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裡真的有很多水銀嗎,秦始皇陵墓周圍真的有很多水銀嗎?以當時的狀況能生產出那麼多的水銀嗎?

時間 2022-01-26 13:33:30

1樓:黑

傳說秦始皇的陵墓中以水銀為江河,建造巨集偉的人造景觀。那麼這其中的水銀有多少呢?足足100噸。雖然至今始皇墓未盡全貌,但通過裝置的檢測已經確認其中的汞含量異常。

這麼大量的汞,別說放在古代,就是現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水銀具有揮發性,還會讓人中毒,如果處理不好,可是會死好多人的。從另乙個角度,秦始皇下那麼大的本錢來為自己的墓做防護,也是下足了本錢。

那麼多的水銀是從**來的呢?《史記·貨殖列傳》是司馬遷專門記敘從事商業活動的傑出人物的列傳,而巴寡婦清是唯一乙個因經營丹砂入選的人,巴渝文化專家李永明認為,在當時有能力提供這100噸以上水銀的人,只有巴寡婦清了。

始皇墓中的水銀作用

秦始皇墓中的水銀作用主要有兩個:消毒殺菌;防止盜墓

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水銀這種東西的化學性質很不穩定,殺菌效能很好,而且不透氣,這些特點組合在一起代表了什麼呢,代表著的是可以給整個地宮做一套保險措施,厚厚的一層水銀覆蓋在表面,可以有效的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子進來,進一步控制地宮裡的寶物的生鏽還有腐爛的速度,還能讓秦始皇的屍體也潰爛的慢一些。

另外這一層水銀還是非常厲害的防護層,因為水銀是有劇毒的,還可以順著毛孔進入人類的身體裡,試想如果有盜墓賊趕緊去,這層水銀也就讓他沒有命出來了。

始皇墓有水銀的證據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介紹,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如果這被證實,說明秦代對中國地理就有了調查和研究,也是個新發現。」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巨集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2樓:手機使用者

古代墓室裡的水銀是用來防腐的 已經探測到了陵墓下有水銀存在。他們使用儀器測的。是**臺十套的探索。

秦始皇地宮之迷 墓室約乙個足球場大,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

西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

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裡,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裡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據悉,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但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我們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進行了探測,其實地宮就在封土堆下。

」段清波介紹,規模巨集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公尺深,東西長170公尺,南北寬145公尺,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高15公尺,大小相當於乙個標準足球場。 中煤航測遙感局遙感應用研究院環境所工程師周小虎給記者講了乙個有趣的現象:

今年元月初,秦始皇陵區氣溫降至零下12攝氏度,封土堆上的石榴樹正常開花結果,而在封土堆南牆外的石榴樹卻凍害嚴重,不能正常開花結果,差別特別明顯。「牆外的土壤未經擾動,而封土堆土壤的結構和含水量則已發生改變,又因為牆內地下存有地宮,才使得土壤相對溫度較高,從而造成植物長勢的差異。」周小虎解釋說。

宮牆堅固墓室未坍塌 在這次勘探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公尺,南北141公尺,南牆寬16公尺,北牆寬22公尺。「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為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

」段清波說,宮牆都是用多層細土夯實而成,每層大約有5-6厘公尺厚,相當精緻和堅固。「超出我們預想的是,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現封土下33公尺,整個牆的高度約30公尺,非常壯觀!」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

段清波說,根據探測,發現墓室內沒有進水,而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關中地區歷史上曾遭受過8級以上的大**,而秦始皇陵墓室卻完好無損,這與宮牆的堅固程度密切相關!」 「這種宮牆是前所未有的發現!

這種嶄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稱為『秦陵式』。秦陵式宮牆對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動作用,現在還無法預知。」段清波說。

地宮有道「防水大壩」 除了宮牆,研究人員發現在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 段清波說,長約千公尺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公尺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公尺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象。「阻排水渠設計相當巧妙。

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公尺,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段清波說,《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 段清波風趣地說:

「秦人太聰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也不過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宮內水銀防腐防盜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介紹,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如果這被證實,說明秦代對中國地理就有了調查和研究,也是個新發現。

」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巨集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墓室只有東西兩墓道 以前曾有**報道稱,考古人員用鑽探方法在封土東邊發現了5條墓道,封土西邊北邊也各找到1條。在昨日的驗收會上,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澄清說,根據這次探測結果,除了東、西各一條墓道外,其餘則是一些陪葬坑。

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應為4條,但目前卻僅僅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這一發現在昨日會上引起專家的極大關注。

「意料之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秦始皇本來就是個怪人!」段清波說,秦始皇在位期間所做的事情多超乎常人的想象:統一中國,統一貨幣,建造近60平方公里的陵園和龐大的兵馬俑陪葬坑……「秦始皇腦子裡在想些什麼,誰都說不清楚。

這位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死後留下的陵墓必然會撲朔迷離。」段清波說。 據悉,此次探測一期工程完成後,二期工程還將對陵墓深入研究。

四大謎底揭開 1、地宮在不在驪山?民間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專家用遙感和物探方法進行探測,確認地宮就在秦陵園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公尺深。2、墓室完好與否?

探測發現,墓室周圍有一圈極厚的宮牆,墓室完好無損與此密切相關。這種新發現的墓葬形式被稱為「秦陵式」。3、地宮有無水銀?

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水銀,且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證明。4、墓道有幾條?

探測結果表明,只有東、西各一條墓道。而從商周到漢代,帝王墓道通常為東南西北4條。這一新發現引起專家極大關注。

史記·勘察 關於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

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3樓:我要洗白白

遙感勘探秦始皇陵一期工程日前結束,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等有關部門運用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勘探的結果,首次證實秦陵底下確實存在地宮和墓室,並確定了地宮的位置。陝西省文物局一負責人昨日表示,此次探測秦陵主要是制訂保護規劃的需要,與發掘無關。 物探發現地宮中的墓室和宮牆均為石質結構,地宮在封土堆以下30公尺左右,地宮中的墓室邊界東西長約170公尺,南北寬約145公尺。

這是一種迄今為止首次發現的墓葬形式,在物探考古過程中,專家還發現大範圍、強異常的汞含量,初步證實了《史記》中記載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真實性。 秦陵規模巨大,地下文物豐富,40多年來的考古發現只是冰山一角。要是仍用洛陽鏟這一傳統方法勘探,至少得幾百年才能把秦陵弄清。

為了加快秦陵地下考古勘探的步伐,國家去年年底將秦陵考古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課題列入國家863計畫。其中一期工程主要是技術驗證階段,看哪一種方法最適合勘探秦陵地下文物,目前實驗的20多種方法中至少一半已被驗證無效。 那秦始皇陵墓真的存在水銀河流嗎???

是真的

秦始皇陵墓周圍真的有很多水銀嗎?以當時的狀況能生產出那麼多的水銀嗎?

4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時,從丹砂中煉製水銀的技術有很大發展。據測定和推算,秦始皇陵中大約有一萬六千二百五十點二噸水銀,需從約一萬八千八百噸丹砂中煉出…按這樣的說法皇陵中的水銀可能煉自丹砂…

5樓:匿名使用者

陵墓裡確實有很多水銀,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對於當時秦朝的水平來說確實還是個謎…

秦始皇陵墓簡介,介紹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公尺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 秦始皇趙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 氣魄之巨集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1974年被發現,這個第乙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歿於西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

秦始皇陵墓是地下皇宮嗎,秦始皇陵墓開啟了嗎?

陵墓,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組成,地上部分已毀,現只剩地下部分 秦兵馬俑都那麼壯觀,何況他的地宮。世界上陸地上面最豪華的墓地是金字塔,地下最豪華是秦始皇。應當是,據說機關重重,寶藏無數 秦始皇陵墓開啟了嗎?沒有。因為裡面都是水銀,既怕傷到人,又怕毀了墓。據說是快了。並且中國考古學家擔心屍體儲存完好 而...

秦始皇陵墓裡有多少水銀,秦始皇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水銀?古代的水銀怎麼來的?

中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傳承最久遠的國家。而在中國這上下5000年的傳統過程當中,一直都是君主制奴役制國家。一直到清朝滅亡,長達千年的封建社會制度才走向終結。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誕生的皇上也非常的多。平常的一些有身份的人在死後都會建造一些比較華麗的墓穴。而皇帝作為國家的巔峰人物,...

秦始皇陵墓有多大呢,秦始皇的陵墓有多大,是一座山嗎?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深?秦始皇陵呈覆鬥形,現高51公尺,底邊周長1700餘公尺。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西元前246年至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

秦始皇真正的陵墓在那,真正的秦始皇陵墓到底有沒有找到

有。1974年,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打井時發現一些陶俑,然後上報 派來考古工作者考察,證實該遺址是秦始皇墓。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 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墓之首。秦始皇陵建於西元前246年至西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園。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