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姓在秦朝後少有耳聞,以及愛新覺羅姓。是家族被滅改名換姓

時間 2022-01-19 00:50:30

1樓:

「嬴」是乙個古老的姓,始於堯、舜時期。秦朝滅亡後,六國遺民都痛恨秦國,秦國嬴姓人四散逃亡。為躲避追殺,嬴姓人改為他姓隱居的情況相當普遍,而且罕有記載。

21世紀,嬴姓人在江蘇、山東、雲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個省份均有分布。江蘇嬴姓人最多,但分布比較分散;四川、貴州兩省嬴姓人口總數約4000人,祖上曾出過大將;山東臨沂市河東區有上千嬴姓人居住,其他地市相加也有約千人;其他各省嬴姓人口相加,約有4000人。秦國國姓嬴氏現有數萬人, 其後人欲重修族譜, 反祖歸宗。

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二月,參與平定奢崇明、安邦彥、安孝良之亂,功成,嘉封驃騎將軍,詔命復嬴姓。後參與阻擊張獻忠起義,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陣亡於綿州(今四川綿陽)沉香鋪,明帝追念其功勳,授以其子嬴洲(字步海)錦衣千戶,世襲龍營守備(即鎮守龍場營的武官)。至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嬴洲請辭世襲,解組歸川。

後本支嬴氏族人即定居於川黔交際之地,至今近四百年。嬴姓十四氏包括了當代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鐘、費、瞿等姓氏的漢族人,被合稱為嬴姓十四氏。

*****==

愛新覺羅,雖然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其實,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只是個小姓。滿族的八大姓為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絡氏、赫舍黎克特制、富察氏、那拉氏和鈕祜祿氏,根本沒有愛新覺羅。「愛新」是滿語「**」的意思。

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清朝覆滅後,「愛新覺羅」一度成為乙個諱莫如深的詞,按照清帝遜位時的規定,愛新覺羅氏都改姓金、肇、毓、艾、羅、駱、趙。在遼寧省改姓肇的皇族後裔比較多,而在北京姓金的,還有姓艾的也往往可能是愛新覺羅氏後裔。有學者估計,清朝覆亡時愛新覺羅家族人口應該接近14萬人(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後裔也算在內),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大多分布在北京、河北、東北三省。

2樓:匿名使用者

嬴姓為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之一。

秦朝滅亡後,六國遺民都痛恨秦國,秦國嬴姓人四散逃亡。為躲避追殺,嬴姓人改姓隱居。

據最新統計,嬴姓人在江蘇、山東、雲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個省份均有分布。

總人口在 10000人左右。

清朝滅亡之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就像歷代亡國家族的姓氏一樣,變得很忌諱。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承諾,愛新覺羅家族,全部改為趙、艾、駱、羅、金、毓、肇等姓。

有的人,乾脆不要姓。比如,愛新覺羅-啟功,就從不說自己姓什麼。

3樓:圍欄邊的小笨豬

贏姓是很古老的,現在可能已經沒有姓贏的,畢竟趙高當年明裡暗裡殺了不少贏氏族人,後來的項羽,還有再後來的戰亂紛爭,估計留下來的贏姓人,只能改姓生存,《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莒、終黎、運奄、菟、裘、將梁、黃、江、修魚、白冥、蜚廉、秦氏。

如今的廉、谷、鐘、梁、黃、費、徐、秦、許、並、趙、李、馬、葛、繆、鐘、譚、瞿、金等,除了李、趙、馬三姓外,其餘都源於贏姓。所以說,不是沒了,而是改了。

愛新覺羅和葉赫那拉都存在的,愛新覺羅,金姓,我有個朋友叫金李芙蓉,老姓就是愛新覺羅。另乙個葉赫那拉,漢姓那,比如那英,那威等等。

4樓:

秦始皇的兒子們基本都被胡亥殺了,能留下來的後人也改名換姓,因此後世很少聽到,愛新覺羅是清朝的皇族姓史,在清朝滅亡後有很多貴族都把自己的姓氏改為漢族,因此愛新覺羅就很少聽見

5樓:老王快樂多

讀史可以明智,吸取前人的歷史經驗,對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指導。可歷史不是亂讀的,讀歷史最重要的是要讀正史,如果不讀正史,看一些演義的書籍,對歷史事實做出錯誤的判斷,對自己反而是有害的。歷史粉就是乙個正史**。

秦國滅亡後贏氏家族滅了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嬴,是中國的乙個古姓,源出上古東夷集團的伯益家族。

嬴姓家族在夏、商、周三代發展產生出很多貴族,建立了很多方國、附庸和諸侯國,形成了例如徐、江、黃、葛、諸葛、廉、費、李、趙、馬、白等數以十計的氏族。其中西遷的嬴宗形成趙氏,在周代建有趙國和秦國以及梁國。秦國的國君與趙國國君同樣都是屬於嬴姓趙氏家族,只能算嬴姓國家而不是嬴氏國家,他們都是趙氏國家。

總而言之,秦國的公室王族雖為嬴姓,但他們為趙氏,例如秦始皇的本名就是「趙政」。隨著秦國的發展壯大,秦公室家族中又分化出一些新氏,被史書記載下來的有白、谷、梁、嚴、秦等,並沒有記載改嬴姓為氏的,氏族改姓為新氏也是不符合正常的姓氏演變規律的。所以秦亡之後,其故地(今天的山陝甘三省)並沒有嬴氏,直至今天這些地區也沒有現代嬴姓,造成嬴族全部湮滅的表象。

事實上,秦朝滅亡後,其皇族公室雖然遭受後來政權的清洗鎮壓,但遠未滅族,只不過在姓氏合一後都不再稱嬴姓,而是直接以各種氏族的面貌生存於世,今天的裴、谷、梁以及部分趙姓、秦姓就是他們的後裔。

但是中國仍然是有嬴氏的,但他們不是秦國王族,而是上古東夷集團嬴姓中一直未氏族化的那部分人(這從他們今天仍然主要居住於中國華東地區就可以證明)。因為他們從沒有成為氏族,所以能夠在姓氏合一程序中直接將嬴由姓變為氏。西漢末期史籍中即有叫「嬴公」的人。

7樓:瘋狂的王老闆

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時,秦軍50萬主力部隊正在征服嶺南中,而且為了長治久安,甚至還移民50萬(包括許多婦女)過去定居在那裡。這是秦人主要的一次遷徙。但各路農民軍逼近咸陽時,鎮守嶺南的秦將趙陀及所率秦軍主力選擇了坐視故國滅亡,並且封關絕道,自立南越國。

所以,西漢時的南越國其實就是老秦人建立的半獨立王國。秦國人的重要一支,就從此在廣東繁衍發展,今天許多廣東人應該有老秦血統。

而秦國故地的人民,當時劉邦進入關中時並沒有經過惡戰,並且占領咸陽後採取了「約法三章」的文明做法,得到秦人擁護。項羽進咸陽時,滅秦王族,焚秦宮室,也只是針對秦統治集團的報復性行動。之後,項羽把秦國故地一分為三,分別封章邯等三位秦朝降將為王,繼續管理秦國原來的居民,這就是所謂「三秦」的由來。

再後,劉邦輕鬆還定三秦,秦國故地和故人,在蕭和管理下成為劉邦出關與項羽爭霸的主要基地和穩固後方。楚漢之爭雖然慘烈,但主要是在東邊,三秦故地沒有經歷嚴重戰火,秦人也沒有重大人口損失,順利過度到漢朝建立。

所以,留在秦國故地的秦人,一直就在陝西那一帶繁衍生息至今。當然後來歷朝歷代戰亂很多,關中作為政治中心屢

8樓:永生難忘

沒有呢,秦三世子嬰投降後後世還有秦四世公子白冥,至於秦五世和他之後還有爭議是否存在。但秦四世確實有的。並且秦朝滅亡後嬴氏只是不再當皇帝了而已,沒有斷絕。

秦國滅亡後贏氏家族滅了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嬴」,是乙個古姓.在夏、商、周三代,它是乙個極為龐大的家族。徐國、黃國、江國、葛國、費國、趙國、莒國、郯國等等都是嬴姓下面的分支家族建立的諸侯國,秦國也只是其中之一。

只是由於秦國是最後乙個覆亡的嬴姓國家,所以讓很多人誤以為嬴姓是秦國專有的姓。

秦朝滅亡時,中國已經不盛行「姓氏並立」制度,包括姬、姚、姜、嬴、媯在內的各個古姓都已經走向消亡。它們被本姓族內部分化出來的各種新生的「氏」所取代。嬴姓事實上也已經被趙、李、黃、江等幾十個氏所取代。

秦國雖為嬴姓,但它其實是嬴姓中趙氏的乙個旁支。所以在漢代,人們普遍以「趙政」稱呼秦始皇,說明在秦末漢初時人們都已普遍用氏做稱謂,嬴姓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後世的人,特別是一些通俗**的作者不知為什麼很熱衷用古姓稱呼先秦人物,搞出很多諸如「姬發、姜尚、嬴政」之類的史實中並不曾存在的人名,在普通民眾中留下了深遠影響。

秦國趙氏公室在其近700年的歷史程序中,還不斷地再分化出其他一些子姓氏,例如「白」「嚴」「谷」「秦」等。

大家關心的「秦國的嬴氏」的後裔們實際上現在是以「趙」「秦」「白」等氏生活在今天,正在看這篇小文的你如果恰巧姓趙姓白,也許正是大秦君主們的後裔也未可知。

10樓:金牛conan道爾

沒有,秦三世子嬰投降後後世還有秦四世公子白冥,至於秦五世和他之後還有爭議是否存在。但秦四世確實有的。並且秦朝滅亡後嬴氏只是不再當皇帝了而已,沒有斷絕。

秦朝存在了多少年? 秦朝經歷了幾個皇帝?

11樓:並肩攜守

秦朝(前221—前207)存在了14年。秦朝僅有三位君主: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秦王子嬰)。

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的10年間,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12樓:難受君丶

秦朝歷經西元前221—西元前207,共14年。

秦朝經歷三代皇帝。翳

分別是: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嬰。

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的10年間,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