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狀元官至幾品,到底是多大的官啊

時間 2022-01-23 12:53:30

1樓:匿名使用者

武狀元一般都授6品蘭翎侍衛前鋒校、護軍校、驍騎校之類的官職級別不高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營長或副團吧

宋以前並沒有「武狀元」之設,武科舉出名的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但是考中之後也只是得以起家為軍官,先是補左衛長史,後來逐步公升遷為邊防軍將領。南宋明確武科狀元之稱,狀元願意從軍,授予正將之職,第

二、三名副將,第

四、五名準備將。

明朝武科起先沒有殿試,因此沒有武狀元之稱,不過有很多名人出身武舉比如戚繼光、俞大猷甚至還有吳三桂。

到崇禎朝設立狀元名稱,授予副總兵職位。一般都是外放。

清初明確,一甲進士或授副將、參將、游擊、都司,二、三甲進士授守備、署守備。以後武狀元授一等侍衛,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二、三甲進士授三等及藍翎侍衛,獲得這些官銜後,再到兵部選實職官。

2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沒有品級的 只是考試第一名 通常會被皇帝封為縣官或翰林院翰林 為9-7品

3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不是官,是考進士時的第一名。

一般狀元都是從六到七品的小官開始做起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就是考試第一,還沒安棑工作呢

古代狀元是幾品官

5樓:

古代狀元相當於六品官。

明朝時期,對於狀元的規定路線,還是非常穩定的。學子們考上狀元後,會被朝廷直接送入翰林院,充當編纂。編纂這個職位,在當時屬於從六品官階。

它的職權,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主要負責編修本朝的歷史,記錄當朝的實際情況。

包括皇帝的言行舉止,都要一一如實記載下來,編入史冊中,留給後人檢視。同時,編纂還負責給皇帝講課,主要經史子集的內容,以及草擬朝廷典禮的有關文稿。

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乙個。科舉制選狀元肇基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分級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參見「會試」條。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諮」,陳堯諮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貢士參見「會試」條。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舉人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

《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公升官發財。

生員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6樓:老張歷史閒談

古代的狀元官職有多大呢,難道只有七品芝麻官嗎

7樓:匿名使用者

沒品,狀元只是科舉選拔頭名,官是皇帝後封的,幾品由皇帝作主

8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上,狀元的官職有規定,而且品位比人們想象中低得多。

以清朝情況而定,會試中舉的貢士,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頭名由皇帝點定,即是狀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這頭三名合稱「一甲進士」,可以得到「進士出身」頭銜。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

狀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個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兒。

古代人考上了狀元後會被封幾品官?

9樓:藍宮雪

狀元的官職有規定,而且品位比人們想象中低得多。以清朝情況而定,會試中舉的貢士,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頭名由皇帝點定,即是狀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這頭三名合稱「一甲進士」,可以得到「進士出身」頭銜。

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個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兒。

10樓:

最高不超過四品。

一般封賜乙個什麼翰林院編修的閒職(五品),無實權。

過幾年後,放任到外州府做官(仍舊是四品)

最後錄用為京官,公升的很快。狀元及第的往往能夠做宰相、太子老師(太師、太傅等)等,官位能登峰造極)(如狄仁傑、文天祥等)

11樓:—夢跡天涯

七品,就相當是知縣。

中了狀元一般擔任幾品的官?

12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朝代不同,官職也不盡相同。

狀元並不是官職所以沒有品位,當了狀元只能說你拿到了乙個可以當大官的資格證,至於當幾品官那還要看皇帝怎樣用人了。歷史上的狀元,有當7品縣官的,也有進翰林院的,也有直接輔佐朝政的,也更有落魄的,都不一定。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

13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並不是官職所以沒有品位,當了狀元只能說你拿到了乙個可以當大官的資格證,至於當幾品官那還要看皇帝怎樣用人了。歷史上的狀元,有當7品縣官的,也有進翰林院的,也有直接輔佐朝政的,也更有落魄的,都不一定。

在明清時期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相當於今天的**辦公廳副廳級秘書】。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相當於今天的**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官雖小,但因為在翰林院,以後公升遷速度非常快。不過狀元在歷史上很少有做到宰相位置的,娶公主更是**中的無稽之談了。

歷屆武狀元中官最高的是,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天下兵馬副元帥 封汾陽王。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屆文狀元中官最高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官至宰相,正一品。他也是歷代文狀元中最為出名者。

另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 於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公升大都督府主。

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14樓:匿名使用者

考上狀元的,最起碼文章是皇帝和主考的文官都極其認可的。那麼對於這樣的乙個狀元,可以做什麼樣的官呢?就拿進士這個相對較大的群體來說吧!

中了進士的人,就算不是狀元、混的不堪、一輩子不進**的,那最幾碼也能在地方上混個五品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退休。不過就一般來說,考中進士的當個十幾年或幾十年的官,結局會得個布政使(相當於省長)噹噹不足為奇,能力強一點的當個巡撫(相當於省委書記)也綽綽有餘。那麼狀元作為進士的佼佼者就更不同了,一般狀元之流會分到翰林院,擔當「庶吉士」。

別小看了這個「庶吉士」,官雖然不比其他進士同學的大,但位置卻不同,翰林院是全國讀書人的精英權貴所在地,接觸朝政甚至皇帝都更有機會。而且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是朝廷大員的出產地,尤其是明清一代基本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宰相(內閣大學士、軍機處大臣)必須是庶吉士,雖然也有特例,不過入閣拜相是早晚的事。而且狀元,只要不犯什麼錯誤,基本上就是朝廷最高的幾位重臣之一了,如果有幸當上了宰相(並非具體官名),說不定還會留下一段佳話呢!

所以,現在知道狀元為何如此風光了吧!畢竟可能是朝廷未來最高的重臣呀!范進中個舉人都風光的要死,更何況狀元呢!

15樓:oo逢人就說

一旦殿試第一,馬上就由吏部考試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書郎,或掌修國史,或做天子侍講,從此也就步入了凶險難卜的仕途,開始了宦海沉浮榮辱的漫漫人生。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終於登上了顯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狀元147人,事蹟可考者29人,其中就 有5位宰相、8位尚書一級的**(含次官)。

而清代,114名狀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書層次的達20人之多。可以說,在官場努力公升職,成為狀元這一群體實 現人生價值的至上追求。

可見狀元也不能一步高公升,像其中提到的著書郎,從五品上,要一點一點的往上爬,對其政治能力進行考驗

《新唐書.百官志二》:「著作局。郎二人,從五品上。」

16樓:関山崇智

三元,中狀元就進入翰林院,依然是學生。進修三年,三年後就是學士。再經六部尚書擇選,收入六門下稱為大學士。

大學士再經過三年,就可以派遣去地方履職,官職五品。再由五品晉公升。通常三甲是入官場的敲門磚,每年全國只錄三人,人員不足也會增加。

所以三甲不能當學歷比。翰林院學生相當於**黨校,只是比**黨校更實學,擇取要求更高,人品要求更高。。翰林院大學士(三品,也院長)相當於**黨校長。

因為翰林院學生的人品和職位將來很多會超過院長,成為上司,所以翰林院院長雖官位三品,但都是以學長的身份自稱,官職也叫大學士。

17樓:kai愛

一般是7品開始做吧?如果沒什麼門路和關係的話

18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上,狀元的官職有規定,而且品位比人們想象中低得多。 以清朝情況而定,會試中舉的貢士,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頭名由皇帝點定,即是狀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這頭三名合稱「一甲進士」,可以得到「進士出身」頭銜。

只有這「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個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兒。狀元並不是官職所以沒有品位,當了狀元只能說你拿到了乙個可以當大官的資格證,至於當幾品官那還要看皇帝怎樣用人了。

歷史上的狀元,有當7品縣官的,也有進翰林院的,也有直接輔佐朝政的,也更有落魄的,都不一定。 官雖小,但因為在翰林院,以後公升遷速度非常快。不過狀元在歷史上很少有做到宰相位置的,娶公主更是**中的無稽之談了。

歷屆武狀元中官最高的是,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天下兵馬副元帥 封汾陽王。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屆文狀元中官最高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官至宰相,正一品。他也是歷代文狀元中最為出名者。

古代狀元是幾品官,古代中狀元後,狀元是幾品官銜?

古代狀元相當於六品官。明朝時期,對於狀元的規定路線,還是非常穩定的。學子們考上狀元後,會被朝廷直接送入翰林院,充當編纂。編纂這個職位,在當時屬於從六品官階。它的職權,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主要負責編修本朝的歷史,記錄當朝的實際情況。包括皇帝的言行舉止,都要一一如實記載下來,編入史冊中,留給後人檢視。同時...

求古代所有官的官名以及官品,古代,考上狀元的人是做幾品官,官名叫什麼

古代考上狀元時是沒有品階的,封官之後才有品階,新進狀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狀元起初稱為 狀頭 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經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試前需遞送 投狀 即類似今日考試報時填寫資料的情形一樣。考試結束之後,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 狀頭 居首者因曰狀頭,亦曰狀元。明清兩代,殿試一二...

古代考上狀元 榜眼 探花能當什麼官

狀元 榜眼和探花是在千千萬萬的學子中脫穎而出的前三名,他們的學問自然是得到認可的,但是他們的實踐經驗極少,所以一開始他們都被分配到翰林院修撰,狀元是從六品的官職,其他兩位是從七品的官職,這雖然不是什麼大的官職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科舉制度是分成好幾個階段的,首先要通過縣試 府試還有院試,取得了秀才...

古代的狀元,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狀元有誰?

古代比較有名的十大狀元 鄭顥 中國歷史上唯一可考的駙馬狀元 裴思謙 臉皮最厚的狀元 王嗣宗 相撲撲出的狀元 胡旦 最自信的狀元 趙楷 身份最高的狀元 陳安 最悲慘的狀元 康海 最受人推崇的狀元 史大成 富有傳奇色彩的狀元 李蟠 最能吃的狀元 畢沅 最僥倖的狀元 隋朝張損之 孫伏伽侯君素 楊纂房玄齡 ...

古代狀元pk現代清華北大生,古代狀元PK現代清華北大生

其實這個可比較性真不大,由於歷史背景,包括所考內容,以及各方面原因不一樣,所以面臨難度不一樣!我分開說說,不過我認為要現在清華北大的好考!科舉考試起源於隋,完善於唐,發展於宋,鼎盛於明 改為八股文 廢除於清 清光緒年間廢除 參加科舉順序如下 1童子試.只有通過了童子試,才有資格參加正試.童子試又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