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會傳位於李治

時間 2022-01-20 02:58:28

1樓:尚宮女史

《劍橋中國隋唐史》中提到李治,有這樣一句話:「事實證明李治是乙個無能和優柔寡斷的所謂好皇帝。」這實際上也是很多人對李治的評價,這個評價雖然有失偏頗,要知道從李治在位時期的一件件事情來看,他絕不是無能的,但是李治也確實缺乏李世民身上的那種果敢、自信的氣勢,更沒有李世民那種御下和治世之能。

即便如此,李世民還是將李治立為太子,還是在後來傳位於李治,這並非是因為李世民識人不明,而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結果。在決定立李治為太子的之前,李世民認為這個嫡三子是「仁懦」的,群臣認為這個晉王是軟弱無能的。就是這樣的李治,似乎不適合那個高位,但卻在643年成為了大唐的太子。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李治呢?《資治通鑑》中記載了立李治為太子後,李世民說的一段話:

「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且泰立,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幹與泰皆無恙矣。」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帝王兼父親的良苦用心。643年對於李世民來說是很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不成被廢為庶**放黔州,魏王李泰因為謀嫡降封,這對李世民的打擊很大。李世民自出生之日起或許從未有過如此的無力感。

過往的任何事情,他都能靠著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去面對,但事關國本和兩個兒子,縱然有千般本事似乎也使不上了。不過,對於李承乾謀反之事,正如褚遂良所說:

「陛下日者既立承乾為太子,復寵魏王,禮秩過於承乾,以成今日之禍。」

這話並非沒有道理。李承乾八歲就被立為太子,最初也是乙個上進、孝順、尊師的好太子, 一言一行合乎儲君的身份,李世民也盡心培養這個太子,老師是一波一波被派往東宮,即便李承乾後來有了足疾,李世民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心思。

但或許是李世民內心裡更喜歡嫡次子李泰,也或許是出於對太子的制衡,總之,李世民對李泰寵愛非常,在很多時候,李泰所享有的禮秩甚至高於了李承乾這個太子。

這樣的事情多了,李世民就給了世人很多錯覺,讓李承乾覺得弟弟李泰將來很可能會取代他這個太子,讓李泰覺得自己努努力就可以取代哥哥成為太子,讓群臣以為李泰是有希望和李承乾爭一爭的。

這一切都像極了武德年間的舊事,那時候的李世民是天策上將,李淵為了制衡太子李建成,任由李世民勢大,以至於造成了626年的事情。李世民登基之後自然不會忘記曾經發生的事情,他也在極力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但他還是不可避免的成了和李淵一樣的人,將李泰拔高到了威脅太子的位置。

身為太子的李承乾和身為魏王的李泰自然也知道626年的事情,只不過他們的心境卻不一樣,李承乾是害怕,他不願意步李建成的後塵,而李泰則是期待,他希望自己和李世民一樣好運。

所以李承乾動了,他謀劃除掉李泰,只不過**的事情並不順利,李泰還好好的活著,眼見李泰殺不死,李承乾在謀士們的攛掇下決定直接逼宮。

當然,事情提前洩露了,李承乾再也無緣於太子之位,就連性命都是李世民好不容易保下來的。李泰眼見自己的機會來了,就時不時去見李世民,想方設法表現自己的孝順,甚至撲到李世民的懷中說:

「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

李泰的做法與李承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眼見青雀入懷,李世民一時間感慨萬千,竟真的答應讓李泰來做這個太子。只不過褚遂良的話卻讓李世民不得不冷靜下來,褚遂良認為李泰將來做了皇帝,是不可能會殺了自己的兒子而讓弟弟做儲君的。

李世民是經過了殘酷的鬥爭的,所謂帝王家哪有那麼多的親情在裡面。他漸漸打消了讓李泰做太子的想法,後來又聽說李泰曾威脅李治,就更不願意讓李泰做這個太子了,所以他才決定讓李治來做這個太子。

正如前文李世民說的那樣,立李治為太子,有兩個目的,其一不能讓後人認為太子是可以通過謀劃得到的,就像626年的事情一樣;其二就是為了保全這三個嫡子,李世民寵愛嫡子嫡女是有目共睹的,他雖然知道鬥爭在所難免,但最起碼能讓他們都活下來。

而李泰若成為太子的話,將來李承乾和李治都活不了,相反,如果李治成了太子,必然不會對自己的兩個哥哥出手,這樣就可以保全這三個兒子。不得不說,李世民也是為了江山和兒子操碎了心,在這種情況下,李治就成了大唐的太子,這也是不得已的考量。

要說到才能上,李治確實不如兩個哥哥,更不如李世民,況且他性格上優柔寡斷,有些懦弱,但這在李世民看來,似乎也是可以忍受的,這樣的性格做個守成之主還是可以的。所以我們看,優柔寡斷真的只是缺點嗎?

李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太子,李世民也從來沒有把李治往太子上培養,他寬仁孝友,在李世民看來就是「足以事父兄,為臣子矣。」但說到治理國家,他就差遠了,性格上唯唯諾諾、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和果斷,所以李世民認為李治「仁懦」,這算是李治的缺點,但也不完全是缺點。

也正是因為這樣,即便到了李承乾和李泰相爭的時候,李治也從來沒有參與到鬥爭中去,反而讓李世民看到了他的特別之處,起碼這樣的性格不會傷害親兄弟,不會為難大唐子民,這樣就夠了,這難道不是李治的長處?

至於其他的,可以慢慢教他。等李治成為太子後,李世民是花了大力氣教這個太子的, 可以稱得上是手把手的教,讓他在上朝的時候一旁**,給他請最好的老師,李世民還親自寫了《帝範》給李治等等,李世民臨終之際更是為李治精心挑選了三位顧命大臣。

凡此種種,為的就是讓李治在未來能成為乙個合格的守成之君。李治登基之後也的確沒有讓李世民失望,雖然有長孫無忌等老臣掣肘,但李治還是一點點增加了自己的話語權,畢竟是李世民的兒子,即便在李世民和很多大臣看來是優柔寡斷的,但也有處事果決的一面,後面長孫無忌等老臣的倒下就很能說明問題。

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武則天會橫空出世,以強橫的姿態從李治的後宮走向外廷,最終建立了武周政權。

2樓:專業回答汽車維修類

因為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因為謀反廢了他的太子,齊王李佑也是因為謀反被殺,皇后的兒子只剩下李治一人。只能任命李治為太子了,沒有人選了。

3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相對於其他幾個兒子李治更成熟一些,而且有長孫無忌等人的極力支援,所以李世民選擇他。

4樓:詞顧北

李治不爭奪皇位,沒有私心雜念。性情品德此其他皇子好,他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善,沒有其他不良喜好!

李世民為什麼稱秦王,請問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叫《秦王》?

秦二世胡亥 西元前230 前207 秦朝第二代皇帝。把李世民封為秦王的,這是秦朝時的封號,李世民為唐朝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封地正好是在今天的陝西西部關中平原,所以李世民的封號為秦國公,後來封王的時候稱秦王。請問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叫 秦王 唐太宗 李世民 599 649 中華帝國千古一帝,為唐代第...

李世民為什麼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

唐朝建國後,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矛盾逐漸擴大到不可調和,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長兄和四弟,逼自己父親立自己為皇太子。李世民為什麼發動玄武門之變呢?李世民為何發動玄武門之變?唐朝建國後,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矛盾逐漸擴大到不可調和,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長兄和四弟,逼自己父親立自...

李世民為什麼要篡改歷史

資治通鑑 第197卷原文是這樣記載的 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 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 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 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諫議大夫朱子奢上言 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

為什麼隋煬帝的公主會嫁與李世民為妃

楊妃 唐太宗李世民妃,又稱大楊妃。父隋煬帝楊廣,母不詳。楊妃生吳王李恪 太宗第六子蜀王李愔。歷史上關於楊妃寥寥數筆的記載,引出了後世編劇們極大的創作激情以及編造童話的夢想。我們站在純歷史角度來看,首先這位楊氏出身不凡,在嫁給李世民為妃之前,她是位公主。其次,就是新唐書對這位皇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地...

李世民為什麼要娶蕭皇后

那只是些胡編亂造的野史,很多不符合事實。你要先搞清楚,楊廣是李世民的伯伯,也是李世民的岳父,而蕭皇后是李世民伯母兼丈母娘,因為李世民納了蕭皇后的女兒為妃,李世民32歲時接回蕭皇后,當時蕭皇后是65歲,再駐顏有術也老得不行了,除非李世民有特殊癖好,不然的話,根本不可能娶大他幾十歲的蕭皇后。老百姓總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