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對唐太宗說了什麼讓唐太宗重用魏徵

時間 2022-02-11 21:34:28

1樓:正康三年

長孫皇后說:「妾聞『主名臣直』,今魏徵直,可見陛下明。」意思是:「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文德皇后長孫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觀音婢 ,河南洛陽人,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母親高氏為漢族,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長孫氏13歲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爭取李淵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援,玄武門之變當天,她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後冊封為皇后。

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即恆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長樂公主李麗質、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李明達、新城公主。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氏在立政殿去世,葬於唐昭陵,諡號文德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並築層觀望陵懷念。

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遊曲》一首。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鉅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魏徵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2樓:志博緣教育培訓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

「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

「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後,把魏徵提拔為諫議大夫(官名),還選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來秦王府的**都不服氣,背後嘀咕說:

「我們跟著皇上多少年。現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讓東宮、齊王府的人先沾了光,這算什麼規矩?\」 宰相房玄齡把這番話告訴了唐太宗。

唐太宗笑著說:「朝廷設定**,為的是治理國家,應該選拔賢才,怎麼能拿關係來作選人的標準呢。如果新來的人有才能,老的沒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 大家聽了,才沒有話說。 唐太宗不記舊恨,選用人才,而且鼓勵大臣們把意見當面說出來。在他的鼓勵之下,大臣們也敢於說話了。

特別是魏徵,對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麼意見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說。唐太宗也特別信任他,常常把他召進內宮,聽取他的意見。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

「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

「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 魏徵介面說:「乙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幹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唐太宗聽了,感觸很深,嘆了口氣說:「唉,過去的教訓,就是我們的老師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統治鞏固下來,心裡高興。

他覺得大臣們勸告他的話很有幫助,就向他們說:「治國好比治病,病雖然好了,還得好好休養,不能放鬆。現在中原安定,四方歸服,自古以來,很少有這樣的日子。

但是我還得十分謹慎,只怕不能保持長久。所以我要多聽聽你們的諫言才好。\」 魏徵說:

「陛下能夠在安定的環境裡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興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後,魏徵提的意見越來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對的地方,就當面力爭。

有時候,唐太宗聽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臉,魏徵還是照樣說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階。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

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

「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乙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

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

「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後來,他不但不記魏徵的恨,反而誇獎魏徵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哩!

\」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乙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

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由於唐太宗重用人才,能採納大臣的直諫,政治比較開明,而且注意減輕百姓的勞役,採取了一些發展生產的措施,唐朝初期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社會秩序比較安定,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做「貞觀之治\」太宗曾說,魏徵就是朕的鏡子。

長孫皇后贊魏徵唐太宗能成為一代明君的原因有哪些

唐代,長孫皇后口才如何,她是如何使憤怒的唐太宗不殺魏徵的?

3樓:我說周周知道

唐朝最著名的皇后就是長孫皇后,他可以說是唐太宗的賢內助,也是唐太宗最信任的乙個女人。在唐太宗的心裡話長孫皇后是無法被取代的,主要還是因為長孫皇后非常的體貼人心。

1,長孫皇后有手段,後宮嚴明

長孫皇后是乙個非常有手腕的女人,這個手腕不是我們說的那種鐵血,而是他做人非常的面面俱到。在他做皇后的時候,他把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雖然說後宮也有爭鬥,但是長孫皇后就是後宮的一顆定海神針。在唐太宗有心事的時候,他總能非常非常懇切的回答。

長孫皇后是乙個非常誠懇的人,在後宮的時候雖然有後宮爭鬥,但是沒有人想去危害長孫皇后的地位。這就是長孫皇后的魅力,他沒有出眾的樣貌,也沒有非常優秀的才華,但是他的管理能力非常的強,而且能體貼人意。所以在唐太宗想要殺掉魏徵的時候,他能夠站出來理智的勸解唐太宗。

2,唐太宗並不是真的想殺他

歷史上有記載,唐太宗曾經想要殺掉魏徵,但是這個都是唐太宗的一時氣話。唐太宗曾經說過魏徵就是他的一面鏡子。能夠讓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對還是錯,這樣的人才他肯定是捨不得殺的。

所以說他之所以會說這樣的話,只是因為魏徵說了讓他生氣的話,只是他的一時氣話罷了。這個時候長孫皇后就非常的有存在的必要,他給了台階下。

綜上所述,唐太宗雖然說要殺魏徵,但是這個都不是真話。長孫皇后之所以能勸住她,是因為她對於長孫皇后足夠信任。

4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長孫皇后的口才非常的好,而且智商也非常的高,她在勸誡唐太宗的時候總是會運用自己的一些方法,然後給唐太宗留足面子,還能夠保住忠臣。

5樓:女式多款包包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忠言逆耳利於行即提醒唐太宗又保住了魏徵的性命,可以說長孫皇后是一位具有大智慧型的女子。

6樓:帥氣的貓

唐太宗稱得上是乙個虛懷納諫的君主,對於臣子的建議大多都能聽齲魏徵一向剛正敢諫,說的話雖然對但很刺耳,搞得唐太宗氣的想殺了他,但也只是嘴上說說氣話,如果皇帝想殺人,誰也是攔不住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長孫皇后她的口才真的很棒他13歲嫁給了16歲的李世眀。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現身鼓勵眾將士之後拜太子妃久李世明即位13天後即冊封為皇后。唐代長孫皇后她的口才真的很棒他13歲嫁給了16歲的李世眀。

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現身鼓勵眾將士之後拜太子妃久李世明即位13天後即冊封為皇后。

8樓:強力洗衣桶

即使她不求情,唐太宗還是不會殺魏徵的,因為他是回到後宮裡說的,就是發發牢騷放一句狠話而已

9樓:

原因很簡單,唐太宗尊重她,僅此而已,武曌可是後世的一代女的,太宗年代什麼位置?

10樓:白又又

有一次在朝堂上,魏徵又當面駁斥了太宗,讓他特別沒有面子,十分惱火。下朝之後就去氣沖沖的跑到長孫皇后身邊來大發牢騷,說了許多魏徵的不是,還說要把魏徵殺了。魏徵惹長孫皇后看李世民氣的不輕,也沒有說話。

然後梳妝打扮一番,穿著皇后的禮服出來對唐太宗一本正經的行大禮。李世民十分吃驚,長孫皇后說:「恭喜皇上,臣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見陛下明,所以臣妾恭喜陛下!

」。長孫皇后用簡簡單單的話就說服了李世民,李世民瞬間明白過來了,氣也消了,不殺魏徵了。 長孫皇后還派人給魏徵送禮,稱讚魏徵的直諫,鼓勵他繼續正直,盡心輔佐李世民。

11樓:張未來喲

長孫皇后(601-636年),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13歲時嫁給了16歲的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現身鼓勵眾將士。之後拜太子妃。

不久,李世民即位13天後,即冊封為皇后。

長孫皇后善於借古喻今,以匡正唐太宗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長孫皇后在勸諫李世民的時候,大多是順應人性,採取迂迴的辦法,給貴為天子的李世民留面子,或者長面子,使李世民能愉快地接受意見而改正錯誤。最著名的故事便是她「朝服勸諫」,保護了魏徵,從而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有一次,唐太宗在朝堂上,與魏徵為某事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想發作,卻又怕丟了自己虛心納諫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

等退朝後,唐太宗氣沖沖地回到內宮,見了長孫皇后就咆哮起來:「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很驚訝,忙問太宗:「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乙個?」

唐太宗說:「就是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頂撞我,我實在是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後,面對暴怒中的皇帝,沒說話,而是回到內室,換上正式的朝服後,出來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看到皇后的打扮和舉動後,有點發蒙,驚訝地問:「你這是幹什麼?」長孫皇后才回答說:

「我聽說君主開明了,大臣就能忠直。現在魏徵敢於直言而頂撞陛下,正說明了陛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所以我要向陛下祝賀啊!」

唐太宗聽皇后這一番話後,不禁轉怒為喜,雖然知道皇后是故意這樣勸諫自己,但皇后說的也很有道理,自己畢竟是乙個開明的君主嘛!所以,唐太宗對魏徵也由怒轉為喜了。

其實,長孫皇后這一番聰明的勸諫,卻是效仿一千年多前三家分晉的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手下一位名臣翟璜的勸諫方法。

西元前406年,魏文侯派大將樂羊攻克中山國後,把中山封給他的太子魏擊。不久,魏文侯在一場宴會上,乘興問群臣:「我是乙個什麼樣的君主?」

群臣都說「您是仁愛的君主。」誰料,有一位臣子叫任座大唱反調:「我看未必,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把它封賞給您的兒子,怎麼能說是仁君?」

魏文候聽罷勃然大怒,任座一看不好,就跑了出去。魏文侯又問大臣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一位仁君。」魏文侯聽了,得意洋洋地繼續追問:「何以見得?」

翟璜回答道:「臣聽說國君仁愛則臣子就敢於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直率,所以我知道您仁愛的君主。」魏文侯聽後,更高興了,忙讓翟璜把任座請回來,他親自下堂迎接任座,並把他奉為上客。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念念不忘是因為真愛,還是長孫皇后很賢德

唐太宗非常花心的,但是對於長孫皇后是非常的喜歡。當然這個最主要還是長孫皇后長得非常漂亮,而且非常懂得唐太宗的心思,能夠為唐太宗分憂解難,始終站在唐太宗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才是乙個皇后應該做的,而長孫皇后能夠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雖然看著皇帝是非常高高在上的樣子,其實在內心裡也是非常喘喘不安的,畢竟這...

唐肅宗對皇后十分寵愛,為何太監當著他的面殺皇后,他見死不救

首先,讓我們談談唐肅宗李亨。作為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他本來沒有機會成為皇帝。這一切都得到了太監李輔國的幫助,但事實上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在唐肅宗的一生中,她深深地與乙個名叫張良娣的女人糾纏在一起,深受唐肅宗的喜愛也就順理成章的坐上的皇后的位置。張良娣像楊貴妃一樣豐滿,口才好,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