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紹襄王在位時期的丞相是誰,秦漢時期的丞相是誰

時間 2022-01-19 02:02:48

1樓:筱鴨電影

秦昭襄王在位時期的丞相有樗裡疾、甘茂、魏冉、范雎、蔡澤。

1、樗裡疾

樗裡疾(?―前300年),又稱樗裡子、嚴君疾,嬴姓,趙氏,名疾,戰國時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南韓人。

能說會道,足智多謀,綽號「智囊」,擅長外交、軍事。輔佐秦惠文王,拜為右更,攻取魏國曲沃、趙國藺邑和楚國漢中,攻城略地,封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嚴君。

秦武王即位後,驅逐張儀和魏章,任命戰功卓著的樗裡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推動大規模對外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根基。

秦昭襄王元年,拜為丞相,主持朝政和宗族事務。七年(前300年),去世,葬於渭水南岸章台之東,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裡先師」。著有作品《青鳥經》,傳於世。

2、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秦國左丞相。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裡疾引薦於秦惠文王。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

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3、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號曰穰侯。戰國時秦國大臣。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之舅。

從惠王時起,就任職用事。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

之後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係在秦國獨攬大權,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深受宣太后寵信。

曾保舉白起為將,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樑,使諸侯斂手而事秦」。

西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齊國,約齊湣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準備聯合五國攻趙,並三分趙國。但秦國這一連橫策略沒有成功,被蘇秦的合縱破壞。

西元前284年,秦、韓、趙、魏、燕五國,合縱破齊,他假秦國的武力專注於攻齊,奪取陶邑(今山東定陶西南),為己加封,擴大自己的勢力。由於他權勢赫赫,導致人心不附,對秦王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西元前266年,被秦王罷免,遷到關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後「身折勢奪而以憂死」卒於陶邑,葬於此地。

4、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南韓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

範遂被拜為客卿,之後,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秦昭王遂於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掌權後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後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守。

前262年,長平之戰爆發,兩軍對壘三年後,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破趙軍。長平戰後,范雎妒忌白起的軍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

此後秦軍遭諸侯援軍所破,鄭安平降趙。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敵之罪被誅。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寵信,不得不推舉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5、蔡澤

蔡澤,生卒不詳,戰國燕國綱成(今河北萬全)人,善辯多智,遊說諸侯。蔡澤在走投無路入秦,經范雎推薦,被秦昭王任為相.隨後在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職。

惠文王之後,獻計秦昭王殺信陵君、滅東周,幾個月後,因被人攻擊,害怕被殺,辭掉相位,封綱成君。

居留秦國十多年,秦始皇時,曾出使燕國,號為綱成君。在哲學上,傾向於道家,著重發揮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

2樓:麻袋裝土豆

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舉白起為將,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的河東和南陽、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西元前266年,昭王聽從魏人范雎的話,奪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西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3樓:封2012號

秦昭襄王還是秦莊襄王?而且也不叫宰相叫相國。

秦昭襄王時期有魏冉、壽燭、向壽、樗裡子、樓緩、金受、孟嘗君、羋戎、范雎、蔡澤

秦莊襄王時期是呂不韋、徐詵、杜倉

4樓:匿名使用者

秦昭襄王七年 前300 秦華陽君攻楚,斬首3萬,殺楚大將景缺,陷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秦丞相樗裡疾卒,樓緩繼為丞相。

前299 秦昭襄王邀楚懷王會盟武關(陝西商州商南),突劫楚王至咸陽,強迫割巫郡(重慶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楚懷王怒拒,乃留不使返。秦任齊孟嘗君薛文為秦相。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 前266 秦任張祿為丞相,封應侯。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前255 應侯范雎病死。蔡澤繼任丞相,數月亦免。秦遷西周文公咎於悉狐聚(河南平頂山汝州市西北),西周亡。

秦漢時期的丞相是誰

5樓:逹生至樂

秦朝的丞相是李斯

漢高祖——蕭何

漢惠帝——蕭何、曹參、王陵、陳平(惠帝六年(西元前189年)八月,相國曹參病死。十月,陳平被拜為左丞相,王陵為右丞相(以右為大),共理國政。)

呂后——陳平(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審食其漢文帝——陳平(晚年)、周勃、灌嬰、張蒼、申嘉屠、巫秉義漢景帝——申嘉屠、陶青、周亞夫、劉舍

漢武帝——竇嬰、許昌、田蚡、公孫弘、李蔡、翟青、趙周、公孫賀、劉屈犛、田千秋

漢昭帝——田千秋、王昕

漢宣帝——魏相、丙吉、黃霸、於定國

漢元帝——於定國、匡衡

漢成帝——匡衡、王商、張禹、薛宣、翟方進、孔光(孔子14世孫)漢哀帝(西元前1年,朝廷更改官制,改丞相為大司徒。)——孔光、朱博、平當、王嘉

漢平帝——孔光(大司徒)、馬宮

漢孺子嬰——方望

更始帝——劉伯公升

東漢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復置

漢獻帝——曹操、曹丕

漢昭烈帝——諸葛亮

漢懷帝——諸葛亮

6樓:匿名使用者

大哥啊 你這個跨度太大了?好幾百年的歷史啊,你能說說是具體哪個時期的不?乙個漢武帝就換了n個丞相!

7樓:允諾依

秦始皇時期是李斯,秦二世胡亥是趙高,漢高祖劉邦是蕭何,劉盈是曹參,漢武帝是有十餘個丞相,但沒有乙個是好下場的,其中有名的就是竇嬰、公孫弘、公孫賀。

8樓:上官沐漓

秦朝:王綰、李斯

漢朝:張蒼 申屠嘉 衛綰 竇嬰 韋賢 魏相 匡衡 魏其侯

9樓:上善余香

秦朝:李斯

漢初:蕭何

10樓:張

秦朝的丞相是李斯,漢初的丞相是蕭何。

李世民時期的丞相是誰?

11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房玄齡,杜如晦

12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580-643)字玄成,河北魏州曲城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後,魏徵隨其入關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徵自請安撫河北,詔準後,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嵛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績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占黎陽,魏徵被俘。

竇建德失敗後,魏徵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由於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暗君?」魏徵回答說: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蒙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貞觀元年(627),魏徵被公升任尚書左丞。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結果,查無證據,純屬誣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轉告魏徵說:「今後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魏徵當即面奏說:

「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麼國家興亡,或未可知。」並請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徵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太宗點頭稱是。

貞觀二年(628),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不久,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絕無僅有。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

太宗便下詔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魏徵聽說這位女子已經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諫:「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

居住在宮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飢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歡。現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後大驚,當即深表內疚,並決定收回成命。

但房玄齡等人卻認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陸家也派人遞上表章,宣告以前雖有資財往來,並無訂親之事。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徵詢問。

魏徵直截了當地說:「陸家其所以否認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後藉此加害於他。其中緣故十分清楚。

不足為怪。」太宗這才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