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清朝皇帝如何應對鴉片戰爭,清朝皇帝和大臣在鴉片戰爭後都在想什麼

時間 2022-02-10 08:28:29

1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只派出了三千士兵。對於大清而言,只是疥癬之疾,不是心腹大患。應為,他們雖然能摧毀中國近海防禦,但不可能直搗黃龍,如果棄船登陸,英國人的優勢就會減半。

一旦到了陸地上,他們盲人瞎馬,很容易被切斷後路,從而被活活困死。然而,大清必須發奮圖強,要圖強,就得變法。

1。整頓吏治,整頓內政。

2。開辦新學,培養人才,提高公眾素質。

3。購買**,聘請教官,操練新軍。

4。積極參加邦交斡旋,結盟並牽制各大國。

5。鼓勵通商,開化國人。

以上為總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樓:

當時要是真贏了,清朝高層會更自以為是,以後會輸的更慘,有些事情真的是必然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老話都這麼說國富才能民安,關鍵的說這個皇帝要做乙個有作為的皇帝,得會安天下,有雄心壯志,國家富了實力也會強大的。

4樓:狼狽小小

沒什麼好辦法,當時的軍隊戰鬥力嚴重衰弱,更關鍵的是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往往未戰先潰。英國掌握制海權能從容組織進攻與撤退而無後顧之憂,他們的炮無論在射程還是威力上都遠大於清軍的裝備,在當時火槍精度很差的情況下大炮的作用具有決定性,因此打陣地戰是很吃虧的。所以只能打游擊戰,與其拼消耗,打仗就是拼錢,一直拼到英國沒錢。

5樓:日耳曼書生

向與英國矛盾激化的西方列強(如法國)購買先進**,緊急武裝和訓練有作戰能力的軍隊(英國的遠征軍只不過有幾千人,而中國卻擁有40萬大軍,武裝3萬人足夠了),任命林則徐為抗英總督,派遣海軍切斷英國人的退路,然後以逸待勞,一舉擊破遠道而來疲憊不堪的英國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觀點是鴉片戰爭不可避免,英國通過這場戰爭看清了中國的實力.也就是說它是在試探.倒是什麼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可以避免.

方法就是中國在鴉片戰爭是拼盡實力,打勝這場仗.讓列強忌憚.(就想非洲的衣索匹亞)

7樓:匿名使用者

談判是不行的。打也不夠。只能是清朝皇帝該英明點。

多用賢臣,遠離小人了。就像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的。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8樓:

揚我中華文明,正我華夏聲威;取夷人之精華,去夷人之糟粕。革內政,興外交。喚醒國人之意識,操練將士之體魄,引進洋人之利器,更換朝廷之制度。如此,方得以拒敵於國門之外。

清朝皇帝和大臣在鴉片戰爭後都在想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1.當時 鴉片戰爭發生,以及失敗!在於 他們對於 英國根本就不了解!

說真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並沒有打醒清朝,他們 糊里糊塗的就敗了,然後就割了香港。香港 對於請**來說 九牛一毛,他們也不在乎!該怎麼樣還在繼續!

道光皇帝 事後問大臣 「英國 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大臣說是個島國,皇帝是女人!道光還嘲笑他們!

外國侵略真正 引起清朝重視,是鴉片戰爭 後 其他國家 也開始侵略中國!要求越來越過分,才引起清朝重視!

2.其實 我們中國對於 外國一直 就是看不起的,說他們是蠻夷。所以 不想跟他們有太多的交流。

到了明朝為了防為沿海免遭侵略,甚至海禁。逐漸就閉關鎖國了。所以後來外國發生翻天覆地的進步中國就不知道了!

10樓:皮裡春秋枉然笑

自己查資料唄。。。。。樓上那個兄台,是自己的看法,不是清朝皇帝和大臣的看法。

看看道光皇帝自己的說法吧:查了40分鐘才找到。。。。

《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七十六》載道光皇帝遺詔:遺詔曰。朕蒙皇考仁宗睿皇帝覆載隆恩。

付畀神器。臨御天下。盈三十年。

仰維列聖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本。自維薄德。

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故自御極至今。

凡披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

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並躬行節儉為天下先。

嗣位之初。即頒手諭。首戒聲色貨利。

一切遊觀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絕勿為。

此薄海臣民所共見。溯自西陲小蠢。出師撻伐。

旋致敉平。何敢自矜武略。迨後東南瀕海之區。

因**而啟紛爭。朕惟古之君子。愛人為大。

何忍無辜赤子。慘罹鋒鏑。是用捐小忿。

成大信。綏疆柔遠。於今十載。

卒使毒焰自消。民夷各安生理。此朕孳孳愛民之隱衷。

至今日而庶堪共諒者也。至水旱成災。朕竊自愧致累吾民。

昕夕憂勞。不惜特發帑金。拯民疾苦。

凡疆臣請蠲請賑。無不立沛恩施。從未屯膏靳澤。

己飢己溺之懷。亦中外所共見。侍奉皇太后已及卅年。

娛志承歡。敬謹罔懈。慎終盡禮差免愆尤。

朕體氣素強。自上年春夏之交。偶爾違和。

加意調攝。總未復元。去臘還宮後。

痛遭大行皇太后大事。擗踴摧傷。漸形虧弱。

邇來氣益上逆。病勢日臻。追維在位歷三十年。

壽登六十有九。亦復何憾。顧念統緒至重。

亟宜慎簡元良。纘承大業。本日卯刻。

特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親降朱筆諭旨。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並諭王大臣等同心贊輔。

無恤其他。乃降旨甫經半日。神氣漸散。

豈非天乎。皇太子秉性仁孝。植德貞醇。

必能欽承付託。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統。天生民而立之君。

使司牧之。惟刻矢憂勤惕勵。於以知人安民。

永保我丕丕基。至於觀人之法。鑑空衡平。

妍媸輕重自見。惟無私乃克有濟。兼願中外文武臣僚。

精白乃心。各勤厥職。用輔嗣皇帝郅隆之治。

則朕懷益慰矣。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

咸使聞知。

道光的想法就是:後東南瀕海之區。因**而啟紛爭。

朕惟古之君子。愛人為大。何忍無辜赤子。

慘罹鋒鏑。是用捐小忿。成大信。

綏疆柔遠。於今十載。卒使毒焰自消。

民夷各安生理。此朕孳孳愛民之隱衷。至今日而庶堪共諒者也。

11樓:房玄齡

清王朝閉關鎖國,工業革命,李鴻章曾去觀摩過,回來只是說沒什麼了不起,嫌新式**太費,太貴,這是他原話。這樣,皇帝就真以為清朝還是天下第一,兩次工業革命,中國都沒趕上,所以現在也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差甚遠。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你認為有可能讓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嗎?你打算怎麼做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轉貼一段話 西方近代工業在公元14-16世紀開始萌芽、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明代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在興起。只是歷史的陰錯陽差,讓我們一下停住了發展的程序。明代後期,由於屢屢面臨倭寇的侵犯,朝廷不得已而實行海禁,由此一直延續200多年,這就阻隔了與外部世界交流的通道。

海禁是當時的時勢所迫,以及朝政的影響,與傳統思想體系無關。再則明末李自成之大順軍興起,明代覆滅,這本是歷史更替的正常過程。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讓乙個落後民族開始統治先進地區近三百年。

當時明朝衰朽,又時逢李自成的大順與大明之爭,正是兩敗俱傷之時,所以清軍正好佔了個便宜,揀了個漏。滿清代表的是一種落後的生產力,雖師從漢制,但又學不到家,多復古守舊。重農抑商,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嚴重妨礙了經濟的發展程序。

所以近代工商業文明從西方興起,只是因為中國在關鍵時期的歷史,一步陰錯陽差而已。

1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只投入了4000人的部隊,他們要從海上打到北京,並且攻占北京幾乎是不可能的。之所以會簽訂不平等條約,更多的是直隸總督琦善等大地主當朝力主和議的結果,所以要獲勝除了外患,內憂更大,我覺得很難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一是整頓軍務,把那些軍火司換成清明人士,第二開啟園明圓中那個放置軍火的門,把那裡當時最先進**用來戰爭!三是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鴉片戰爭時期是哪個皇帝

15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清朝道光帝,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清朝咸豐帝。

1、道光帝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

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此後八年旻寧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

2、咸豐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於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

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援肅順等革除弊政。

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定陵,死後由其子載淳繼位。

16樓:小小仙啊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清朝道光帝,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清朝咸豐帝。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援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聯手進攻清朝**的戰爭。

17樓:林顧姝

道光帝第一次鴉片戰爭,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滿語,穆麟德:mín níng)。是清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代第八位皇帝。

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咸豐帝第二次鴉片戰爭。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帝第四子,其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20歲繼帝位,年號咸豐。在位十一年(1850年-1861年)

溥儀身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的文化水平究竟有多高呢

古代的時候,在平民百姓的眼中,皇帝就是這個世界上地位和權利最高的人,在數千年的時間之中他們都是掌握著乙個國家興衰的天命之子,不過在近現代史上,清朝被推翻了,中國的封建王朝就此結束了,溥儀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皇帝。在以往的社會中,平頭百姓別說了解皇帝的生活了,很多生活在京都意外的百姓想要看一眼...

清朝皇帝的歷史,清朝歷代皇帝排序

南信李堅 可以從皇太極時期寫起,當時四大貝勒和八王議政容易寫鬥爭,孝莊的奮鬥史可以寫宮鬥 之後便是多爾袞監國的順治時期,同樣適合寫 再往後就是康熙初年的四大顧命大臣以及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 陳華天蠍 我認為寫嘉慶時期的比較好,嘉慶以前的太多了。嘉慶是乙個守成皇帝,也是清王朝從興盛走向衰亡的轉折期。 宮...

清朝的歷代皇帝,清朝歷代皇帝名稱

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年號 天命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年號 天聰 崇德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年號 順治聖祖 玄燁 年號 康熙世宗 胤禛 雍正高宗 弘曆 乾隆仁宗 顒琰 嘉慶宣宗 旻寧 道光文宗 奕詝 咸豐穆宗 載淳 同治德宗 載湉 光緒末帝 溥儀 宣統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朝皇帝姓什麼,清朝皇帝姓什麼?

大家都看過很多電視劇集,會提到愛新覺羅這個姓,其實在清朝皇室是和日本皇室一樣是沒有姓的,愛新覺羅其實是後金時期的乙個部落名,愛新覺羅這個姓的 其實是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收押時問他姓什麼,可是皇族是沒有姓的,迫不得已就叫祖宗的部落名好了,於是就有了愛新覺羅這個姓。愛新覺羅其實是後金時期的乙個部落名,愛...

清朝皇帝都是怎麼死的,清朝歷代皇帝死因 清朝皇帝分別怎麼死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 1559年 1626年 在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敗給無名小卒袁崇煥,鬱鬱而終,死後葬瀋陽福陵。清太宗皇太極 1592年 1643年 猝死於盛京後宮,據記載是 鼻衄 葬於瀋陽昭陵。皇父攝政王多爾袞 1612年 1650年 一說是行獵古北口外時墜馬跌傷而死,一說是因酒色縱慾過度而死,一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