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有哪些故事

時間 2022-02-26 11:53:52

1樓:京城「老炮兒

《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2樓:皮蛋炒肉絲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

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

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訊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

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

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

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

了刑罰,關在監獄裡。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

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

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

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為了蒐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就遊歷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

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弔愛國詩人屈原;他到

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

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

給司馬遷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

視察。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蒐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裡,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

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

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

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

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西元前95年)為止的

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於農民

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

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

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鬱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一 黃帝戰蚩尤

二 堯舜禪讓

三 大禹治水

四 紂王暴虐

五 姜太公釣魚

六 不食周粟

七 烽火戲諸侯

八 掘地見母

九 借道滅虢國

十 重用百里侯

十一 重耳流亡

十二 靈輒救趙盾

十三 楚莊王納諫

十四 趙氏孤兒

十五 晏嬰出使

十六 鐵面無私

十七 伍子胥復仇

十八 專諸刺王僚

十九 孫武練兵

二十 臥薪嘗膽

二十一 三家分晉

二十二 西門豹祭河神

二十三 神醫扁鵲

二十四 鄒忌進諫

二十五 圍魏救趙

二十六 商鞅變法

二十七 兼愛非攻

二十八 合縱聯諸侯

二十九 連橫促強秦

三十 屈原投江

三十一 雞鳴狗盜

三十二 巧佈火牛陣

三十三 胡服騎射

三十四 完璧歸趙

三十五 將相和

三十六 紙上談兵

三十七 毛遂自薦

三十八 竊符救趙

三十九 奇貨可居

四十 興修鄭國渠

四十一 甘羅拜上卿

四十二 韓非之死

四十三 荊軻刺秦王

四十四 大興文治

四十五 蒙恬築長城

四十六 陳勝吳廣起義

四十七 李斯冤死

四十八 項梁渡江

四十九 破釜沉舟

五十 鴻門宴

五十一 胯下受辱

五十二 論得天下

五十三 病床問相

五十四 疑而用之

五十五 呂后亂朝

五十六 悔失晁錯

五十七 李廣射匈奴

五十八 相如賦美辭

五十九 張騫出使

... ...

《史記》中有哪些故事

4樓:京城「老炮兒

《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中鴻門宴,完璧歸趙,破釜沉舟,指鹿為馬,紙上談兵等故事。

1、鴻門宴。指在西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

2、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3、破釜沉舟。出自秦末的鉅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鑊,渡江後鑿沉舟只,只帶三天乾糧。

4、指鹿為馬。該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乙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

5、紙上談兵。是乙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6樓:霽雨若初

1、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來說在天下也不是低賤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頻頻起身接待來訪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

說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誠心待士和對人極為重視,也說明人才對治國平天下極為重要。

2、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乙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西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3、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4、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5、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以後,與百姓同好噁,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

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

7樓:為誰為誰為

1、焚書坑儒:《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

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2、《鴻門宴》: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了西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及劉邦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

這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是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的原因。後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

3、霸王別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4、臥薪嘗膽:《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這裡僅有「嘗膽」,沒有提到「臥薪」,這是蘇軾發揮想象,戲說孫權「臥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5、毛遂自薦:出自《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戰國時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趙勝到楚國去求救,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

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半天沒有成效,毛遂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係,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的侵略。

《史記》中有哪些故事,史記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軒轅天子 網開一面 囊血射天 酒肉池林 左支右絀 焚書坑儒 指鹿為馬 拔山扛鼎 先發制人 破釜沉舟 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沐猴而冠 霸王別姬 四面楚歌 無顏見江東父老 一敗塗地 約法三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運...

《史記》裡的故事,《史記》中有哪些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史記裡的故事很多。從夏代的故事就開始了。大禹治水 荊柯刺秦王 韓非之死 我實在是不記得了 史記 中有哪些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史記 中鴻門宴,完...

史記裡有哪些故事,史記中有那些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紙上談兵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史記中有那些故事 史記中有無數故事 史記 中有哪些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 1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周公告誡伯禽說...

史記中有關漢高祖的幾件事概括,史記中的故事以及人物

本傳記載了韓信一生的事蹟,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韓信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 項羽,卻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後經蕭何保舉拜為大將,而韓信也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 索之間,後...

《史記》的故事, 史記 小故事

司馬遷的生平與 史記 寫作 司馬遷 前145 前87 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 人。在他手裡完成這樣一部劃時代的歷史著作,與當時時代和個人的經歷等主客觀的因素是分不開的。首先,得益於家庭影響。他父親司馬談向當時天文 易學 道論的專家學習過,曾寫過 論六家要旨 的 司馬遷深受這個學術空氣濃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