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過多少太上皇,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幾位太上皇

時間 2022-01-04 15:43:15

1樓:殘雨後的落葉

九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淵。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殺掉。其時,唐高祖李淵正在皇宮的內湖上泛舟嬉戲,突然一群兵士擁至跟前,聲稱奉秦王之命為皇父護駕。

李淵得知兩子被殺,驚慌莫名。他深知朝廷局勢已為次子李世民控制,迫不得已,這位坐了九年皇位的唐朝開國皇帝只好下詔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繼大統。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願背上逼宮篡位的千古惡名,於是他的謀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尊奉皇父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體面。

就這樣,李淵做了10年太上皇,於公元635年抑鬱而逝。

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殺掉毒死唐中宗李顯的韋后,擁立父親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睿宗知道皇位是兒子為自己爭得的,三年後便知趣地傳位於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讓父親做了太上皇,他兒子李亨如法炮製,也讓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叛軍逼近國都長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歲高齡的李隆基在倉皇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捨不得放棄帝位。

當時承擔抗擊叛軍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長安千里之外的肅州靈武宣布即位,同時根據祖宗先例,遙尊遠在成都的李隆基為太上皇。安史之亂平定後,李隆基回到長安,不得不承認這個既成事實。

第四位太上皇是趙佶。公元1125年,金兵藉口宋朝君臣背盟毀約大舉南下,對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圍之勢。兵臨城下,朝內一些當權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為由,逼迫宋徽宗趙佶傳位於太子趙桓,是為欽宗。

趙佶則成了太上皇。但金朝並不因此罷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趙佶與欽宗趙桓雙雙被金兵俘虜,史稱「靖康之恥」。父子二人先後客死他鄉。

第五位太上皇是趙構。南宋時期的宋高宗趙構沒有親生兒子,立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為太子。由於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因此開國200餘年他的嫡系子孫一直沒有人做過皇帝,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種議論。

尤其是金兵壓境、局勢危急之時,滿朝文武大臣越來越傾向於盡快讓趙匡胤的後裔擔負護國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趙構在各方壓力下不得已宣布禪位於太子趙昚,是為孝宗。

第六位太上皇是趙昚。宋孝宗趙昚做了27年皇帝後,在內憂外患中將位傳於趙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為宋朝歷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第七位太上皇是趙惇。宋光宗趙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禪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後,已經43歲。

宋光宗體弱多病,又沒有安邦治國之才,而且光宗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又由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李皇后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宋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宋光宗自己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據筆者考證,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請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

因此,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后允許,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趙擴(宋寧宗),自己閒居臨安壽康宮,安享太上皇的日子。

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鎮。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進犯明朝北部邊疆,前鋒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率50萬大軍親征瓦剌。

明軍由於指揮不靈,行動遲緩,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被瓦剌軍包圍,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書于謙等擁立朱祁鈺為帝(明代宗),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也因之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的太上皇。

一年後雙方議和,明英宗被送還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後,於公元1457年乘代宗病重在「奪門之變」中復辟,重登大位。

第九位太上皇是弘曆(即乾隆)。弘曆25歲登基時,曾經燒香禱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動禪讓給兒子。可能他沒有想到自己會如此長壽。

到1796年,乾隆已坐夠了60年皇位,再不兌現諾言,實在無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於是他宣布禪位給太子(即嘉慶),但他同時又宣布自己身體康健、精力充沛,仍要過問軍國大事,指導新皇施政。乾隆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

2樓:匿名使用者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物件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共25位太上皇。秦: 秦莊襄王嬴楚漢:

劉太公晉: 晉惠帝司馬衷後涼:後涼太祖呂光北魏: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北齊後主高緯北周:

北周宣帝宇文贇隋: 隋煬帝楊廣唐: 唐睿宗李旦唐:

老子之父李敬唐:唐玄宗李隆基燕:燕光烈帝安祿山唐:

唐順宗李誦唐: 唐昭宗李曄宋: 宋徽宗趙佶宋:

宋高宗趙構宋: 宋孝宗趙昚宋: 宋光宗趙惇宋:

宋孝宗趙昚西遼:遼帝耶律直魯古西夏:西夏神宗李遵頊明 :

明英宗朱祁鎮清: 清高宗弘曆

3樓:若舞飄逸

趙武靈王稱「主父」算第乙個

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稱太上皇

八王之亂起,趙王司馬倫控制**後更篡位自立,惠帝被尊為太上皇,

後涼王呂光病重後,似為避免諸子爭位,故先傳位予嫡子呂紹

北魏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禪位於太子拓跋巨集

北齊武成帝高湛傳位於北齊後主高緯

北周大舉進攻,北齊滅亡在即,577年,後主傳位予太子高恆,自任太上皇帝,

北周宣帝宇文贇 傳位於太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

李淵攻入長安,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煬帝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李淵退居後宮,稱太上皇

神龍革命後,武則天失勢,不得已傳位,時年82歲,李唐王朝復辟,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對立,睿宗本來也無心帝位,故傳位,時年51歲。

馬嵬坡之變,李隆基被迫傳位,太上皇

唐順宗李誦 因侵害宦官利益,不久又中風,因此被宦官所逼,讓位於太子李純,

唐昭宗李曄 個性大變,喜怒無常,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為求自保,故擁立太子李裕,李曄被幽禁並尊為太上皇

宋徽宗退位給欽宗

趙構退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孝宗。

孝宗做了27年皇帝後,在內憂外患中將位傳於趙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

屈出律是乃蠻大陽汗之子,乃蠻為成吉思汗所滅,屈出律逃至西遼,西遼帝耶律直魯古將公主嫁給他,但屈出律卻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奉其為太上皇。   屈出律奉直魯古為太上皇,

西夏神宗李遵頊 神宗自號上皇,傳子李德旺

明英宗土木堡被俘,回來後坐了7年太上皇

弘曆(乾隆)61年退位傳嘉慶,稱太上皇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歷史上做太上皇,一共有22位。

1趙武靈王稱「主父」算第乙個

2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稱太上皇

3八王之亂起,趙王司馬倫控制**後更篡位自立,惠帝被尊為太上皇,

4後涼王呂光病重後,似為避免諸子爭位,故先傳位予嫡子呂紹

5北魏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禪位於太子拓跋巨集

6北齊武成帝高湛傳位於北齊後主高緯

7北周大舉進攻,北齊滅亡在即,577年,後主傳位予太子高恆,自任太上皇帝,

8北周宣帝宇文贇 傳位於太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

9李淵攻入長安,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煬帝為太上皇,

10玄武門之變,李淵退居後宮,稱太上皇

11神龍革命後,武則天失勢,不得已傳位,時年82歲,李唐王朝復辟,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12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對立,睿宗本來也無心帝位,故傳位,時年51歲。

13馬嵬坡之變,李隆基被迫傳位,太上皇

14唐順宗李誦 因侵害宦官利益,不久又中風,因此被宦官所逼,讓位於太子李純,

15唐昭宗李曄 個性大變,喜怒無常,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為求自保,故擁立太子李裕,李曄被幽禁並尊為太上皇

16宋徽宗退位給欽宗

17趙構退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孝宗。

18孝宗做了27年皇帝後,在內憂外患中將位傳於趙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

19屈出律是乃蠻大陽汗之子,乃蠻為成吉思汗所滅,屈出律逃至西遼,西遼帝耶律直魯古將公主嫁給他,但屈出律卻叛直魯古,發兵擒之,奉其為太上皇。   屈出律奉直魯古為太上皇,

20西夏神宗李遵頊 神宗自號上皇,傳子李德旺

21明英宗土木堡被俘,回來後坐了7年太上皇

22弘曆(乾隆)61年退位傳嘉慶,稱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幾位太上皇?

5樓:暴走少女

秦莊襄王嬴子楚被秦始皇追封為太上皇、劉太公劉執嘉,漢高祖劉邦父、晉惠帝司馬衷,趙王司馬倫侄孫,趙王曾篡位自立、後涼太祖呂光,後涼隱王呂紹父、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巨集父、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父、北齊後主高緯、北齊幼主高恆父、

北周宣帝宇文贇,北周靜帝宇文闡父、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祖父、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父、武周聖神皇帝武曌,唐中宗李顯母、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父、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父、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父、

唐昭宗李曄,唐廢帝李裕父、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和宋高宗趙構之父、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養父、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敦父、宋光宗趙敦,宋寧宗趙擴父、

西遼帝耶律直魯古,西遼帝屈出律岳父、西夏神宗李遵頊,西夏獻宗李德旺父、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兄、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父。

擴充套件資料:

著名例項:

中國歷史上首位健在時把王位直接內禪給兒子的君主是戰國時代之趙武靈王,他傳位給兒子趙惠文王后自稱「主父」,但仍主持軍事要務,其地位就有如後來的太上皇。

中國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稱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不過秦莊襄王未曾稱帝,生前也並未稱太上皇,其太上皇之號是秦始皇稱帝後追尊的,自此之後就除唐玄宗隔代追尊老子之父李敬為太上皇外。

再為沒有死後被追尊為太上皇之例;第一位在生時已被尊為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未曾為帝王卻被尊為太上皇的人。清朝及中國的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

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離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情況下,內禪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的稱號。

在中國歷史上,不少內禪看似以和平方式進行,實際上皇帝卻是迫於形勢而非自願退位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宋光宗等。

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雖已內禪,但手中仍擁有實權,如北周宣帝、宋高宗、清高宗。北魏獻文帝內禪後,接受群臣建議的尊號「太上皇帝」,以示自己依然治理天下,區別於劉太公這樣不治理天下的「太上皇」。

而中國史上最多太上皇的朝代是南宋,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連續三位皇帝都在在生時退位給繼任者,成為太上皇。

由於太上皇不是中國傳統政治中所固有的制度,因此其出現通常伴隨著重大歷史事件:如西晉八王之亂中的趙王倫脅持侄孫晉惠帝後矯詔繼位為帝,趙王倫稱晉惠帝為太上皇;明朝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胡人所俘,因為明朝于謙等大臣立其弟郕王為帝,而英宗於是成為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太上皇

政權 姓名 繼任或在位皇帝 關係 任期 受尊原因 結果 秦朝 秦昭襄王 嬴異人 秦始皇 嬴政 父 子 前221年追尊 秦滅六國後,秦王嬴政自稱皇帝,尊其父昭襄王為太上皇 追尊 漢朝 劉執嘉 劉太公 漢高帝 劉邦 父 子 前201年 前197年 共4年 有人告太公以 天無二日 太公不能給皇帝朝拜,高帝...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皇后,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位皇后?

歷代皇后列表 西漢高祖呂皇后 呂雉 孝惠張皇后 張嫣 後少帝劉弘皇后呂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竇皇后 竇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陳皇后 陳阿嬌 孝武衛皇后 衛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夫人 趙太后 鉤弋夫人 趙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許皇后 許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傀儡皇帝,中國歷史上傀儡皇帝有多少

秦朝時的胡亥,東漢時的漢獻帝。西晉時的第二個皇帝。五代十國時期的石敬塘,是兒皇帝,當比自己小很多歲的遼國皇帝為兒子。光緒,溥儀等。中國歷史上傀儡皇帝有多少?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傀儡皇帝?他們是誰?最後乙個是誰?每個朝代都有乙個或幾個傀儡皇帝。最後乙個是愛新覺羅 溥儀 1906年2月7日 1967年10月...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人數,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494人。在我國,自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 皇帝 始,到1912年最後乙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在這期間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 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 單于 可汗 讚普 總數為251人。歷代農民起義建元 立國 稱帝 王 者...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人 做過 或 被追封過 太上皇

劉太公 漢高祖之父,因以臣下之禮執帚見皇帝,敬為太上皇 唐朝最多 李淵 唐太祖,被唐太宗李世民逼遜位,尊為太上皇 唐睿宗李旦,被玄宗李隆基尊為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 被肅宗李亨尊為太上皇 宋朝北有徽宗 南有高宗 孝宗 明朝則有英宗 清朝則有乾隆。太上皇一詞始於劉太公。中國共有二十五位太上皇,第一位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