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中,哪些戰役能被稱為「大戰」

時間 2022-02-01 13:14:42

1樓:蘇戎啟

首先,我認為大戰絕不僅僅只是數量規模上的稱謂,更是戰鬥的精彩程度,戰鬥的經典程度可以被稱作教科書式的戰役都屬於「大戰」。三國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戰役,其中有參戰人數巨多的百萬大軍之戰,也有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也有智計百出的「大戰」,這些都屬於大戰的範疇。

其中官渡之戰曹操大戰袁紹,這是中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曹操通過奇襲袁紹的糧倉,以此為契機一舉擊潰袁紹的主力,也同時奠定了自己一統北方的基礎。當時,曹操的軍隊數量遠不及袁紹,但是袁紹為人輕狂,根據袁紹的性格曹操採取了謀士荀攸的建議聲東擊西,期間袁紹的大將顏良文醜被一戰而斬,極大挫傷了袁軍的士氣,最後的糧倉被毀徹底擊潰了袁軍。

此外赤壁之戰劉孫聯合抗擊曹操也可以說是經典至極的一場大戰,當時曹操的實力雄踞北方,手下兵多將廣。為了一統天下,號稱百萬大軍南下,彼時劉備和孫權的勢力都不可單獨相抗,於是雙方聯合,利用曹操的大意輕敵,孫權發揮己方水戰之長,用反間計成功將曹操誘入甕中,讓曹操下令將戰船首尾相連,最後孫劉聯軍發動火攻火攻,一舉擊潰曹軍,曹操也險些殞命。

此外還有樊城的關羽水淹七軍,體現了智謀百出,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在樊城包圍曹仁,曹操派於禁領兵救援曹仁。當年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氾濫,于禁督率的七軍全被淹沒。于禁投降關羽,關羽又斬殺魏國將軍龐德。

」此外還有荊州諸葛亮用兵奪四郡,彝陵之戰陸遜火燒七百里,雲南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戰役都可以稱為大戰..........

2樓:丸子閒談文化

top1: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其實是很慘烈的一戰,為了奪取漢中,劉備集團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一直打到了公元219年,雙方在陽平關互相廝殺,漢中之戰的佔據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凡爾登之戰,可以用絞肉機來形容,劉曹雙方都派出了及其豪華的陣容,劉備方除了坐鎮荊州的關羽,能派上戰場的文武大臣派上了,而曹操也派出了夏侯淵、曹休、徐晃、張郃、郭淮、曹洪、曹真應對。漢中之戰雖然以劉備的勝利結束,但是其實是慘勝如敗,雙方各自損失數萬大軍,曹操損失數萬大軍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劉備來說卻是元氣大傷,劉備之所以在關羽發動樊襄之戰時沒有出兵響應,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多餘的力量進軍了。

top2:洮西之戰

洮西之戰是蜀漢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姜維在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殲滅魏軍數萬人,打得魏國西線邊軍幾乎全軍覆沒。魏軍損失兵力比當初陽溪之戰損失的更多,這是諸葛亮時期都未曾有過的大捷!當然諸葛亮北伐時期還是有一場戰爭能夠和洮西之戰相提並論的,那就是諸葛亮親自指揮的鹵城之戰,然而鹵城之戰只是記載於《漢晉春秋》和《資治通鑑》,並未記載於《三國志》。

top3:石亭之戰

東吳鄱陽太守周魴通過詐降計騙得曹休進軍石亭,曹休雖然知道中計,但是佔著帶甲10萬的底氣,認為吳軍不足為懼,依然硬著頭皮進入吳軍埋伏圈。在陸遜的指揮下,吳軍在石亭以少勝多,大破魏軍,可惜的是,石亭之戰只是一次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魏軍僅僅損失十分之一,這戰果是遠遠比不上姜維那場殲滅戰的。其實陸遜原本可以打殲滅戰的,丁奉曾提議提前在曹休退路部署伏兵,但是卻被謹慎的陸遜否決了,魏軍敗退以後,如果真的有丁奉的伏兵,也許真的能夠一舉殲滅魏國10萬大軍!

3樓:

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與孫劉聯盟的赤壁之戰、劉備與孫權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每一場成就了新的王者,卻也標誌著乙個英雄的落幕。

4樓:布吉島該叫啥

「三國」時期的戰爭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稱三大戰役。三大戰役是指三國時期發生的三個大規模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5樓:猥瑣de星星豬

三國十大戰役,是指發生在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十次改變歷史程序、決定歷史人物命運的十次具有轉折性的大戰。這十大戰役分別為:北方統一戰、江東統一戰、西川統一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合肥之戰、漢中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

6樓:不是我不知道

三國歷史上有三大戰役,標誌著三國歷史的形成!這三個戰役都有共同點,都是誰入侵誰失敗!都是以弱勝強!

首先是官渡之戰,袁紹入侵,袁紹強!結果他慘敗!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其次赤壁之戰!曹操入侵,曹操強,結果曹操失敗,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最後是夷陵之戰,劉備強,劉備入侵!

結果才有劉備白帝城託孤!

7樓:發失緣

在三國歷史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可稱為「大戰"。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剷除了名多將廣的袁紹,統一了北方,奠定了魏國的根基。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擊敗了強大的曹操,此戰之後,才真正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戰,是劉備在關羽失了荊州以後,不理智的發起再次伐吳的錯誤戰爭,破壞了孫劉聯盟,以巨大的失敗告終,此戰是蜀國走向衰敗的轉折點。由於這三大戰役都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所以,這三戰役是三國歷史上真正的「大戰"。

8樓:

大戰一定是能夠帶動時局的走向!

1、官渡之戰!曹操通過官渡之戰基本上打垮袁紹集團.又經過幾年將袁紹集團的幾個兒子收拾殆盡.終於成為北方霸主.

2、赤壁之戰!曹操集團本有絕對優勢.但是在赤壁之戰中敗北.南方孫權集團鞏固了勢力.劉備集團順勢成為荊州之主取得三足鼎立的機會.

3、成都之戰!劉備集團成功取得益州.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4、荊州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敗走麥城.劉備集團問題初顯.戰爭天平偏向吳國.

5、夷陵之戰!劉備集團損失慘重.間接造成劉備亡故.

9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從東漢末年至三國確立,改變格局、巨大轉折、對後世意義深遠的戰役可成為大戰。比如,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確立霸主地位,赤壁之戰孫劉合作打敗曹操,使力量均衡。在這之前,北方統一戰、江東統一戰、西川統一戰都是歷史意義深遠的戰役。

10樓:豆粒豆粒豆

所謂大戰,定然是能影響歷史走向的戰役,並且參戰人數和戰爭時長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比如,奠定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基礎的曹袁官渡之戰,把全國統一程序推遲半個世紀的曹孫赤壁之戰,遏止魏國西進步伐的曹劉漢中之戰,平衡蜀漢和東吳軍事態勢的孫劉夷陵之戰。像曹操消滅那些小軍閥的戰役,孫策平定江東的戰役,諸葛亮滅南蠻的戰役,都只是改變雙方實力量變的戰役,這些都還遠遠沒達到引起質變的程度。

11樓:一見郭襄誤此生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其實是很慘烈的一戰,為了奪取漢中,劉備集團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一直打到了公元219年,雙方在陽平關互相廝殺,漢中之戰的佔據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凡爾登之戰,可以用絞肉機來形容,劉曹雙方都派出了及其豪華的陣容,劉備方除了坐鎮荊州的關羽,能派上戰場的文武大臣派上了,而曹操也派出了夏侯淵、曹休、徐晃、張郃、郭淮、曹洪、曹真應對。漢中之戰雖然以劉備的勝利結束,但是其實是慘勝如敗,雙方各自損失數萬大軍,曹操損失數萬大軍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劉備來說卻是元氣大傷,劉備之所以在關羽發動樊襄之戰時沒有出兵響應,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多餘的力量進軍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13樓:濃情洛麗塔

大戰的話,最著名的就是三大戰役,公元200年爆發的袁曹官渡之戰,公元208年爆發的曹孫赤壁之戰。公元221年爆發的蜀吳夷陵之戰。這幾戰雙方都是壓了血本的。

勝負輸贏關係著勢力的存亡興衰。雖然前兩場戰役發生在東漢末年,但是卻對於三國的形成,歷史的推進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14樓:天王戰虎

官渡之戰

參戰戰將:曹操軍:曹操,許褚,夏侯敦,關羽,許攸與張頜(原本都是袁紹軍)

袁紹軍:袁紹,沮授,顏良,文醜,劉備

為何戰鬥:爭奪勢力

經典戰舉:關羽斬顏良文醜

赤壁之戰

參戰戰將:曹操軍:曹操,夏侯淵,夏侯敦,曹仁。

聯合軍:諸葛亮,孫權,周瑜,魯肅。

為何戰鬥:曹操欲擴張勢力範圍

經典戰舉:諸葛亮草船借箭 ,龐統連環計,黃蓋苦肉計,曹操敗走華容道合肥之戰

參戰戰將:曹操軍:張遼,李典等人

孫權軍:孫權,陸遜,甘寧,凌統,呂蒙

為何戰鬥:勢力爭奪

經典戰舉:張遼勇猛,在合肥名聲大震

夷陵之戰

參戰戰將:劉備軍:劉備,馬良,趙雲,沙摩柯,張苞,關興等人孫權軍:陸遜,周泰,甘寧,凌統,朱然等人

為何戰鬥:東吳害死劉備的兩個好兄弟(關羽張飛),劉備要誓死報仇

15樓:匿名使用者

三大戰役。

1.官渡之戰,曹操戰勝袁紹取得中國北方控制權。

2.赤壁之戰,周瑜擊敗曹操奠定天下三分大勢。

3.夷陵之戰,動搖蜀國根基,讓孫劉聯盟重歸於好。

16樓:活在瓜里的籽

三國之三大戰役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

公元222年——夷陵之戰

17樓:龍丘雪

北方統一戰、江東統一戰、西川統一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合肥之戰、漢中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這些戰役都比較大,具體而言,前三名的戰役都是由一系列的小戰役組合而成。

18樓:季公子**

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赤壁之戰:

曹操和孫、劉。西涼之戰:曹操和馬超。

合肥之戰:曹操和孫權。漢中之戰:

曹操和劉備。荊州之戰:劉備和曹操、孫權。

夷陵之戰:劉備和孫權。

19樓:葉孤初南

早期的時候應該是曹操和袁紹巔峰對決的官渡之戰吧。耐咋死的曹操的名氣和威望得到了全面的最高巔峰。之後的赤壁之戰應該是很出名,最後乙個大戰役也應該是,夷陵之戰吧。

這幾場戰役都是舉全國之兵與對方對戰。

20樓:小蚊子很忙

官渡之戰。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三國中的主要戰役有哪些?

三國中三大著名戰役是什麼?

21樓:哥斯達芙蓉

「三國」時期的戰爭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稱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

作戰雙方:曹操 袁紹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曹操同鄉)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

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這是三國時代的第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幾萬人戰勝幾十萬人的驚人戰役。

赤壁之戰

作戰雙方:曹操 孫權(孫權軍 劉備軍)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奪取荊州。休息三個月後,又揮師南下,這次號稱百萬,妄圖殲滅江東孫氏政權。

而孫權與劉備在諸葛亮、魯肅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組成聯軍,史稱「孫劉聯軍」。而後,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曹操接連中計,孫劉聯軍在以東南風大作的夜晚發動急襲,點燃了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曹操大敗而逃,狼狽逃回許昌。從此,曹操的勢力,就再也沒能擴充套件到江東,並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是三國時代的第二場大戰,「孫劉聯軍」漂亮地贏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

夷陵大戰

作戰雙方:劉備 孫權 夷陵大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221年七月,劉備稱帝3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勸諫,毅然率大軍伐吳。

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猛烈地使用火攻,將劉備駐紮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聯營付之一炬,劉備大敗而逃,最終在白帝城悲愴地死去。

關於三國歷史,三國有那些歷史?

許攸 205 字子遠,官渡之戰中的關鍵人物,為人有才無德。就是因為他很貪財,又不能正確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便使得他在袁紹手下很難有表現的機會。官渡之戰中,曹操軍隊缺糧,曹操便讓人回許都催糧,但送信人被許攸抓住,許攸立即向袁紹報信,但袁紹根本不信,反而懷疑許攸是曹操派來的奸細。許攸一氣之下投奔了曹...

三國歷史人物 典韋,三國歷史中典韋是個什麼人物?

應該不是,在 三國志 中記載 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按常理推想,如果典韋是光頭,這個形貌魁梧似乎不當,因為按常理,乙個人,長的再怎麼壯 再怎麼兇悍,只要是光頭,給人的感覺就不會再形貌魁梧。動畫片遊戲裡面,可能是為了突出人物 故意的一種表現 刻畫手法 不是啊 古代人不會像現代人一樣定期去做頭髮...

關於三國歷史的問題

1.遊戲我沒玩過,但是像這種專屬 還是讓它們的主人用比較好,如果硬是要分的話,那就孫策拿方天畫戟,太史慈拿青龍偃月刀,甘寧拿丈八蛇矛。因為孫畢竟是主公,太史慈在三國演義上跟孫策打的平分秋色,所以拿青龍刀比較合適。2.我個人認為 當然不是亂猜 孫策是槍,太史慈是雙戟,而甘寧是刀,因為甘寧善水戰,在船上...

分析三國歷史中的蜀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三國

蜀國?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都是說蜀國怎樣怎樣,先說劉備,十足的乙個小人,開始的桃園結義那是他把人家關張給坑了。再後去投奔劉表 還有請諸葛就不說了,就說逃命還帶上百姓?裝什麼13啊?你不帶著他們難道曹操就會把他們殺了麼?不會的,曹操是個雄偉心懷的人,既然做了一方霸主,不會想不到人心的問題,還有摔阿斗?我靠...

三國歷史中,顏良和文醜是怎麼死的

正史之中顏良.文醜都是亂軍之中被殺的 袁紹命顏良為先鋒帶軍進攻白馬,曹操攻延津,顏良回師救援,曹操中途變向突襲顏良部,張遼推薦關羽一同做為先鋒偷襲顏良,關羽斬顏良與亂軍之中。文醜奉命追擊曹操,曹操將輜重和錢糧棄之於地,文醜不聽劉備勸告,率軍搶掠,陣型打亂,曹操軍偷襲成功,文醜死於亂軍之中 漢獻帝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