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牛仔的歷史

時間 2022-02-06 17:54:21

1樓:張媛

美國牛仔的出現與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不無關係。西班牙人在飼養和馴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紀的殖民過程中,他們將這一傳統還帶到墨西哥,後來又傳到包括德州在內的美國西部,牛仔、駿馬、長角牛、牧場勾勒出美國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佔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裝置等,工作相當辛苦。

游牧生活決定了牛仔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典型的牛仔總是頭戴氈帽、腳蹬馬靴、腰掛匕首和短槍,其裝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更注重實用性,如高跟馬靴主要[1] 是為了防止腳從馬鐙中滑出來;結實耐磨的牛仔衫則是為了防止穿行灌木叢時被撕破。由於經常走動,他們所帶的物品都集中在馬背上,數量少而精,而且一物多用,如手帕既要擦汗,又要洗臉,還要當抹布。值得一提的是,馬鞍是牛仔最重要的行頭,他們到牧場找工作時,可以不騎馬但絕對不能沒有馬鞍。

據說當年10塊錢的馬配100塊錢的鞍並不是稀奇的事。

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鐵路的修建以及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牛仔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活動範圍逐步縮小,社會角色也逐漸弱化。從真正意義上講,牛仔時代在歷史上只持續了幾十年。

「牛仔」現在

到了21世紀,原汁原味的牛仔幾乎見不到了。現代化把牛仔送進了博物館。美國勞工部2003年的工種分類中,牛仔仍是其中之一。

提起美國西部牛仔,人們就會聯想到德克薩斯州,這裡不僅是美國的牛仔之州,也是世界的牛仔之鄉。在好萊塢影片中,美國牛仔給人的印象總是威猛、豪爽、俠義。

「牛仔」文化

儘管牛仔時代已經過去,但它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卻延續了下來。休斯敦是乙個很能體現牛仔文化的城市,這裡每年3月都要舉辦全美最大的牛仔節,其中的馴馬及馴野牛表演相當精彩刺激。離市區不遠的喬治牧場歷史公園有180年的歷史,是休斯敦最能體驗牛仔文化的牧場。

這裡的牛仔現場表演內容豐富,如趕牛入柵欄、套繩套、修牛角等等。達拉斯附近的沃思堡牲畜交易所也保留了「牛」城本色,這裡定期舉辦大型馬術表演,還有遊行和牛仔式的聚會。

「牛仔」意義

牛仔文化也為得州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休斯敦的「得州之味」牛排館是每位崇尚牛仔文化的遊客必到之處。在得州的旅遊景點,牛仔帽、馬靴等牛仔裝備必不可少。

尤其是質量上乘的牛仔帽,更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紀念品。

滿意請及時採納~~~

2樓:

牛仔(服裝型別)

李維·在中國創造了牛仔- 其運營總部設在中國服裝名城虎門,牛仔布的生產起源於美國,。李維·施特勞斯原是德國猶太人。第一件牛仔服誕生於19世紀中葉,19世紀90年代才在美國投入大批量生產。

當時,美國人為牛仔服在美國誕生而感到莫大的自豪和驕傲,1975年美國慶祝建國200周年時,在華盛頓國家博物館還曾經展出了一條所謂的「李維」式牛仔褲,吸引了在場人的諸多眼球。牛仔服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才開始在我國流行,而牛仔布始終伴隨著牛仔服裝的發展而發展,倘若追溯牛仔布的發展歷史,也應該有上百年了,牛仔布經歷了百年風雨的洗禮後,長盛不衰,且市場越來越大,因為牛仔面料與服裝老少皆宜穿著,有很強的通用性,它將長期成為國內外服裝消費者所青睞的時裝之一。可以說,當牛仔服裝在中國興起之時,中國的千千萬萬消費者就「春夏秋冬」都割捨不下對她的眷戀之情。

靈感最早牛仔褲的出現,源於某個靈機一動的創意。那是在1853年,正是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最風行的時候。淘金的工人們一直抱怨普通的褲子磨損得太厲害,也裝不下淘來的**顆粒。

於是,一位名叫levis strauss的商人萌發了用滯銷帆布製作一種不易

磨損的工裝褲的想法。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現在最常見的藍色,而是棕色的,而且褲腰也裁剪得很高,便於工人們把它穿在普通褲子的外面。為了加固,在褲兜和褲門處都使用了嶄新的銅鈕扣———這已經成了牛仔服裝裡一種歷久不變的標誌性元素。

選購牛仔褲最常見的顏色當屬藍色,此外又有黑、白等其他色彩。材質也有多種,款式更是不勝列舉。各生產廠家縫製的牛仔褲都各具特色,不妨多試穿幾條比較一下,挑選自己最中意的。

選購時,還應考慮著用的場合以及和上衣、鞋子的配。令年輕人欽慕不已的牛仔褲首推levi's、lee和wrangler等名牌,世界各國又各有國產的名牌牛仔褲,像日本的big john、edwin等,在日本國內受歡迎的程度,決不亞於大名鼎鼎的美國牛仔褲。幾乎所有的牛仔褲都是男女通用,部分牌號也有臀部較大、股溝較深的女性專用款式。

牛仔(美洲牧場上照顧牲畜的人)

牛仔(英文:cowboy;西班牙文:vaquero)是指在美洲牧場上照顧牛、馬的人,並於19世紀開始後流行於澳洲大陸。

專門照顧馬的人又叫牧馬人(wrangler)。除了牧場裡工作外,有些牛仔還參加牛仔競技(rodeo);不少牛仔是專業牛仔競技參賽者。

牛仔褲原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人為應付繁重的日常勞作而設計出的一種作業服。時過境遷,當年粗重的勞動裝,如今躋身時裝界,巧妙地迎合流行,不斷地變換出新的款式,風靡全球,在時裝領域佔據了極大一塊地盤。牛仔褲6種古董要素製作:

紅旗、撞釘、車花、鈕扣、布邊、皮標。

「牛仔」過去

美國牛仔的出現與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不無關係。西班牙人在飼養和馴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紀的殖民過程中,他們將這一傳統還帶到墨西哥,後來又傳到包括德州在內的美國西部,牛仔、駿馬、長角牛、牧場勾勒出美國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佔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裝置等,工作相當辛苦。

游牧生活決定了牛仔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典型的牛仔總是頭戴氈帽、腳蹬馬靴、腰掛匕首和短槍,其裝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更注重實用性,如高跟馬靴主要[1] 是為了防止腳從馬鐙中滑出來;結實耐磨的牛仔衫則是為了防止穿行灌木叢時被撕破。由於經常走動,他們所帶的物品都集中在馬背上,數量少而精,而且一物多用,如手帕既要擦汗,又要洗臉,還要當抹布。值得一提的是,馬鞍是牛仔最重要的行頭,他們到牧場找工作時,可以不騎馬但絕對不能沒有馬鞍。

據說當年10塊錢的馬配100塊錢的鞍並不是稀奇的事。

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鐵路的修建以及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牛仔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活動範圍逐步縮小,社會角色也逐漸弱化。從真正意義上講,牛仔時代在歷史上只持續了幾十年。

「牛仔」現在

到了21世紀,原汁原味的牛仔幾乎見不到了。現代化把牛仔送進了博物館。美國勞工部2003年的工種分類中,牛仔仍是其中之一。

提起美國西部牛仔,人們就會聯想到德克薩斯州,這裡不僅是美國的牛仔之州,也是世界的牛仔之鄉。在好萊塢影片中,美國牛仔給人的印象總是威猛、豪爽、俠義。

「牛仔」文化

儘管牛仔時代已經過去,但它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卻延續了下來。休斯敦是乙個很能體現牛仔文化的城市,這裡每年3月都要舉辦全美最大的牛仔節,其中的馴馬及馴野牛表演相當精彩刺激。離市區不遠的喬治牧場歷史公園有180年的歷史,是休斯敦最能體驗牛仔文化的牧場。

這裡的牛仔現場表演內容豐富,如趕牛入柵欄、套繩套、修牛角等等。達拉斯附近的沃思堡牲畜交易所也保留了「牛」城本色,這裡定期舉辦大型馬術表演,還有遊行和牛仔式的聚會。

「牛仔」意義

牛仔文化也為得州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休斯敦的「得州之味」牛排館是每位崇尚牛仔文化的遊客必到之處。在得州的旅遊景點,牛仔帽、馬靴等牛仔裝備必不可少。

尤其是質量上乘的牛仔帽,更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紀念品。望採納

3樓:山東省飛飛

牛仔(英文:cowboy;西班牙文:vaquero)是指在美洲牧場上照顧牛、馬的人,並於19世紀開始後流行於澳洲大陸。

專門照顧馬的人又叫牧馬人(wrangler)。除了牧場裡工作外,有些牛仔還參加牛仔競技(rodeo);不少牛仔是專業牛仔競技參賽者。

牛仔褲原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人為應付繁重的日常勞作而設計出的一種作業服。時過境遷,當年粗重的勞動裝,如今躋身時裝界,巧妙地迎合流行,不斷地變換出新的款式,風靡全球,在時裝領域佔據了極大一塊地盤。牛仔褲6種古董要素製作:

紅旗、撞釘、車花、鈕扣、布邊、皮標。

4樓:

簡單說就是一群冒險者,一群流浪漢,一群不法者跑到美國西部去想發財,而無意間有了牛仔行業

5樓:匿名使用者

西部牛仔(west cowboy),是指18至19世紀的美國,在西部廣袤的土地,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在美國歷史上,他們是開發西部的先鋒,他們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美國西部牛仔,與美國的牛密不可分,美國人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美國的牛則是歐洲的後代。美國的牛最早是由哥倫布帶去的。當時,他把西班牙牛帶到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帶。

西部牛仔是一種短暫的歷史現象,是美國西部從1866年到1886年這段時期盛極一時的一種服務行業的工人。這種職業的產生,有賴於冷藏裝置的火車車廂的發明。但另一項發明——有刺的鐵絲網又使這種職業很快銷聲匿跡。

1525年,西班牙種的牛開始從西印度群島引入北美大陸。

1540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羅納多橫渡大西洋去北美尋找傳說中的「瑟博拉七寶城」,他還帶了500頭牛,這些牛被運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一帶。此後,牛群不斷繁殖,逐漸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哈利斯科州。

1611年,英國人又把數量眾多的牛運到維吉尼亞州的詹姆斯城,從此英國種的牛便在北美大陸廣泛繁衍,那裡出現了很多養殖點。到17世紀初,哈利斯科的牛已達到10萬多頭。總之,美國的牛從東面和南面兩個方向進入,逐漸流布全國。

18世紀初,牛群出現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肯塔基在印地安語中意為草地,又稱青草州。與肯塔基相鄰的伊利諾伊州則被印第安人稱為「草原之國」,這裡是牛的樂園。

到19世紀中期,那裡馴牛養牛的技術已經十分高明。南北戰爭之後,牛群又向西推進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大草原,那裡成了「牧牛王國」。從南邊墨西哥進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

19世紀後期,德克薩斯州已有5000萬頭牛,是美國養牛最多的州。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德克薩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驅趕到堪薩斯的鐵路邊,然後轉銷美國各地。當時還有專門的「牛道」和「牛鎮」,「牛道」是「牛群」走的道路,「牛鎮」則是沿途的歇腳站。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緊接著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火車冷藏車廂的發明,使得牛肉能夠長途運輸而保持新鮮。結果,美國東部各大城市的市場都向西部大牧場主開放,而大牧場主們立刻以擴充牧群飼養規模來適應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在德克薩斯州和西南部各州大牧場飼養的牛群都要集中趕到當時美國最靠西部的火車終站,即設在肯薩斯州阿比林的火車終站。

從那裡,用棚車把牛運至芝加哥,經屠宰、切割和冷凍後再運往東部。牛群長途跋涉,跨州越縣,當然需要人帶領、照管,數以千計的年輕人蜂擁而至,要在大牧場尋找工作。他們是中西部農場的小夥子,尋求冒險的英國人,東部想脫離父母獨立的年輕人,以前叛變的士兵,少數原是奴隸的黑人,一些印第安人,以及來自邊境的墨西哥人。

他們,就是西部牛仔的最初群體**。後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葉,牛仔的生活方式宣告結束。當時美國土地有百分之四十是用於畜牧的。市場上的牛肉大大供過於求,以至**大跌,許多牧場主破產。

一八八六年冬天的一場大風暴毀滅了數以百萬計的牛只,使許多牧場主和牧群陷入絕境。當牧場主們開始從這雙重災難中復甦過來時,他們安裝了鐵絲網柵欄,以便在比較容易控制的條件下管理和餵養牛群。從此,再也無須在空曠的牧場上放牧了。

但要圍繞著鐵絲網和加設柵欄的莊稼地放牧,是使牛仔心灰意冷的事,不久他們就銷聲匿跡了。

19世紀末,美國的交通運輸日益發達,牛仔的地位漸漸降低。他們紛紛轉行幹別的工作,人們越來越少見到他們矯健的身影了。儘管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西部某些地方仍保持著牛仔的生活方式,但牛仔的全盛時期已一去不復返。

但是他們的奮進、開拓精神卻一直激勵著美國人。

有誰知道關羽的詳細歷史

關羽,河東解縣 山西運城 人士,生於162年 一說生於160年 卒於220年。早年因鬥殺惡霸逃亡幽州涿郡 河北涿州,劉備老家 劉備組織討伐黃巾的義軍時投軍跟隨劉備。建安五年,劉備奪取徐州後留關羽守備,曹操進攻關羽,關羽戰敗投降。後為曹操在官渡會戰的前期戰鬥中斬殺袁紹名將顏良,但關羽卻因一點小事與曹操...

誰知道溫哥華的歷史和來由,有誰知道中國人移民溫哥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加拿大在建cpr 然後需要工人,就把中國人招過來,建完以後就在加拿大定居了。在1900年前後。溫哥華分為幾個區?溫哥華下設10個區和5個鎮,分別是西溫哥華區 北溫哥華區 溫哥華西區 溫哥華東區 穆迪港區 本拿比區 高貴林區 位元港區 楓樹嶺區 新威斯敏斯特區 列治文鎮 三角洲鎮 蘭里鎮 索里鎮和白石...

有誰知道貝利的,有誰知道貝利的資料??

貝利 pel 全名埃德森 阿蘭特斯 多 納西門托 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 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前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貝利被普遍視為是50 60代足球最佳球員,有 黑珍珠 之稱。早年經歷和運動生涯 1940年10月23日,貝利出生在巴西特雷斯科拉...

信託的起源,有誰知道,信託的發展歷史

研究現代信託發展的歷史,在 信託的起源上,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看法。對現代信託的原型 英國尤斯制的起源,有的認為是開始於日耳曼族的一種信用制度treuhand或salman,說是在十二世紀諾曼民族入侵 英國 之後。不久傳入英國,其初被 英國 民眾用為逃避法網之手段。受衡平法院之褓育而長成 有的認為 依現...

有誰知道鄭成功的,有誰知道鄭成功的資料?

鄭成功 1624 1662年 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漢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於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史書記載他 少年聰敏,英勇有為 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明紹宗賜姓朱 並封忠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