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和荀彧會反目成仇最後還逼死荀彧

時間 2022-02-14 08:58:55

1樓:名字太難起了

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最後兩人反目成仇。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年五十。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2樓:逍遙折梅

曹操政治集團在統一北方中國後,乙個歷史問題出現了,他們何去何從?是作為大漢朝的中興之臣們繼續統一中國,還是建立乙個新的王朝?

作為乙個新型的極為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曹魏集團的核心利益顯然是後者,同時,他們已具備一統天下的絕對實力,因此,統一+改朝換代是大勢所趨,但曹魏集團中仍存在第一種主張高層人物,荀彧就是其代表,荀彧出身極為高貴,潁川荀氏,是高門大閥。潁川荀氏是大漢的潁川荀氏,而不是曹魏的潁川荀氏。潁川荀氏要繼續保持門閥利益,必須支援曹魏的核心政治理想,否則必然衰敗。

潁川荀氏的選擇體現在荀攸身上,荀攸是曹操的謀主,大軍出征時曹操的首席軍師,自始至終指揮、策劃、並堅定跟隨曹魏的腳步前進。但是潁川荀氏將何去何從?誰將帶領潁川荀氏的未來?

荀彧還是荀攸?

潁川荀氏的需要光明的未來,不會甘心落寞做舊王朝的陪葬家族。因此,作為家族最重要代表的荀彧必須死,荀彧的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分水嶺,表明潁川荀氏會真正成為曹魏的潁川荀氏。

在核心政治主張的強大壓力與家族前途命運的抉擇壓力下,在自己政治理想徹底破滅的情況下,荀彧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保留了與曹操起兵征伐天下的情誼,消除了自身對家族未來的障礙。

3樓:小考拉啃蘋果

曹操需要的是屬於他的賢臣,但荀彧明顯不是,荀彧雖是曹操的謀士,但目的仍然是想通過輔佐曹操匡扶漢室。曹操想當皇帝,但還沒稱帝,僅僅做出了僭越之舉就遭到了荀彧的反對。曹操也知道了,想要成立自己的曹魏帝國,就必須除掉荀彧

4樓:深夜步六孤

史書並無明確記載「反目成仇」,《三國志》稱荀彧「以憂薨」,不大可能是曹操逼死,二人信念未必相背而馳,個人覺得是大同小異,作為曹操手下最好的能臣,他的忠誠度不容懷疑,荀彧之所以反對曹操進製為公,很有可能是因為天下三分,大局未定,他不願意曹操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激起北方的漢室忠臣的反抗,而曹操年紀大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安撫追隨他的群臣部下,又不得不這麼做,所以二人有了矛盾,但基本目標是一致的,所以二人並未反目成仇,曹操更不會逼死自己的左臂右膀。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的原文是這樣的: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荀彧後來已經知道曹操的想法與目的了,因此與曹操反目是必然的了

6樓:血蓮騎士

要我說,直接結果就是了。乙個是漢臣,乙個是漢賊。 就這麼簡單 荀彧眼瞎(或者曹操太能騙)

7樓:匿名使用者

眾人欲尊曹操為魏王的時候荀彧表示反對,於是曹操非常恨他。

8樓:無極小屁孩

荀彧是典型的保皇派

曹操篡權,荀彧自然是不同意

9樓:帝國往昔

據易中天講,荀彧對漢朝皇室特別忠心,對曹公的一些做法持反對意見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曹操和荀彧晚年的志向已經趨於分化,兩人早年可謂志同道合,都是為了替搖搖欲墜的漢王朝挽狂瀾於既倒。也可以說兩人當時都是漢王朝的忠臣義士。可惜中年的曹操在打敗呂布、袁紹等勁敵後心中的野心壓倒了其早年的信念,這點從他給兒子取的字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子文、子建、子桓......也就是說他想效仿古人的做法,讓兒子篡奪帝位,自己又不留罵名。而荀彧正是看出了這點,所以極力反對曹操進封為王。

這也才有了後來的曹操逼死荀彧之事。

11樓:陳阿銘

也沒有什麼仇,會想投靠曹操的人,也知道曹操野心有多大了,難不成荀彧還真的相信曹操會復興漢朝嗎?但是自古到東漢末年,篡位者只有王莽一人,而王莽深受罵名,為何呢?因為他是第乙個篡位者,篡位者在當時來說本來就不得民心,曹操自稱魏公,已經靠近篡位一步了,況且當時曹操尚未統一天下,蜀、吳兩國定會以此當作對付曹操的藉口,荀彧勸曹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畢竟曹操權力在手,根本沒必要討這個虛銜,但曹操的想法,也是想說,我做那麼多,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明知道不是時候,卻因上了年紀,眼見天下沒辦法在自己有生之年奪得,但自己稱個王或公的虛銜總不過份吧,於是就自稱魏公了,兩人也因此有了心結,但曹操逼死荀彧之說,純屬三國演義杜撰,歷史上,荀彧是憂鬱而死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信念不同,荀彧是保皇的。

曹操是怎麼逼死荀彧的?為何逼死荀彧?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了就是政見不同了,一直以來曹操都是代天子徵四方,荀彧才一直輔佐他,但和曹操不同的是荀彧沒看透或者說看透了也不願接受大漢亡國的必然,而曹操呢,不得不代漢而立,政見不和才導致了荀彧的死

14樓:戢琅

所以苟彧其實是愚忠之人

曹操為什麼非要逼死荀彧?真的是因為女人嗎?

15樓:且看歷史那些事

曹操和荀彧之間並沒有多複雜的情分,荀彧忠心,曹操愛才,這一對君臣組合在一起,也是天下無雙。而曹操最後逼死荀彧,不是因為女人,不是因為其他,就只是因為荀彧對曹操忠心的原因就是對大漢忠心,而曹操要稱王,就一定會被荀彧反對,荀彧從來沒有忤逆過曹操,但就是在稱王這件事上,荀彧一直持反對的聲音,曹操沒有辦法,只能逼死荀彧,才能進一步向一統天下的目的進軍。

其實荀彧這輩子應該很慶幸遇到曹操,沒有誰能比曹操更加適合荀彧,同時對於曹操來說也找不出第二個荀彧。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表象看起來就是這樣的,實際上,荀彧怎麼替曹操說的呢,他說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他是在替曹操向漢帝解釋,同時也是在替自己解釋。

而一開始,曹操的心思就非常的明顯,不過荀彧依然能夠歸附於曹操的麾下,是想通過曹操的力量,忠於漢室。

荀彧若是直接效忠漢室,簡直就是手無縛雞之力,所以荀彧只能找個強大的主公,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做一些對漢室有益的事情。在荀彧心裡,曹操始終都是漢室大臣,他忠的是漢臣,並非後來那個一心稱王的魏主。曹操曾在稱魏王前,多次試探手下將士,就是想看看有多少人反對。

當初不論什麼原因,只要有才能,就都能進入曹操的麾下。

可是到了後期,時局穩固了,曹操是時候稱魏公了,就得清楚手下有哪些漢臣。曹操辦銅雀台,試文試武,也就是想試探。曹操帶著漢獻帝出去打獵,漢獻帝未射中的獵物被曹操一箭擊中,身後將士無不歡呼,唯荀彧一干人等唉聲嘆氣、愁眉苦臉。

曹操見此痛心疾首。在宮中,曹植要從只能皇帝進出的大門出去,荀彧一人擋在那門前,禁止曹植出去。最後荀彧服毒自盡,了卻了乙個漢臣的忠心。

16樓:繩琰

不是因為女人,荀彧對皇帝的忠心,導致了他和曹操產生間隙,荀彧覺得曹操地位已經很高了,再索求的話就顯得權力慾望很重了,要直逼天子的感覺,曹操就在這個時候恨起了荀彧

17樓:茅廬論古今

跟女人沒有關係,曹操要稱魏公,但是遭到荀彧的反對,認為曹操叛漢,於是君臣背道而馳,所以曹操給了他乙個空盒,荀彧明白其中含義後,服毒自盡。

18樓:安靜的太陽安靜的你

因為荀彧站在曹操的對立面漢室,並不是因為女人,曹操想要取代漢室,荀彧身為漢室之臣,堅決的反對他,荀彧阻礙了曹操的大業,所以必須逼死他。

19樓:

由於荀彧認為自己是漢室忠臣始終忠於漢室,但曹操卻想違背漢朝法度稱王想推翻漢朝,這與荀彧的漢室忠誠相悖極力反對曹操,曹操告訴他以後沒有漢朝了你也不用效忠了就逼死了荀彧,並不是因為女人的原因。

20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荀彧忠於的是漢室並不是曹操,所以曹操要把他逼死,和女人無關。

曹操送給荀彧空食盒子,為什麼逼死荀彧

21樓:匿名使用者

荀彧反對冀州地盤擴大,曹操忍了,並通過與荀彧結親、增加荀彧食邑來拉攏荀彧。

然而讓曹操不能容忍的是,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進爵魏公的關鍵時刻,荀彧還是公開反對。

這時候的曹操,已經沒有迴旋餘地,只能狠下心。

因此荀彧病重,曹操卻送空食盒,其中意思就不難理解了。

食祿食祿,無食即無祿。

曹操在示威。荀彧要麼妥協向曹操低頭,要麼以死抗之。荀彧選擇了後者。

曾經的摯友,最終分道揚鑣、你死我活,實在是令後人嘆惋。

22樓:

很多人認為是說我曹操不需要你這個合夥人了,其實光這些荀彧不會那麼脆弱。這個盒子代表的是大漢錦繡江山。創業之初,曹操和荀彧是有共同利益的就是重振朝廷,平定亂世,這個盒子裡面,放的是大漢,是荀彧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也是他唯一的信仰,他與曹操的同盟,就是借助曹操的力量,達到重振漢朝的決心。

最後,這個空盒,代表了,大漢只剩下乙個空殼,裡面的實質,都被拿空,沒有實質所依附的信仰,也會蕩然無存。荀彧想到這裡,畢生的信仰崩塌了,活著還不如死了吧,然後他就死了。

23樓:寒月羽塵

荀彧是一名謀士,其聰明程度可想而知。曹操給了他乙個空食盒,意味著「要你何用」。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要留下他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乙個能人將士,曹操為何逼死他?

24樓:虛鯤竟然用籃球

因為荀彧發現了曹操是乙個野心家,曹操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匡扶漢室,而是為了自立為王,因而荀彧跟曹操出現了分歧,最後曹操賜了乙個空食盒給荀彧,荀彧收到之後便自盡了。關於這個空食盒的意義也是眾說紛紜,一說裡面空無一物,「無」通亡,意思就是要荀彧死亡。還有說空食盒說明曹操想表達朝中沒有荀彧的飯碗,荀彧會意,便自殺了。

而此時曹操手下謀士最多,荀彧雖然有能力,但也不是非他不可,既然不能為自己所用,那也沒有留著的必要了。曹操為了稱王稱霸,必須犧牲荀彧,也算是乙個願打乙個願挨。

25樓:深海的魚楽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乙個能人將士,曹操之所以逼死他是因為荀彧一直扶持漢室,一直忠心於漢室而不是忠於曹操。所以曹操才會逼死他的。

26樓:點菸用火柴

因為荀彧知道知道太多曹操的醜事,並且以此想要要挾過曹操,所以曹操才會逼死他。

27樓:y芩語

那是因為荀彧是乙個非常有才能的謀士,在他看來,天下平定後,曹操便會還政於獻帝,但是曹操注定不會這樣做的。

2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曹操一心想要成為乙個皇帝,而荀彧害怕這樣會遭受天下人的非議,因此最終他被曹操所陷害

荀彧為什麼先助曹操後又反對曹操封王

29樓:趙鑫鑫

荀彧的初期的政治立場一直都希望曹操能夠做乙個將國家帶入正常軌跡的輔臣,而不是改朝換代的新君,所以他 向曹操提出的政治綱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我們經常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荀彧先助曹操當曹操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而反對曹操封王。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白話譯文

荀彧之所以投曹氏,是因為在那個特殊的亂世當中,漢王室弱不禁風,無法救民於水火之中,這就需要乙個有雄才大略的強者來維護社會秩序,因此,他只能選中曹操作為自己價值目標的實現者,其行為表面上固是忠於曹氏,而其內心實是為了「漢祚」,可謂用心良苦。

《三國志11》荀彧形象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主要成就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製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呢?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曹操為何要殺荀彧?其實是同乙個問題,我來一併回答。荀彧的下場 公元212年,荀彧因病在家修養。曹操派人送來乙個盒子,荀彧開啟一看,竟是空無一物。荀彧搖了搖頭,早已明白主公的意思,於是服藥自盡了。荀彧和曹操的蜜月期 公元191年,荀彧來投曹操,曹操大喜過望,見人便說 吾之子房來...

荀彧反對曹操稱帝,為什麼還幫曹操打天下

荀彧投靠曹操的時候 初平二年 191 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 吾之子房也。三國志 魏書 荀彧傳 任荀彧為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當時董卓威陵天下,曹操問計於荀彧,荀彧說 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好吧 那個時候,曹操不要說稱帝,連乙個穩固的根據地都沒有 更何況討董之時,關...

曹操殺旬或是對的嗎,曹操為什麼要殺荀彧

荀彧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他的想法讓曹操很惱火,也是殺一儆百的意思。所以曹操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利,做法並沒有錯。曹操因為太猜疑了,所以才會殺他的,所以不對。關於荀彧之死,存在一定的爭議,曹操肯定不想殺荀彧,但後期他們的矛盾已不可調和,道不同不相為謀,很難說誰對誰錯。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奮鬥。跟我念 狗...

荀彧既然不希望曹操篡漢,為什麼還成為了曹操的重要謀士呢

不要看新版3國,誤人子弟,荀域是個國士不假,但是認清國家形勢,只有一統才能和平,不是非要姓劉的來統一 荀彧幫曹操出謀劃策都是對付各地諸侯,但是當獻帝叫劉備去徐州時,荀彧沒有幫曹操出策,曹操說我如此對待荀彧,他還是不信任我啊 開始的曹操並沒有竄漢的勢頭。後來的他勢力的膨脹 隨之慾望的膨脹,有竄漢的苗頭...

誰能告訴我,荀彧為什麼跟曹操鬧翻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