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寧死不入劉備帳下,臨死前,他跟關羽說了什麼大實話

時間 2022-04-17 10:37:35

1樓:如晴似雨

劉備以仁義之師的名義,以正義自居。為什麼龐德沒有向蜀漢投降?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

當年,關羽成功地以強大的攻勢擊敗了曹操,但曹操也不是好招惹的,他迅速營救,曹操以於禁為上將,而此時作為先頭部隊的正是龐德。不久,于禁的軍隊就上了戰場。來到戰場上龐德並未被關羽的聲譽嚇得退縮,相反他勇敢地和和關羽在陣前對決,龐德最後熟練的用射箭傷了關羽受傷的額頭。

相比于禁的表現來看,龐德他則更像是主將,而於禁則頂多只是乙個參謀。

儘管龐德很勇敢,但與他的整體軍事和綜合能力相比,他還是很弱。關羽見戰場上一舉擊敗于禁的軍隊是困難的,就利用當時洶湧的漢水成功地擊敗了於禁的軍隊,也成功地奪取了龐德。關羽能在戰場上能遇見龐德這樣忠心耿耿的將軍,這讓關羽既高興又傷心!

為什麼?龐德以前的老闆馬超是蜀漢五虎的將軍,而他的兄弟龐若也是蜀漢的總督。關羽心想,這次不僅能打個大勝仗,還能幫大哥招個將軍呢!

以上的假設只是關羽的猜想。關羽派人讓龐德押解過帳,親自勸說他向蜀漢投降。但龐德立即拒絕了,並大罵:

你劉備是誰?乙個平庸的人罷了!我寧願做魏王的鬼魂,也不願做劉備的將軍!

後來龐德被關羽親手殺死!其實不難發現,龐德之所以立誓要死,是因為他已經看穿了劉備難成大事。臨死前,他才把真相告訴了關羽!

2樓:活在瓜里的籽

他在臨死前說的就是不願意跟隨劉備之類的話,其實他早已經看清了形勢。

3樓:菲若曦

龐德寧在關羽將他斬殺之前,跟關羽說劉備就是個大庸才,寧為魏王鬼,不為劉備將,沒毛病,劉備就是乙個虛偽的小人,若不是有收攬有才人的能力,根本成不了氣候

4樓:匿名使用者

龐德寧死不入劉備帳下,那麼他臨死前,肯定是告訴關於不要跟隨劉備之類的話。

5樓:府若星

他說劉備是庸才,他死不願意如劉備帳下!龐德早已看清劉備難成大事所以不願追隨他。

6樓:

龐德寧看不上劉備,看不慣劉備的人品,而且覺得他不是幹大事的人。他跟關羽說劉備難以成大事,不值得追隨。

7樓:陶樓兔子

他告訴關羽,劉備不值得追隨,看不慣他的人品,不認為他是乙個好的領袖,不願歸順。

8樓:丸子閒談文化

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就是說勇將不怕死反而得生,壯士保持了自己的氣節反而得生,有點置之死地而得生的意思。

9樓:我姑酌彼金罍

樊城之戰,關羽攻打曹仁,樊城危急,曹操命於禁與龐德支援。當時關羽的攻勢雖猛,但沒有完全包圍樊城,曹仁命于禁駐軍在離樊城約十里遠的罾口川,形成掎角之勢(分散兵力,夾擊敵人,防止被敵人包圍)。時值秋雨,河水暴漲,樊城一帶地勢太低,皆被水淹,關羽趁勢乘船進攻,曹軍因洪水,軍心大亂,降者無數(于禁在列),唯龐德死戰不降,所載小船被洪水打翻,龐德被擒。

曹軍樊城戰敗,乃水災暴至,非戰之咎。

關羽欣賞龐德,親自勸降,龐德寧死不屈,還辱罵關羽,關羽因而怒斬龐德。此戰,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龐德寧死不屈,也成了千古美談。

龐德不降的原因,1受曹操厚恩,誓死效忠。

2龐德作為降將,加上胞兄龐柔,故主馬超,都在劉備手下效力,曹操雖然厚待他,但也懷疑龐德是否忠心。

如果龐德投降,曹操勢必認為其早有二心,怒而誅殺龐德家眷,從這一角度考慮,龐德是絕不能投降。龐德自己也清楚,敗則必死,萬萬不能投降。

10樓:御風而行

大實話就是,我哥哥已經在你家了,我再去你家,你家贏不了天下,我們家族就完了。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家族實際上是幾處投機,不會把雞蛋放在乙個籠子裡。就像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

那一方贏了,都不會對整個家族造成滅頂之災……

龐德為何寧死不入劉備帳下,兩個人到底什麼仇什麼怨?

11樓:談判摸魚小提莫

龐德之所以不入劉備帳下,並不是因為兩人有什麼仇怨,而是龐德認為劉備沒有什麼才華,並不能夠成就大事,所以哪怕面對死亡的威脅,龐德也並沒有背叛曹操,去選擇跟隨劉備。而事實也證明龐德的眼光是正確的,到最後劉備也確實是沒有成就大業。

我們熟悉龐德主要是因為在當時龐德並不懼怕關羽,那個時候的關羽作為五虎將之一,他的名字讓很多人聞風喪膽,但是龐德卻向曹操保證能夠打敗關羽,而曹操也十分欣賞龐德,所以開始重用龐德。而在之後與關羽的作戰當中,龐德也並沒有落得下風,並且還用箭射中了關羽的前額。這樣的戰績其實足夠讓人銘記了。

龐德的戰力也因此得到了認可,但是在戰場之上並不是靠個戰力便能夠取勝的,所以到最後關羽的部隊還是擊敗了曹操的兵馬,並把龐德給俘虜了。

龐德在跟隨曹操以前是跟著馬超做事的,而馬超本來就是蜀漢的五虎將之一,並且龐德的哥哥也在蜀漢,而關羽本身其實也十分欣賞龐德,因為能夠不懼怕他的名聲,和他大戰一場的人,其實在當時已經十分的少了,所以關羽也起了招降之心。但是龐德卻並沒有接受關羽的好意,並且還大罵關羽和劉備,認為劉備就是乙個庸才而已,不願意投降。所以到最後不願意投降的龐德,被關羽親自斬殺。

如果龐德選擇了投降蜀漢,那麼也許他自己不會死去,但是他的心裡也會有疙瘩,他也會畏懼很多東西,就不能夠再像之前哪怕面對關羽都敢一戰了。正是因為龐德寧死不降,所以後來的人們才會對他印象深刻。

12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主要是初期的時候劉備沒有看好龐德,龐德的自尊心收到傷害。

13樓:刺客說教育

因為當時龐德最早的時候是想去劉備那,但是劉備當時並沒有賞識他,所以龐德也是懷恨在心。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私下關係很不好,政見不統一。

15樓:職場划水小菜鳥

可能是因為他們兩個人之間有一些深仇大恨吧。

劉備知道關羽被殺後暈了過去,但張飛死後,為何他只說了4個字?

16樓:落日夕陽老師

關羽死後劉備痛哭,而張飛死後劉備只說了「噫,飛死矣」,同樣是兄弟,他之所以會有這樣天差地別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關羽和張飛死的方式不同。關羽敗走麥城,最終死於東吳的馬忠之手,馬忠想要勸降關羽,但是關羽卻堅決不從,最終被其殺死。所以,關羽也算得上是戰死沙場,乃是蜀國的英雄。

張飛是怎麼死的?張飛是乙個性格暴躁的人,經常打罵士兵,與士兵之間的關係很不好,連劉備都看不下去了,要張飛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是,張飛要是聽劉備的話就不是張飛了,此後張飛依舊我行我素,隨意鞭撻打罵士兵,最終乙個士兵忍無可忍,在晚上趁張飛熟睡將他殺了。

所以,關羽是為了國家而死的,而張飛是被士兵所殺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羽的死更加價值。

二是因為關羽的屍體沒有得到保全。關羽是死在東吳的,他的屍體被留在了東吳,而首級卻被送往曹魏,可謂是身首異處。關羽也是乙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最終卻身首異處,無法落葉歸根,所以劉備才會因此痛哭流涕。

張飛就不一樣了,他死在了士兵手中,身體也是完整的,也可以落葉歸根,再者張飛是因為打罵士兵而被報復致死的,完全不能與關羽為國捐軀相比。

三是因為關羽死後劉備想要藉機討伐東吳。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員大將,也是蜀國一位非常有威望的人物。劉備早就有討伐東吳的野心,關羽之死更是給了他乙個機會,所以他自然要好好利用,所以,關羽之死是很有意義的。

張飛之死就沒有這樣的意義,所以劉備也只是簡單地說了四個字。

也正因為這幾點原因,當張飛死的時候,劉備才會反應平淡。

17樓:人文漫步者

東漢末年亂世,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給我們留下所有關於兄弟情的想象。世事難料,關羽被殺後,劉備當時就昏過去了。而張飛的死訊傳到劉備時,他只說了一句「噫!

飛死矣。」相比之下,劉備的反應不同,主要是因為三點:一是張飛後去世,二是張飛的地位差一點,三是張飛的性格愛好特殊。

劉備劇照

劉關張三位兄弟,總會有人先去世,關羽成了第乙個。這件事對劉備、張飛二人都有較大的影響。二哥的去世,讓張飛變得更加暴躁。

劉備對這件事的反應,更多的是世事無常,讓他對死亡有了乙個準備。所以,當張飛死時,他就沒有第一次**驚了。

張飛劇照

關羽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除了忠義千秋,還有他的武力值。呂布死後,關羽堪稱獨步天下了。諸葛亮把荊州交給關羽,足見關羽的軍事能力,單刀赴會更見其膽略。

相比之下,張飛的實力就差一點了,劉備帶兵討伐袁術將徐州留給張飛鎮守,他硬是酒後打將軍,讓呂布佔了徐州。這一來,劉備又成了沒有地盤的流寇。綜合來說,張飛在劉備的心中,還是差了一點。

而且,張飛快人快語,文化差一點,也沒少得罪劉備。

關羽劇照

最後再說,張飛的特殊愛好——喝酒。還是要說,他獨自鎮守徐州時,劉備曾給他定下三條軍令:一是不能過量飲酒,二是不能隨意鞭打屬下,三是不能亂發脾氣。

劉備一走,他全拋在腦後,呂布趁機奪了徐州,劉備只得暫住小沛。所以,張飛喝酒打罰士兵的事情肯定是屢見不鮮。在戰爭年代,乙個主將也隨從關係不好,丟性命的事情很多件。

這也是劉備對張飛的死,有心理準備的重要原因。

總之 ,張飛去世的時機、原因、個人性格,都決定了劉備對此事的心理變化和反應。

18樓:靜說紅樓

張飛死後,劉備得知後,說道「三弟休矣!」。

當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蜀國起事時的三個元老,因此情深義重,在征戰的過程中,三人積累下了過命的交情和友誼。即便後人人馬日多,但他們三人才是最能抱團的親信。

尤其關羽,在劉備的開疆拓土事業中,關公是排名第一的大將,沒有關羽,劉備集團根本沒有任何實力。

包括後來的諸葛亮投主劉備,也是看中了關羽的實力和仁義,因此關羽是劉備實實在在的臂膀,他和諸葛亮一樣,是劉備不能缺少的助力,缺之,則劉備早就死無所歸。

因此聽到關羽敗走麥城後,劉備的傷心是發自肺腑的,一方面出於老哥們的情深義厚,一方面也是感覺到缺少了胳膊大腿般無助。

再者,關羽的死是因公殉職,死在了為蜀地奮鬥的路上,因此,劉備對二弟的死不能接受,悲痛欲絕,理所當然。

張飛死後,劉備並非無動於衷,他曾昏倒在地,絕食數日。但悲痛程度遠不及關公。

這裡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張飛性格有缺陷,暴躁易怒,不受管控,且張飛之死,是因為自己無端讓下屬範疆、張達二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否則就要殺人,這等於是官逼民反的節奏。

乙個是張飛穩重不如關公,在劉備征伐過程中,諸葛亮沒有出山前,遇到事情,關公是唯一可以託心又有智謀的人。而張飛猶如孩童一樣,動輒打殺,性格的不成熟,是張飛不如關羽的又一方面。

有關羽死訊在前,悲傷的心情已經降到谷底,張飛死訊傳來,就沒有初聞關羽死訊時的激烈。

其實,無論關羽還是張飛,劉備都十分看重,劉關張三人的友誼,堪稱兄弟之楷模,流傳千古。至今仍為人們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