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前,秦國為何要斬首魏國6萬大軍

時間 2022-01-19 06:45:49

1樓:百事可愛

商鞅變法發生於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讓商鞅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事件。秦孝公即位以後,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商鞅實行變法前,秦國曾斬首魏國6萬大軍,這就是著名的石門之戰,也是秦國統一六國的起點。

那麼為什麼商鞅變法前,秦國要斬首魏國6萬大軍呢?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魏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大強國,數次打敗秦軍,打敗魏國,不僅削弱了魏國的勢力,還鼓舞了秦軍的士氣,相當於在軍事上少了乙個勁敵,為之後的統一六國做了很好的鋪墊;二是秦國大敗魏國,同時起到了震懾其餘諸侯國的作用,證明了秦國的實力不輸魏國,在眾多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這樣一來,其餘諸侯國就更不敢與秦國為敵,為以後的統一六國可以說是鋪好了前路,掃除了一大半阻礙。

此次石門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對東方強國的第一次大勝,意義十分深遠,一戰下來秦國一掃百年之恥,提公升了秦軍士氣,再無畏魏國之心。從此以後秦國終於敢和魏國一較高低了,有了爭奪河西的底氣了,此戰過後周天子,遣使攜厚禮前往秦都櫟陽,表示祝賀。秦國的聲威大振。

所以商鞅變法前,秦國斬首魏國6萬大軍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2樓:

秦國與魏國之間的石門之戰,可以說是秦國一統六國的起點,斬首魏國6萬大軍,一是為了重創魏國國力,二是為了震懾其餘諸侯國。

3樓:丸子閒談文化

秦國之所以要斬首魏國的6萬大軍,就是想給自己這邊的士兵打打氣助助威。

4樓:

起到一種威懾天下的效果吧,證明秦國的實力不輸於魏國,也是削弱魏國實力,秦國斬首魏國六萬大軍相當於秦國統一六國的起點。

5樓:淺題

因為魏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大強國,數次打敗秦軍,打敗魏國,不僅削弱了魏國的勢力,還鼓舞了秦軍的士氣,相當於在軍事上少了乙個勁敵,為之後的統一六國做了很好的鋪墊;

6樓:河工大校草

因為當時商鞅變法之前,秦國與魏國之間進行了石門之戰,魏國戰敗,當時為了威懾天下,才做出了這樣的舉動。

7樓:陌漾雨

秦軍石門伏擊戰,將六萬魏軍全部斬首,打擊魏軍,以挫魏軍的士氣,同時震懾天下,以證秦軍之強大。

8樓:

石門之戰是秦國向外擴張的開始,斬殺魏軍也表明秦國的存在感,為了震懾其他六國,也讓秦國沒有退路,只能不斷變強。

9樓:活在瓜里的籽

之所以要斬魏國大軍,就是為了要打擊魏軍,然後告訴天下,讓天下都知道秦軍強。

10樓:驚鴻

秦魏之間的石門之戰可以說是商鞅變法的乙個開始,斬首魏國6萬大軍可以烘托出秦軍力量的龐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情況明了,以絕對軍力而言,秦軍的人數比魏軍多,但是在龍賈的防禦體系面前,即使是魏軍的兩倍兵力,也很難奪回河西。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變法前去斬首魏國6萬大軍可以烘托出秦軍力量的龐大,要的是一種氣勢。

商鞅變法前,秦國是如何做到斬首魏國六萬大軍的?

13樓:崛起的男神

秦國與魏國之間的石門之戰,可以說是秦國一統六國的起點,斬首魏國6萬大軍,一是為了重創魏國國力,二是為了震懾其餘諸侯國。

14樓:來自涉故臺生氣勃勃的雪梅

商鞅變法奠定了未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基礎,所以能夠做到斬首魏國六萬大軍。

15樓:檸檬我超萌

魏國稱霸已久,並且四面樹敵,實力已大不如前。且魏國主力此時正在與宋國交戰,而石門只有一些守軍而已。雖然魏國即使向趙國服了軟搬得了救兵,但戰爭在趙軍到來之前就已經以秦軍大勝而結束了。

只是將其在全國進行推廣並且更加深入而已。但即使如此,此時的秦國的實力仍已經大增有和魏國一戰的實力。

16樓:大蝦公尺影視

除了國內勢力的支援,秦獻公本人也對中原非常渴望。他早年在魏國當人質,知道中原的繁華遠超秦地,因此他一直都渴望秦國能夠與中原地區有更多的交流,但是當時的山東六國一直瞧不上秦國,所謂列國卑秦,這一次戰爭也是他向中原各國證明秦國的乙個機會。因此第三次河西之戰是秦國舉全國之力所發起的,秦國上下一心,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爭潛力

17樓:蠟筆小新的微

魏國的處境艱難,而秦國實力不可小覷,有迎戰的實力。

18樓:夔穀子

當時他秦始皇也很暴力。所以就把很多人給殺了啊。

商鞅變法前,秦國為何要斬殺魏國六萬大軍?

19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斬殺魏國六萬大軍,是為了讓魏國再也無力反抗,以此來使自己國家更加強大。

20樓:怕麻煩的蝸牛

商鞅變法前,秦國斬殺魏國六萬大軍是為了斬草除根吧!害怕魏國後期強大起來反抗秦國。

21樓:再論秦

為了削弱魏國。當時是在桂陵,馬陵之戰前,魏國還很強,能削弱一點算一點。

22樓:匿名使用者

長期鎮守河東的魏軍,心態高高在上,並未把秦軍放在眼裡,何曾想到遠道而來的秦軍,會在深入魏國本土的地方設伏。秦軍此番行動,目的就是打擊魏軍,以挫魏軍的士氣。

23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因為魏國長期鎮守河東,高高在上並沒有把秦軍放在眼裡,秦軍就在這個時候殺了為國六萬大軍,目的就是為了打擊魏軍,以挫魏軍的士氣。

24樓:常大大璐

因為一方面是要震懾其他的諸侯,另一方面是,如果不殺掉這些人,等他們回去之後又是一部分戰鬥力,還不如直接殺掉。

25樓:司命南宮伊雪

當時的魏國實力已經很小了,這個時候殺了魏國大軍可以重創,為以後取得勝利。

26樓:不想當無所謂了

魏國一直是秦國的大敵,而且加上長期鎮守河東的魏軍,心態高高在上,並未把秦軍放在眼裡。

27樓:小蘭說的那些事

那時候魏國已經空虛了,斬殺這六萬人可以重創魏國,讓魏國不能翻身。

秦國為何在商鞅變法之前窮困潦倒?難以與為國抗衡?

28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時候秦國還沒有占領四川,那一帶屬於巴國和蜀國。而且商鞅變法之前或者說秦孝公之前,也即秦獻公時期,就已經進行了一些初期變法,而且取得了成效,在與魏國的作戰中也略占上風,當時魏國由於人口眾多的優勢才未在與秦國的戰爭中傷元氣。而到了商鞅變法,變法進行得更為徹底,加之魏國連年爭戰,四面出擊,交惡鄰國,又在與齊國爭霸中失利,直接導致國勢衰弱,而這個時候秦國趁火打劫,從魏國手中搶回河西之地,更使得魏國一蹶不振。

而秦國則走上了一統天下之路。

29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在變法前很是混亂,民眾多私斗,變法就使的矛盾一致對外。巴蜀兩國是在商鞅車裂後好些年才由司馬錯帶兵兼併的。

秦國不是不可以與魏國抗衡,只是魏國的步卒天下無敵,正好克制秦國,而且魏國剛剛經過了李悝變法,國力正強盛,是魏國最輝煌的時刻。

30樓:胡崇輝

1.鄭國渠修建之前,秦國的土地相當貧瘠。

2.商鞅變法前秦國法令混亂,民風彪悍,喜歡私斗,打仗的不行,此外,變法前,秦國贏氏正統實力不足。

商鞅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掀起改革旗幟的先鋒,沒有商鞅,就沒有秦朝。

31樓:碧羽空靈

秦國變法前後的差別就像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差別,就像清朝打不過英國一樣。

商鞅變法前,秦國到底過的有多屈辱?

32樓:

秦國當時過得特別屈辱,像是不得不失去很多土地。

33樓:時光匆匆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失去了大部分的領土,而且在其他國家中的地位也很低。

34樓:的法國人

商鞅變法前秦國受到的屈辱,不是一般的多。

35樓:qiao趙

秦國當時主要是吃的東西特別缺乏。

36樓:善良的思維方式

秦國當時非常的貧窮,日子過得非常不好。

37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的秦國來參加集體會議的機會都沒有。

3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就是過的非常屈辱了啊,不然的話也不會...

39樓:欣欣向榮

不知道他們有多麼的屈辱,但是日子是非常的不好過呀。

戰國時期秦國為什麼在商鞅變法之前被魏國打得那麼慘?

40樓:愛遠山的映山紅

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

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特別是文侯時期啟用吳起,採取武卒制,精選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高度職業化的軍事力量,對魏國初期的強盛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秦國沒有變法前秦哀公在位期間,魏文侯以李悝為相,變法圖強,魏氏迅速強盛,拜吳起為將,侵吞秦之西河,窺視關中。秦簡公、秦惠公屢屢攻魏,意欲奪回西河之地,皆被吳起所敗,吳起乘勝攻入關中,勢如破竹,秦不能敵。

西元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萬與魏軍決一死戰,吳起在陰晉一戰中,以五萬之卒大敗秦軍,秦國此戰大敗虧輸,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

4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魏國在戰國時期由於李悝,吳起的變法而強盛,由於吳起的離去而敗落,這個就是全部的問題所在。吳起所到之處其國家一定強盛,如魏國,楚國,一旦吳起離去,則國家敗亡。

42樓:崩雷手急先鋒

魏文侯變法,魏國先強,當時吳起統領魏軍,還造了魏武卒特種兵,築城河西,遏制秦軍西出,而秦國自穆公後,逐漸沒落,孝公他爹獻公還是被叔叔流放又重地皇位,變法之前的弊端累計如私斗嚴重,階級特權,加上北邊的義渠,西邊的巴蜀,南面的楚國,西邊的戎狄,總之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先是魏國強,然後變法之後秦國強,被打的遷都,

43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從天地人去分析了,天時如何(**如何、戰備資源如何),地利如何(是否在不利地區作戰),人才如何(將領才能如何、士兵鬥志如何)。什麼都有利的話,有時候戰爭打的也是一種運氣,將領運氣背,那有什麼辦法。天意讓他輸他就輸了。

44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說戰國時期秦國被魏國打得那麼慘的時候應該是指西元前408年魏文侯伐秦,攻占秦國河西之地。但魏國的軍事優勢並沒有維持長久,到秦獻公時,西元前366年,秦打敗韓魏聯軍,兩年後伐魏斬6萬多魏軍,曾打到山西運城一帶,因趙出兵被迫退回。但又過兩年之後秦趁魏和趙韓交戰時,再次出兵打敗魏軍。

西元前363年秦還遷都距魏國較近的櫟陽,欲收復河西之地,隨後更是打得魏遷都避秦。秦獻公死後,秦孝公繼位,秦國這才開始任用商鞅變法,秦國才真正逐漸成為諸侯裡的強國。

至於為什麼魏前期能佔秦河西之地,後期卻被打得遷都避禍?根本原因還是當時的國力對比,魏強於秦,而之後魏國力逐漸削弱,秦卻吸取了魏強盛的經驗走上變法富強之路。

魏能佔秦河西之地,不得不誇讚一下當時的魏國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時期,重用著名的法家人物衛國李悝變法革新,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經濟,使得魏國迅速富強起來,同時,軍事上重用樂羊、吳起等著名軍事將領,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了大片疆土。使當時的魏國成為中原的強國,更成為戰國時第乙個雄霸天下的諸侯國。

地處苦寒偏遠之地的秦國,在政治、經濟上一直是遠落後於其他諸侯國的,能屹立不倒,更依賴於地利以及秦軍耐戰的優勢。魏佔秦河西之地時,身在魏國的公子連親眼目睹了魏文侯任用賢才變法,國力日益強盛的變遷,在成為秦獻公後立即效仿魏國的變法措施在秦國實施,隨即秦國結束了長久的動盪,國力開始復甦增長,並逐漸在軍事上取得一系列勝利。但秦獻公的變法並不徹底,一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秦才徹底走上變法之路成為強國。

商鞅變法時,秦國的國君是,商鞅變法時,秦國的國君是誰?

國君是秦孝公 車裂的原因是變法措施得罪了太子招致報復,具體請看下面 入秦後的商鞅如平陽的猛虎走進了山林,開始展現出他嗜血的一面了。經各方打理後很快商鞅找到了孝公之充臣景監,由景監引薦終得見其一生的英主孝公,在三番進言未果後,改變策略,用急功近利的王霸之術打動了急需迅速提公升國力的孝公,孝公終任其政。...

商鞅變法對秦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商鞅變法對秦國有什麼影響

鞅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開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 打破了奴隸主世襲貴族的特權,確定了封建等級制度,發展和壯大了地主階級政治勢力 集權的實行,鞏固了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統治 發展了封建經濟,壯大了地主階級經濟力量 方便了稅收和交換。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

為何變法讓秦國強大起來,商鞅卻被車裂了

我們都知道戰國初期,秦國其實並不是特別的強大。齊國,楚國等等才是霸主。但是這正是因為商鞅變法,讓秦國的生產力上公升到另乙個階段,從此開始了秦國的爭霸之路。但是正是因為商鞅的變法太過於強硬,在秦國變強的同時,也造成了他的樹敵無數,徹底的得罪了秦國的地主貴族階級,所以在他完成變法之後,就被這些貴族下令處...

商鞅變法對秦國發展影響深遠,下列有關商鞅變法說法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他暗示選擇c,商鞅變法是使秦國變強了,而不是變弱挑了,這是乙個很明顯的錯誤。不正確的選項應該是c選項,商鞅變法是對秦國非常重要的一場變法,使秦國富國強兵奠定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基礎,秦國並沒有因此而衰弱,反而是變得十分的強大 商鞅變法對秦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

為什麼說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 試結合商鞅變法的相關內容加以說明

啟示一 改革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強國家的實力,提公升地位的國家。改革是動力,強國之路。改革是不容易的,有時甚至是用鮮血支付。3 符合歷史潮流的改革將最終勝出。4 今天我們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深化改革,勇於創新。啟示的 1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改革,國家才能富強。2 我們想商鞅,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