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蒙古名將,為何卻被列入元朝四大漢奸之一,難道是因他名字像漢人

時間 2022-02-26 02:33:16

1樓:

汪德臣本來是蒙古軍的將領,驍勇善戰,謀略兼備。最後卻被一塊兒石頭砸死,真是天意弄人,而在死後居然還被人稱作漢奸。只能說他比竇娥還冤。

2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因為他做了一些不該是做得事情吧,所以就被列為。

3樓:壯壯大哥

這個張弘範其實算是元朝的一位名將,有人說他是非常的厲害。他也算是乙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平時就喜歡做事,而且騎上馬就能殺敵,往往還能用智謀取勝,是乙個很好的少年將軍。

4樓:

好多事都是假的,傳說,別信它

5樓:體育用

不是,因為他的人不好

6樓:創作者

誣陷了吧,,,,,,

7樓: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是汪德臣(1222—1259),鞏昌鹽川(今甘肅漳縣)人,賜名田哥,字舜輔,蒙古族汪古部,汪世顯次子。

少時入侍闊端太子。1243年,汪世顯卒,襲為鞏昌等二十餘州便宜都總帥,領兵入蜀。1248年,從徵西羌。

1251年,率部援漢中,再次入蜀,大敗宋軍。1258年,從蒙哥攻南宋,轉戰成都等地。次年,以先鋒領兵攻合州釣魚城,為宋將王堅所阻,單騎至城下說降,宋兵擊飛石,受傷病死軍中。

武悼王冉閔的資料,據說拯救了漢族,那為什麼歷史課本上從來沒出現過這個人????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冉閔自立為皇帝,於晉朝而論實為「亂臣賊子」,這樣的人歷史上就很有爭議,所以很難進入教科書。

對於北方漢人的歷史貢獻值得肯定,可是他的屠胡行為放在今天,冉閔則成了專家眼裡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

同時那個時期,冉閔應該算不上最傑出的將領,冉閔也不是像很多冉粉所說的那樣力挽華夏將傾,漢人衣冠的根本已隨晉室南渡,也就是說中原正統是在南方,不是在北方。但是,上面已經說了,他的行為確實為北方漢人帶來了生機。

在五胡亂華不敢放進教材的今天,被專家視為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冉閔自然也不可能進教科書了。這裡既有民族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不便深究。既然歷史不好篡改,只好掩藏。

歷史上就很有爭議:冉閔髮殺胡令,漢族人對胡人進行空前規模的民族復仇,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史載當時的全國各地方的漢族人民「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頭髮略有發黃者亦有半數被殺,史載僅鄴城即有二十餘萬人被殺。

漢人與胡人「無月不戰」,屍野遍地。史學家記述五胡亂華時期歷史,皆認可東晉為正統王朝,後趙、前燕、前秦等胡族政權為僭偽政權,同列「十六國」之列。冉閔自立為皇帝,於晉朝而論實為「亂臣賊子」,這樣的人歷史上就很有爭議,很難進入教科書。

政權維持時間少:他所創立的冉魏政權不到三年,連十六國的都沒有算冉魏政權。史冉魏政權只存在數年即被滅亡,也沒有被列入「十六國」之列。

因此,歷史教科書篇幅有限,簡略記述兩晉十六國的歷史時,當然就不可能順帶提及冉閔和他的冉魏帝國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戰成名

冉閔冉閔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冉閔的父親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將。

後趙明帝石勒擊敗陳午,俘獲冉良,當時冉良十二歲,石勒命石虎收他為養子,並改名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戰無敵。歷任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

冉閔年幼時就果斷敏銳,石虎很寵愛他,如同對待自己孫子們一樣撫養他。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

授任建節將軍,改封修成侯,歷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咸康四年(後趙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潰逃,只有冉閔帶領的一支軍隊未遭創傷,由此冉閔威名大顯。

石虎回到鄴城後,任命劉群為中書令、盧諶為中書侍郎。苻洪因功授任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封為西平郡公。

冉閔對石虎說:「苻洪才智傑出,得到將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兒子們又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擁有強兵五萬人,駐屯在都城近處,應當秘密地除掉他們,以安定國家。」石虎說:

「我正倚仗他們父子攻取東吳和巴蜀,為何要殺死他們!」便沒有除掉苻洪,反而給苻洪的待遇愈加優厚。

咸康五年(後趙建武五年,339年)八月,當時東晉征西將軍庾亮鎮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惡,任用夔安為大都督,率領石鑑、冉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兵眾共五萬人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另派二萬騎兵進攻邾城。

毛寶向庾亮求救,庾亮認為邾城城池堅固,沒有及時派兵。九月,冉閔在沔南打敗晉軍,殺死東晉將軍蔡懷。夔安、李農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敗晉軍,殺死東晉鄭豹等五位將軍。

張貉攻下邾城,邾城戰死者有六千人。毛寶和樊峻突圍出逃,渡江時溺水而死。

冉閔後來打敗梁犢,威望更高,胡、漢各族宿將無不畏懼他。

9樓:後碧琴

因為儒家文化,和所謂的民族團結,但在我看來卻是心中的民族英雄,至少漢族是要有血性和人性的民族! 其實有很多快被滅族的了,在元朝,五胡亂華,時,就有大量的漢族人民死,能用千萬來計算的!!想武悼王那樣,除了那些滿嘴道義的偽道士外,我覺得他是乙個英雄!

但也不排除利益!我記得有個蘇聯人曾說過,當背叛成了一種潮流,別人也會不自覺的去做!所以,沒覺得什麼背叛不背叛的,儒家文化的理解錯誤!

卻是成了迂腐!我們現在總是拿孔夫子「以德報怨」的四個字來當作我們軟弱的藉口和裝點我們稀薄血性的掩飾,其實溫良恭儉讓的孔夫子當時說出的是十六個字,其表述之意完全是積極、主動、大義凜然的勇武精神:「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0樓:海闊天空

因為他在當時東晉尚未滅亡時就自立為王了,所以在東晉所謂正統統治者眼裡他還是個「叛逆」,他們是不會在史書中為乙個「叛逆」浪費筆墨的。至於我們所學的歷史課本,也是經過篩選的,冉閔頒布的「殺胡令」的胡族不也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前身嘛,所以他是乙個會影響和諧的人,自然就被歷史課本給刻意忽略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載)

.冉閔---驅逐五胡,楊堅---驅逐鮮卑,這二人貢獻最大,華夏恩公也!

冉閔,楊堅---挺身而出,登高踏頂,振臂吶喊,拯救華夏於 亡族滅種、千鈞一髮之際,使得華夏最終得以 度盡劫波,萬劫不覆,浴火重生!

.一定要讓後世子孫知道,我華夏也曾經擁有過這樣的 血性尚武、錚錚傲骨 和 慘烈國殤!

往事隨風,逝去千年,時間蔓延,萬代千年,我們永遠在心中為 漢家戰神、華夏恩公---冉閔天王 留出一塊心田,祭上我們 最崇高的敬畏 和 永世刻骨銘心的感恩!

.「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冉閔

騎朱龍,握長槍;

龍魂旗,迎風烈;

率雄獅,屠盡胡虜兵血;

戰廉臺,拼盡男兒熱血!

滄桑越千年,清明欲斷魂;

家祭告乃翁,男兒拼盡血!

勇士無敵,烈士不朽!

.冉閔是中華民族最後的英雄群體中的傑出代表。落日餘暉,驍勇的祖先常令我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文的縱橫思想家和武的俠義勇士,接踵相隨,英雄輩出。重義信諾、浩氣凜然、慷慨赴死、血性男兒、傲骨忠魂,燦若繁星,那時 捨身取義成為令人敬畏的普遍行為。

中華原創文明裡的無數歷史典故是永放光芒、千年不朽之精神寶庫,雖然 往事隨風,逝去千年,但是 撫今追昔,猶如昨日,歷歷在目,每每讀之,潸然淚下,淚打衣襟,感慨萬千,蕩氣迴腸,滌蕩我心,滌蕩我魂 !

崇文尚武,捨生取義;

天佑華夏,浴火重生;

悠悠華夏,巍巍中華!

12樓:匿名使用者

政權概念上的「中國」是由華夏族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締造者為漢族。承認漢族在中國的主體性與所謂的「大漢族主義」並不一樣,因為漢族人是中國的主要民族,其前身建立了中國,創造了中國文化的主體是不爭的客觀事實。根據對現代人以及各個時期的古代人類遺骨的dna驗證推算,華夏族(即漢族的前身)對漢族的血統貢獻約佔70%。

漢族有大約20%的古代百越·三苗民族的血統,而百越·三苗人與華夏族有天然的血緣關係,同源共祖。漢族人有不到10%的游牧·漁獵民族血統,主要來自南北朝時期的鮮卑人,另外漢族人還有極少量的突厥、蒙古、通古斯血統。漢族的血統夠純了,個別人少說漢族的血統問題。

13樓:表哥

頒布了殺胡令,激發了漢人的血性!

14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歷史書上有這個人,只是總體而言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不是特別高,不需特別提及,還有就是都知道的原因,現在都是提倡民族團結,都不能老是提這樣的人物吧。

15樓:

影響社會和諧,不利於民族團結

16樓:江蘇成星

呵呵!為了民族大團結,不能出現不和諧因素,所以毫不猶豫抹殺掉。其實主要是關於他的史料太少,16國時期太亂

17樓:紫皇雷帝

那是五代十國的殺武天王,他頒布的殺胡令,只要是胡人就殺了,與現在的社會不和諧,還有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得群驢時代,沒有多少大事值得去寫

18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們學的歷史都是簡史。很多東西我們都不知道。比如1900年義和團的興起與發展給政治和國防帶來的變化就非常之多,鳳凰做個紀錄片這一年就做了n多集,而且視角只鎖定在政治方面。

張弘範幫助元朝滅掉南宋,為什麼卻不被稱作漢奸?

19樓:凌靖靈

張弘範是元朝滅南宋的主要將領,在襄樊之戰、進軍江南和崖山海戰中,張弘範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位漢人長期擔任元朝將領,滅掉漢人建立的南宋,在歷史上不僅不是漢奸,反而評價很高,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張弘範是河北人,雖然是漢人,卻不是宋人,皆因兩宋無能,難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張弘範出生時,金國已經滅亡四年,也就是張弘範一出生就是蒙古帝國的子民,漢奸那不存在的。

除此之外,張弘範的漢人作風一直都在影響改變著蒙古。蒙古軍隊的紀律很差,在張弘範的治理下風清弊絕,耳目一新。後來從順天府調任大名,趕上當地水災,他沒有請示就免除了災區的全部租賦,朝廷認定張弘範犯了「專擅之罪」,要給他以處分。

張弘範直接到大都找忽必烈理論:國家把糧食存在小倉庫裡,不如存在大倉庫裡好。老百姓因為水災交不上糧。

如果從農民口裡奪糧食,**的小倉庫會充實起來,但老百姓就會餓死。明年一粒糧也收不到!要讓人民活下來,以後才會年年有收穫、家家有餘糧。

農民有了餘糧,那不都是國家的糧食嗎?這就是我所說的大倉庫!」忽必烈點頭稱讚,誇獎他懂得治國的道理,不再追究他的專擅之罪。

莫說是古代,現在的**也沒有這樣的魄力!

元軍進入建康後,丞相伯顏決定在建康休整。在隆重的犒軍大會上,取出**分賜諸將,諸將都到齊之後,張弘範卻姍姍來遲。伯顏很不高興:

祖宗傳下來的規定,軍事集會遲到的有罪!即使是有才能的人也不能寬恕,你連這規矩也不懂嗎?在場的都為張弘範捏一把冷汗,張弘範很從容地說:

我認為軍事集會是指戰場上的集會,在戰場上我從來沒有遲到過。今天的聚會是領受犒賞,犒賞的時候我不敢爭先,在道理上有什麼不可以呢?丞相伯顏被他所講的道理折服,連連點頭稱是。

張弘範和伯顏爭論的實質是蒙古習慣法和中原儒學禮教的對抗,張弘範用中原傳統文化來影響蒙古貴族。

南宋皇帝、皇太后投降之後,但百姓不甘心作元朝的子民,浙東一帶發生了叛亂。按照蒙古人的傳統,降而復叛、殺了使臣、焚燒了招降書,是要屠城的。但張弘範沒有屠城,只殺了幾個為首的人,保住了一城人的性命。

元朝水軍進攻崖山前,文天祥被軟禁在元軍船上,張弘範讓文天祥給南宋主將張世傑寫勸降信,文天祥把《過零丁洋》寫下當作回覆,張弘範讀完肅然起敬!部下勸告他:敵國丞相居心叵測,不可靠近。

張弘範則笑著說:他是個忠義之人,決不會居心叵測。張弘範死後被追贈齊國公、淮陽王,諡號武烈、忠武、獻武。

歷史上為異族服務的漢人有很多,南北朝有王猛、張賓、崔浩,五代有韓延徽、張承業,元朝有郝經、張弘範等。總的來說,在封建皇權時代,史學家比較在意忠君與否,而非民族問題。以現在的視角來看,兩宋連燕雲十六州都搞不定,這些人從一出生就不是宋人,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南宋崖山海戰比北宋靖康恥還要扎心,比這更扎心的是,張弘範滅宋之後把一句話刻在了石頭上:元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乙個漢人以「元鎮國大將軍」的身份滅宋,扎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