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開國皇帝的廟號才是祖嗎?那明朝朱棣的廟號為什麼是明成祖呢?應該是明成宗啊

時間 2022-02-09 05:38:27

1樓:匿名使用者

順治是清世祖,康熙才是清聖祖

2樓:

ps:順治廟號「世祖」,「聖祖」是康熙帝

3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的禮法中,開疆為祖,守成為宗。

也就是說,如果開拓了國家的疆土,屬於國家的開創者,就叫祖;沒有對國家的版圖和創業作出貢獻,而主要是繼承和發展祖先的遺產,守住先輩的家業的,那就叫宗。

明朝的開國之君是朱元璋,他建都在南京。朱棣在朱元璋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了國家的版圖,並且遷都北京,將明朝的國土做了改變,後世認為他的功勞不遜於太祖,所以也叫祖。

再比如清朝是從努爾哈赤起家的,雖然沒有真正的建國,但其實是開國第一人,被稱為清太祖。皇太極繼續打天下,但是依然沒有入關,是為清太宗。到了順治,他是入關的第一位皇帝,也從他開始建立了真正的清朝,統一了天下。

所以他叫清聖祖。

4樓:蟄伏的期待

叫祖還是宗是取決於後人對他的歷史貢獻來評定的,不過朱棣是因為嘉靖皇帝想給自己抬一下地位而後來給改的。不過朱棣的歷史地位也是可以算到祖的行列的。

5樓:觀星台雲林

皇帝的廟號一般是三個字,是和他的身份和所作所為有關的。第乙個字都是朝代名,第二個字是歷史對他的評價,表示他在哪乙個方面的表現突出,最後是祖還是宗取決於他的成就大小,即「祖有功而宗有德」,如果成就很大就可以稱祖。一般開國皇帝都叫太祖或者高祖,第二個叫太宗。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明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當然也有例外的,如果宗不僅有德,且有大功的話,就可以公升格為祖,明成祖,清聖祖等如是。

6樓:羅文文山山

不是只有開國皇帝的廟號才是××祖,一般來說是具有偉大功勳,卓越成就的皇帝就可以廟號為****祖

7樓:櫻桃冰可樂

我覺得是因為朱棣也是打下來的江山,一般打江山的都叫「祖」,所以叫成祖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成祖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9樓:星辰之守望者

錯,大錯,古代有祖宗,偉大的皇帝都可為組,但是任何皇帝都可為宗,不是只有開國皇帝才可為祖的

10樓:昊天皇帝

不對吧。除了明成祖。清朝康熙皇帝不是開國皇帝也叫清聖祖。

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而自從始皇帝建立華夏第乙個**集權式的皇朝—秦朝之後,將廟號連同諡號制度都廢止了。原因是因「諡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故而廢除諡法與廟法。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漢平帝時王莽上廟號)。

另外西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奭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廟號)、劉驁為統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廟號)、劉衎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廟號),在東漢光武帝時被取消;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

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祐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漢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祖」字有開創基業之意,故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其中也有特殊情況如:明朝的基業是由朱元璋所建立,其稱明太祖,而由於朱棣推翻其侄的政權,等同於創立基業,故廟號亦稱祖,是為明成祖;清朝起於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部落,清朝建立時追封為清太祖,而清朝所統治的地區基本是順治帝在位時所占領,故順治帝也被視為開創之君,是為清世祖,此後康熙帝由於平三藩、徵準噶爾等軍事成就,被群臣認為「名為守成,實乃開創」,故成為清朝第三個稱祖的皇帝,廟號聖祖;「宗」字有守成之意,故開國皇帝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祖」之氾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號。但是通常也選擇具有美好意義的字,例如太、世、高、神、聖、仁、睿、明、章等等。

11樓:石岩扉

不是,開國之君為高祖,漢高祖,唐高祖

統一興業之君為世祖,例如清世祖

成祖就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了

12樓: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

1、朱棣的廟號在他死後本來就是叫太宗滴!你看《明實錄》裡面朱棣的部分就叫《明太宗實錄》,這就是因為成書較早的緣故!

2、叫他成祖是後來後來的嘉靖皇帝由於是兄終弟及,也要改父母的廟號,最後鬧的不可開交,然後可能他覺得自己乙個人擔當改系的重任有點孤單且負擔過重,於是把他老祖宗朱棣也給弄了個祖的廟號,為自己找個台階!

13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原來的廟號是「明太宗」。後來明世宗嘉靖登基後不顧禮制,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帝不惜與群臣反目。嘉靖的父親興獻王最終被被追封為睿宗。

才把「太宗」改為「成祖」以求能把父親的牌位擺進太廟而又可以保留朱棣的牌位。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應該是由於他篡位後成為他這一系的開國皇帝,多以用明成祖,否則就是朱允炆這一系做皇帝

朱棣廟號為何是明成祖?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15樓:窩窩小魚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一般來說,帶有「祖」的廟號,比如太祖和高祖,只能屬於開國皇帝,或者開國皇帝的祖先。

與此相對應的是,乙個朝代的第二位皇帝,其廟號一般是「太宗」,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的廟號為什麼是「成祖」,而不是「太宗」呢?

一首先,根據史料記載,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封為燕王。之後,面對建文帝朱允炆的步步緊逼,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

值得注意的是,建文帝朱允炆雖然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但是,因為生死不明等原因,所以其並沒有廟號。在此基礎上,朱棣去世的時候,廟號就是「太宗」了。但是,等到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時,卻將永樂皇帝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

二由此,本來應該被稱為「明太宗」的朱棣,因為嘉靖皇帝的改動,所以被後世稱之為「明成祖」。那麼,問題來了,嘉靖皇帝為什麼要將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呢?這顯然是對明太祖朱元璋的不尊敬了。

對此,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公元1521年,明武宗駕崩之後,由於其名下並無子嗣,並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堂弟——朱厚熜。朱厚熜繼位之後,被稱之為嘉靖皇帝。在成為明朝第十位皇帝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萌生了想把自己的父親追封為皇帝,並享受太廟的念頭。

三根據《禮記》的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大概意思就是說:在太廟的正殿中,只能供奉七個皇帝,除了開國之君之外,其他皇帝的排位都是親近則祧。

而就明朝來說,朱元璋做了一些改變,太廟可以供奉九個牌位,不過,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時,太廟的牌位正好用完了。在此背景下,如果嘉靖皇帝想要讓自己的親生父親進入太廟的話,必須把另乙個皇帝的排位移出去。這個時候,有些大臣就提到了永樂皇帝朱棣。

四最後,當然,考慮到朱棣的歷史功績,聰明的嘉靖皇帝自然不敢將其朱棣移出太廟。於是,他便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享受和明太祖朱元璋同樣的待遇。自此之後,朱棣就逐漸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了,而這,無疑是朱棣沒有想到的結果。

由此,相對於漢朝、唐朝、宋朝等朝代,明朝的皇帝中,有兩位帶有「祖」字廟號的皇帝,這是比較特殊的地方。不過,就明朝之後的清朝,則更進一步,有三位皇帝的廟號以「祖」命名,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清聖祖康熙皇帝。

文/情懷歷史

古代的皇帝死後有廟號,但是不是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祖",而以後的只能稱"宗"?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是這樣的,但如果後代皇帝對國家有很大功績,也可以稱祖。如漢世祖劉繡(即漢光武帝),明成祖朱隸(找不著原字),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但功績大的皇帝不一定稱祖,如漢文帝(廟號太宗)、漢武帝(廟號世宗)、唐太宗、皇太極(廟號太宗)等。

其實廟號就是皇帝死後下一任皇帝給他加的號,方便皇家祭祀世人稱呼,想叫什麼就叫什麼,乙個稱號而已,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習慣如此。

但元曾尊成吉思汗為太祖,又有世祖忽必烈。

明有太祖朱元璋,又有成祖朱棣。

清除聖祖康熙外,還有世祖順治。

故並非如伯飛所說只此一例。

18樓:伯飛

大部分是這樣的

不過,康熙是例外,清聖祖。努爾哈赤是清高祖

只此一例

1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把他的侄子朱允文趕下皇位,死後廟號即為明成祖

漢朝開國皇帝,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哪位

一共有兩位開國皇帝,西漢劉邦。東漢劉秀。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西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 沛豐邑中陽裡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 一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 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秀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西元前5年1...

北宋的開國皇帝是誰,宋朝開國皇帝是誰

北宋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 927年3月21日 976年11月14日 字元朗,小名香孩兒 趙九重,涿郡 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1 生於洛陽夾馬營 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 2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 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960年2月4日 976年11月14日在位 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 宋宣祖 之子,母為...

明朝的開國皇帝和最後皇帝是誰,明朝的開國皇帝和最後乙個皇帝是誰

開國皇帝 朱元璋 最後皇帝 崇禎 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最後乙個皇帝根據歷史記載應該是崇禎帝朱由檢,不過崇禎死後,朱成德在長江建立了南明,號稱蝠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最後乙個皇帝永曆帝由榔 明朝最後乙個皇帝是誰呢 明朝最後乙個皇帝是崇禎皇帝。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

遼代的開國皇帝是誰,遼國開國皇帝是?在位多少年?被誰滅的?

遼國的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公元916年正式建立遼國,公元918年正式定都上京 臨潢府 遼國 公元916年 公元1125年 遼國是中國歷史上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的王朝,都城上京臨潢府 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其建立者為耶律阿保機 漢名億 遼國共歷九帝,前後二百一十年。其疆域東臨北海 東海 黃海 渤海,...

北宋的開國皇帝,滅亡皇帝,分別是

北宋開國皇帝是趙匡胤開始,直至宋欽宗趙桓,共九個皇帝。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祖 927 976 趙匡胤,漢族,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便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