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嬪住的宮殿,清朝皇宮都有妃子住的宮殿都有哪些,要齊全的。

時間 2022-02-08 02:43:59

1樓:

嬪妃住的宮殿有坤寧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永和宮、延禧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等。

1、坤寧宮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幹,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間之唯一,皇后的寢宮取自道德經中的,坤得一以甯這一句,故名坤寧宮,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寢宮名乾清宮。

坤寧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兩次毀於火,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朝真正在坤寧宮裡住過的皇后並不多,只有清朝初年幾位皇后住在這裡,即順治帝廢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

2、景仁宮

景仁宮是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

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清順治年間,這裡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當時為佟妃)的居所。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此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一直作為后妃居所。光緒帝的寵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宮居住過。

3、承乾宮

承乾宮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

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清朝順治帝孝獻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儀純皇后,乾隆帝慧賢皇貴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貴人(佳貴妃),咸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4、鍾粹宮

鍾粹宮,北京故宮內廷東路建築,東六宮之一;位於景陽宮之西,承乾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復稱鍾粹宮。

清咸豐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時,道光皇貴妃,即恭親王奕訢之母(時為)靜貴妃(孝靜成皇后)亦居此宮,代為撫育奕詝。

咸豐帝孝貞顯皇后(即東太后慈安)自入宮即在鍾粹宮居住,直至光緒七年(1881年)去世。光緒大婚後,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儀入宮後也曾在此宮住過。

5、永和宮

永和宮是始建於明代的中國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

其後乾隆帝愉貴妃珂裡葉特氏,又有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的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西六宮:

1、永壽宮:清代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聖憲皇太后居永壽宮,乾隆皇帝居乾清宮南廊苫次,並詣永壽宮問安。

2、翊坤宮: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3、儲秀宮: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宮院,因此後來將之和儲秀宮前的翊坤宮打通,在拆除隔開兩宮的宮牆和宮門後,又於原地新建一座體和殿,作為翊坤宮和儲秀宮的連線之殿。

4、咸福宮: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於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後仍經常在此居住。

5、長春宮:長春宮是和啟祥宮之間完全打通,兩宮之間並未有任何一堵宮牆與之隔開,只有一座體元殿作為前殿而已。

6、啟祥宮:慈禧太后居住在長春宮時,將長春宮和此宮前面的啟祥宮打通,拆除了兩宮之間的宮牆和宮門,並在原地新建一座體元殿,又將啟祥宮改稱為太極殿,和體元殿一般作為長春宮的前殿。

2樓:桐月的日落之前

清朝妃嬪住的宮殿有坤寧宮、儲秀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壽宮。

1、坤寧宮位於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屬於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交泰殿後面。坤寧宮宮名字出自《道德經》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幹,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間之唯一,皇后的寢宮取自道德經中的,「地得一以寧」這一句,故名坤寧宮,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寢宮名乾清宮。所以坤寧宮與乾清宮分別為皇后與皇帝的寢宮。

2、儲秀宮,北京故宮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咸福宮之東、翊坤宮之北,是始建於明代的宮殿建築,明清后妃居住地。儲秀宮為單簷歇山頂,面闊五間,前出廊。

簷下鬥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東、西配殿分別為養和殿、緩福殿,均為面闊三間,硬山頂建築。後殿麗景軒面闊五間,單簷硬山頂,東、西配殿分別為鳳光室、猗蘭館。

3、景仁宮是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4、承乾宮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同樣也是東六宮之首。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

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5、永壽宮是一座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翊坤宮南面,啟祥宮東面,是後宮之中離養心殿最近的乙個宮。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更為現名。

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3樓:秦漢隋唐盛世

西六宮係指儲秀宮、體和殿、翊坤宮、長春宮、體元殿和太極殿六座殿宇,東六宮在故宮中軸線東側的東一長街,是一組由6個相同形式的院落組成的建築。其包括:

景仁宮-光緒帝珍妃寢宮。

承乾宮--據說是順治帝愛妃董小鄂的寢宮,董小鄂深受順治寵愛,死後據說被追封為皇后,順治也因此而出家避世。後來此宮成為養魚養鳥之所。

鍾粹宮--原名咸陽宮,為太子所住。清末為光緒帝隆裕皇后的寢宮。末代皇帝溥儀入宮後也曾在此宮住過。

延禧宮--數次遭受火燭之災,遂在後來改名為水晶宮。張勛復辟時此宮被毀,後來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新式庫房,這是故宮中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築。

永和宮--原為永安宮,崇禎時改叫此名,光緒帝的瑾妃曾居於此。現與承乾宮同為歷代陶器館。

景陽宮--明孝靖皇后曾居此宮,康熙25年改為藏書之所。

清朝皇宮都有妃子住的宮殿都有哪些,要齊全的。

4樓:穠華

清朝紫禁城內廷的中心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

東六宮指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東、西六宮有時又被稱做東西十二宮,住著除皇后外的其他妃嬪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東西六宮像兩腋般夾挾著**的後三宮,因而與古代所謂的掖廷相對應。

擴充套件資料:

東西六宮詳解:

1、景仁宮: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康熙帝生於此宮。

康熙四十二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一直作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咸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2、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宮。

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貴人,咸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3、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

清代為后妃居所。清咸豐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時,道光皇貴妃,即恭親王奕欣之母亦居此宮。咸豐帝孝貞顯皇后自入宮即在鍾粹宮居住,直至光緒七年(1881年)去世。

光緒大婚後,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

現在常年在此進行故宮藏玉器類文物的展示。

4、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代為嬪妃所居。

清代改作收貯圖書之地。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書《毛詩》及馬和之所繪《詩經圖》卷於此,乾隆御題額曰「學詩堂」。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原收藏於此。

5、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其後,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6、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1917年張勛復辟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

1931年,故宮博物院將其改建為文物庫房。

7、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

清代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聖憲皇太后居永壽宮,乾隆皇帝居乾清宮南廊苫次,並詣永壽宮問安。

8、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居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

清代曾多次修繕,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院的格局。

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9、儲秀宮: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宮院,因此後來將之和儲秀宮前的翊坤宮打通,在拆除隔開兩宮的宮牆和宮門後,又於原地新建一座體和殿,作為翊坤宮和儲秀宮的連線之殿。

10、咸福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為后妃所居,前殿為行禮陞座之處,後殿為寢宮,乾隆年間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慶帝住於咸福宮守孝,下令不設床,僅鋪白氈、燈草褥,以此宮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養心殿。

此後咸福宮一度恢復為妃嬪居所,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於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後仍經常在此居住。

11、長春宮:長春宮是和啟祥宮之間完全打通,兩宮之間並未有任何一堵宮牆與之隔開,只有一座體元殿作為前殿而已。

12、啟祥宮(太極殿):慈禧太后居住在長春宮時,將長春宮和此宮前面的啟祥宮打通,拆除了兩宮之間的宮牆和宮門,並在原地新建一座體元殿,又將啟祥宮改稱為太極殿,和體元殿一般作為長春宮的前殿。

清朝宮殿中有哪些殿,清朝後宮的所有宮殿的名稱

比如文華殿 武英殿 欽安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交泰殿 清朝後宮的所有宮殿的名稱 後三宮 乾清門 清朝御門聽政在此舉行。乾清宮 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重簷廡殿頂。明思宗崇禎於此宮內迫周皇后懸樑自盡 至清康熙時為康熙幼年時代寢室 內有 正大光明 匾,清朝雍正帝設 秘密立儲 制度後傳位詔書藏此匾後...

清朝後宮娘娘做為帝王的妃子,她們所住的宮殿都稱為什麼

坤寧宮 皇后才能夠住的宮殿 雍正後,為了表示對雍正母親的尊重,皇后只在坤寧宮的東暖閣洞房後就另遷到其他的宮殿去。至於其他的那些妃嬪們基本上都各居東西六宮其中一宮 咸福宮 儲秀宮 長春宮 翊坤宮 永壽宮 鍾粹宮 景陽宮 承乾宮 永和宮 景仁宮 延禧宮 但是基本上不會乙個妃子就住乙個宮,大多數都會由妃以...

清朝後宮妃嬪等級,清朝後宮嬪妃的等級怎麼劃分?

清朝後宮妃嬪等級劃分 1 正超品 皇后 2 正一品 皇貴妃 3 從一品 貴妃 德妃 賢妃 麗妃 4 庶一品 夫人 5 正二品 妃 6 從二品 貴嬪 7 庶二品 嬪 8 正三品 昭儀 昭媛 昭容 9 從三品 修儀 修容 修媛 10 庶三品 充儀 充容 充媛 11 正四品 淑儀 淑容 淑媛 12 從四品...

中國清朝皇帝的姓氏和名號是什麼,清朝歷代皇帝名號及名字?按順序

廟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皇陵 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年 1626年 天命 福陵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1627年 1643年 天聰 崇德 昭陵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1644年 1661年 順治 孝陵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 1662年 1722年 康熙 景陵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 1723年 173...

清朝所有皇帝的名字和在位時間,求清朝所有皇帝的名字,年號,在位時間

清太祖 天命 愛新覺羅 努爾哈赤 在位11年清太宗 天聰 崇德 愛新覺羅 皇太極 在位18年清世祖 順治 愛新覺羅 福臨 在位18年 清聖祖 康熙 愛新覺羅 玄燁 在位61年 清世宗 雍正 愛新覺羅 胤禛 在位13年 清高宗 乾隆 愛新覺羅 弘曆 在位60年 清仁宗 嘉慶 愛新覺羅 顒琰 在位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