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朝代皇帝選太子不考慮滴長子,為什麼有些朝代立嫡長子為太子

時間 2022-01-04 15:43:25

1樓:匿名使用者

咋們漢人自周定下嫡張制度以來,各朝代都在名義上遵守了這個準則,當然現實的執行是另一回事,而很多名傳千古的皇帝也都不是嫡子或者長子!

只有偽元朝和偽滿清沒有這種慣例,蒙古人一向的習慣都是幼子繼承家業的,滿族人也差不多!

2樓:不猜不睬

傳位嫡長子制度起源於西周。歷史上大多數漢族朝代都演襲下來。至於少數民族的這方面都不是很明顯。

3樓:戢清逸

商朝有傳位幼子的癖好~

後來周成立之後,吸取商亡國的教訓,下定決心成立嫡長子繼承制。

4樓:手機使用者

清朝選太子,即位之前是子以母貴,即位之後是母以子貴。地位越尊貴的妃子生的兒子越優先被考慮繼承皇位。

5樓:漫迷貓

堯舜禹時期是禪位於智者、仁者。

元朝不是傳位於嫡長子,因為元朝有八家產全部留給小兒子的習俗。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把家產留給小兒子的民間風俗基本就是沿襲元朝的那種風俗,儘管元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乙個比較短暫的王朝。

至於清朝,一般還是按照有嫡傳嫡,無嫡傳長的禪讓制,只是清朝內部勢力比較雜亂,大家都想當皇帝,所以一般不一定是嫡長子繼位

6樓:殘陽飆血

我國最早的唐堯的時代等都是選賢而立

7樓:職業答客

元朝蒙古實行的是幼子繼承制,四子托雷是監國

8樓:

秦之前沒有皇帝一說 之後的宋清不考慮嫡長子

為什麼清朝皇帝普遍不是由嫡長子繼承?根本原因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原因是清朝的立儲制度不是嫡長子皇位繼承制,而是秘密立儲制度。

清朝皇帝和歷史上王朝一樣實行世襲。太祖努爾哈赤之後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孫。但是襲位方式與歷代不大同。

歷代由皇帝的嫡長子繼位,並且要先預立為太子。清朝不守這個規矩,繼位的不論是否皇長子,除了載淳外,無一是長子。

載淳曾有一弟,出生後未命名就死了,因此無人與他爭王位。繼位也不一定要先預立為太子。清朝的繼位法幾經變化。

開始實行汗位推選繼承制,太宗、世祖和聖祖都是由皇室貴族推選的。聖祖想效法漢族歷代做法,開始立嫡長子允礽為皇太子,後來發現他不理想,又把他給廢了。後來是皇四子胤禛爭到了皇位。

鑑於過去幾代皇子爭位刀光劍影的殘酷教訓,世宗發明了一種秘密建儲(儲,儲君,太子)法:把挑選出來準備繼位的皇子姓名寫好,放於匣中,置諸乾清宮正中順治帝御書「正大光明」匾之後。皇帝死後,取出宣讀,新君即位。

這種辦法用到道光。這段時間秘密建儲也有中途改變的。

乾隆帝即位後立皇次子永璉為太子,乾隆三年永璉夭亡,乾隆帝改立皇十五子永琰(永琰後改為顒琰)。咸豐傳位是臨終召王大臣承寫珠諭,立皇長子為皇太子。至於後來同治帝死後由載湉繼位,是為光緒帝,光緒帝死後由溥儀繼位,是為宣統帝,則是由慈禧太后懿旨確定的醇親王載灃。

擴充套件資料

背景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則,通常實行公開的嫡長子繼承制。清代從康熙朝開始,沿用中原各王朝立嫡長子的做法確定皇位繼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詔冊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帝多子,在位時間又長,過早地公開冊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間、太子和諸皇子間的矛盾和紛爭。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使皇權受到了威脅,政局也因此動盪不寧,康熙帝不得已兩次廢皇太子胤礽。

從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廢皇太子後,康熙皇帝再沒有公開建儲,致使康熙死後雍正帝即位成為一大歷史疑案。一說雍正帝遵遺詔即位,即康熙帝臨終前,遺詔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克承大統」。

一說雍正帝「矯詔篡位」,即康熙帝臨終前遺詔「皇位傳十四子胤禎」(皇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禎),皇四子胤禛將「十」改為「於」,將「禎」改為「禛」,於是康熙帝遺詔就成為「皇位傳於四子胤禛」。

無論歷史真相如何,雍正帝雖是康熙朝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中的勝利者,然而,爭奪戰的嚴重後果給予雍正的教訓是深刻的,因而在即位後,他斷然廢棄了公開建儲制,宣布實行秘密建儲。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於乾清宮西暖閣召見王公大臣時宣布:「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加審慎,此事雖不可舉行,然不得不預為之計。

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雍正帝命諸王大臣共議這種做法,諸王大臣均無異議。

雍正帝遂命諸臣退下,只留總理事務王大臣當面將密封的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後來,雍正帝又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隨身」。

10樓:牙牙的弟弟

根本原因是清朝的立儲制度

不是嫡長制,而是秘密立儲制度。

清朝建立以來,在皇位傳承上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前朝的經驗固然可以借鑑,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嫡長制雖可避免兄弟之爭,但不能保證選優。

太子制則容易引起皇室內部傾軋,骨肉相殘。因此,怎樣立儲、怎樣傳位,也是皇帝深感傷腦筋的一件事情。

清初是其建立政權、平定叛亂、恢復經濟、鞏固統治的關鍵時期,但皇權鬥爭也始終沒有停止過,即使像康熙這樣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弄得心力交瘁。

於是,雍正帝即位後,吸取了歷代圍繞預立太子發生的皇子、后妃之間為爭儲位明爭暗鬥、傾軋不休、骨肉相殘、造成混亂的教訓,以及自己爭奪皇位的親身經歷,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從此,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儲,直到自己駕崩之後,由誰來繼承皇位才真相大白。具體方法是:由皇帝親書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乙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乙份皇帝自己儲存。

待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布由誰繼位。雍正就是用這種新的制度選立了乾隆皇帝。

11樓:萊克攸

清朝皇帝的傳位制度與歷代皇帝的專位制度不同,既不一定傳位給長子,也不預立太子而是實行一種秘密的建儲制度。太祖、太宗世祖生前都未預立太子,至聖祖康熙皇帝才預立太子。雍正帝即位後,他吸取了歷代預立太子發生的皇子、后妃之間為爭儲位明爭暗鬥,傾軋不休,骨肉相殘,造成混亂的教訓,建立了一種新的皇位世襲制度,即秘密建儲。

其方法是皇位世襲制度,即秘密建儲。其方法是皇帝親寫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乙份封藏於匣中安放在乾清宮中「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另乙份則由皇帝儲存。

待老皇帝死後,大臣們將在兩份諭旨取出對證無誤,新皇帝是何人方才揭曉。雍正帝就是用這種新的秘密建儲制度立皇四子弘立為太子。雍正死後,弘立即位,是為乾隆。

乾隆也曾兩次以此法立儲,一次是1736年(乾隆元年)選立的儲君永璉在三歲就死了。第二次是1773年,所立儲君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以後的嘉慶、道光也均以此法建儲。

至咸豐時,因國事紛擾,又只有一子,故無須秘密立儲,不久病死於避署山莊。同治、光緒均無子嗣,不需要立儲,秘密立儲制度遂告終結。

為什麼有些朝代立嫡長子為太子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周朝開始幾乎所有的朝代立太子的順序都是立嫡、立長、立賢,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也就是說先考慮皇后(正妻)所生的,即使妾生的年長也不會先考慮,比如袁術就認為袁紹雖然年紀大但是妾生的,不如自己身份高貴.如果皇后無子,則立長.一直到明朝,都是如此,中間有一些不按順序的都是很特殊的情況,並且都為人所詬病.

比如李世民是奪了他哥哥的位置,太子還是李建成的.而他的兒子也本來立的是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因為魏王李泰爭立,與太子兩棄之都沒當成才最終立了李治.

只有清朝是立賢不立長的(其實元朝也有這種情況,看武力多寡就賢.不過也看正統,嫡長子優先)皇太極是第八子,順治九,康熙三,雍正四,乾隆四,嘉慶

宣平帝是哪個朝代的皇帝,宣德皇帝是哪個朝代

沒有宣平帝,應該是宣統帝 愛新覺羅 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 宣統 通稱宣統皇帝 1909年 1912年,1917年7月1日 12日 其在偽滿洲國皇帝位時年號 康德 又稱康德皇帝 1934年 1945年 宣平帝,應該是魏晉南北朝十六國時期的乙個皇帝,宣平只是他所使用的第二個年...

中國哪個朝代傀儡皇帝最多,中國的哪個朝代皇帝最多,分別有多少個

東漢的傀儡皇帝最多,殤帝劉隆,安帝劉佑,順帝保,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靈帝劉巨集,少帝劉辨,獻帝劉協,這幾個差不多全是 東漢時期最多 共有9位 殤帝隆,安帝佑,順帝保,衝帝炳,質帝鑽,桓帝志,靈帝巨集,少帝辨,獻帝協。宋朝,因為宋朝的皇帝每乙個皇帝都是主張向外投降的,說的好聽點就是主張以和為...

康熙是哪個朝代的人,康熙皇帝是屬於哪個朝代

1.康熙即愛新覺羅 玄燁,是清朝的皇帝。2.簡介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 玄燁 穆麟德 hiowan yei,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 1722年12月20日 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 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康,安寧 熙,興盛 取萬民康寧 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

康熙是哪個朝代的,康熙皇帝是哪個朝代的?

愛新覺羅 玄燁 清聖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 大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康,安寧 熙,興盛 取萬民康寧 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偉大的政治家。死後葬於清東陵之景陵,諡號合天...

哪個朝代的皇帝老婆最多,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老婆最多?

元太祖鐵木真,他有44個妻子,是中國帝王擁有老婆之最。魏晉南北朝期的 五胡亂華的之一的 秦國王石勒一舉娶了上萬個老婆!連婦女在 內!老婆最多的是成吉思汗,皇后最多的是三國孫皓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老婆最多?中國歷史上老婆最多的是康熙帝 愛新覺羅 玄燁,僅歷史記載的就有66位之多,共有皇后 4位 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