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時間 2022-02-15 05:08:40

1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問題,我不能回答,我看不懂你說的。

我可以打個比方,乙個國家比作一台機器,

乙個人比作他上邊的乙個螺絲釘。

假設這台機器是新的,那麼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當過了多少年之後,機器因為磨損不好使了

怎麼吧,捨不得仍啊,那就修修,這兒動動,

那兒拆拆,更新該換的部分,這時機器雖然不如從前,但還能運轉。機器不能總是換啊,有一天

他真的壞了,我也煩了,心一橫它被人扔了。

我知道機器注定是要被扔掉的,就像乙個國家,王朝注定要被取代的,那是歷史規則決定的。

有時回想唐帝國的繁榮昌盛,萬國來朝,何其

盛也,到底那是過去的事兒。

興盛,衰亡到底還是有一定規律的,像羅馬帝國

蒙古帝國,西班牙,英國,德國,蘇聯都被碾碎在歷史中。我相信乙個強國,是有一定的基因的

比如他需要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

文化軟實力,還有堅持道義,使別國信服。

2樓:匿名使用者

1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相互適應很好

2乙個朝代從開創到興盛到滅亡是因為

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公司差不多也這樣)

3國有佞臣,敵國之福。

破壞大好團結局面,破壞和諧幸福。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發明遺產稅制度,導致基本生存資源——土地過分集中。

4樓:蘭墨飛蘤

時間會消磨一切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想象這兩句話,你就會明白當它喪失了銳氣,當他想安定下來,當他喪失征服的慾望,

就完了,朝代也一樣的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5樓:孤倚危樓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樑、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具體如下表,表一:

表二:表三:

表四:歌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6樓:千山鳥飛絕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如下所示:

7樓:匿名使用者

——夏——商——西周(奴隸制時代)——東周:春秋戰國(戰亂與變革時代)——秦(封建制時代開始)——西漢(大一統時代)——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北朝: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南朝:

宋、齊、梁、陳)——隋(創科舉制與三省六部制)——唐(於西漢並稱為:漢唐氣象)——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同時代政權:

遼、西夏)——南宋(同時代政權:金、西夏)——元(蒙古族)——明——清(滿族)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小時候

學過一首朝代口訣

中國的朝代順序順口溜: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蜀魏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歷史朝代是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10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朝代 年份 都城 開國之君 亡國之君夏朝 2070bc-1600bc 安邑 禹 桀

商朝 1600bc-1046bc 殷(後期) 湯 紂西周 1046bc-771bc 鎬 周武王 周幽王東周 770bc-256bc 洛邑 周平王 周赧王秦朝 221bc-206bc 咸陽 秦始皇 秦二世西漢 202bc-8 長安 漢高祖 孺子嬰新朝 8-23 長安 王莽 王莽

更始 23-25 長安 更始帝 更始帝

東漢 25-220 洛陽 漢光武帝 漢獻帝三國時代

魏 220-265 洛陽 魏文帝 魏元帝

蜀漢 221-263 成都 漢昭烈帝 蜀漢後主吳 222-280 建鄴 吳大帝 吳烏程侯(三國結束)

西晉 265-316 洛陽 晉武帝 晉愍帝東晉 317-420 建康 晉元帝 晉恭帝十六國 298-439 略

南北朝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宋武帝 宋順帝

齊 479-502 建康 齊武帝 齊和帝

梁 502-557 建康 梁武帝 梁和帝

陳 557-589 建康 陳武帝 陳後主

北朝北魏 386-534 洛陽(後期) 魏道武帝 魏孝武帝東魏 534-550 鄴 魏孝靜帝 魏孝靜帝西魏 535-557 長安 魏文帝 魏恭帝北齊 550-577 鄴 齊文宣帝 齊幼主北周 557-581 長安 周孝閔帝 周靜帝(南北朝結束)

隋朝 581-618 長安(前期) 隋文帝 隋煬帝唐朝 618-907 長安 唐高祖 唐昭宣帝五代後梁 907-923 開封 梁太祖 梁末帝後唐 923-936 洛陽 唐莊宗 唐末帝後晉 936-947 開封 晉太祖 晉出帝後漢 947-951 開封 漢高祖 漢隱帝後周 951-960 開封 周太祖 周恭帝(五代結束)

十國 902-979 略

北宋 960-1127 開封 宋太祖 宋欽宗南宋 1127-1276 臨安 宋高宗 宋端宗(到1276年)遼(契丹) 907-1125 上都 遼太祖 遼天祚帝金 1113-1234 燕京(中期) 金太祖 金哀宗蒙古汗國 1206-1271 燕京(後期) 成吉思汗 元世祖元(蒙古繼承者) 1271-1368 大都 元世祖 元順帝明朝 1368-1644 北京(中後期) 明太祖 明思宗清朝 1644-1912 北京 清世祖 清遜帝

11樓:匿名使用者

夏:約前

2071-約前1600

商:約前1600-約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紀-前771

東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戰國: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漢:西漢:前206-公元23

東漢:25-220

三國:魏:220-265

蜀:221-263

吳:222-280

晉: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

十六國: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齊: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東魏:534-550

北齊: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國:後梁:907-923

後唐:923-936

後晉:936-946

後漢:947-950

後周:951-960

十國: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遼: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小時候學的歷史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體系之下,土地兼併現象周而復始的發生,最終動搖王朝的基礎。

土地兼併往往在乙個朝代的後期表現突出,它是封建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階級力量增強的表現。

封建社會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造成土地兼併的根本原因。封建**政權的軟弱是造成中國封建社會王朝末期土地兼併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當土地兼併嚴重時,兩種矛盾突出起來。一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國家同地主的矛盾。這些矛盾的發展將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封建**採取抑制兼併的措施,使兼併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二是直接導致農民戰爭的爆發。

14樓:楚雁寒

封建時代的王朝更替,本質就是各個利益集團之間利益的再分配。

正如,項羽,劉邦,都是地主階級的總頭子,無所謂社會性質的變化。

這就像現在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輪流執政一樣,從左手換到了右手,而中國古代就是從楊的皇帝,變成姓李的皇帝

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是否一直是決定社會形態的更迭,也就是由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由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更替

而我認為,王朝的更替乃是統治階級內部的調整,是內部矛盾的演變,而並非涉及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

所以,我們在引用原理的時候要看清問題,而不是照搬~~~

15樓:漂泊的雲

到各朝代後期吏治日益腐敗,賦稅繁重以至於百姓無法生存,才揭竿而起,以命而搏之

16樓:熱情的天下奇觀

封建制度下,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矛盾的激化。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件事情發生由 內因 和 外因 共同作用的結果朝代更替也一樣

內因 腐敗 社會制度的落後 民族自身的各種傾向 等等外因 相對生產力不發達 外部入侵

18樓:dj林夕灬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是指有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經濟基礎的

實質是社會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基本經濟制度,

是制度化的物質社會關係。

經濟基礎與經

濟體制具有內在聯絡。

經濟體制是社會基本經濟制度所採取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

是生產關係的具體實現形式。

經濟體制與生產力發展的關係更為直接、

更為具體,

在實踐中它總是與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結合在一起的。

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自

原始社會解體來,

上層建築由意識形式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

政治組織等兩部分構成。

意識形態又稱為觀念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思想觀

點。總之 當上層建築 不符合經濟基礎發展時 那麼他就會被改變!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及其矛盾運動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產生、性質、水平和發展要求決定生產關係的產生、

性質和狀況

;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

;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

與它相適應,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遲早是要變化的。

(2)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就會推動社會生產

力的發展

;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時,它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運動中,貫穿

著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這條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

律,是歷史發展的根本規律。

當乙個朝代 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時 那麼它就會激化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

這個朝代會被另外乙個符合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的朝代所替代!

中國歷史朝代,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夏朝 前2100年 前1600年 2.商朝 前1600年 前1066年3.周朝 前1066年 前221年 1.西周 前1066年 前771年 2.東周 前770年 前256年 1.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戰國 前475年 前221年 4.秦朝 前221年 前206年 1....

歷史朝代更替表,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歷史朝代更替順序為 1 夏朝至南北朝 夏 商 殷 周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 西楚 漢 西漢 新 漢 玄漢 東漢 蜀漢 曹魏 孫吳 三國 魏 蜀漢 東吳 蜀漢 魏朝 東吳 東吳 蜀漢 魏朝 晉 西晉 東吳 東晉 北魏 南北朝。2 南北朝至唐朝 南北朝 南朝 劉宋 北魏 南齊 北魏 梁 北魏 東魏...

中國歷史朝代明細,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世襲王朝是哪個王朝?回答即可得2 黃帝王朝 約前2698 前2205 有熊 河南新鄭 黃帝姬軒轅夏朝 約前2070 146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大禹姒文命商朝 約前1465 1046年 殷 河南安陽 成湯子天乙西周 前1046 771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東周 前770 249...

中國歷史朝代表,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世襲王朝是哪個王朝?黃帝 西元前2495年 西元前2395年 共計 100年 堯 西元前2168年 西元前2097年 共計 71年 舜 西元前2097年西元前2037年 共計 60年 禹 西元前2029年 西元前1978年 共計 51年 夏朝 約西元前2070年 西元前1600年 共...

中國歷史朝代表,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朝代名稱有五個來由 由部族 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 爵位 源於建立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 源於宗族關係 寓意吉祥。華夏族 黃帝 4000多年前 堯 舜禹 夏朝 約西元前22世紀 西元前17世紀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