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外戰耗盡國庫,西漢擺脫財政危機的方法為何讓人驚訝

時間 2022-02-09 05:55:55

1樓:微風的輕柔

簡單點來說,漢武帝在耗盡國庫後擺脫財政危機補充國庫的方法就是:政治手段和經濟手段。

一、貲選。

貲選(俗稱捐官,賣官),《史記》中記載:「以貲為郎,事孝景帝 ,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貲選」就是「捐官」的意思,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

比方說司馬相如就是通過貲選上位的!也可以說這種賣官賣爵的行為在漢朝就已經流行了,並且漢武帝還把它發揚光大。不過漢武帝是乙個非常有能力的帝王,即使賣官賣爵他也比較重視人才,為國家還在繼續招攬人才,保持社稷的穩定發展。

在他的打空之下,這種制度沒有像東漢那樣氾濫成災,這種方法不僅為國家籠絡了人才,還達到了斂財富國的目的。

二、幣制改革、鹽鐵官營。

漢武帝連年征戰,再加上自己內務開銷,國庫早已空虛。漢武帝前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幣制改革不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還可以打擊富甲商人。

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

鹽鐵官營,鹽和鐵在任何時期都是最重要的民生物資和軍需物資。鹽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在古代更為重要。古代只有官家才能把控鹽商,漢武帝進行了官家賣鹽,自然是為國家創了不少稅賦。

鐵就更重要了,冷兵器時代離不開鐵。把持了鐵礦不但賺到了錢,還讓為軍隊提供了兵器。

除了貲選,鹽鐵官營也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制度也是國家民生最重要的手工和商業利潤。也讓漢武帝一朝擺脫了財政危機。

2樓:匿名使用者

到了漢武帝晚年,認識到自己的嚴重錯誤。在著名的「輪台詔令」中,漢武帝劉徹改變長期奉行擴張的國策,而採用休生養息的政策,以緩和國內日益嚴重反抗**的暴動,鼓勵發展農業,富實百姓。

3樓:好好過看看

漢武帝當時是停止打仗,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大力支援恢復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政策估計百姓耕農。

4樓:丸子閒談文化

他鼓勵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才做官。每年在地方郡國都進行人才選拔,經過考試合格的人都可以作官吏。

5樓:

因為西漢用了一系列前人未曾做過的方法擺脫財政危機,其中包括鹽鐵官營、捐官、幣制改革等。

6樓:活在瓜里的籽

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貲選」就是「捐官」的意思,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

7樓:flyking萍

因為西漢採用了一套前人沒有採用過的方法,現在還可以沿用,所以才覺得很厲害。

8樓:時不歸時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採取的措施比較超前,在現在看來都不過時,所以會覺得很厲害。

9樓:木兮君木兮

因為他做出了之前沒有人做過的事情,賣官的同時還注重人才的發掘,還有官鹽,這都是以前沒人做過的事情,所以很驚訝。

漢武帝時期外戰耗盡了國庫,西漢王朝是如何擺脫財政危機的?

10樓:瀟衍

在外戰方面,採用了和親的方法延緩戰爭,好讓國內經濟恢復,而國內採用了自由經濟的政策,很好的恢復了國內的財政,後來通過「文景之治」擺脫了財政危機。

11樓:禾山

對外結親,實行和親政策,使國家得到休養生息,對內,實行自由經濟的政策,賣官鬻爵,也合理化。

12樓:帥氣的貓

漢武帝通過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大力創新與改革,最終使西漢擺脫了財政危機,雖然也存在了一些「弊政」,但畢竟是時代始然,我們應該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歷史。

13樓:清風

通過買賣官職,「貲選」就是「捐官」的意思,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

14樓:

採取與民休息的自由經濟政策促進發展。很快,漢王朝國庫漸漸充盈富裕,迎來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年華。

15樓:小貓不吃醋

其實當時也是有自己的謀略的,雖然說耗盡的國庫,但是確實有百姓那麼去支援他,

16樓:卡卡西的靈魂

使國家得到休養生息,對內,實行自由經濟的政策,賣官鬻爵,也合理化。

17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時期外戰耗盡了國庫,而國內採用了自由經濟的政策,很好的恢復了國內的財政,後來通過「文景之治」擺脫了財政危機。

漢武帝時期外戰耗盡了國庫,西漢王朝是怎麼擺脫財政危機的呢?

18樓:小菜哦

擺脫財政危機方法就是賣官鬻爵和貨幣改革圖自救,這兩個方法都是開始管用,後來就越來越多問題了。

擺脫財政危機方法一就是賣官鬻爵

漢武帝時期,經常對外打仗,就導致國庫空虛,沒有錢怎麼打仗,怎麼給軍隊保證糧食的**呢?百姓生活又非常辛苦,不可能在百姓身上加多負擔,他們會造反的,漢武帝想來想去。知道有很多富人對當官非常執著,希望可以光宗耀祖,就算是乙個閒的職位,百姓也想要這樣的虛名了。

漢武帝就把目光放在爵位制度上來,放出風聲,什麼樣的官位可以拿多少錢來買,國家承認,買的官位都是合法的,這下就非常多的富商大賈趕緊去看看有什麼職位適合自己。要知道這群人最多就是錢了。拿多錢都不會心痛的。

就這樣靠賣官,漢武帝短短的時間內就收到了三十餘萬兩**,一下子就緩解了了國家的財政壓力了。

擺脫財政危機方法二是貨幣改革圖自救

漢武帝賣官得到甜頭,國家是暫時沒有危險了,可是還是要對外打仗呀,需要很多的錢,那麼漢武帝就想出來,自己可以把貨幣進行改革呀,自己就有更多的錢來花了。這次主要的目的是增發皮幣和白金幣兩種新型貨幣。

可惜的是這兩種貨幣面值跟實際完全不符合,國家還可以從中獲取豐厚的「鑄幣稅」,簡單說就你舊的錢要換新錢,要給手續費了,國家是收到口袋都滿滿的,但是百姓就可憐,兌換率超級不合理,基本上百姓換了之後,生活更加不好過,就開始全社會的抵制,更有百姓發明了鑄假幣。最後還是漢武帝發現了這個弊端,就廢除了這個撈錢小神器了。

19樓:肖兔兔的小蘿蔔

主要是喜漢王朝實行了一些制度,於是才可得以擺脫,當時的財政危機。

20樓:

主要是通過「賣官鬻爵」,並且在幣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樣才擺脫了財政危機。

21樓:董公子財經

漢朝的「文景之治」為漢朝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足夠支撐漢武帝發動外戰,但誰也想不到這外戰一打就是40多年。這樣,再多的財富積累都支撐不住,到了戰爭的中後期,漢朝財政吃緊。

於是西漢王朝便想盡各種辦法填補財政的窟窿,主要辦法有三:買賣官爵、改革貨幣、壟斷鹽鐵。

1、買賣官爵

一直以來,封建**的收入,主要依靠農業稅、人頭稅等傳統稅種。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當時,這些傳統稅種,能產生的收入不多,不足以支撐長久的戰爭支出。於是西漢王朝把目標放在官爵上面。

在封建社會,官爵有著巨大吸引力,買賣官爵可以短時間內籌集大量的資金。對一般人來講,有了官爵就能光宗耀祖,就可以免賦免役,犯了法也可以從輕處罰,所有但凡有錢人都會想辦法**官爵。不過這樣做,後果也很嚴重。

西漢王朝的迅速衰敗,跟這個有很大原因。

2、改革貨幣

持續不斷的巨大戰爭支出,嚴重的危及了西漢王朝的財政,導致財政危機。有危就有機,西漢王朝的當權者,針對這些危機,進行了貨幣改革,希望化危為安。此次貨幣改革,主要是增發皮幣和白金幣兩種新貨幣,將這兩種面值與真實價值嚴重不符的新貨幣流入市場。

說白了,就是通過通貨膨脹來掠奪百姓的財富。不過百姓也不是傻的,於是全社會抵制,明的不行,就暗暗來,在民間,有大量的人偷鑄假幣。最終西漢王朝發現無利可圖,反而後果嚴重,就把這個改革取消了。

3、壟斷鹽鐵

前面兩個辦法,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壟斷鹽鐵,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是乙個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

在封建時代,最重要的兩種資源就是鹽鐵,壟斷了鹽鐵,就等於有了長久的、穩定的、持續的收入。當時理財專家桑弘羊給漢武帝上了一道折子,建議朝廷壟斷自然資源,特別是鹽鐵。最終鹽鐵業被官府全權壟斷,鹽鐵收入佔比朝廷財政佔收入的一半以上。

西漢王朝就是憑藉著高額的「壟斷稅」度過了這場經濟危機。

22樓:孤雁獨翼

漢武帝時期西漢的財政危機就已經顯現,所以對於經濟問題,從漢武帝還在位的時候就開始了,而他最主要的方法是幣制改革和賣武功爵。

漢武帝西邊打仗,東邊打仗,南邊還打仗,國庫實在是吃不消,於是他只能想辦法掙錢,於是在貨幣方面,他一連進行了六次改革,將原本的四株錢改為三官五株錢。

漢文帝時期,給了民間自己造錢的權利,這一開可了不得,那些家裡有礦的就大肆鑄幣,富可敵國。大量貨幣的通行,破壞了國內的經濟平衡,而且這些錢都流到了商人手中,國家稅收沒有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徹開始著手貨幣改革。

前兩次改革,只是發行了新的貨幣三株錢和半兩錢,但在119年的第三次改革中,漢武帝下令銷毀之前的舊幣,重新發行三株錢,此外還新發行了銀錫合金的白金三品、皮幣等作為貨幣的等價物。並且對於私自造錢的人,漢武帝將他們列入死罪。

在118年,漢武帝為了打擊民間鑄幣行為,連續進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改革,都是將三株錢改為五銖錢,並且提高工藝,讓鑄幣者無法以銅幣上摩擦出來碎屑,斷絕他們的銅礦**。是由於鑄幣權下放給了地方,很多郡縣為了賺錢就偷工減料,製造不合標準的貨幣。

在113年,漢武帝將鑄幣權收回到**,進行了最後一次幣制改革,發行了新的貨幣「三官五株錢」。至此,漢武帝幣制改革結束,極大提高了西漢的稅收。

02.賣武功爵和「贖罪券「

為了掙錢,劉徹可謂是絞盡腦汁。他創造出來乙個嶄新的爵位系統,即「武功爵」,獲得它的唯一途徑是花錢買。就像換裝遊戲裡的某些套裝,只能氪不能肝,是專屬於人民幣玩家的戰場。

第一等級是「造士」,明碼標價十七萬,後面的**遞增。

當然,買這個爵位,除了好聽還有別的好處。如果買官買到第七級千夫,那麼就公升級成vip使用者,在官職任命上有優先權。

23樓:tio丶

以往朝廷的財政收入依靠的是人頭稅和農業稅,但是這兩種稅收往往稅額是可估與有限的,短期之內依靠漲點農業稅和人頭稅是很難湊夠戰爭經費的,於是漢武帝便把目光瞄準到了爵位制度上來,對於普通人來講,獲得官爵不僅能夠得到乙個能夠光宗耀祖的榮譽虛名,而且還能夠有免賦免役的特權,甚至是犯了法也能夠從輕處罰,所以眾多富商大賈趨之若鶩的**官爵。

24樓:nice錦時安年

它在幣制方面進行了改革,並且吸取了漢武帝時期的教訓,總結了經驗,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當時統治者也拒絕浪費,為民著想,深得民心,人民也願意交稅去幫助自己的王朝擺脫財政危機

25樓:這名字好記哦

政治方面「賣官鬻爵」經濟方面「幣制改革」、「鹽鐵官營」。漢武帝通過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大力創新與改革,最終使西漢擺脫了財政危機,雖然也存在了一些「弊政」,但畢竟是時代始然,我們應該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歷史。

26樓:喬見萱寶

對內皇宮下令節儉實用。然後以賑災的名義讓各個王公大臣都捐出自己的財產。

漢武帝時期外戰耗盡了國庫,西漢王朝是怎麼擺脫沒錢的日子的呢

西漢的國家版圖不斷擴大,但是多次出征也使國家財政緊缺,於是漢武帝採用了賣官鬻爵,並對貨幣進行改革,嚴控鹽礦鐵礦等措施有效的擺脫財政危機。漢武帝是乙個好戰的君王,他多次出興兵出征,雖然是一統天下,但是卻使國家經濟凋零,多年的出征耗盡文景盛世的財富,戰爭其實是相當消耗財富的,單靠人頭和農業稅收的國庫,已...

漢武帝有哪些子女和妻妾,漢武帝時的後宮規矩

兒子長子 戾太子劉據 母皇后衛子夫 次子 齊懷王劉閎 母王夫人 元狩六年立,早亡三子 燕剌王劉旦 母李姬 四子 廣陵厲王劉胥,五子 昌邑哀王劉髆 母李夫人 天漢四年立六子 漢昭帝劉弗陵 母鉤弋夫人趙婕妤 蓋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 衛長公主 當利公主 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漢武帝...

什麼是漢武帝的中朝決策機構,漢武帝時的中朝制度具體是怎樣的?

漢武帝時,為加強皇權,選用一些親信侍從如尚書 常侍等組成宮中的決策班子,稱為中朝或內朝。相對與外朝而言,大司馬 左右前後將軍 侍中 常侍 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中 外是相對皇帝居住的宮禁而言,中朝 享有較大的出入宮禁的自由,可以隨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宮中辦公,外朝 則無此特權。中朝是...

求漢武帝時設定十三部刺史和司隸校尉的職能是啥 是幹啥的?請簡要概述,不求字多。但求精要簡練

漢高祖實行分封制,在漢景帝時爆發七國之亂,在晁錯的建議下開始削藩,漢武帝延續了這一政策。藩王被削后土地收歸國家直接管轄,所以設立了刺史管轄地方。司隸校尉是當時的最高法院吧,出了幾個有名的酷吏,在皇帝的暗示下可以審理諸侯貴族的罪行 監察只能 最初十三部刺史是丞相派出到各地尋訪的,每年八月出發,年底回朝...

請問漢武帝在位時做了哪些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事

發生在漢武帝的重抄大事件有 1.政治上bai,用中朝取代三公的決策權。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 北擊匈奴 出使西域 把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之後的朝代也都延續 漢武帝時期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漢武帝推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政策。還頒布 推恩令 在 設立司隸校尉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