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去世前為何送給朱元璋一筐魚,以致讓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呢

時間 2022-02-15 09:17:21

1樓:炸胡的小仙女

1375年,劉伯溫即將走到他生命的盡頭,臨終之前他卻做了一件令人感到疑問的事,那就是給當時的皇帝朱元璋送了一筐魚,難道是因為朱元璋想吃魚?可以朱元璋要想吃魚的話,身邊就會有人讓他吃到,又何必大費周折的讓劉伯溫送給他魚呢?

劉伯溫給朱元璋送魚究竟有何深意呢?而朱元璋真的就如歷史所說十七年之後才明白朱元璋的深意嗎?這就要從劉伯溫對朱元璋的重要性開始說起了。

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去應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做了朱元璋的謀臣。根據當時的形勢,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的建議,以及對陳友諒、張士誠各個擊破的策略。

在劉伯溫的規劃下,朱元璋果然成了最大的贏家,先端掉了陳友諒、後滅掉了張士誠。1367年,朱元璋在應天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明,大明王朝自此開始了長達276年的統治。隨後,徐達揮師北伐,驅逐了盤踞華夏大地近100年的蒙元政權。

不光如此,朱元璋立國後,劉伯溫還對明朝的法律、治國思想,以及軍事制度的制定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劉伯溫的貢獻是其他開國大臣比不上的,所以也就有了後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說法。

外患平定,「內鬥」也就開始了。

晚年的朱元璋擔心太子朱標太過仁慈,繼承皇位後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開國大臣居功自傲,不會真心臣服新君。為了給太子朱標將來的執政之路掃清障礙,朱元璋開始大肆的誅殺功臣,李善長、馮勝、藍玉等許多功臣,都沒能得到好下場,

劉伯溫是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能夠得到善終的人,這跟他的智慧型有著一定的關係。因為他善於揣摩朱元璋的心思,能**到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尤其看到了飛鳥盡良弓藏的走勢趨向,由此便早早地請求辭官回家,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以劉伯溫的智慧型,按理說不會再去摻和朝廷裡的什麼事,可偏偏他在臨死之前,又刷了一波小小的存在感。

1375年,劉伯溫去世,終年65歲,去世之前派兒子給朱元璋送去一筐魚。而朱元璋為什麼17年後,才明白劉伯溫送的這一筐魚的用意?

不是因為朱元璋笨,而是當時的他以為這些魚只是劉伯溫給自己的特產,心裡也沒有多在意。看著這個筐中的魚活蹦亂跳「互相爭鬥」,朱元璋覺得十分有意思,便讓人將這些魚養了起來。

時間轉瞬即逝,轉眼就到了1392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於朱元璋來說十分傷心的事,那就是太子朱標病逝。

朱標從小就聰明仁愛,對弟弟們也是十分友好,每當弟弟們犯錯,朱標都會從中幫忙求情,使他們免於處罰,因此在兄弟們當中威信最高。朱標在世時,皇子們都很聽他的話,也沒有爭搶皇位的意思。

然而在朱標死後,其他皇子們覺得自己爭奪皇位的機會來了,都在向著皇位使勁,於是便開始了皇子之間的爭鬥。而這時的朱元璋這才想到了劉伯溫去世前,送給自己的那筐相互爭鬥的魚。

2樓:東極動漫

劉伯溫去世之前給朱元璋一筐魚,是想讓朱元璋明白,他去世之後自己的子嗣會因為皇位而發生爭執,這是一種警示,也是對自己這位皇上最後的乙個建議,不過可惜的是朱元璋當時對劉伯溫產生了猜忌,所以沒有聽取他的意見,直到後來才體會到其中的真意。

3樓:小白醬子

是為了提醒朱元璋孩子聚在一起就會死亡,只有將他們分開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4樓:汪造化

因為當朱元璋面對手下無人可用時,才明白劉伯溫送魚的寓意,是在暗示自己竭澤而漁,最後無魚可捕。

劉伯溫去世前為何送給朱元璋一筐魚,以致讓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5樓:

公元1375年5月16日,一代神算劉伯溫去世,他是在喝了丞相胡惟庸送來的一副藥以後去世的。他的死很蹊蹺,民間傳說表面上看是因為胡惟庸嫉賢妒能,但是實際上背後是朱元璋的主意。

可惜劉伯溫前能算五百年,後能算八百載,但是卻偏偏算不到自己的死。不過也不能這麼說,因為劉伯溫在去世前,曾經莫名其妙送給朱元璋一筐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朱元璋也沒有明白,直到十七年後的1392年,朱元璋才明白過來。

朱元璋沒有明白的事情,其實劉伯溫早就明白了,為什麼朱元璋這麼聰明的人會在十七年後才想清這件事呢?因為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明朝歷史程序的事情,這件事情初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後來發生的很多事情都證明,正因為有了這件事為引子,才使得大明王朝一度陷入血雨腥風之中。

1392年5月,皇太子朱標身故,年僅37歲。朱標之死,立刻讓大明朝陷入了後繼無人的窘境。而正是朱標之死,瞬間讓朱元璋明白了17年前劉伯溫送的那筐魚的深意。

筐是什麼?筐就代表南京,擠在一起的魚是什麼?魚就代表那些功臣宿將。如此多的功臣宿將擠在乙個小小的筐裡,豈不是早晚要出事情。

神機劉伯溫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也知道這些功臣宿將被滅掉是早晚的事情。劉伯溫當然知道朱元璋這樣大殺功臣是為了給他的兒子朱標更安全的執政環境,於是他送了一筐魚給朱元璋:

意思是告訴朱元璋,你這樣的血腥殺戮是治標不治本的。魚殺光了,筐空了,治理國家的棟樑之才沒有了,皇帝就成了光桿司令了。

可惜當時朱元璋一心只為了他的兒子,他怕自己死了以後,自己的兒子管不住這些功臣宿將,朱家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所以他也沒有仔細去考慮劉伯溫的用意。

他甚至一度以為這些魚代表自己的諸多兒子,所以從1398年開始,他陸續把自己的諸多皇子趕出京城,放到外藩。然後,殺了一批又一批功臣,很多功臣都是被以莫名其妙的理由殺掉了。

最後,魚沒有了,筐空了,好像自己的兒子安全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標體弱,早於朱元璋而死,朱元璋沒有辦法,只好立皇孫朱允炆為帝國,從而引發了朱家的內鬥。當燕王朱棣帶著兵馬氣勢洶洶殺向南京時,南京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空城。

因為筐裡的魚沒有了,此時大明朝初年能征慣戰的大將幾乎被殺了個精光,剩下的也就是像耿炳文這樣年近七十的老將,如何擋得住朱棣的虎狼之師?

此時朱元璋已死,不過到臨終前他才應該明白當年劉伯溫送魚的深意。原來劉伯溫早就看透了朱家的一切,算準了這場內亂一定會發生,只是他當時已經瀕死之人,不願意把實情說出來。這也算是對朱元璋的警告吧,又或者是對朱元璋的懲罰吧,誰讓他如此狠毒的殺戮功臣呢。

劉伯溫去世前為何送給朱元璋一筐魚,以致讓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劉伯溫去世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為何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是什麼意思?

6樓:菱角觀潮史

劉伯溫死後,家人按照他的囑咐,把鯉魚放到他親手編織的筐裡,然後置於水缸中,連同《時務十八策》,一併拉到了南京。

7樓:欲於史河修之

關於劉伯溫去世之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現代人普遍來說有兩個說法。乙個是與朱元璋和劉伯溫等大臣曾經開過一次分魚宴,算是慶功宴。而另乙個說法就是劉伯溫在臨死之前給了朱元璋乙個告誡。

第乙個說法,朱元璋從乙個和尚最後鬧革命打敗張士誠,陳友諒,結束了元朝殘暴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這個時候朱元璋登上了權力的巔峰,正是意氣風發,犒賞群臣的時候。想到了便做老朱,於是便召集了諸位大臣舉行大宴,而能夠和朱元璋坐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的心腹,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功臣。

這些人分別是李善長,徐達,還有劉伯溫,胡惟庸,湯和,高啟。而為了表示對這些人的重視,朱元璋親自為這些人夾了菜,分別是魚的乙個部位,這也就是當時著名的分魚宴。

而這些吃了這條魚的人最終的下場,胡惟庸慘遭滅門,李善長牽連被殺,徐達最終被毒死,而只有湯和得以善終。而有著神運算元之稱的劉伯溫也沒有逃掉,雖然已經告老還鄉,遠離權利紛爭。但是後來還是被朱元璋送來加毒的湯藥。

所以劉伯溫送給朱元璋一筐魚,就是說自己已是案板上的一條魚,然後希望能夠放掉自己的子孫後代。暗中還諷刺朱元璋曾經說好的榮華富貴,現在乙個個的全部都被害死。

另乙個說法就是,用一筐魚來告訴朱元璋乙個道理。筐子很小卻裝著很大的魚,告訴朱元璋應該變強為弱。所以17年之後朱元璋在面臨選儲君的難題時,選擇了朱允炆。

不過我感覺這個有點鬼扯。聯想到有著神運算元之稱的劉伯溫之死,送朱元璋一筐魚的寓意可想而知。

劉伯溫本來就是朱元璋給害死的,他現在送一筐魚給朱元璋。我覺得再怎麼也不可能是為了告誡朱元璋。

8樓:

這是因為劉伯溫提醒朱元璋如果不解決皇子的問題的話,會使得大明出現嚴重的內亂情況。而在當時朱元璋並沒有參透劉伯溫的意思。後來朱元璋的大兒子死去以後也使得明朝出現了太子空缺的問題。

因為太子空缺的問題不解決的話,會使得這些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而大打出手。

劉伯溫在建立明朝政權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也使得劉伯溫非常得到朱元璋的重視,不過朱元璋後來因為生性多疑的問題,使得劉伯溫最後的下場變得非常的悲慘。因為朱元璋非常害怕這些勞苦功高的大臣一旦對自己產生不滿的情緒的話,會爆發嚴重的叛亂。所以我們看朱元璋在後來對於這些有功之臣進行了嚴厲的打壓。

劉伯溫之所以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也是因為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因為這些小人非常清楚朱元璋對於這些有功之臣非常的敵視。一旦有人說這些有功之臣出現了不誠之心的話,朱元璋根本不會將事情查明清楚再做打算。

不過劉伯溫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朱元璋,也能夠體現劉伯溫的忠心耿耿。所以後來朱元璋明白了劉伯溫的意思以後也非常的後悔,因為他對於這樣一位有功之臣進行了殘酷的打壓,也使得劉伯溫最後以悲劇收場。不過後來朱元璋也將其他的皇子全部調出京城。

這麼做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明朝的穩定。

9樓:朝陽群眾

我覺得劉伯溫要把一筐魚送給朱元璋,那是因為他在掩護乙個事實,因為他太懂朱元璋了,這樣朱元璋就不會去想《鬱離子》了。

劉伯溫之所以把魚送給朱元璋,是因為他在不想暴露乙個事實,然後老朱用了17年都在想這筐魚,自然是時間來想《鬱離子》的事了。這一筐魚究竟作何解?其實連劉伯溫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劉伯溫很了解朱元璋,如果他沒有把事情琢磨明白,覺都睡不踏實。但是劉伯溫並沒有擔心,因為他們兩個人每次聊天的時候都是這樣的。

凡事看破不說破,自己懂了就行了,其實這就是劉伯溫在朱元璋那裡乙隻手那燒餅,一手捏著屠刀時,沒辦法胡謅的內容。但是萬事就怕個「聯絡」和「解釋」。君不見《燒餅歌》,已經**到了21世紀,還要繼續「應驗」新發生的世界大事。

但是臨死前,劉伯溫是不甘心的,擔心自己辛苦創作的《鬱離子》死後被別人得到,不管放到**,心思縝密的朱元璋都可能找到。所以只能找事情給朱元璋做,分分神。

想讓朱元璋想不明白哪件事,那只能是劉伯溫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的事情最合適。於是劉伯溫雖然肚子特別的肚子,但還是下床去釣魚。於是讓夫人趙四小姐趕緊做了一鍋鮮美的魚塘,給胡惟庸嚐嚐鮮。

但卻看到劉伯溫大口啖食,其美味無比。胡惟庸臨行,劉伯溫讓人把剩下的魚裝在乙個筐裡。讓胡惟庸務必帶給朱元璋,並且一直說一定要用「筐」裝。

把胡惟庸送走,劉伯溫遍一閉眼,去西天取經了。

劉伯溫去世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為何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是什麼

劉伯溫死後,家人按照他的囑咐,把鯉魚放到他親手編織的筐裡,然後置於水缸中,連同 時務十八策 一併拉到了南京。關於劉伯溫去世之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現代人普遍來說有兩個說法。乙個是與朱元璋和劉伯溫等大臣曾經開過一次分魚宴,算是慶功宴。而另乙個說法就是劉伯溫在臨死之前給了朱元璋乙個告誡。第乙個說法,朱元璋...

劉備去世之前為何要說趙雲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麼想的

三 出於保護劉備作為趙雲的主君和好友,自然能夠明白趙雲一心為國的心思,但是他也深知趙雲的脾氣,所以他並沒有給趙雲很高的官職,以免他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雙拳難敵四手,即便是趙雲再厲害,也敵不過有心之人聯合起來對他造成傷害。劉備在死前還說趙雲不可重用,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的保護趙雲的方法。根據 三國...

劉備去世之前為何要說趙雲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有何特殊原因呢

根據 三國志 的記載,劉備在臨終之前好像沒有說過趙雲不可重用的吧,趙雲就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隨著劉備,劉備也一直都對趙雲很信任,明白他是乙個忠心的將領。因為他覺得趙雲的軍事才能不高,空有一身高強的武藝,如果讓他帶兵作戰,他的名氣很有可能蓋過蜀國的皇帝,他只適合用作貼身保鏢 劉備從來沒有說過這種話,他說的...

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前為什麼要殺了三位重臣

一是三位重臣自己作死,二劉禪也有立威之意。一 因媳婦而死的劉琰。二 劉禪殺李邈和楊儀。楊儀和魏延爭權,魏延身死,楊儀就掌握了兵權,而且楊儀還是文臣。在所有人都認為楊儀要當丞相時,劉禪遵從諸葛亮遺命,讓蔣琬接諸葛亮的班。楊儀氣不過就經常說一些怨氣比較重的話。後劉禪聽聞後,就下貶楊儀,楊儀反而更嚴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