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時間單位,古代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時間 2022-09-14 05:15:37

1樓:夏影萍蹤

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淺說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乙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

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和福建廣東的閩南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台上見過。

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晝夜平分為一百個等分,也稱百刻記時制。晝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從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組合。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乙隻豎放乙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公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乙個時辰等於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晝夜共有二十四份,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

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更」是一種在晚上以擊點報時的名稱。從酉時(今之晚上七點)起,巡夜人打擊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稱為「打更」。七點至九點一擊,為一更;九點至十一點兩擊,為二更;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三擊,為三更;一點至三點四擊,為四更;三點至五點五擊,為五更;此時天亮了,不再打更。

夜半或半夜之說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聲》,沒有實指某點時唱,而是一段時間唱。若要實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後加字,那就有實指了,如三更半夜,實指了三更。又如過了半夜,實指「過了」,這時就有說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時點,在正三更處,即子時四刻,現之零點正。

另外,在古軍隊營寨裡也有打更的,不過擊打的,不是木製的梆子,而是金質的,叫做「金柝」。

附歷代記時制:

殷武丁時12段記時:白天:夙、旦、明(大採)、佔、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採(上半段);

夜間:小採(下半段)、會、(木+凡)、夕。

殷稟辛至文丁時16段記時:白天:夙、旦、朝(大採)、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採、莫

夜間:會、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記時:平旦、日出、食時、莫食、東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時、下市、黃昏、人定、夜半、雞鳴

秦12段記時: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2樓:盼了幾千年

古代把晚上戌時(19:00—21:00)作為一更,亥時(21:

00—23:00)作為二更,子時(23:00—1:

00)作為三,丑時(1:00—3:00)為四,寅時(3:

00—5:00)為五更。

點本來是更的補充詞,一更點就是一更。

後來由於24小時制取代十二時辰制,點變為時的同義詞。即1點==1:00或13:00

1毫秒===0.001秒, 即1秒===1000毫秒

古代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0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時間單位:

1、年,一年設定為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是為春、夏、秋、冬,全年為十二個月。

2、時辰,每年為十二月,每月為三十天,計三百六十天;過年為五天,合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以十二地支設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3、一刻鐘,每天有十二個時辰,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乙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在時間的十五分鐘。

4、一柱香,時間相當於現在的五分鐘,

5、一盞茶,時間大約是現在的10分鐘左右。

6、彈指,每彈指有十剎那。

7、剎那,一剎那就是現在的一秒鐘。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乙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

「『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台上見過。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乙隻豎放乙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公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乙個時辰等於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晝夜共有二十四分,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

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5樓:匿名使用者

大致按著從小到大的順序來說吧,但是還是要遵循使用的規律:

1、一剎那(一念):0.018秒

2、一瞬:二十念

3、一彈指:二十瞬

4、一羅預:二十彈指

5、一須叟:二十羅預

6、一晝一夜:三十須叟(所以你知道一剎那或者一念有0.018秒)上面的時間單位**與印度,我們使用這些單位只是用作形容詞,或許在印度算單位吧。

7、刻:十五分鐘

8、時(辰):兩個小時

9、晝夜(天、日):十二個時辰

10、旬:十天

11、月:三十天

12、季:三個月

12、年:三百六十天

13、算:一百天

14、紀:十二年

15、甲子:六十年

16、章:十九年

17、蔀:四章,七十六年

18、遂:二十蔀,一千五百二十年

19、首:三遂,四千五百六十年

20、極:七首,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年。

古代長度單位,古 代 的 長 度 單 位 有 哪 些 ?

古代的長度單位,都以黍為準。長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乙個縱黍為一分,一百黍為一尺。核舟記 一文中有 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二黍許 即 二分左右 十分為一寸。核舟記 中有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即 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 可見核舟之小。咫 八寸。成語 咫尺天涯 即 比喻距離雖近,像遠在天邊一樣 匹 ...

關於古代的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型與力量,給懶散的人 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魯 迅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古云 此日足可惜 吾輩更應惜秒陰。董必武 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 思索和行動的時鐘,...

時間的英文單位有那有那此,時間單位的字母代號都有那些

從大到小了說 千年millennium 複數millennia 後同 百年 世紀century centuries 十年 年代decade decades 年year years 月 month month 周 week weeks 日 day days 時hour hours 分minute mi...

有比秒更小的時間單位嗎,比秒小的時間單位是什麼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 100年 1年 12月 大月 31天 有 1 3 5 7 8 10 12月小月 30天 的有 4 6 9 11月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1日 24小時 1時 60分 1分 60秒 1時 3600秒 有啊,ms ps fs都是比秒更小...

古代的時間是怎麼算的

古代一天分為12個時辰,以地支紀位 即十二生肖中的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乙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小時.子時23 1點,丑時1 3點,寅時3 5點,卯時5 7點,辰時7 9點,巳時9 11點,午時11 13點,未時13 15點,申時15 17點,酉時17 19點,戌時19 2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