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去哪了,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哪裡了

時間 2022-02-07 18:01:49

1樓:匿名使用者

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

但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對他的帝業抱同情心的歷史學家們都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當時官方的記載當然只能說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難中;否則,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

朱允炆最後的真正命運仍然是乙個謎。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2樓:山東省飛飛

根據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的記載:燕軍破城而入時,朱允炆欲拔刀自盡,少監王鉞在側攔住說:「陛下不可輕生,從前太祖公升遐時,曾留有乙個箱子,並說『子孫若有大難,可開箱一視,自有方法』。

」朱允炆即命王鉞取箱,片刻後有太監四人,扛一箱入殿,箱的四圍俱用鐵皮包裹,連鎖心內也灌生鐵。王鉞取了鐵錐,將箱敲開,裡面藏著度牒三張,以及袈裟僧帽僧鞋等物,並有剃刀一柄,**十錠,及一張紙,紙中寫著:「允炆從鬼門出,餘人從水關御溝出行,薄暮可會集神樂觀西房。

」朱允炆嘆息道:「天命如此,還有什麼可說的?」太監立即取出剃刀,給朱允炆剃髮。

朱允炆脫了衣冠,披上袈裟,藏好度牒;一面命縱火焚宮。頓時火光熊熊,把金碧輝煌的皇宮,燒為灰燼。皇后馬氏,投火自盡,妃嬪多半焚死。

朱允炆痛哭一場,麾衣出走。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傴僂先出,其餘亦魚貫出門。

門外正好有一艘小船,船中有一道士,呼朱允炆乘舟,並叩首稱萬歲。道士說:「昨夜夢見高皇帝,命臣來此守候。

」流亡諸人遂乘舟而去。

這是個十分離奇的傳說,流傳很廣。在西南數省留有不少有關朱允炆的遺址和傳說。據說是朱允炆避難貴州金竺(今貴州廣順)時,還作了一首詩: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頗為符合朱允炆身份。

雖然無法證實朱允炆是否真的流亡道西南一帶,但其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兩具屍體,當作是朱允炆與皇后馬氏下葬,但其實他內心深處,也對朱允炆的死很懷疑。朱棣曾經派戶科給事中胡濙,配上認識朱允炆面貌的內侍朱祥,以尋訪武當道士張三丰(時人稱為「張邋遢」,大名鼎鼎的奇人,不修邊幅,飄忽不定,據說能一日千里)的名義,從陸路遍訪各州、郡、鄉、邑,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永樂二年(1404年),又有謠傳說朱允炆已經逃亡海外,朱棣又派親信宦官鄭和(世稱「三保太監」)領兵浮海,遠巡西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但也未查到朱允炆下落。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在外面漂泊十幾年的胡濙突然趕回北京。此時朱棣駐地剛好在宣府駐軍。

胡濙匆忙趕到宣府時,已經是深夜,朱棣已經睡下,聽到是胡濙回來,立即批衣照見。君臣二人一直密談到四更。《明史》記載說:

「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如此推斷,顯然胡濙已經打探到了朱允炆的確切訊息,而且事隔多年,朱允炆已經沒有任何爭奪皇位的想法和可能了。自此,朱棣不再追查朱允炆的蹤跡。

  還有記載說後來年已六十四歲的朱允炆因被人發現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為了辨明真偽,讓曾侍奉過朱允炆的老太監吳亮出來鑑別,朱允炆的左腳趾上有顆黑痣,吳亮驗過屬實,就捧著朱允炆的腳哭了起來,朱允炆就被迎入宮內居住,直到老死。

萬曆二年(1574年)十月,十二歲的明神宗朱翊鈞突然向首輔張居正問及朱允炆的下落。張居正當時回答說:「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朱允炆)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

」可見張居正也認為朱允炆並沒有燒死,而是逃走了。因為時間已久,明成祖朱棣當時擔心的朱允炆復辟問題已經不復存在,連明神宗都公然發問,可見當時已經不是什麼忌諱。

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難以確考,為明史的一大疑案。

3樓:敲黑板劃重點

1.朱棣宣布朱允炆死於火中 據永樂年間的史料記載,朱允炆繼位後,聽從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之言,開始削藩。朱棣在被逼無奈之下,發起了「靖難之役」,短短三年時間,朱棣便兵臨南京城下。

朱允炆求和被拒後,

2.民間流傳朱允炆削髮為僧 清代呂安世和近代蔡東藩等人認為朱棣破城後,朱允炆本想一死了之

4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這是乙個歷史謎團,至今沒有明確說法。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5樓:

朱允炆在歷史上也就幾個結局

1.死於戰火之中

2.逃出皇宮了,由於北方是燕王朱棣的地盤,所以最可能是逃到南方了

6樓:娛情娛理吧

建文帝朱允芬最後被其他人害死了,被說成失蹤了

7樓:碧水清波滿庭芳

有傳聞出家了,這個已經是千古不解之謎了。

8樓:超級創意

這是歷史未解之謎。

有人說,他死於戰亂。

也有人說他從小路逃走了。

沒有具體 考證的。

9樓:匿名使用者

都說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出海了,幾百年前的事沒有依據,誰知道呢

10樓:萌萌兔

有說被大火燒死了,也有說出家了,還有乙個說法是流落到東南亞。具體哪個是真,還不得而知。

11樓:韓琦

歷史中的建文帝朱允炆啊,最後消失在了歷史之中,誰也不知道他去了**。

12樓:活著魂有靈人

這誰也不清楚,歷史都弄不明白,也都是些猜測。

13樓:無謂人生

這個問題無人能解,一直是乙個謎團,究竟在哪不清楚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14樓: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四年後,燕軍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文不知所蹤。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明史》記載的是:「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

寥寥幾筆就交代了朱允炆的下場,宮中**,朱允炆下落不明,後來朱棣找來幾具無法辨認的殘骸,對外宣稱是皇帝和皇后的遺骸,然後殮葬。

當然了,這個說法是根本不被信服的,所有人都知道,朱允炆有很大可能沒死,而「被死」只是朱棣的把戲,朱允炆「不死」,朱棣無法名正言順的繼位,所以朱棣登基後也在暗中四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那麼朱允炆沒死的話,他又去了哪兒呢?目前流傳的版本有兩種,「出家為僧」和「逃亡海外」。到底哪乙個說法是真的,又或者都不是真的,史學界至今沒有定論,我更不敢妄下斷言。

但我個人認為朱允炆沒死這是事實,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提到朱棣派人尋找朱允炆,就不得不提乙個人,誰呢?就是明初重臣,歷仕六朝的胡濙。

胡濙是建文二年的進士,建文朝時任兵科給事中,這是什麼職位,大家不必刻意了解。只需知道這是乙個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近侍官職,雖然品級不高,但有機會與皇帝近距離接觸,所以胡濙一定認識朱允炆,這也是朱棣日後令他尋找朱允炆的一大原因。

關於胡濙尋找朱允炆,史書是這麼記載的:

永樂元年遷戶科都給事中。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

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

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這段記載比較長,我們要分段分析:

首先是朱棣登基後,給胡濙公升職了,朱棣給建文舊臣公升職主要目的就是拉攏人心,為他辦事,這不難理解。而這段記載也說了朱允炆極有可能逃走,朱棣也犯疑了。

於是在永樂五年,他正式派胡濙到民間尋找朱允炆,那麼胡濙找了多久呢?答案是16年,永樂五年走得,永樂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那麼這中間胡濙就沒回來過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十六年間,胡濙的母親去世了,他申請回鄉守孝,朱棣都不准,為此朱棣還公升他為禮部左侍郎,安撫他。古代以孝治天下,大臣的母親去世竟然不允許其回家守孝,這根本不合禮制,不合禮制還公升他為禮部侍郎,多少有點諷刺。

但朱棣寧願讓人罵自己無情無義,也堅決的不讓胡濙回來,這就說明他要找到建文帝的決心,這是不是也告訴了我們,朱棣已經確信朱允炆沒死呢?否則他為何如此著急?

不管怎樣,歷經十六年,胡濙總算有訊息了,他「馳謁帝於宣府」,當時朱棣還在宣府北征蒙古,胡濙快馬趕到,這時朱棣已經睡了,但他得知胡濙來了之後,便立即召他前來,胡濙將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訴了朱棣,兩人談了很久,有多久呢,「漏下四鼓乃出」,大體就是凌晨兩點半左右。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什麼緊急的情況,那兩人為何會談到兩點半,所以胡濙一定是知道了朱允炆的下落,只有這件事才會引起朱棣極大的興趣,那麼朱允炆死了沒有,應該沒死,為何?如果朱允炆死了,兩人還是不會談到兩點半,朱棣關心的是活著的朱允炆而不是死的朱允炆。

因此,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胡濙找到了朱允炆,甚至與朱允炆見面了,帝位已失,大勢已去,朱允炆向胡濙表達了自己早已沒有復位之心,他讓胡濙將自己的想法轉告朱棣,而朱棣也仔細詢問了朱允炆的近況,感慨不已。至於日後他有沒有再派人去斬草除根,就不得而知了。

但毫無疑問的是,胡濙說完後,朱棣「至是疑始釋」,心中不再有疑慮,這也說明那天夜裡胡濙與朱棣所談之事必定是朱允炆的下落。

15樓:靈魂忍者

下落說法有很多,有認為他已經出家當和尚,也有的認為他在皇宮已經自殺了。

16樓:讀書偶有所見

沒有人知道他去了**,至少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建文帝可能在靖難之役後沒有死,也可能死了。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了?

17樓:

建文帝在靖康之役之後的下落一直是個謎,到現在都無法解開,希望以後能找到最直接的有利證據來解開這個謎團,那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說法。

第一種,明史記載,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道**去了,燕王朱棣讓人從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屍體。而根據明太宗實錄中記載,建文帝看到燕軍攻入,就將皇宮點著了,燕王朱棣看到宮中火起,就派人去救火。

可惜來不及,就讓人把建文帝的屍體從火中找出來了,然後哭著說:允文,你怎麼這麼傻呀。另根據明史建文帝本紀,還有姚廣孝傳和胡濙傳記載,說火裡的屍體是馬皇后的,並不是建文帝本人的。

第二種,出家為僧說,但是在**出家,這個說法就比較多了,一種說法是湖南的新田大觀堡說,主要證據是一些碑刻,比如二帝的內容,還有一些族譜,但是根據一些研究人員的考證之後,認為這個二帝不是建文帝,而可能是南明的二帝。

明史專家商傳先生認為,大觀堡的一些痕跡,很有可能是一些忠於建文帝所留下的,而建文帝本人並沒有到過大觀堡。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浙江杭州餘杭區的東明寺,依據是《東明寺志》,還有《錢塘縣志》、《杭縣志稿》等等,這裡朱允文被稱為應能問道老佛,旁邊還有乙個孟將殿,也叫做罵將殿,據說是朱棣派了乙個姓孟的將軍來追殺建文帝,被建文帝訓斥之後,兩難之後自盡而亡。

還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化名為詹碧雲,然後來到了江西上饒的三清宮。還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藏在了江蘇吳縣的普洛寺,最後在永樂二十一年的時候,死在了穹窿山。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建文帝入海。

朱棣也確實是派了胡濙和鄭和去尋找建文帝,有的人認為,正因為建文帝沒有死,逃走了,朱棣才要派人去尋找,而有人認為,其實建文帝已死,朱棣這樣做,是造成建文帝沒有死,而朱棣並沒有害死建文帝的假像。

明朝朱允炆的下落,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哪位歷史高手可以告訴我啊!要有根據的啊!重賞!!

神秘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被推下皇位卻下落成迷!傳說 相傳,朱允炆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後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一帶。誠心向佛,終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朱允炆在當皇太孫時,太祖朱元璋曾出聯 風吹馬尾千條線 要他和燕王朱 棣以對。朱允炆對曰 雨打羊毛一片羶。朱棣則對曰 日照龍鱗...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逼反了朱棣,朱允炆削藩沒錯,是太急了嗎

是的,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確實太著急了,他應該考慮到削藩會造成的嚴重後果,沒有做足準備。削藩以加強 朝廷是沒錯,可就是太心急了,剛剛登基就宣布削藩,朱允炆的叔叔們當然不樂意,其中朱棣就打著靖難的旗號反叛了。的確是太著急了,建文帝想要一步到位直接剝奪藩王的封號,才會使朱棣造反。建文帝不削藩朱棣便沒機會造反...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怎麼死的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 1377年12月5日 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 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汶。明洪武十年 1377年 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 今南京 為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9年 繼皇帝位,...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失蹤後,朱棣是如何對待他的妻兒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明朝最幸運的皇帝,同時也是最悲催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本計畫讓自己的太子朱標繼位,然而朱標早逝,朱元璋的計畫泡湯。朱元璋為了避免皇位更迭出現動盪,堅持嫡長子繼承制,就讓自己的嫡長孫朱允炆在他死後繼承皇位。朱允炆能夠以嫡長孫的身份繼承皇位,在古代是少有的,簡直就...

建文帝有沒有在靖難之役死去啊,明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靖難之役後,去哪了 是死了還是流落海外

仔細推斷建文帝應該是沒死。因為朱棣後半身都在找她,國內有人暗地裡找。還派了鄭和出國去找。為什麼沒有扶持建文帝造反這個很好理解。建文帝他自己想不想造反我們暫且不論,我們論在永樂天下造反,那絕對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無生。朱棣本生就只造反奪了天下。自身能力那是千古一帝。武功卓絕。他是燕王時在王府起勢時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