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霍元甲這個人嗎,是什麼時代的人?做出了什麼巨大的貢獻

時間 2022-03-05 16:23:37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有霍元甲這個人,是清朝時代的人,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霍元甲,字儁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父親霍恩第,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在霍元甲的刻苦努力下,他的武功進步很快。沒有不透風的牆,霍元甲偷偷習武的事還是讓父親知道了。父親狠狠地訓斥了他一番,並再次下令不讓其習武。

但霍元甲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武術的追求,他只是答應父親自己絕不與任何人較量,絕不給霍家丟人。1890年,有一武師尋訪到小南河,來交流技藝。一直習武、武功較好的霍元甲小弟霍元卿與尋訪者交流,竟不是對方的對手。

霍恩第見狀,知道遇到了勁敵,正想親自上陣,忽然霍元甲站了出來。霍恩第見霍元甲上來,氣不打一處來。但想阻止已來不及。

霍元甲已經和來人交起手來。看著看著,霍恩第不由地由怒生喜。霍元甲步步為營、拳拳生風。

看準機會,霍元甲潛身上前,將來人抱起,扔出丈外。這一幕,令霍恩第及眾師兄弟不勝驚訝。此時的霍元甲已經成長為能文能武,窺得霍家「迷蹤拳」精髓的武者。

2樓:悉成

有啊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儁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

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公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孫中山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他親臨大會,題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以示對霍元甲的紀念。

3樓:中陽陽

有,清朝人,練拳的功夫家

4樓:辭次平生

有,近代的,發揚國術。

霍元甲的時代影響或歷史貢獻總結

5樓:愛情中的那點事

霍元甲的時代影響:

崇文尚武精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型的結晶和民族創造力的體現,是國家以及民族興旺發達和強盛的文明標誌和精神支柱。霍元甲創立的「精武會」,是中國武術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武術組織,他一生奉獻給民族武術事業。

傳承著中華武術文化遺產是中華武術的精神財富。要說天津為什麼能出現霍大俠,主要是天津有能培育武術奇才的土壤,在這片土壤中,英雄輩出,敢於藐視挑戰世界列強者層出不窮。霍元甲是這片土地上崇文尚武之代表,是廣大民眾的精神支柱,因此聽到霍大俠的名字令惡人聞風喪膽。

霍元甲的歷史貢獻:

霍元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武術大師和民族英雄。他早年師從家學武藝,並憑藉極高的武術天賦,改創了迷蹤拳。他武藝高強,震懾了多位前來中國挑戰的西洋大力士。

日本高手三木,來到霍家找元甲一比高下,被元甲將之擊敗,三木飲恨自盡。

於是三木之父派山口代表日本到中國和元甲作一場生死決戰,元甲得知和老師決戰,百感交集,並意外地現迷蹤拳之秘笈,後元甲更苦練迷蹤拳。

決戰之日,元甲以迷蹤拳擊敗山口,他更明白到中國人要擺脫東亞病夫的稱號,就必須每人有強健體魄,所以他決心把武術帶給廣大群眾,霍元甲的英雄形象,永存後世。

6樓:秋秋小店

擴充套件閱讀:

1武術家霍元甲紀念館

2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台

3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台 學者:傳統武術缺乏實戰性:http:

開放分類:

民族英雄,李連杰,靜海,迷蹤拳,精武鎮

歷史上真有霍元甲其人嗎?

7樓:匿名使用者

1、有霍元甲這個人。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

2、霍元甲,字儁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父親霍恩第,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3、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8樓:匿名使用者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儁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

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公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9樓:石業柏旺

確有其人,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人,陳真不是他徒弟。霍元甲有後代的,他的孫輩霍文亭去世不久,也住在小南河村,是小學老師,霍文亭也有後代的。

10樓:大名棋聖

不僅有霍元甲,還有霍元乙,霍元丙,你就想吧,魏生津,秦壽生,史珍香這樣的名字都有人叫,還有什麼名字歷史上沒有?

中國歷史上真有霍元甲這個人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霍元甲這個人。

霍元甲是著名愛國武術家,1909年名揚上海,創辦學校,培養大批武術人才。向社會大規模傳播霍家迷蹤拳,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

12樓:匿名使用者

1、有霍元甲這個人。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

2、霍元甲,字儁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父親霍恩第,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3、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13樓:井家的露寶

1.歷史上的確有霍元甲這個人。

2.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3.「張園比武」後,霍元甲師徒又與日本人「以不損傷為原則」進行「研究」,自此「滬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為之流傳,殊為可惜。」於是,1909年,精武體操學校建立,劉振聲擔任助教。

由此,霍家迷蹤拳開始向社會大規模傳播,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但好景不長,霍元甲的咯血病發作,於1910年9月14日(陰曆八月十一)病逝。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這個人物嗎?有他本人真實的**嗎?

14樓:穠華

霍元甲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

霍元甲出生於1868年,是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他出生於無數世家,父親霍恩第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是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

霍元甲幼年體質羸弱,不具備習武的潛質,父親怕他毀害霍家聲譽,禁止他習武。倔強的霍元甲踏上了偷學、偷練自家武藝迷蹤拳,最終成為迷蹤拳第七代傳人。

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將霍家迷蹤拳開始向社會大規模傳播,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霍元甲真實**:

15樓:七七的小店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這個人物。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人物肖像如下:

16樓:幢幢娛樂秀

真實的霍元甲真這麼厲害嗎?起初卻被父親看不起?歷史真相不簡單

17樓:李家思

霍元甲的二孫、現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會同西青區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經活動過的武林會館,走訪調研,並翻閱了大量 資料,證實所謂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幫助霍元甲治病為名,買通關節,在中藥中投放慢性爛肺藥,使本來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於非命。」這則專電還說,「目前這本調查材料正在編輯中。

不久將印刷出版,公布於世」

霍元甲**

小圖

大圖

18樓:匿名使用者

霍元甲**

歷史上確有其人。

19樓:來自天尊閣養眼的檜柏

歷史上有這個人,有**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其人嗎?

20樓:t10次

有,就在天津,他現在的子孫還見在了。

21樓:海口號

有。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儁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

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公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22樓:後來新生

當然有看看吧

23樓:鳳凰英才

有,在天津。故居還在。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這個人嗎?有誰可以向我介紹一下他..

24樓:匿名使用者

1909年3月,秘宗拳宗師霍元甲受陳其美、陳公哲等人之邀來到上海。三敗洋人。1909年夏霍元甲師徒數人移居閘北王家宅,奠定了精武體育學校的校址。

同年8月,霍元甲病逝於上海,終年53歲。1912年,著名武俠**家向愷然(平江不肖生)先後出版《拳術》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兩部作品。根據傳聞,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醫生秋野用毒藥毒死,以後人們以訛傳訛,事實遂被嚴重歪曲。

關於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經過,精武體育會創辦人之一陳公哲曾寫過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時,時發時愈。日人有賣仁丹藥物者,時到旅邸,出藥示霍,謂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

霍先生信之,購服之後,病轉加劇。霍先生得病之由,謂少年之時,曾練氣功,吞氣橫闕,遂傷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蠟黃,故有黃麵虎之稱。自遷之王家宅後,霍先生病轉加劇,由眾人送入新閘路中國紅十字會醫院醫治二星期,即行病逝。

眾人為之辦殮,移厝於河北會館,時在1909年陰曆八月間。越一年運柩北返。」陳公哲是邀請霍元甲來滬的發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與奧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譯,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觸頻繁,友誼甚篤。

因此,關於霍元甲的死因,陳公哲所述應該是可信的。由此可見,霍元甲不是因為誤傷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醫生用藥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轉劇送醫院醫治無效而死。

霍元甲之死並非日本人所為,而是因病而死。持這種說法的人特別指出:「1912年,著名武俠**家向愷然(平江不肖生)先後出版《拳術》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兩部作品。

根據傳聞,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醫生秋野用毒藥毒死,以後人們 以訛傳訛,事實遂被嚴重歪曲。」

支援這種說法的根據是,就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經過,精武體育會創辦人之一的陳公哲曾寫過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時,時發時愈。日人有賣仁丹藥物者,時到旅邸,出藥示霍,謂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

霍先生信之,購服之後,病轉加劇。霍先生 得病之由,謂少年之時,曾練氣功,吞氣橫闕,遂傷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蠟黃,故有黃麵虎之稱。自遷之王家宅後,霍先生病轉加劇,由眾人送入新閘路中國紅十字會醫院醫治兩星期,即行病逝。

眾人為之辦殮,移厝於河北會館。越一年運柩北返。」

持病死論一說者總結說:「陳公哲是邀請霍元甲來滬的發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與奧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譯,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觸頻繁,友誼甚篤。因此,關於霍元甲的死因,陳公哲所述應該是可信的。

由此可見,霍元甲不是因為誤傷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醫 生用藥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轉劇送醫院醫治無效而死。」

比以上說法更過分的是,還有人說,當年為霍元甲治病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2000年,新華網天津8月6日發過一則專電,對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說給予反駁,尤其是對新近出現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的謬論表示極大不滿。這則專電指出:

「霍元 甲之孫霍文廷,日前與天津市西青區文化局有關同志,經過深查細訪,進一步證實日本人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凶。近幾年來,社會上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

霍氏家族歷來就知道他們的先輩霍元甲是死 於日本人之手,對於有人為日本人開脫,他們從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難以接受。從去年開始,霍元甲的二孫、現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會同西青區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經活動過的武林會館,走訪調研,並翻閱了大量 資料,證實所謂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幫助霍元甲治病為名,買通關節,在中藥中投放慢性爛肺藥,使本來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於非命。

」這則專電還說,「目前這本調查材料正在編輯中。不久將印刷出版,公布於世」

歷史上有沒有翟恩這個人嗎,歷史上有瞿恩這個人嗎

沒有,翟恩是影視劇虛構人物。瞿恩是電視連續劇 人間正道是滄桑 的男主角。劇中描寫他是乙個堅定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黃埔軍校的教官,立青的人生導師和革命引路人 為了堅持信仰,他捨棄了愛情,為了保護革命,他犧牲了肉軀 他的精神和理念對立青產生了重大影響,一直指引著立青的成長。革命中期,瞿恩受命繼續開展地下...

歷史上有伏羲這個人嗎,歷史上真的有伏羲這個人嗎

有一種說法是伏羲 有巢 燧人等都是古代部落的名字,只是後來被擬人化了。傳說中的 華夏始祖 沒有真實證據 不一定,因為伏羲是傳說中的人物 聞 多在 伏羲考 中論證指出,說伏羲 盤古均為葫蘆的擬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 匏析氏 在陶器發明之前,尋找合適的專用取水用具是先民們急於解決的大問題。先民可能會...

歷史上有李雲龍這個人嗎,歷史上有沒有李雲龍這個人?

中國人這麼多,一定在我們之前有李姓的人叫李雲龍的,但肯定不是電視裡的這個人了,電視上的的這個人應該是很多人的合影,原形人物不知道是誰。沒有這個人,但是有原形有幾個人都具備李雲龍的個性,王近山就是代表 沒有,他的原型應該是王近山中將。王近山 1915 1978 湖北省黃安 今紅安 縣人。一九叄 年參加...

歷史上有黃飛鴻這個人嗎,歷史上真有黃飛鴻這個人嗎

歷史上確實有黃飛鴻這個人。有資料顯示,出生於廣州佛山的黃飛鴻自小隨父在街頭賣藝,16歲時,在廣州銅 鐵行工人集資下開設武館,結束賣藝生涯。廣東武術史 編寫專家之 一 廣東武術前官方領導者董德強還曾在採訪中說,據他實地調查,廣東歷史上許多非常有名的功夫大家不少都是虛構,真有其人的,其事蹟也多為虛構,實...

歷史上有陳世美這個人嗎,歷史上真的有陳世美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陳世美這個人,陳世美只是乙個文學形象。陳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 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 在清代古典名著 三俠五義 的續書 續七俠五義 中陳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並影響傳統戲曲 秦香蓮 又名 鍘美案 陳世美在劇中是忘恩負義 拋妻棄子的反面人物,最後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為負心人的代名詞。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