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是以哪個事件作為分界線的

時間 2022-04-27 19:02:40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西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紀事始於此年;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說法可歸為三類:

第一類,按傳統的以某個帝王(天子)即位的時間作為朝代或時代的開始,關於周元王的前乙個王周敬王在位時間,由於左傳和史記有出入,故出現兩種說法。

第二類,按戰國七雄實際形成的時間開始,西元前403年,韓趙魏瓜分晉國,並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成為諸侯國。

第三類,以春秋來標誌戰國,也就是說春秋時代結束後,戰國時代就開始了。這就涉及到乙個怎樣定義春秋時代的問題,有人認為孔子《春秋》絕筆的魯哀公14年(前481年)為春秋戰國的分界,又有人認為應以左氏春秋的紀事終結年(前468年)作為戰國的開始。

而我認為,上述說法,除第二類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為參考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的,而且第二類時代的劃分雖然在孔子之後幾十年,但也與孔子有一定的關係,正因為孔子死後缺少有影響的史家對「非禮」之事進行文誅筆伐,才使得諸侯國之間非正義的兼併與瓜分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這就說明了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對時代的影響作用。與其用孔子的作品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不如以孔子本人來標誌那個時代,也就是說,孔子的死(西元前479年),標誌著春秋時代的結束,雖然與西元前481年只差兩年,但意義不盡相同,這樣更加突出了孔子劃時代的作用。

西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觀點,故大部分教科書依照這種觀點;

西元前476年,是翦伯贊所持的觀點,《辭海》也支援這種觀點;

西元前403年,是范文瀾《中國通史》的觀點;

西元前481年,是呂祖謙《大事記》的觀點;

西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戰國紀年》的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中後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利的興修,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各諸侯國的經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政治形勢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最重要的是諸侯國內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著名的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六卿。他們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控制和瓜分公室,並互相爭鬥,以擴充領地。

晉國的六卿爭鬥到最後,剩下韓、魏、趙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廢除了齊康公,自立為國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認。

三晉和田氏的勝利,宣布了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殘酪政治法則。於是,以魏國的李悝改革為起點,各國爭相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變法運動。變法的核心是將勞動者固著到土地上,以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

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統治者對物質享受的貪欲急驟膨脹。增加剝削量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掠奪更多的土地,而掠奪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徑是戰爭。所以,這個時期,戰爭愈來愈多,愈打愈大。

據統計,從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戰爭二百三十次。戰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取名《戰國策》,從此,人們都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戰國時期。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是以什麼為分界線的?

3樓:賀顯華老師

西元前476年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4樓:

史學界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為界,即西元前403年為春秋戰國分界線,前770-前403為春秋,前403-前221為戰國 另一種觀點為參考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西元前770-前476為春秋,西元前475-前221為戰國

春秋戰國是以什麼為分界點的?

5樓:亂答一氣丶走人

475年換了乙個周天子重新改元

史記就把這一年作為春秋時代的終結了

三家分晉是另外一種劃分春秋戰國的說法

資治通鑑是那麼分的

---------------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西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紀事始於此年;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說法可歸為三類:

第一類,按傳統的以某個帝王(天子)即位的時間作為朝代或時代的開始,關於周元王的前乙個王周敬王在位時間,由於左傳和史記有出入,故出現兩種說法。

第二類,按戰國七雄實際形成的時間開始,西元前403年,韓趙魏瓜分晉國,並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成為諸侯國。

第三類,以春秋來標誌戰國,也就是說春秋時代結束後,戰國時代就開始了。這就涉及到乙個怎樣定義春秋時代的問題,有人認為孔子《春秋》絕筆的魯哀公14年(前481年)為春秋戰國的分界,又有人認為應以左氏春秋的紀事終結年(前468年)作為戰國的開始。

而我認為,上述說法,除第二類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為參考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的,而且第二類時代的劃分雖然在孔子之後幾十年,但也與孔子有一定的關係,正因為孔子死後缺少有影響的史家對「非禮」之事進行文誅筆伐,才使得諸侯國之間非正義的兼併與瓜分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這就說明了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對時代的影響作用。與其用孔子的作品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不如以孔子本人來標誌那個時代,也就是說,孔子的死(西元前479年),標誌著春秋時代的結束,雖然與西元前481年只差兩年,但意義不盡相同,這樣更加突出了孔子劃時代的作用。

西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觀點,故大部分教科書依照這種觀點;

西元前476年,是翦伯贊所持的觀點,《辭海》也支援這種觀點;

西元前403年,是范文瀾《中國通史》的觀點;

西元前481年,是呂祖謙《大事記》的觀點;

西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戰國紀年》的觀點.

----------

爭論性問題, 看從不同角度來分析的!~

也沒有絕對的 對 與 錯!~

6樓:youth小傑

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

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

春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戰國(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時期又稱東周時期,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

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戰國**於西漢劉向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

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7樓:伊相思淚情殤

1、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

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2、分界線:

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

3、時代分期: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4、春秋時期:

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5、戰國時期:

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6、得名由來: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

而戰國的**是《戰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春秋與戰國是如何定義劃分的呢,春秋戰國怎麼劃分?

春秋與戰國是由三家分晉為分界線的,自此周王室權威蕩然無存,諸侯各國之內爭鬥不斷,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從統治力來劃分,春秋時期基本都是輪番稱霸,實力遠強於他國,而戰國時期,分割較大,並且各國實力均衡。以戰國七雄來區分,戰國七雄正式成立的時候就是戰國的開始,之前就算是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怎麼劃分?關於春秋...

春秋戰國是哪些國家,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都有哪些?

聽說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有一百多個 齊 晉 秦 楚 陳 吳 越 韓 趙 魏 宋 魯 衛 鄭 巨 邾 杞 楊 蔡 剡 任 藤 費 倪 曾 繒 邳 巢 隨 鐘吾 劉 六 召 周 道 房 沈 申 蘇 溫 廖 舒 舒鳩 舒庸 舒廖 燕 南燕 許 徐 虞 虢 黎 無終 中山 安陵 鄧 賈 邢 甘 榮 巴 蜀 單 ...

春秋是東周的時期,戰國是東周的時期,那春秋戰國是什麼意思

春秋戰國 西元前770年 西元前221年 春秋戰國時期合稱東周時期 西周時期,周朝君王保持著天下宗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同時,一些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響或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很快趕了上來。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

戰國時期楚國是怎麼衰落的,春秋戰國時的楚國是怎麼開始到滅亡的?

吳起變法削弱楚國貴族勢力,實行 集權制,可惜支援他的楚悼王死的早,沒有了庇護,貴族群起而攻之,下場如商鞅,雖然變法失敗,但也極大的打擊了楚國貴族。楚國貴族也是自此不惜代價維護自己的利益,與楚王貌合神離,楚王根本無法指揮調動貴族兵力 自行參考抗戰統一戰線 事實上從實行貴族自治起,楚國就沒有強盛過,楚國...

春秋戰國時最弱的諸候國是哪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又是哪個

因為當時最先滅亡的是紀國,所以紀國應該是春秋戰國諸國最弱的乙個。春秋戰國時最弱的諸候國是紀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也是紀國。魯隱公時代和魯桓公初年,魯國國勢極盛。最弱的諸侯國是紀國,最先被滅亡的也是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存在時間是非常少的。最弱的和最先滅亡的是同乙個國家,就是紀國,在歷史上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