為司馬池之子。

3、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4、司馬光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5、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6、司馬光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11樓:行覓蒿秋白

1、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

2、人物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3、人物評價

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在洛陽時,他每次到夏縣去掃墓,一定要經過他的哥哥司馬旦的家。

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仍像嚴父一樣,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

司馬光對財物和物質享受看得很淡薄,沒有什麼愛好,對學問卻沒有不精通的。但是政治生涯並不突出,其人為中國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儘管他認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勝於舊者存之」,但實際卻因不滿王安石而不擇優劣盡罷新法,又將神宗朝時軍兵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給西夏。日後新舊黨爭淪為意氣及權位之爭、不再著重於國政運轉。

12樓:湖心藍戀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陝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13樓:泰丶小往大來

司馬光,字君實。

北宋真宗時生,仕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主要成就:著作《資治通鑑》

故智:司馬光砸缸

14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 文學家 史學家 散文家當過宰相 應該是 政治家是個老頑固!

15樓:未來丶火星人

司馬光砸缸啊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陝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的成就有哪些?

16樓:假面

一、政治上

高太后一臨政,便拜司馬光為相,立即贏得了相當的人心。就連大宋的敵國契丹,聽說司馬光為宋朝宰相後,也大為敬畏,告誡己方的邊關守將不要輕易挑起爭端,要維持遼宋雙方友好關係。

司馬光在宋神宗變法時隱居洛陽達十五年之久,他廢除新法之徹底,不能不說他受到了自己數年來政治上鬱鬱不得志情緒的影響。

二、文化上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鑑》。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

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捲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北宋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的兩派代表人物

變法派 王安石 呂惠卿 章敦 蔡京保守派 司馬光 文彥博 蘇軾 蘇轍 范祖禹 晁補之 黃庭堅 秦觀 變法派王安石,保守派司馬光 蘇軾,皇帝是支援變法派的!北宋著名政治家誰是熙寧變法的主將 熙寧變法又稱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是主將。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

熙寧元寶篆書多少錢,熙寧元寶篆書多少錢

拍賣價 100到120萬 北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 公元1068 公元1077年 鑄造。小平錢有篆書,楷書,隸書。旋讀,版別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隸書者少見。另有 熙寧通寶 和 熙寧重寶 錢存世.2010年上海一家拍賣行拍了80萬的 您好,普通版式的熙寧元寶篆書小平錢 為 1 2元左右,篆書中冠小平錢的...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怎樣鑑別

先稱它的重量。折三錢一枚當三文 折合三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 2.9 3.2 厘公尺,重 8 12 克。品種及數量均少,如北宋慶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錢中,均有折三錢。一 從貨幣文字的源流演變上加以考察。古錢幣文字往往帶有獨特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漢唐以來,官方鑄幣,面文多為書法家及皇帝書寫,具有獨特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