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中「和氏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寶物

時間 2022-01-18 06:37:20

1樓:陽光文學城

完璧歸趙中璧的名字是和氏璧。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在荊山發現,初不為人知,後由文王常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萬成為傳世之寶。春秋戰國之際,幾經流落,最後歸秦,由秦始皇製成玉璽。秦滅後,此玉璽歸於漢劉邦。

入唐後不知所終,後世所稱之傳國玉璽被傳即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乙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春雲博士2011年1月18日在廣東省地質局719地質大隊肇慶「719論壇」上表示,和氏璧與傳國璽是兩件獨立的國寶。「琢璧為璽」的故事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沒有文獻和事實根據。

完璧歸趙(wán bì guī zhào)是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漢族歷史故事。原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2樓:貓騎狗上樹

關於和氏璧的來歷,在《韓非子》和《新序》中都有記載,相傳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人,他是乙個琢玉的巧匠。有一次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經過雕琢後卞和就捧著璞玉去見了楚厲王,希望得到獎賞,但楚厲王的玉工說這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被砍掉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再次捧著這塊璞玉去見楚武王,然而楚武王的玉工檢視後又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又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被砍掉右腳。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接著流血,血淚浸濕寶玉,因此和氏璧其實是一塊血玉。楚文王知道此事後,派人詢查,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並命名為和氏璧,這便是和氏璧的由來。

到了戰國時期,和氏璧陰差陽錯到了趙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想得到這塊玉,就派使者到到趙國說秦願用15座城池換和氏璧,趙王明知道秦王想佔便宜,但又不想得罪秦國,就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秦王看到和氏璧甚是喜歡,但隻字不提15座城池的事,藺相如藉口說和氏璧上有瑕疵,拿過和氏璧當面指責秦王出爾反爾,秦王想命武士去搶和氏璧,藺相如靠近柱子說敢靠近就摔碎它。並要求秦王齋戒3日並將原本交換的15座城池劃歸趙國,藺相如在此期間趁機託人將和氏璧帶回趙國,這便是完璧歸趙的典故。

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了中國,稱「始皇帝」。命宰相李斯用和氏璧為其篆刻了一方「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皇帝印,並希望它世代相傳,這就是後來人們通常所說的「傳國玉璽」。是否擁有傳國玉璽,成為檢驗乙個「帝王」是否正統的重要標準。

威震四海的始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所建立的帝業,在他去世後僅僅四年左右的時間裡,就落人了異姓人的手裡。西元前206年10月,劉邦率兵進人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獻出了始皇帝印。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始皇帝印被稱為「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命其弟王舜向漢孝元太后索要傳國玉璽,太后一怒之下,將玉璽摔在了地上,玉璽被摔缺了乙個角。後雖經能工巧匠用**把缺角鑲補上,但天下奇寶,卻從此留下了瑕痕。

東漢末期,十常侍、董卓先後作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長沙太守孫堅率兵攻入洛陽。孫堅駐軍於洛陽城南,在一口水井裡尋找到了漢朝的傳國璽。

璽上的文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為方形,每邊長4寸,上方印紐呈五龍相交形狀,缺一角。

據說是黃門張讓等人作亂時,負責掌管傳國璽的人把它投在井裡的。孫堅在獲得傳國璽後不久在亡峴山陣亡,玉璽先後又落到了袁術、曹操之手。三國鼎立局面結束後,璽傳到了晉朝。

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更迭頻繁,傳國玉璽像被獵犬追逐的獵物,不停地被爭來奪去,傳至東晉後經過宋、齊、梁、陳、隋幾個短命王朝的改朝換代,傳國玉璽最後落人了唐高祖李淵的手裡。

可惜的是,玉璽傳至五代時突然失蹤,由於歷代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玉璽,便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所以在宋、元、明、清均有真真假假的傳國玉璽不斷問世,但當時統治者都卻而不用,由此可見,問世的傳國玉璽很大程度上是一枚枚贗品。

「完璧歸趙」裡的和氏璧至今下落不明,到底流落何處?

3樓:夏季蟬鳴

對於和氏璧的下落一直有很多的說法,有說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在秦末時被項羽掠走,被項羽藏在彭城。還有的說法是秦始皇並未將和氏璧做成玉璽,而是作為隨葬品葬於墓中,因此只要挖開始皇陵主墓室就能找的和氏璧。

和氏璧作為「天下所共傳寶」,其**也是一段曲折的故事。據傳:春秋時期的卞和發現一件璞玉,十分高興的他帶著這件玉石找到了當時的楚歷王,但是卞和忘了玉石還未切開,因此楚歷王覺得卞和拿著一塊石頭來欺騙自己,因此命人砍去卞和的左腳,並將卞和逐出楚國。

楚武王繼位時卞和又一次進獻玉石,武王也同樣認為卞和欺騙自己,又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幾十年後卞和老了,楚文王繼位卞和又想獻上美玉,奈何沒有腳,年紀又大眼見著美玉蒙塵,便在楚山下大哭三天驚動了文王,文王聽完卞和的故事便讓人將玉石切開,得到了其中的美玉,並起名為和氏璧。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經歷可以說是曲折萬分,之所以會有這樣乙個故事就是為了表現和氏璧是無價之寶。

如此美玉現在卻見不到,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遺憾,因此人們開始追溯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了**。對於和氏璧下落最多的說法之一就是:和氏璧被秦始皇得到後,秦始皇便下令將其雕刻為傳國玉璽,以供後世流傳,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秦朝覆滅的太快,而玉璽的下落也是說法不一,有的說是項羽將玉璽藏起導致和氏璧失傳,有的說是在朝代更迭中到元朝末年時,朱元璋沒有找到玉璽,和氏璧因此下落成迷。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作為帝王陵墓中的隨葬品多數都是稀世珍寶,為了展現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秦始皇將和氏璧作為隨葬品埋入皇陵,因此只要挖開始皇陵就能找到和氏璧。

對於和氏璧的下落你是否有其他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4樓:子衿悅史

目前關於和氏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作為隨葬品埋在秦始皇陵了,另一種說法是項羽火燒咸陽時遺失了。

5樓:無厭

和氏璧被秦始皇作為傳國玉璽,丞相李斯用小篆刻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6樓:豬豬豬豬露

連曾經存在過的巨大國家都在歷史程序中深埋土裡,更何況一塊小小的玉,也許是被皇親貴族拿來陪葬了吧

7樓:

雖說在當時和氏璧受到追崇,但它也僅僅是一塊玉,在動亂的年代都只想活命誰還去管一塊玉。

8樓:南水之北

歷史上類似和氏璧這樣下落不明的寶物有很多,有很多猜測但都無法證明。

9樓:牛奶咖啡

一種說法是被項羽奪走,另一種說法是被當做殉葬品放進了秦始皇陵。

10樓:刀痴劍狂

怕是有可能現在藏在始皇陵裡,畢竟最後統一六國的是秦。

11樓:餓不死先生

這件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被項羽藏起來了,更多的說是被秦始皇做成了玉璽

12樓:貓der薛丁格

戰亂年代中幾經動盪,有可能已經被某些人毀掉了

完璧歸趙中藺相如是怎樣從秦王手上拿到和氏璧的

13樓:

用欺騙的方式,巧妙地要回了和氏璧。藺相如說壁有瑕,要指給秦王看,到手後以死相逼就把和氏璧帶回去了。完璧歸趙的故事情節如下: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乙個乙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妃子們去看。

藺相如乙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乙個計策。

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和氏璧"有瑕疵,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麼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

趙王聽了我的勸告 藺相如,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

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

「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

「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

」秦王本不想這樣做,但見藺相如態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麼辦吧!

」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裡。叫乙個手下人打扮成乙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後,秦王見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也沒有為難他,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

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現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完璧歸趙」的真正贏家是秦國

藺相如智鬥秦王,和氏璧有驚無傷。這段故事就是我們常說的「完璧歸趙」。

很長時間以來,大家一直在讚揚藺相如的外交成果,但對於秦昭王為什麼要和氏璧這個問題卻有所忽略。秦昭王是乙個有雄才大略的國王,在位半個多世紀,開疆拓土,銳意進取,一直致力於擴大秦國的版圖,從來都是他占領別人的城池,從來沒有過他將自己的城池拱手相送的先例。同時,秦昭王幾乎沒有聲色犬馬的愛好,對於所謂的玉器古玩也從來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

這次他為什麼一反常態,要用15座貨真價實的城池來換取一塊無用的和氏璧呢?

顯然,這是秦王給趙王出的一道政治思考題,明眼人一看就應該知道這其實是在挑逗趙國,為的就是考驗一下趙國對於秦國的政治態度。如果你趙國不予理睬,說明趙國底氣比較足,實力比較強,領導人鬥爭意志比較堅定,那秦國就應該對趙國避讓三分了。反之,如果我這道思考題給你趙國帶來了困擾,那就說明趙國對於秦國心存畏懼,趙國的領導人已經未戰先怯,這將成為秦國制訂未來外交政策的重要參考。

那麼,秦昭王測試的結果如何呢?

那就是,你趙國對於我秦國的要求,根本沒有拒絕的勇氣。我想要和氏璧,你趙國不是乖乖地送來了嗎?並且,藺相如所謂的一番痛斥,更是給秦王提供了明確的印證。

藺相如在不經意中洩露了什麼秘密呢?

藺相如曾經義正詞嚴地痛斥秦昭王,你的使者到了趙國,傳達了你想以城池換和氏璧,這個資訊在趙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之後,趙國內部如何恐懼,趙王如何低姿態等,都被藺相如一五一十地透露了出來。這些對於秦昭王來說已經足夠,測試的目的也已達到。

由此,他已能充分斷定,趙國內心對於秦國充滿了恐懼。沒有了趙武靈王的趙國已經是紙老虎。

這番測試,表面上看秦昭王被藺相如搶白了一番,特別沒有面子,但事實上,秦昭王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他通過趙國的反應,已經巧妙地測試出趙國對於秦國的態度。與此相比,藺相如所謂的怒髮衝冠,所謂的慷慨激昂,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第二年,在趙國還陶醉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虛幻勝利之中時,秦國的軍隊就過來了。西元前281年,秦攻趙,拿下了石城(今河南林州東南);西元前280年,秦再攻趙,殺兩萬人,攻陷代郡(今河北張家口蔚縣)。這些都是發生在完璧歸趙之後不久的事情,而在完璧歸趙之前,秦趙之間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更不用說秦國攻取趙國城池的重大事件了。

完璧歸趙意思,完璧歸趙意思

完 完整無缺 璧 古代一種扁圓形的 中間有孔的玉器 趙 趙國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國送回趙國。後來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本人。看了那麼多的回答,竟然沒有乙個採納,我想你要等的人遲遲未來,對吧?咦?我為什麼要說這種話呢?哦!對!我就是你要等的人!完璧歸趙,這麼簡單的成語需要花這麼多財富值麼?...

成語完璧歸趙是什麼意思,成語完璧歸趙完璧歸趙主要講了乙個什麼故事

完璧歸趙成語,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缺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出自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完璧歸趙 拼音 w n b gu zh o 解釋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出處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城入趙而璧留秦 城不入...

完璧歸趙縮寫,完璧歸趙縮寫300字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

簡述藺相如完璧歸趙,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簡潔點概括

趙惠王得到了一塊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王讓藺相如帶和氏璧去,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 趙王擔...

完璧歸趙的故事,完璧歸趙的故事梗概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楚國原先丟失的一塊名貴寶玉 和氏璧 這件事情讓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 和氏璧 趙王看了信,心裡想 秦王一向是只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麼大方?要是不答應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 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