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闖關連斬數將,曹操手下的大將為何按兵不動

時間 2022-04-02 18:08:21

1樓:滿屋新鮮事

在《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的故事非常精彩,講的是關羽在十八路諸侯無人敢應戰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嘲諷關羽憑藉自己的實力,在酒溫未散之前將華雄斬殺了,讓十八路諸侯面面相覷的乙個故事,體現出關羽的勇猛,當然這僅僅是**,真正歷史上華雄被孫堅所殺,以下分析僅針對**來講。

既然當時有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身邊的武將自然有很多,怎麼也輪不到還是馬弓手的關羽出戰華雄來為盟軍壯聲威,而且曹操身邊也是猛將如雲,如李典、樂進、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6人都不賴,戰華雄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尤其是夏侯惇,從後面的表現來看夏侯惇不僅可以戰華雄,或許還可以斬華雄,但曹操為什麼隱藏實力,不讓他們出戰呢?

當時華雄奉董卓之命迎戰諸侯將領,前期非常順利 ,接連斬殺了十八路諸侯的一些三流將領,外加孫堅身邊大將祖茂等人,算是排場十足了。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也是諸侯一員,在得知諸侯大將乙個個陣亡之後一直按兵不動,後來戰呂布的時候也是如此,不想派出自己手下任何一人,呂布當然打不過,但華雄出戰的時候曹操若派人出戰應該是穩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曹操實力弱,好處得先讓實力強的

其實古代很講究輩分和實力的,有些有名望祖上曾經是當官的子孫輩都有面子。曹操相比袁紹袁術等人還差得有點遠,不管是名聲還是實力,說到底曹操只是乙個閹宦之後,上不了什麼檯面。

如華雄在打敗孫堅後在水關前挑戰,從出戰的將領順序和劉備的席位就能看出那些貓膩來了。

紹曰: 「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於末 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袁紹在得知劉備是帝室之王后,雖然劉備本人沒有一兵一卒,但還是得到了坐席,只是排名倒數,是虛設的乙個座次。

先前獨自挑戰華雄的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不算,孫堅因為是先鋒也不算在其中。華雄挑戰的時候第乙個出場的將領是袁術身邊的驍將俞涉,第二個出場的是韓馥的上將潘鳳,結果都被華雄斬殺了,這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袁術和韓馥在當時的實力是排名前二位的,他們有先奪戰功的權力。

曹操當時剛剛起兵,其兵力不過幾千人,和前面幾個太守刺史一類的地方**當然沒法比,曹操此人也十分識趣,在這種功勞面前不和他們爭,自己也不願意先出這個頭,所以一直未能吭聲。

後來關羽看到諸侯乙個個怕華雄,忍不住了就要自己出戰了,這其實已經犯了眾怒,以袁術等人為首的人對關羽是各種冷嘲熱諷的,不因為別的只因為她的身份。袁術認為派遣關羽出戰會讓自己丟了臉面,很是不同意。

帳上袁術大喝 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 我打出!袁紹曰:使一弓手 出戰,必被華雄所笑

從袁術袁紹想法來看,即使華雄我們斬不了,你關羽也不能去,因為你身份太低了,會拉低了檔次,輸贏都讓我們丟人。此時曹操的勢力並不大,可以說是依附在袁紹旗下的一支獨立武裝,自然不敢也不能先去爭奪這個功勞,畢竟前面還有很多比他勢力大的諸侯。

其二,曹操擅長隱藏實力,不輕易出戰

華雄出戰連斬許多大將,實力肯定是有的,不然袁術等人也不能對華雄沒有辦法,袁紹更不能搬出他的顏良文醜未在這麼說了。在袁紹眼裡只認為他手下的顏良文醜才能戰勝華雄,其他人自然不敢戰了。

曹操當時兵少將寡,其五子良將當時還只有一人樂進,樂進此人素有些本事,他在後來官渡之戰中也斬殺過袁紹大將。夏侯惇實力還不錯,能戰勝高順還能戰平關羽,有勝華雄的希望,李典曹仁等武藝一般,沒把握勝華雄,除去幾位也就沒有什麼人了。曹操此人還擅長隱藏自己的勢力,不然後來在戰呂布的時候依然沒有派遣一將前去挑戰,因為他知道不管是戰華雄還是戰呂布,都還輪不到自己去搶功勞,一來實力不夠,二來表現過強有危險,會招來禍患。

總的來說曹操身邊的猛將不出戰華雄的原因大致是因為實力沒有達到這個層面,外加曹操自己實力不行,所以這個功勞還輪不到他,善於隱藏實力的曹操也巴不得不自己去打華雄,萬一損失個什麼大將,也夠曹操心疼幾天的。

2樓:取個名都好難

因為沒有得到曹操的允許,如果貿然出擊。曹操以後還會怪罪於自己,所以在沒有接到曹操的命令之前,肯定是不會動身的。

3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曹操不讓他們動,曹操不想讓自己的實力過早地暴露,這樣會引起其他諸侯的注意。

4樓:社會資訊小蜜蜂

沒有必勝的把握。當時優秀的將領是非常寶貴的,曹操不會輕易讓自己的手下去冒險。

5樓:不會飛的肥豬

因為曹操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大將出手,他要保全自己的實力。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華雄斬殺數字將領,曹操手下為何不上呢?

6樓:

東漢末年,董卓因戰功卓越而備受器重,不久便大權在握。然而,董卓其人有虎狼之心,他不僅弒殺少帝及太后,還專斷朝政。董卓的所作所為很快激起群憤,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麾下有一悍將名為華雄,他接連斬殺許多諸侯手下的將領,讓討伐一度陷入僵局,為何曹操卻按兵不動呢?

其他諸侯與曹操乃是競爭關係,他們失利,也就意味著曹操得利。董卓勢力過大,諸侯不得不聯合起來反抗董卓。但是,一旦董卓被誅,其勢力就會被重新瓜分。

屆時,諸侯之間仍要為爭搶地盤而短兵相接。在討伐董卓之時,借董卓之手,削弱其他諸侯勢力,何樂而不為。十八路諸侯討董,董卓之敗乃是必然的。

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曹操如此行事,反而是明智之舉。

曹操此時僅是驍騎校尉,勢力尚小,應養精蓄銳。強行出頭容易招致猜忌,對他而言並非好事。驍騎校尉是董卓授予曹操的官職。

在此之前,有八校尉,由袁紹掌管。但是袁紹無力與董卓抗衡,最終出逃。八校尉也就被董卓所收編,封曹操做了驍騎校尉,職位高於曹操之前的典軍校尉。

驍騎校尉看似位高權重,其實並沒有多厲害,只不過能統兵五萬而已。華雄也是驍騎校尉,而且由於諸侯割據,此等官職不在少數。

曹操乃是**軍官,與曹操同行的其他諸侯多是地方太守。亂世之中,雄踞一方稱王稱霸,遠好過就任**官職。曹操此時尚未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步,仍然須小心謹慎。

若是因為對抗華雄而暴露實力,招致他人猜忌,反而不美。

華雄實力不容小覷,曹操怕損兵折將。華雄作為董卓帳下都督,是一員虎將。他偷襲孫堅營寨,並且斬殺其部將祖茂,然後全身而退。

經此一役後,諸侯都對他有所忌憚。後來袁術部下驍將俞涉前去應戰,竟然不足三個回合便被華雄所斬殺。而韓馥部下潘鳳更是不足一合便被殺。

華雄如此氣勢,曹操也不敢托大。他本就在養精蓄銳中,若是得意將領被斬殺,無異於失去臂膀。

曹操作壁上觀,也有試探其他將領和諸侯實力的意思。當時的關羽名不見經傳,卻挺身而出,溫酒斬華雄。這讓曹操對關羽刮目相看,也讓後來他一心想要收服關羽。

曹操一向工於心計。此時不出手,是為了看出諸侯手下到底有多少可用之才,以便能日後知己知彼攻克對方或是收為己用。劉備此時雖然聲名不顯,但能讓關羽為其鞍前馬後。

這一點也是讓曹操不敢輕視劉備的原因。

曹操雖然為人奸詐多

疑,卻對賢能之輩極為看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曹操手下已有夏侯惇等悍將。他們並非不能與華雄一戰,之所以不出戰,很有可能是曹操授意。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確實心機深沉又考慮長遠,堪做帝王。

7樓:小什老師

因為曹操想要坐山觀虎鬥,坐收漁人之利,所以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華雄斬殺數字將領,曹操手下沒有上。

8樓:有常

曹操手下之所以不上,是因為當時的狀況不允許曹操的手下上去,而且曹操手下也不敢上去。

9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曹操想隱藏自己的實力,過早暴露會引起其他諸侯的注意和防範,後面自己對他們下手的時候就困難了。

官渡之戰華雄一人斬殺無數戰將,曹操手下的將領卻不上,這是為何?

10樓:善良的

主要是曹操不想過早的保留實力,所以沒有讓他們出戰。

11樓:

曹操這麼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不想讓自己的將士為他人做嫁衣。

12樓:旭旭愛吃香菜

正是有了華雄的威猛才的成就了關羽威名。

汜水關前華雄連殺數將,曹操的大將們為何還不上?

13樓:

演義中,西涼大將華雄,自告奮勇,鎮守汜水關,先後戰敗孫堅,擊殺孫堅部將祖茂,隨後連殺余涉和潘鳳,不可一世,猖狂至極。而曹操素來以兵多將廣著稱,他也是討伐董卓的首倡者,為何沒有派出自己的猛將出戰呢?

個人認為曹操不派出自己的猛將出戰,有下列兩個原因。在關羽秒殺華雄後,曹操也就沒必要派出自己的武將了。

其一,當時比曹操實力雄厚的諸侯很多,還輪不上曹操多操心。

由於董卓殘暴不仁,引起公憤,各地討伐董卓的諸侯足有十八路。他們分別為:

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其中,各路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說明袁紹實力雄厚,比一般的郡守兵多將廣。還有他的弟弟袁術,雖然僅僅是南陽太守,可是手下也有很多精兵強將,他第乙個稱帝。除了出生於「四世三公」家族的袁氏兄弟外,江東猛虎孫堅也是驍勇善戰之輩,他勇戰華雄,還是第乙個攻進洛陽的諸侯。

還有公孫瓚,他的「白馬義從」也非常厲害,多年和北方游牧民族對戰不落下風。此時,曹操的實力和這些人相比,還很弱小,頂多排中上等。雖然華雄擊敗孫堅,連續斬殺兩員盟軍戰將,可是最強的袁氏兄弟還沒有派出大將。

因此,曹操沒必要強出頭。

其二,曹操當時手下大將只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等將,這些人還不一定是華雄的對手。

雖然討伐董卓是曹操首倡的,可是他根基淺薄。他是在刺殺董卓失敗後,連夜逃出京城洛陽。他逃到陳留後,招兵買馬。

此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四位宗親大將分別帶領千餘人來到陳留,投到曹操身邊。不久,李典、樂進也慕名來投,加入了曹操大軍。這六員大將中,大部分以謀略見長,武力都不是太強。

他們善於指揮軍隊作戰,是帥才,不是將才。

尤其是在上將潘鳳被華雄秒殺後,曹操深感華雄不一般,自認自己的武將們沒把握打敗華雄。如果曹操派出自己的幹將,如夏侯惇、曹仁之流,上了戰場,也像上將潘鳳一樣,被秒殺,那就壞事了。自己的武將犧牲事小,像典韋、許褚等超一流將,此時還不知道在哪呢,還沒歸順曹操。

如果曹操身邊有典韋、許褚之類的當世猛將,或許會派出出戰。

有人說,曹操在前,沒有在第一時間派出自己的得力幹將夏侯惇等人出戰,是藏私,他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推三阻四,故意儲存自己的實力,消耗盟友的實力,好趁火打劫。

這應該是大家錯怪曹操了。曹操當年在討伐董卓的戰鬥中,還是很賣力的。如他在董卓遷都長安後,各路諸侯畏縮不前時,獨自一人帶領軍隊,追殺董卓,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奪回漢獻帝,振興漢室江山。

在這場戰鬥中,曹操還中了董卓斷後部隊的埋伏,差點命喪當場。如果不是曹洪等人拼死救援,曹操可能提前領飯盒了。

因此,在汜水關前華雄耀武揚威的時候,曹操沒有及時派出自己的得力幹將出戰,並不是自己故意儲存實力,而是有以上兩個原因,當時比曹操實力雄厚的諸侯大有人在,而他的武將也不是以武力見長,所以才沒有及時派出武將。關羽自告奮勇,出戰華雄,這才解了十八路諸侯的困境。如果關羽沒有完成斬殺攔路虎華雄的使命,曹操可能會派出自己的得力幹將夏侯惇、夏侯淵等人,上去大戰華雄,碰碰運氣。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曹操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同意關羽出戰的,他認為關羽儀表不凡,勇猛可能超過自己的武將們,可能建立不世之功。如果關羽失敗,那也沒多大的損失,只是乙個「馬弓手」而已。沒想到關羽真的秒殺了華雄,曹操也就沒必要派出自己的武將冒險了。

汜水關前華雄連斬數將,猖狂至極,曹操的猛將們為何還不上

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將乙個爾虞我詐的三國歷史搬上了歷史舞台,也塑造了乙個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這部 中,既有著英雄單槍匹馬的個人搏鬥,也有著千軍萬馬的大交戰,謀士 武將在這個時代中脫穎而出,運籌帷幄之間取得戰爭勝利,也誕生了很多經典故事。比如發生在 第五回的 溫酒斬華雄 就是最精彩的乙個。汜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