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烈士英雄事蹟,王傑的英雄事蹟或著名語錄

時間 2022-03-13 03:07:48

1樓:阿沾愛生活

1965年7月14日拂曉,王傑同志和往常一樣,查完崗回到駐地,把班裡的每個洗臉盆打滿了水,看了看還在熟睡的戰友們,懷著愉快的心情,朝駐地人民公社民兵訓練場走去。

幫助民兵訓練爆破技術,是連里交給王傑的一項任務。王傑一到訓練場地,就受到民兵們的歡迎。7月14日上午,他們進行最後一項訓練——炸藥包實爆,王傑讓大家圍成一圈,由他做示範動作。

突然,埋設炸藥包的土層冒出了白煙。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王傑大喊一聲「閃開」,便飛身而起,撲向炸藥包。隨著一聲巨響,王傑倒在血泊之中,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得救了,年僅二十三歲的王傑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1942年10月,王傑出生在山東省金鄉縣城郊鄉華堌村乙個普通農民家庭;王傑從小愛聽英雄故事,愛看英雄畫冊。

1957年,大水淹沒家鄉,王傑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生產隊的馬匹。

1958年,王傑考入金鄉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幫助生產隊會計算帳。

1961年8月,王傑應徵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濟南軍區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當戰士。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伍後,看到有的戰友開上坦克那麼威武,曾一度覺得當工兵不如當其他技術兵。

指導員讓他帶著這個問題學習《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等文章,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的共產主義品質,深深感動了他,使他認識到,當兵的目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此,不願當工兵的想法,很快就打消了。

1963年8月27日,王傑所在部隊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災,一天夜裡,上級命令他們到木料場去搶運木料。場子被茫茫的洪水圍困著,必須首先派乙個尖兵探出一條安全的路來,大家才能順利進場。王傑同志搶先要求擔負了這項戰鬥任務。

他在齊胸的水中探索前進,好幾次掉進沒過頭頂的深坑。在尋找進出口時,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鐵絲網劃成道道血痕,但為了順利完成搶運任務,王傑把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王傑這種奮不顧身、迎難而進的精神,使戰友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教育。

王傑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後,連續三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獎,被評為模範團員。

2樓:匿名使用者

王傑同志1942年10月出生在山東省金鄉縣城郊鄉華堌村乙個普通農民家庭;王傑從小愛聽英雄故事,愛看英雄畫冊。1957年,大水淹沒家鄉,他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生產隊的馬匹。1958年考入金鄉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幫助生產隊會計算帳。

1961年8月,王傑應徵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濟南軍區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當戰士。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伍後,看到有的戰友開上坦克那麼威武,曾一度覺得當工兵不如當其他技術兵。

指導員讓他帶著這個問題學習《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等文章,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白求恩毫不利己的共產主義品質,深深感動了他,使他認識到,當兵的目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此,不願當工兵的想法,很快就打消了。

1963年8月27日,王傑所在部隊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災,一天夜裡,上級命令他們到木料場去搶運木料。場子被茫茫的洪水圍困著,必須首先派乙個尖兵探出一條安全的路來,大家才能順利進場。王傑同志搶先要求擔負了這項戰鬥任務。

他在齊胸的水中探索前進,好幾次掉進沒過頭頂的深坑。在尋找進出口時,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鐵絲網劃成道道血痕,但為了順利完成搶運任務,他把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這種奮不顧身、迎難而進的精神,使戰友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教育。

他關心戰友,視戰友如親兄弟。長途行軍,王傑腳上起了水泡,渾身痠痛,但他一放下揹包,先給其他戰友打水燒水,幫助炊事班生火切菜,然後才休息。晚上放哨,他的哨一站就到天明,目的是讓其他同志多休息一會兒。

他愛護集體財產勝過關心自己。一天,工地上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王傑從睡夢中驚醒。他想起工地上還放著油桶、木料等施工器材,便一骨碌爬起來,乙個人冒著大雨跑到工地,一趟又一趟將施工器材全部轉移到山坡上,從而避免了國家財產的損失。

他幫助群眾做好事,從不留名。一次王傑上街買東西,發現乙個老大娘看病後缺少回程的路費,便主動掏出自己的津貼費塞給老人。老人問他叫什麼,他說叫「解放軍」。

他勤奮工作,在執行訓練、施工和抗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稱為「閒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隊裡年年是優秀戰士,兩次榮立三等功,當了班長,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和一級技術能手。[1]

在搶險中,別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兩捆;在搶運被淹的木材時,雖不熟水性,卻走在最前面,為全連探路。這一年,王傑被評為五好戰士,榮立三等功。他以雷鋒為榜樣,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處處以身作則。

在長途行軍中,他主動關心新戰友,幫助新同志抗槍、背揹包;他學習***著作,經常堅持學到深夜;在抗洪救災中,**危險他就衝向**;在施工中,**有重活,他就奔向**。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後,連續三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獎,被評為模範團員。

1964年1月,王傑被提任副班長,後任班長。2月3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青年人要象疾風中的勁草,歲寒時的松柏,經得起艱難困苦的考驗,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擔。

」3月,由於他分秒必爭,刻苦鑽研,

考上一級技術能手。他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間,不浪費一寸導火索,決心「把艱苦奮鬥的作風接過來,傳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結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遲婚期。

1965年初,其母心臟病**,他以戰備為重,三次推辭連里安排的假期。「**有困難,**最危險,**就有王傑。」這是一連同志對王傑的評語。

冬訓中,是他帶頭跳進結冰的水裡打樁架橋;施工時,突然暴發的山洪卷走了物資,又是他第乙個奔去搶救;爬高空、鑽貓洞進行爆破,也總是他擔著風險搶先去裝藥、放炮;有時發生啞炮,仍然是他爭先恐後地去排除。王傑同志就是用類似平凡而閃閃發光的動人事蹟,實現了他的英雄志願。

1965年7月上旬,濟南軍區駐徐州部隊拉練到邳州張樓鄉,並短時在那裡進行各種演練,縣武裝部受當時熱映的「地雷戰」影響,利用這個機會,臨時組織了民兵地雷班。由於王傑是名優秀的班長,二次立功(罕見,我在部隊多年就那樣還沒立過功呢),又是那時部隊戰士中很少有的初中生。

出事那天已經吃住在一起給民兵地雷班授課和演示10多天了。王傑不是個粗人,真要出事故也不會在10多天後。但是你不能否認這個事實,那11名民兵是沒什麼文化整天地里勞動的粗人。

地點處在鄉**的街邊土路,我們邳州人又密,值學生暑假,看熱鬧的、過路的,尤其小孩子多。因為我班當地的幾個同學也在現場。這又不同於在營房訓練,為了安全把所有路口把住不讓通行,只王傑一人也根本顧不了。

各種一般的地雷教過了,是教後面最複雜的有較長絆線的地雷,具體站著講的時候外面人都很遠。尤其是在最後穿雷管、帶引線的細緻作業時,不能分散一點精力。他蹲的很近,時間又長,周圍12人為了看清就慢慢地圍成了裡外幾層的水桶,還有過路的和圖熱鬧的小孩子。

烈士紀念碑

也就是臨到萬事大吉的時候,那長長細細的引線在擁擠中不知被誰碰了,雷包的引線還在王傑的手裡,動與沒動只有王傑能感覺到,他要往後一仰肯定沒事,但他知道是什麼後果,在3秒**的時間內他選擇了撲的動作!聽同學講,王傑真是被炸的粉身碎骨,其中一肢飛向空中近20公尺,和路邊的楊樹差不多高(20直徑),12名民兵全部不同程度負傷,隨即送往9裡遠的縣醫院。

英雄總是英雄,可總是有心理黑暗的小人以己度人,千方百計地找茬詆毀,為自己落後分子的混帳邏輯作辯護。[3] 比如王傑犧牲後,當記者到當地採訪時,就有人把王傑的捨身救人說成是王傑是怕坐大牢才去撲地雷的。可他說的開心,差點被群眾揍死也是自得下場。

在張樓公社和駐地群眾的一再請求下,部隊決定把王傑安葬在他犧牲的地方;公社買來最好的楠木,請來當地有名的木匠,為王傑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當地群眾為王傑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方圓幾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隊官兵組成了龐大的送葬隊伍,一路上哭聲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師和徐州黨政機關群眾7000餘人,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根據王傑生前願望,王傑生前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3樓:包宇達

王傑歷史的偉大貢獻不止這些哩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有哪些英雄事蹟

王傑的英雄事蹟或著名語錄

4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23歲的王傑是呼和浩特鐵路公安局呼和浩特公安處特警支隊的一名女特警。由於讀小學時看警匪片覺得警察特別帥氣,萌生了當警察的想法。2012年她從鄭州鐵路警察學院畢業,到呼和浩特鐵路公安局呼和浩特公安處察素齊車站派出所當了一名普通民警。

2013年1月,憑藉良好的身體素質,她被抽調到特警隊,並於當年的全國鐵路公安警務比武中,在女子全能槍手比賽專案中獲得第一名。王傑在工作中是嚴肅陽剛的「女漢子」,在生活中她是愛讀書的文靜女孩。朋友們開玩笑說,帶她出門逛街很有面子,既是美女,又是保鏢。

請問革命志士有哪些?他們有怎樣的英雄事蹟?

英雄偉人事蹟

淮海戰役主要人物,淮海戰役烈士 王傑 小故事)

我方主要人物 最高統帥 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 中原野戰軍政委 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 中原野戰軍司令員 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 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 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 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 華東野戰軍副政委 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 陳賡 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