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和魯國地域與文化的區別,齊國和魯國分別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時間 2022-02-05 02:52:00

1樓:瑰國黑騎

齊國地域: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齊國文化:。

魯國地域:國力最強時其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都位於今山東省濟寧市境內,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齊文化講求革新,魯文化尊重傳統。

齊國和魯國地域與文化的區別

2樓:瑰國黑騎

齊國地域: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齊國文化:。

魯國地域:國力最強時其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定陶一帶,其統治核心區大都位於今山東省濟寧市境內,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齊文化講求革新,魯文化尊重傳統。

齊國和魯國分別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3樓:哎一古

齊國: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魯國: 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

魯國也是孔子的故鄉。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

桓公之後到魯莊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莊公兒子愍公、釐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釐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

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流亡死去的。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第33位國君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魯國被楚國滅亡。

4樓:哆姐

齊和魯是春秋時期的兩個國家,都在現在的山東地區,所以現在山東也叫齊魯 齊魯 「齊魯」一名,因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因為文化的一體,「齊魯」形成乙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

這一地域與後來的山東省區範圍大體相當,故成為山東的代稱。 「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今天看來,二者所指地理範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但在歷史上,二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山東」一名,在歷史上所指地域範圍變化很大,到宋元時期,今山東地區,才作為行政區劃提了出來,而包括範圍,仍與今山東不同。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為山東省。從此之後,地域範圍或有變化,但名稱不變,範圍出入也不大,與古齊魯範圍基本一致。

講齊魯文化,先秦時代,以齊、魯兩國地域範圍為準,漢代以後以今山東省區範圍為準,二者或有不大一致的地方,只能以這個標準處理,為了明確「齊魯」和「山東」的關係,下邊分別看看二名的由來和地理沿革。 一、「齊魯」的由來及沿革 「齊魯」緣起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原是國家概念。齊與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是西周在東方代行統治權的兩個重要陣地。

因為西周初建時,東部沿海地區殷人和東夷人的勢力強大,不服統治,屢次發生反周叛亂。周公東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亂之後,周王便將兩個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別 封於商奄和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

魯居泰山之陽,都曲阜,齊居泰山之陰,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一說即臨淄),後遷薄姑,再遷至臨淄。齊、魯始封時,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兼併戰爭,兩國疆域不斷拓展擴大,基本控制』了今山東地區。而且隨著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

文化的交流,齊、魯兩國內部聯絡逐步加強。有別於中原、燕趙、秦、晉、吳越、荊楚等的齊魯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齊、魯」一詞也逐步聯絡起來,由國家概念向地域概念過渡, 首先將齊、魯聯絡起來的是孔子。

他說:「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論語·雍也》)這是指齊、魯兩國思想文化的聯絡和區別而言的,還未把齊、魯聯為乙個詞。過了不久,他又說:「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

」(《左傳·定公十年》)又進一步強調了兩國文化的內在聯絡。但是,這裡的「齊魯」仍是國家概念,各自獨立其義。到戰國後期,「齊魯」才真正組成乙個詞,成為含有統一文化特點的地域概念。

最早把「齊魯」作為統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荀子,《荀子·性惡篇》雲: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於父子之義,夫婦之別,不如齊魯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縱情性,安恣睢,慢於禮義故也,豈其性異矣哉!

把「齊魯」與秦對言,顯然是指兩個地區。齊魯地區的人文與秦國地區的人文有何不同呢?齊魯尚禮義,有「禮義之邦」譽稱,秦則缺乏禮義文化,是其政教不同造成的,絕非因為人的本性不同。

從此之後,「齊魯」一詞便經常出現,或作為國家概念,指齊、魯兩國;或作為地域概念是指今山東地區;或作為地域文化概念指齊魯文化範圍。如《史記·儒林傳》雲:「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

」就是說漢代生於燕郡(今北京)的韓嬰作《詩》內外傳(即《韓詩》),其語言和學術觀點,與齊魯地區作為今文或古文經學的《詩》論特點明顯不同。《漢書·藝文志》說:「漢興,有齊魯之說」;《晉書.範宣傳》:

「諷誦之聲,有若齊魯」;蘇轍詩有句:「我本生西南(四川眉山縣),為學慕齊魯」;李清照《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吳偉業《贈蒼雪詩》:

「洱水與蒼山,佛教之齊魯」等等。「齊魯」一詞,已成為較為固定的地域概念,這一概念源於齊、魯兩國,且與兩國文化有許多共同特點,從而形成乙個獨立的地域文化圈分不開。這一方面說明,齊、魯兩國文化經過逐步融合到戰國時代已初步融合為乙個統一的文化實體,成為天下嚮慕的「禮義之邦」了;另一方面作為地域概念也明確化,即指今山東地區。

山東號稱「齊魯」、或簡稱「魯」、或別稱「齊」,就是這樣形成的,有很深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較固定的地域範圍。 二、山東的由來和沿革 山東作為地區名稱,歷史上出現很早,而且變化很大。春秋時期,晉國居太行山以西,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

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時晉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晉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戰國、秦、漢時期則是指崤函以東地區。因為秦在關中,故稱崤函以東六國(楚、齊、韓、魏、趙、燕)為山東六國,或雲關東六國。

此時山東與關東意義相同。如《管子》書就有「楚為山東之強國」語。漢初賈誼的《過秦論》多次用山東提法,如說「秦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又有「山東之國」、「山東豪俊」、「山東大擾」等說,皆指崤函以東地區。

故葉圭綬《續山東考古錄》卷一說:「山東之稱,古或指關東言,或指太行山以東言,不專指今山東也。」 秦漢一統之後,關中與山東(或關東)在政治上的對立消失,山東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出現廣、狹兩義。

廣義的山東是沿襲戰國時的舊概念,狹義的有專指齊魯地區的意義了。《史記·酷吏列傳》載:御史大夫齊地苗川國薛(今山東壽光南)人公孫弘說:

「臣居山東為小吏(薛邑獄吏一作者)時,寧成為濟南都尉。」又《史記,儒林傳》:伏生「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齊魯之有山東之稱,當濫觴於此。至於山東成為行政區劃,是又經歷了數百年演變過程的。 山東地區的歷史沿革、行政歸屬,夏殷時代不可詳考,但當時是方國或部落林立,且有大部分被夏、商王朝控制,歸夏、商統治。

西周至春秋時期,該地仍是方國林立,除齊、魯兩大國外,主要的還有曹、滕、薛、郯、莒、紀、萊、譚等,還有宋、衛的一部分。戰國時期,山東地區被齊、魯兩國控制。戰國末年,除南部和西北部一部分分屬楚、趙外,都被齊國統一。

秦統一六國後,山東地區被置為郡縣,如齊郡、琅邪、東海、東郡、薛郡等都在山東範圍。漢初封王,山東大部分地區封給了齊王劉肥。漢武帝時削弱封國諸侯王勢力,初置十三郡州,山東置青、兗、徐三州,下置郡、國、縣。

之後數朝行政區劃有所變動,但基本變化不大。唐代將全國分為十道,山東地區分屬河南道和河北道;北宋改道為路,全國分為二十四路,山東分屬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治益都(今山東青州市),統轄山東地區。

至此,「山東」一名始正式成為乙個行政區之名稱。元代置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尉司,直隸中書省,稱為「腹裡」。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東行中書省,治青州,後移治濟南,又改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至清代才將山東政區正式定名為山東省。此後沿用不變。 山東作為乙個行政區劃的名稱,雖然確定很晚,但它奠基於古代齊、魯兩國地理範圍和兩國最後融合為乙個獨立體系的文化——齊魯文化。

因此,此書用《齊魯文化》,不取《山東文化》之名稱,是有其歷史文化淵源的。因為這個地域文化圈的形成是在先秦齊魯兩國時代,而不在山東成為行政區劃以後。相反山東成為全國的乙個行政區劃以後,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反而沖淡了齊魯文化的地域特點。

因此,用「齊魯文化」定名,更能突出齊魯文化的地域特點,揭示其發展的規律。

齊國和魯國分別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5樓:貞觀之風

齊國疆域: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齊國占領的。當然,除了山東地區,齊國的勢力還延展到河南、河北等周邊地區。

魯國疆域:國都在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數縣。

在泰安市泰山北麓,淄博是齊文化的發祥地,濟寧是魯文化的發祥地,而泰安市則是齊魯文化的交匯點,最能代表齊魯文化。

由於齊和魯兩個國家地理位置緊鄰,到了宋元時代,齊魯文化基本融合,到清朝設立山東省,因此現在的山東也被稱為齊魯大地。

6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和魯國大部分都在今天的山東省範圍內,因此也將山東稱為「齊魯之地」,南部稱「魯」,北部的膠東半島稱為「齊」。

1、齊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靠海,西南和莒國(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為齊國占領)、杞國、魯國等國接界。北和燕國接界,西和趙國、衛國接界。國都在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區);

2、魯國亦是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東省南部。,國君為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國都為曲阜。

同時,魯國也是儒家文化鼻祖孔子的故鄉。

齊國和魯國分別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齊國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 姜太公 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 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 萊,西南與魯,北與燕 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 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

孔子在古代對齊國和魯國君主的影響

在政治思想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仁道主義,求仁愛。管仲的故事 管鮑分金 眾所周知,管仲的出身並不好,從小家境貧寒,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認識了鮑叔牙,二人商量做點小生意,鮑叔牙十分通情達理,他知道管仲家裡 沒什麼家產,因此在合夥做生意上,鮑叔牙資金出得多一些,管仲少出些。小生意漸漸有起色,賺了點小錢的管...

春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是現在的那個省

齊國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 齊太公 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 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 萊,西南與魯,北與燕 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 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

求關於春秋時期魯國和齊國的一些名人名將的資訊

左傳和國語比較詳細 史記就不要看了 司馬遷關於春秋的記載多是錯誤的 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打仗的故事 春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是現在的那個省?1 齊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靠海,西南和莒國 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為齊國占領 杞國 魯國等國...

魯國為什麼在面對齊國楚國等大國的時候,能堅持到戰國末期

通俗的說 魏國稱雄的時候,還不是很流行滅國這種操作,頂多是打進國都洗劫一番然後走人。齊國不敢動他,純粹是因為有燕國在北面牽制。楚國離得太遠,要是齊國攻魯,楚的手伸不了那麼長,但燕國完全可以趁齊國打魯的時候進攻臨淄,雖然齊國不至於被打滅國,但也是傷筋動骨。楚國滅魯是最不可能的,春秋時期,楚國能把手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