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降清並非為紅顏,那麼真實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2-02-01 17:45:32

1樓:新舊輪迴

作為乙個軍事將領,吳三桂的政治格局雖小,但也對未來政治趨勢的發展有著準確的預知。首先,明朝經過兩個半世紀的歲月,內外早已積累下諸多隱患,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只待最後一根稻草來壓垮。其次,明**(至少是明末時期)是僱傭兵制度,軍隊戰鬥力低下。

這從明軍同後金和清軍慘淡的交手記錄便可得知。第三,也正因如此,明朝的軍人更多帶有的是商業而非軍事的色彩,而清軍作為新生的事物,活力無窮,和清軍在一起更加有利可圖。所以這也是為何明末降軍多的乙個重要原因。

另外,農民軍更多也只是匹夫之勇,雖然也不乏如李定國這樣的優秀領導,但絕大多數都是一群烏合之眾,一盤散沙,很難成大氣候。吳三桂也因此不看好明軍和農民軍。

反觀清軍,包括其前身後金軍,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紀律嚴明,治國理念先進,行政效率高,領袖能力突出,各階層團結一致。對南下問鼎中原有著強烈願望,而且先進的制度和對明朝舊將的招降利用,也令清軍在同明軍交戰過程中得以造就壓倒性的勝利態勢。

這也為吳三桂最後投降清軍埋下伏筆。

松錦之戰後,清軍入關只是早晚的事,吳三桂只是將清軍入關的時間提前、難度降低而已。就像一戰沒有那個刺客,也會照打不誤那樣。而促使吳三桂降清的導火索,一是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搶,二是農民軍殺了他父親。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家仇絕對比國恨大的,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有巨集大的格局,他們所計較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小事。而正因如此,吳三桂肯定會和農民軍徹底撕破臉。同時當時的明朝已經沒法繼續支撐了,南遷也因為崇禎的死而化為泡影。

此外,清軍對明朝舊將在物質上的待遇頗高。在這種考量下,吳三桂最後決定投降清朝。

2樓:大錢的生活日誌

吳三桂京城老家被查,父親吳襄被關入死牢,陳圓圓則被李自成副將劉宗敏霸佔,可以說,吳家除了鎮守關外的吳三桂,其他家族成員全被李自成手下給霍霍了。有此深仇大恨,怎能不令擁有軍權的吳三桂怒恨?一怒之下,吳三桂跟李自成決裂,「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陳圓圓而投降清朝,其實不僅如此。

吳三桂成為漢奸原因是政治上的投機心理,在大明朝國泰民安的時候,吳三桂可以成為乙個忠臣孝子,但國家危難之際,他總是考慮自己的切身利益,並沒有考慮什麼國家大義,俗話說疾風知勁草,吳三桂在國家危難之際,投靠了滿清,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受萬世的唾罵。

吳三桂是被勸降也有可能。事實上講,在社會朝代大亂更替的年代,忠臣良將不好,但為自己前程和身家性命考慮的人也很多,吳三桂應該也算得上有小心思大算盤的人。他是武將世家,投降的祖大壽是他的舅舅,洪承疇又是朋友同朝為官,又眼見著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等人的高樓公升起將星隕落,內心的波瀾湧動肯定反反覆覆,看著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祖大壽、孔有德等人過得都還不錯,這些人包括後金的人也都可能會私下跟吳三桂聯絡勸降,經不住勸降利益引誘,吳三桂動了投降的心思。

3樓:提問不完的人

其實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後,吳三桂統領的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一直都在觀望時局的發展,當時雖然李自成得到了明朝的江山,但江南的政權都還在明朝的**控制之下。李自成只控制了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一帶,江南的明朝**很多也在觀望時局的發展。 而此時的李自成基本上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手下的將軍和謀士只有李岩和宋獻策相對保持著清醒,李自成等人夢想著江南的半壁江山可以「傳檄而定」。

於是,李自成開始在北京大肆逮捕拷打明朝**和富紳,逼他們交出錢財,軍紀已經開始敗壞。吳三桂派到京城的探視人員不斷將李自成不得民心的訊息報告給吳三桂。 雖然吳三桂的父親吳驤出具書信讓吳三桂歸順李自成,但吳三桂從李自成的軍隊軍紀嚴重敗壞,北京的老百姓日益不滿並開始懷念崇禎皇帝,人心已經轉向明朝這樣的現實中看出李自成的政權根基開始動搖不穩, 隨時都可能因為人民的不滿和明朝的江南**起兵對抗而土崩瓦解。

本來已經在父親的書信勸說下準備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開始動搖轉向,而廣大老百姓開始想念崇禎皇帝的訊息更讓他的想法堅定,就是暫時不能投奔李自成。畢竟那個時候,北京的老百姓受明朝的宣傳影響嚴重,李自成被稱為「流賊」,老百姓認可的事皇室的統治。 在這方面,北京的老百姓和李自成早期起義經過的陝西、河南不一樣,李自成早期的根據地還鎮壓地主,提出「均田免糧」宣明的政治主張,將土地分給農民,所以農民非常擁護起義軍,大批的農民參與到推翻明朝政權的鬥爭中。

北京則完全不一樣,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忙著登基當皇帝,根本沒有針對政權的鞏固而制定一系列政策,加上軍紀敗壞,老百姓已經開始疏遠起義軍了。 關鍵時刻,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吳三桂視為奇恥大辱,鐵心和李自成為敵,他開始並沒有投降滿清,而是向滿清借兵,打著恢復明朝江山的旗號和李自成決鬥。 後來滿清大軍入關,吳三桂就是想阻攔也不可能了,於是就順勢投降滿清,最後也落下歷史上「千古漢奸」的罵名。

4樓: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了大明王朝的京師,明朝皇帝崇禎在絕望之下上吊自殺。而此時明朝還有一支勁旅正在前來援救京師,這支軍隊就是明朝最後的勁旅寧遠之師,而這支軍隊的統帥正是後來頗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吳三桂。既然明朝的京師已經淪陷,吳三桂的援軍也就喪失了最初的戰略目標。

(吳三桂此時也深知自己因為自己作戰不力,導致崇禎帝上吊身亡,這可是乙個非常大的罪名。)而當時的形勢對於吳三桂來說也變的岌岌可危,由於李自成佔據了京師這就導致了他一下子成了夾在農民軍和清軍之間的孤立勢力。

兩面受敵的吳三桂現在面臨著兩個選擇,第乙個選擇就是在清朝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之間選乙個新主子,第二個選擇就是仍然打著明朝的旗號繼續抵抗(當時南明政權還存在)。

早在吳三桂投降清朝之前,李自成也曾派人去招降吳三桂。對於吳三桂為何寧願選擇投奔清朝也不投奔李自成的說法有很多。民間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吳三桂因為自己的小妾被奪,於是宣誓與李自成勢不兩立,後來有人還譜寫了一首《圓圓曲》,看起來吳三桂是因為乙個女子而決定投奔了清朝,從而也使得歷史得以改寫。

不過我個人認為吳三桂降清可能會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緣故,但是這絕不是左右他做決定的主要因素。關於吳三桂為何降清我認為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乙個是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另乙個則是不看好李自成。

我們看吳三桂的人生軌跡就知道了,他絕對是乙個十足的投機分子。我們知道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帝,可以說南明政權是與大順政權是勢不兩立的。假如吳三桂降了李自成,那從傳統的評價來看他就是不忠不義之人,這也就宣告了他徹底背叛了明朝。

那麼他和李自成一條船上的話就會面臨南北兩個大敵,乙個是山海關外的清朝另乙個則是擁有明朝半壁江山的南明政權。

而吳三桂降清後立即打出了「復君父之仇」(多爾袞此時屢次向吳三桂丟擲的橄欖枝,但是吳三桂都沒有接受,但是此事卻傳到了李自成的耳朵裡,他看到吳三桂和清朝的多爾袞有來往,就認為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清廷,所以一怒之下就殺了吳三桂的全家,並且擄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的旗號,這個就和投降李自成有很大的不同了。儘管清朝和吳三桂合作顯然不是為了光復明朝的河山,但是他打出了為「復君父之仇」的旗號卻是很高明的。

這樣以後假如清朝在中原站不住腳,南明又打了回來他也有投降的資本。因為他可以講當初降清是迫不得已嘛,為了「復君父之仇」只是權宜行事,而在中國古代又很強調忠孝,所以他的罪行也很有可能被寬宥。而如果他投降了李自成了,那就是百口莫辯了,作為乙個不忠不孝的人在當時是要被千刀萬剮的。

所以吳三桂降清其實給以後撈取政治資本,讓他能在清朝和南明之間進行投機活動。

5樓:四腳蛇

跟著李自成沒前途啊,李自成搶了他的小老婆,打了他爹。另外作為明朝的臣子,他想借兵繳賊,事後按照傳統,只要各地賠款,基本可以打發滿清了,誰知道人家想要天下。

6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吳三桂孤立無援,兩面受敵,一方是李自成,一方是多爾袞,他的家人又在李自成手中為質,只能答應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向多爾袞求助,多爾袞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是突襲李自成,李自成以為上了吳三桂的當,於是殺了他全家,吳三桂殺父之仇不能不報,也就順理成章的放清軍入關追繳李自成的部隊了

7樓:一生一世艾力

吳三桂降清是為了陳圓圓。李自成攻下明朝首都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李自成派人招安吳三桂,吳三桂本來要投降,但一聽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一員大將搶去,一氣之下,引清兵入關,合力打敗李自成,奪回陳圓圓。

8樓:雲裡風起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圓圓故

全家皆可拋

9樓:nick羅

你去問吳三桂,我又不知道吳三桂怎麼思考的事情,僅憑猜測是不可能得出答案。(記得把賞金給我。)

吳三桂為什麼投靠清朝?

10樓:挺扯唑愛瘋淋娩

**,戲說是因為她。

史實呢,就比較複雜了。

吳三桂是明將,駐守山海關抵禦清軍。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明朝宣布滅亡。一開始李自成是想收降吳三桂的,為表誠意還送了幾萬兩**過去,當時吳三桂的部隊斷餉已經6個多月,所以面對李自成的誠意納降,吳三桂表示接受,並準備親自回北京舉行受降儀式。

這個時候雙方關係是還不錯的。

吳三桂出發後,李自成驕傲自滿,縱容自己與部隊,大順軍開始搶劫民居。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更是派人洗劫了吳三桂家,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打成重傷,並強奪陳圓圓。在路上的吳三桂聽到訊息,開始以為是誤會,但後來聽到連陳圓圓都被搶了,怒髮衝冠,掉頭回山海關,叛變李自成,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由來。

應該說,這件事錯在李自成,他縱容部下的行為給吳三桂釋放了非常不友好的訊號。吳三桂好歹還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李自成就這樣。要是回北京交了兵權,那是不是命都沒了?

所以客觀來說,吳三桂叛變李自成,不能說是他的錯。

吳三桂雖有兵,卻不足以與李自成對抗,何況山海關只是乙個要塞,沒有經濟**。所以吳三桂求助於滿清一起對抗李自成。這裡有點爭議的是,有人說吳三桂這時已經決定投降清朝,也有人說吳三桂本來只是聯合滿清對付李自成以複明朝,而且滿清入關時的口號確實是幫忙明朝復國。

不管怎麼說,吳三桂在迫於形勢同時也可能為了功名富貴,投靠了清朝,並在其後的戰爭中立了汗馬功勞。

吳三桂為什麼不投降大順而降清,吳三桂降清的真正原因

以為乙個女人 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 明朝滅亡後,吳三桂為什麼不投降李自成 原因是李自成沒信用,他投降過一次明朝馬上又復叛了,賺開了北平城門轉頭就抄家,這樣的人叫你過來呀,誰敢去。所以一開始吳三桂沒敢投降,只是觀望。他需要乙個能保障自己的方法。但接著李自成帶兵進攻吳三桂卻是事實,兩軍半斤八兩,李自成...

吳三桂為啥要放清兵入關,吳三桂為什麼要放清軍入關

吳三桂明明投降李自成,為什麼又要引清兵入關的?原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認為,吳三桂讓清軍入關時的初衷只是為了借清軍而消滅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或使兩者兩敗俱傷,更有向多爾袞要求立明朝太子 明思宗的兒子朱慈烺 為皇帝。當時並沒有投降之意,只是後來的局勢發展導致身不由己,不應影響他做為愛國英雄的地位 8 也有...

吳三桂為什麼被後人斥責為漢奸,為什麼吳三桂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漢奸,而投降清朝的

吳三桂當時開啟了山海關放清兵入關,導致當時的明朝滅亡,後來他被清朝封為平西王駐守雲南一帶,後來他又殺了南明皇帝永曆帝,所以被稱為漢奸!因為吳三桂帶清兵入關,對於當時來說,吳三桂是漢人,大清是滿人,所以罵他是漢奸 因為他把的滿清入關。投降了滿人,在中國漢人傳統中,漢人才是正統。吳三桂是明朝的管,卻投降...

吳三桂為何要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為什麼說衝冠一怒為紅顏?

衝冠一怒為紅顏 是詩人吳梅村詩中的說法,吳梅村寫詩作詞倒是十分稱職,但卻不明白亂世人心。吳梅村作為陳圓圓的乙個擁躉,而且以明遺民自居,存在著美化陳圓圓 詆毀吳三桂的動機。吳三桂雖然不齒於人,但終其一生,到底是個梟雄。將為紅顏一怒說成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不符合史實的。吳三桂久為邊將,坐擁關寧鐵騎,心裡...

祖大壽既然已經投清,為什麼人家只說吳三桂是大漢奸,不說祖大壽

祖大壽是被逼投降!崇禎四年,祖大壽奉孫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八月,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極以傾國之師,把大凌河城團團包圍住。祖大壽突圍不得,援軍又被擊退,只能閉城堅守。皇太極不斷地送信勸他投降,他都不予理睬。堅守了叄個月,城裡糧食吃完了,開始殺馬吃。馬殺完了,開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開始吃軍中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