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所有國君的稱號和姓名是什麼,秦穆公是乙個秦國國君的稱號,那麼秦王嬴政在建立秦朝以前,他的稱號是什麼呢?

時間 2022-01-18 10:37:41

1樓:匿名使用者

稱號 國君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出身與關係 資料出處

秦非子 約40餘年 約前900年 - 前858年 惡來五世孫 《史記.秦本紀》

秦侯 10 前857年 - 前848年 秦非子之子 《史記.秦本紀》

秦公伯 3 前847年 - 前845年 秦侯子 《史記.秦本紀》

秦仲 23 前844年 - 前822年 秦公伯子 《史記.秦本紀》

秦莊公 《索隱》作其

44 前821年 - 前778年 秦仲長子 《史記.秦本紀》

1 秦襄公(立為諸侯) 開 12 前777年 - 前766年 秦仲子、秦莊公弟 《史記.秦本紀》

2 秦文公 50 前765年 - 前716年 秦襄公子 《史記.秦本紀》

秦靜公《秦本紀》作秦竫公,皆通用 未即位 秦文公子 《史記.秦本紀》

3 秦憲公

《秦本紀》誤作秦寧公 立 12 前715年 - 前704年 秦靜公子 《史記.秦本紀》

《始皇本紀》引《秦記》

《漢書.古今人表》

4 秦出子 6 前703年 - 前698年 秦憲公子 《史記.秦本紀》

5 秦武公 20 前697年 - 前678年 秦憲公長子 《史記.秦本紀》

6 秦德公 2 前677年 - 前676年 秦憲公子、秦武公弟 《史記.秦本紀》

7 秦宣公 12 前675年 - 前664年 秦德公長子 《史記.秦本紀》

8 秦成公 4 前663年 - 前660年 秦德公子、秦宣公弟 《史記.秦本紀》

9 秦穆公 任好 39 前659年 - 前621年 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 《史記.秦本紀》

10 秦康公 罃 12 前620年 - 前609年 秦穆公子 《史記.秦本紀》

2樓:匿名使用者

君主 姓名 生卒 在位

秦非子 前900年~前846年 在位54年秦公伯 前846年~前844年 在位2年嬴仲 前845年~前822年 在位23年秦莊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秦襄公 敬仲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秦靜公 早逝

秦寧公 竫公 前715年~前698年 在位18年秦出公 **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秦穆公 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秦康公 嬴罃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秦共公 嬴和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秦桓公 嬴榮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秦景公 嬴後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秦夷公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秦厲共公 嬴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秦懷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秦靈公 嬴肅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秦簡公 悼子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秦出公 出子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秦獻公 師隰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秦孝公 渠梁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秦惠文王 嬴駟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秦武王 嬴盪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秦昭襄王 嬴稷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秦孝文王 嬴柱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秦莊襄王 嬴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始皇帝 嬴政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秦二世 嬴胡亥 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三世 嬴子嬰 前206年 在位47天。

3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嬴胡亥

秦王 嬴子嬰

4樓:匿名使用者

秦孝公、惠文、武、昭、襄、始皇、秦二世

秦穆公是乙個秦國國君的稱號,那麼秦王嬴政在建立秦朝以前,他的稱號是什麼呢?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理解錯了。

秦穆公是諡號,是他死後,被後人添贈的號。這個稱呼只有死後有。贏政還沒死,怎麼可能有這個號呢!當時的人只是稱「秦王(政)」而已。他稱帝後及死後,都稱「秦始皇帝」。

6樓:匿名使用者

嬴政,秦始皇帝(西元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名政(正),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趙政、秦王政、秦王趙政、趙王政,然後世多稱之嬴政。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7樓:生活頭條精選

秦穆公是諡號,諡號後來被秦王政取消了。所以始皇帝也不是諡號。

8樓:匿名使用者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人物,當時還是周天子統治時期,雖然已經沒有權力,所以只能叫某某公,到秦王嬴政的時候,周天子早已沒有,所以可以稱王。秦王嬴政,嬴姓,趙氏,名政(正),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趙政、秦王政、秦王趙政、趙王政。

9樓:夏末_明瞳

秦國起初是周天子下面的諸侯國,秦是該諸侯的封地。諸侯都只稱公,戰國時東周不再是天下的中心,各個諸侯紛紛稱王,互相吞併如頃襄王等等。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自覺功高威重蓋過古人,所以取用上古明君<三皇>、<五帝>的稱號,自封帝號<始皇帝>,意即第乙個<皇帝>。

世稱秦始皇。

10樓:匿名使用者

嬴政、趙政、秦王政、祖龍

秦國秦孝公後歷代君王的稱號

秦始皇的全名? 10

11樓:粽子媽媽愛整理

秦始皇的全名是:趙正或者趙政。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姓」本是比氏更大的血緣單位,產生在「氏」之前。先秦時期,「姓」大多用於女子,以區分血緣,同姓不婚,這也是最早的優生原則。先秦最早的一批姓多從「女」旁,如黃帝的姬姓、炎帝的姜姓、夏后氏的姒姓、商人的子姓等。

秦始皇的姓為「嬴」,下部從「女」,與姬姓、姜姓、姒性、媯姓一樣,也是這個原因。

「氏」用於父系傳統,以別親疏遠近,因而用於男子。在這樣一種習慣之下,作為男子的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或正,自然也不能稱作「嬴政」,如果一定要稱他的名字,應該是「趙政」或「趙正」。

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結束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戰亂紛爭,建立起乙個統一的帝國。有人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明朝大儒李贄甚至尊稱他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要求修建的邊防工事——長城,千百年來一直保護著中原國家的北部邊境,到了今天更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一手促成了中國文字的的統一,使文化得以綿延千年。

秦始皇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跨越千年,我們早已看不清歷史的原貌,只能從支離破碎的歷史記載中,一點一點地拼湊這個開創者的形象。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強大帝國——秦國,並且南征北戰,開疆擴土。

書同文、車同軌、製同度也只是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努力和嘗試,是所有的開創中最容易被人看到和發現的部分。而在強秦帝國深處那些看不見的政治構架和法律制度,更是留給後人的財富。漢代國祚綿延二百年,就是建立在秦朝留下的這些基礎之上。

前幾年,伴隨著雲夢秦簡的出土,一系列的秦朝政令、文章得以重見天日,人們對於秦始皇又有了新的認識

12樓:你用了我的書嗎

秦始皇帝(西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

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13樓:匿名使用者

嬴姓,名政,當時不會叫嬴政二字,會把他稱為秦王政,登基後稱為始皇帝。

比如吳國也是贏姓,國王會叫吳王夫差,而不叫贏夫差

14樓:新羅劍客

趙政、秦王政、秦政、嬴政、祖龍

嗯 意見分歧很大 是個問題

15樓:手機使用者

秦始皇姓贏名政

叫 贏政

16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本名「趙政」,也有寫成「趙正」的(古文通甲字現象),帝號「秦始皇」。根據其身份也曾被稱為「公子政」、「太子政」、「秦王政」、「秦政」、「祖龍」等。

秦始皇家族屬於嬴姓趙氏。嬴為其古姓,趙為其氏(現代姓)。按照兩周時期宗法制度,姓與氏並存但功用不同,姓主要表徵血緣而氏用以區別身份貴賤,男子只稱氏而不稱姓。

在趙氏初興和秦國始建的西周時期,姓的地位和作用還相當重要,那時人們往往還只以名相稱,並不很強調氏。隨著人口大量增長和封建秩序被嚴重破壞,社會發展到秦始皇生活的年代時,古姓已走向沒落和衰亡,僅少數貴族或王室家庭仍在傳承。由於社會上則普遍採用「氏+名」的現代命名模式,秦國首任國君非子從造父那裡繼承來的「趙」氏被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所以秦始皇的名字是「趙政」,這在他同時期和稍後時期的史籍和文獻中都反映出來了。

稱呼秦始皇為「嬴政」是不合兩周時期社會習慣和制度的。即使在姓的地位還相當重要的西周時期男人名字前面也不加姓。而戰國晚期時社會上已經基本不用姓,命名習慣已普遍發展到直接在名字前面加氏,那麼秦始皇的名字怎麼都不能被稱為「嬴政」。

據**,「嬴政」這個完全不合乎當時命名規則的畸形稱呼實際上是在唐代才出現,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姬昌」、「姜子牙」之類似是而非的稱呼,它們之所以出現並還能在社會上大行其道,完全是由於古時人民大眾文化水平低下,導致以訛傳訛,經過長久以來的廣泛傳播已經在人們心中習慣成自然,是錯誤的經典也是經典的錯誤。

秦國戰神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5萬,是何其意?為何又背上乙個殺神的稱號?

17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古戰場遺址(9張)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

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

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

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徵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注:史籍記載,白起以二萬五千人斷絕趙軍後路,五千騎分割趙軍,而後以輕兵猛攻,迫使趙軍陷入死地)。   到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

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與人計議說:

「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

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後因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託他向魏王發兵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

但由於秦昭襄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的過早滅亡。

商鞅變法時,秦國的國君是,商鞅變法時,秦國的國君是誰?

國君是秦孝公 車裂的原因是變法措施得罪了太子招致報復,具體請看下面 入秦後的商鞅如平陽的猛虎走進了山林,開始展現出他嗜血的一面了。經各方打理後很快商鞅找到了孝公之充臣景監,由景監引薦終得見其一生的英主孝公,在三番進言未果後,改變策略,用急功近利的王霸之術打動了急需迅速提公升國力的孝公,孝公終任其政。...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和趙國國君都是贏姓趙氏,問一下,是同一族人嗎

他們是同族。共同祖先是紂王寵臣蜚廉,秦國祖先是蜚廉長子惡來,趙國是次子季勝,兩國分開發展是在西周。根據歷史,秦國和趙國王族竟然是同一祖先,趙國貴族出自商朝名門,為商朝重臣蜚廉的直系子孫,蜚廉是商紂王手下的大臣。趙國始祖造父為蜚廉的四世孫。而秦國呢,秦非子 西元前858年 嬴姓,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

秦始皇是秦國國君,也就是惡來之後,只不過出生在趙國而已,為什麼是嬴姓趙氏,史書裡還經常出現趙政的說法

先秦時期貴族出身的人一般是有姓有氏有名,但男子名前只加氏而不加姓。所以 嬴政 這個叫法在2200年前是不合乎社會規範的,不存在的。這個名字是後世姓氏合一後,後面朝代的人們以自己的習慣主觀認為的稱呼。嬴姓始祖是舜帝的大臣伯益,嫡嗣歷經夏商兩朝傳至蜚廉。趙國的祖先是季勝,是蜚廉次子,後代為周天子朝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