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遭受牢獄之災的君王,沒有任何靠山,為何卻讓匈奴帝國俯首稱臣

時間 2022-01-18 09:21:14

1樓:

那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有他的特點。應該他是乙個特別有能力的人。才能讓當時這麼厲害。這些特點具體是什麼我也不大清楚,因為我畢竟不是那個時候的人。

2樓:檀欣禕

受牢獄之災的皇帝 沒有任何靠山 卻讓匈奴

3樓:幸福的上單惡霸

他憑藉著自己的個人的優秀的能力,率領大軍攻打匈奴。將匈奴打得潰不成軍,屁滾尿流。打敗匈奴之後,在西域設定了西域都護府。

使得西域成為了漢朝所管轄的地域。

這個能文能武可以封神的人。就是漢宣帝。漢宣帝是乙個唯一遭受過牢獄之災的皇帝。

他父親發動變亂失敗。導致漢武帝非常的生氣,株連九族。他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關入死牢,待到秋後問斬。

還好她有貴人相助。監獄裡面的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他這麼小就被直接砍頭。於是冒險抗旨將他救了出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武帝也逐漸消了氣。將他重新接回宮中,在外面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漢宣帝學會了很多的事情。知道了民間百姓的疾苦。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心志苦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在經歷過種種磨難之後,漢武帝駕崩之後,朝廷無人能夠勝任皇帝。

所以漢宣帝登基稱皇了。從小的悲慘經歷讓他知道了百姓生活的疾苦。所以他以民為本大力發展農業。

處處為百姓著想。使得漢朝民富兵強。有了穩定的後方供給之後,他帶軍攻打在邊境騷擾的匈奴。

因為他將國家治理的非常的好,民富兵強。漢朝大軍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匈奴潰不成兵,抱頭鼠竄。

漢朝軍隊猶如天兵天將下凡,直接就讓匈奴給打服氣了。而在後來設定的西域都護府,也使得漢朝文化和西域文化得到了交流。當匈奴人知道了漢朝的先進,得到了匈奴人的敬佩。

4樓:

這個君王應該是劉病已。

5樓:雲水南

因為他是乙個有才能的人,而且當時國家富強,兵力強大。

6樓:

這個皇帝就是劉病已,他除了重情重義,軍事上也為大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大漢開創以來,匈奴一直是心腹大患,就連漢武帝也未能徹底解決匈奴之患。

7樓:幸惜相憶

下一位解答(⑉°з°)-♡

香港的歷史

8樓:隨便什麼名啦啦

在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境地就已經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 。

正史記載中,嶺南盡皆「南蠻之地」,至秦軍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嶺南地區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

西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西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乙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併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國占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乙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湧、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國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占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漢樂府歷史?

9樓:913水玲瓏

漢樂府是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7月14日-西元前87年3月29日)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的。距今有2100多年的歷史。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乙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佔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緻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乙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10樓:課文與閱讀

樂府初設於秦,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乙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西元前112年,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

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人們了解歷史的主要途徑是?

11樓:匿名使用者

文物、史書、口述資料、**都是人們了解歷史的途徑。但是,最主要的是史書、文物和口述資料。史書可以了解歷史的最系統、最全面的資料;文物可以了解歷史的最真實、最直觀的材料;口述資料可以對史書中沒有記載、漏記的有良好的補充作用。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12樓:匿名使用者

a.文物 b.史書 c.口述資料 d.**------都是人們了解歷史的途徑。

但是,最主要的是:「b.史書 a.文物 c.口述資料」

史書------了解歷史的最系統、最全面的資料。

文物 ------了解歷史的最真實、最直觀的材料。

口述資料----a、對史書中沒有記載、漏記的有良好的補充作用;

b、由於某種原因,有的歷史事件,在當時不敢真實記錄。------通過了解情況的人的「口述資料」,才能了解歷史的真實。

-----而且,人們都會說話,交談也是最方便的。

至於「d.**」,今天的事件,**相當直觀。

但是,遠古歷史的**,不是一般人能夠見到的;而且,遠古時候沒有攝像機,

有的**不一定準確。

所以,選:「b.史書 a.文物 c.口述資料」。

13樓:匿名使用者

a.文物 b.史書 c.口述資料 d.**

什麼什麼什麼史的成語大全

14樓:孫老闆

名垂青史、

稗官野史、永垂青史、左圖右史、鐵面御史、朝經暮史、垂名青史、功標青史、左右圖史、六經三史、飽諳經史、漁經獵史、斤車御史、九經三史、枕籍經史、諮經諏史、名標青史、研經鑄史、東觀續史、金張許史

1、名垂青史

【解釋】: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蹟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巨大,永垂不朽。

【出自】: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示例】:無不希望捧著張獻忠成就大事,自己成為開國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蔭子,並且~。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2、稗官野史

【解釋】: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蒐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後稱**或**家為稗官。指舊時的**和私人編撰的史書。

【出自】:《漢書·藝文志》:「**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示例】:如今我要將這碑記付給文人墨士,做為~,流傳海內。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舊時**、雜史的統稱

3、左圖右史

【解釋】:形容室內圖書多。

【出自】:《新唐書·楊綰傳》:「獨處一室,左圖右史。」

【示例】:北山在獄中,一日三餐,~,倒很舒服。 ◎《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第十二回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嗜書好學

4、枕籍經史

【解釋】:枕著經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出自】: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李彭家貧績學,枕籍經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

5、研經鑄史

【解釋】:精研經史。形容學問淵博。

【出自】:《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安老爺雖是研經鑄史的通品,卻是個秤薪量水的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