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項羽,他在正史上是被低估了嗎

時間 2022-02-15 02:02:22

1樓:老劉茶社

是的。因為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劉邦得了天下之後對項羽進行了全方位的抹黑。

2樓:bat誰主沉浮

是的,項羽在歷史上的確是被低估了,因為項羽在歷史上多次打敗劉邦,而且有很多次可以殺掉劉邦的機會。

3樓:小九七

項羽在正史上面並沒有被低估,人們都是稱讚他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就是史書上稱讚項羽的話。

歷史上真實的項羽

4樓:松迎天

1、目光短淺、自滿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寬巨集大量的國君氣質

細讀史書可知,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愛慕虛榮,不乏自滿自得的小農意識;凡事勇在先,智在後,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巨集大量的國君氣質。這就決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吒風雲的將軍,卻不具備一種帝王的胸懷。

他真正的失誤不在於殺沒殺劉邦,而是誤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點上,就算他於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以後也一樣會敗於張邦、王邦、李邦。

2、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巨集大量的國君氣質。且看一下《史記》中的幾個小片斷:

新安。章邯率部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化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新豐鴻門。聞劉邦欲關中稱王,項羽大怒,欲以四十萬大軍擊壓劉邦十萬軍。劉邦恐,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卑曲稱臣,高頌項王。

項羽顯然沾沾自喜,頗以為得意,遂聽從項伯言而"善遇"劉邦。這就有了鴻門宴上范增"數目項王"而"項王默然不應"的千古遺憾。

入關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令"秦人大失望"。

既滅秦。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羽此時卻心懷東歸意,說:"人富貴了不回歸故鄉,就如同穿著好衣服在夜裡行走一樣,誰能知道呢?"勸者見項羽目光如此短淺,不由意冷心灰,說: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大怒,"烹說者"。

漢二年冬。因封侯不當,田榮起兵反叛。項羽平叛後,"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這樣的例子不必一一枚舉下去。

項羽的性格弱點貫穿了一生的始終,他似乎並無意加以改變,這對乙個有著遠大抱負和理想的英雄來說,是他的致命傷。他的成長過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長史,卻忽略了對更高層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敗,不過是一名強悍的勇士而已。

5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剛愎自用,是個十分傑出的軍事家,但是有些婦人之仁。

6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只是虛構的人物 為劉邦的歷史作個詮釋

7樓:史鉞

關羽字雲長。

生年不詳,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20年逝世

東漢河東解,即今山西運城人。

東漢劉備勢力前將軍,名將。

以下為史籍記載:

《三國志 蜀書 關羽傳》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先主之襲殺徐州剌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

「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

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於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

希望對你有幫助

正史記載的楚霸王項羽的武功真的比較好嗎??

8樓:

正史當中只說了項羽力氣比較大,沒有說武功很好,最後學習的是兵法。

因為西楚霸王的名頭,因為破釜沉舟的氣概,人們心目中的項羽是乙個武功蓋世的高手,但項羽的武功並不高。項羽對武功感過一段時間的興趣,但時間並不長。

項羽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兩軍陣前無人敵,其實靠的不是什麼武功,而是他的天生神力和霸蠻的氣勢。項羽身體素質那是沒得說,「長八尺餘,力能扛鼎」,身高體壯,力大無窮,身上都是硬邦邦的腱子肉。

俗話說,身大力不虧,練多少年功夫,也不一定能有項羽這身體條件。要不現在拳擊散打比賽都分公斤級呢,百十來斤一瘦弱漢子對付泰森,他站著不動你也打不倒他呀。

除了天生神力之外,項羽和那些街頭古惑仔一樣,沒少進行實戰演練。項羽叔父二人本生活在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後來項梁殺了人,便帶著項羽一起逃到吳中避難,沒多久,「吳中子弟皆已憚籍」。

籍就是項羽,項羽本名項籍,字羽。所謂「吳中子弟」,肯定不是什麼等閒之輩,老百姓家的孩子不叫子弟,沒那資格,「子弟」一定是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窮文富武,都練過幾下子,有事沒事都要惹個事或者上街調戲個婦女啥的。

這樣的人能害怕項羽,估計沒少和他交手,而且有聚眾鬥毆的可能。

所以項羽沒少進行實戰操練,出拳快、準、狠,抄磚頭、掄板凳,戳眼、踢襠、掐脖子,這樣練出來的都是管用的功夫。項羽「才氣過人」、天賦異稟,身體素質鋼鋼滴,沒法不成為老大。

9樓:台星睿

夫高手者,絕天下智者之口者。

項羽,算得上是乙個婦孺皆知的人物了。他是乙個武力超群的壯士,一呼百應的將領,卻又最終以自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原因何在呢?通過《史記·項羽本紀》,也許我們能有所了解。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的英雄氣概在《項羽本紀》中多處都有所體現。一開始與項梁在會籍起義,之後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該下被圍仍不減以一敵眾的氣勢。

然而他的性格上卻有一些弱點,又如阿喀琉斯的腳踵,足以致命。

其一是自滿。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讀到這裡,我們可能會驚訝於項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抱負。但當項梁教他兵法時,他也是淺嘗輒止。

自滿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殺已降秦卒二十餘萬,火燒宮室。有人觸怒他,他便「烹之」,卻從不思考別人的話是否有可取之處。劉邦滅楚後不誅殺項氏支屬,也於項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對比。

其三是優柔寡斷。這一點在鴻門宴中表現得最為充分。範增多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王默然不應」。

劉邦逃脫後,范增只有嘆「豎子不足與謀」,並作出乙個驚人判斷,「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項羽的當斷不斷,使他最終山窮水盡,死於自己劍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項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項羽卻因為乙個小小的離間計生出疑心,疏遠范增。范增也離開了他。

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分析項羽得天下的原因時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多疑,使得項羽失去了身邊最後有力的支援。

有句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悲劇命運,與他的性格弱點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辯證的看待這一歷史人物。

太史公司馬遷將項羽這一失敗了的英雄的事蹟列在本紀之中,對他的評價之高,也可以想見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原文記載:「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項羽算是英雄嗎?從正史的角度看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是的。尤其和劉邦相比,專案天性豪爽有有才華。根據司馬遷史記裡面的記載,劉邦這個人,每次生死關頭危急時刻坐著馬車逃命的時候,都會把他老婆韋后從車上踹下去,嫌他老婆壓分量。

而且,劉邦的父親被他的政敵殺死並做成飯,劉邦竟然明知是他老爹的肉,還為了活命在他政敵面前開心的吃了、、、、、貪生怕死沒人性。而且他成功打敗項羽之後還是「狡兔死走狗烹」,韓信這種人才都被他毀了絕對是個有人才輔佐的有膽識的小人啊我覺得!!!!!!!鴻門宴裡劉邦去項羽那裡吃飯,項羽所有手下項莊云云都勸他殺了劉邦但他心軟。

鉅鹿之戰霸王別姬都不是蓋的。項羽有打仗的才華,重情重義的才華,就是沒有劉邦心狠手辣自私自利的才華。我覺得

12樓:愛笑的軒轅日暄

應該算,從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將項羽列入為帝王本紀,可以看出。

13樓:二十八宿之南雀

算是英雄,沒有一把刷子的話,怎麼會比劉邦搞得還大。儘管正史將其寫得短處很多,畢竟推翻暴秦足以說明一切。

正史上真實的宋江結局如何,真實歷史上的宋江,最後的結局和書中有多不同?

水滸傳 這本 實際上是施耐庵寫出來的,從明面上看施耐庵似乎是在褒獎宋江,不過當你仔細去閱讀這本 的時候,你會發現施耐庵似乎是有一些在貶低宋江。不過一直到現在,宋江這個人物一直是乙個飽受爭議的人物,有些人覺得宋江是乙個英雄,但有些人覺得宋江毀了水泊梁山。提起宋江,人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聯想到 水滸傳 中...

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是怎樣人,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是怎樣乙個人

霍元甲 1868年1月18日 1910年9月14日 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儁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 迷蹤拳 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公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是怎麼死的,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怎麼死的

趙雲是病死的。趙雲 229年 字子龍,常山真定 今河北省正定 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怎樣的,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李衛是富家子弟,捐官上的任,和田文鏡一樣,都沒有過硬的功名。另外李衛不是電視劇集裡說的那種文盲。雍正王朝 歷史上真正的李衛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清官李衛簡介有哪些 歷史上真有李衛這個人嗎 李衛最終的結局如何 歷史上的李衛是清朝雍正年間的乙個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間,他憑藉著自己圓滑的頭腦,很得...

歷史上真正的趙氏孤兒是誰,歷史上真實的趙氏孤兒

歷史上真正的趙氏孤兒是趙武。趙武他是晉國的乙個大官,主持了晉楚分霸的弭兵之盟,為當時的中原帶來了難得的和平,使得人們也能夠正常的生養休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是一位大功臣,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極高權力的人,卻有著非常悲慘和血腥的身世。他一出生所有的親人就死亡了,並且揹負著全家族的血海深仇。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