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時北元政權在做什麼,他們為何沒有趁機南下

時間 2022-01-14 01:53:11

1樓:野比喜歡說時事

北元政權此時正在為了可汗的位置打的頭破血流。

靖難之役打了四年,非常的慘烈。而之所以北元政權沒有趁機攻打,主要是因為分身乏力。

靖難之役發生的時間是公元1399到公元1402年。這個時間段的北元政權正在互相鬥爭,因為**家族當時被朱元璋打出了中原,但是對於蒙古各個部族的控制早就衰落,所以,他們正在忙著互相傷害。這期間很多的蒙古部落宣布自己要獨立,在1402年的時候布里牙特·烏格齊才殺了孛兒只斤·額勒伯克,立了孛兒只斤·坤帖木兒為新的可汗。

可是他們剛剛穩定下局面,朱棣那邊也接近尾聲了。

所以,靖難之役的那段時間,他們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精力來進攻明朝。自然也就錯過了這個最好的機會。

而當他們揮軍南下的時候,明朝早就更新換代了,朱棣已經去世,朱高熾和朱瞻基相繼去世,只剩下了昏聵的朱祁鎮。所以,土木堡之變的時候,北元政權俘虜了朱祁鎮,也差一點導致明朝的覆滅。好在後來朱祁鈺上位,挽救了敗局。

在這之後,北元也失去了捲土重來的機會。因為1499年土木堡之變之後,1453年就和明朝議和了。到了1455年的時候,北元政權還沒有安穩兩年,沒有開始好好的修生養息,就又爆發了叛亂。

到了1470年才被延達漢中興了一段時間。可惜的是,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進攻明朝了。

總的來說,如果北元政權沒有內亂,是有機會的。可惜的是,之前的**家族本身已經得罪了很多的蒙古部族,想要重新恢復草原霸主的地位很難,所以,只能先內戰穩定內部了。

2樓:六七六七

朱棣把靖難之役持續了四年,北方的蒙古族並沒有趁虛而入。主要是因為此時北方政權內亂,根本沒有什麼精力南下攻明。

3樓:烟花花落落地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一直都對北元政權進行鎮壓,北元已經翻不起太大的風浪。靖難之役的時候北元正處在內鬥之中,完全無暇顧及中原發生的事情,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南下攪局。

4樓:匿名使用者

北元政權內部一直在為了爭奪「可汗之位」而在不斷地互相廝殺,所以沒有機會南下。

5樓:戀綸vs布草

當時的北元國正在內鬥,為了爭奪皇帝的寶座,所以他們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南下,爭奪地盤

6樓:書谷之

直到靖難之役接近尾聲的時候。這時候北元政權依然在為了爭奪可汗之位在不斷的互相廝殺。自然也就不可能趁機南下。

靖難之役時,蒙古人在幹嘛,為什麼不趁機南下呢?

7樓:星期一中年

當時的蒙古正處於內亂階段,讓本就被朱元璋數次北伐導致實力嚴重下降的游牧民族,根本就沒有實力南下。

8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當時蒙古人被趕到漠北草原,靖難之役的時候,蒙古已經沒有實力南下攻打明朝。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們的殘餘勢力已經被消滅了,剩下的人沒有南下的實力。

10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蒙古人在努力恢復實力,畢竟是被明朝打殘了的;因為朱棣一直在防範著他們的,他們沒有機會南下。

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為何沒有蒙古人起兵南下?

11樓:職場天明

朱元璋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把蒙古人趕回到草原。朱元璋還多次派軍隊打擊北元的殘餘勢力,經過多次的打擊,蒙古人已經潰不成軍。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雖然明朝的內部發生了很大的混亂。但是那個時候,蒙古人根本就沒有實力在攻打中原王朝,他們能夠保護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根本沒有什麼實力。而且當時邊境除了朱棣之外,還有寧王鎮守,明朝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

殘餘了北元勢力根本就不是明朝人的對手,他們來了也是自取滅亡。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英雄,千百年來也指出了成吉思汗這麼乙個能夠統一草原各個部落的人。蒙古人統一了內部之後,才有實力向外部發展,最後才把宋朝滅亡成立了元朝。而當時的明朝推翻元朝的統治之後,蒙古內部已經四分五裂,各個部落還相互為戰,根本就沒有心思來攻打明朝。

朱棣地方勢力和**勢力對戰的時候,也不是傾巢而動。他們都在各自的重要關口留下了兵力,就是為了防止蒙古人進攻自己的地盤兒。而且明朝還有其他的藩王能夠幫助明王朝守住邊境。

藩王手裡都有不少的兵力足以抵抗蒙古人的進攻。蒙古人根本就沒有機會戰勝明朝,他們來了也會無功而返。

當時的蒙古人已經被明朝人打怕了。藍玉好幾次都已經打到了蒙古人的大本營,還把蒙古部落領袖的王妃給俘虜了。當時俘虜的蒙古人有幾百萬之多,朱元璋為他們的去處還專門制定的政策。

讓他們生活在中中原地區,和漢人進行融合。所以當時的蒙古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沒有實力進攻明朝。

12樓:虛鯤竟然用籃球

因為蒙古的兀良哈部是支援朱棣的,再加上蒙古各部分崩離析,他們只是對明朝邊境進行騷擾,並未有多大的動靜,等到朱棣登基之後,便騰出手來北伐,將他們掃出大明的國土。朱棣的封地在北平,朱元璋看重了朱棣的將才,才將朱棣安排在此處,看守明朝的國門。

朱棣在北平待了二十年,如果蒙古那邊的人馬趁著朱棣造反南下,朱棣保證死無葬身之地。朱棣不可能沒有想到這樣的後果,不過朱棣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蒙古有「兀良哈三衛」,一直被寧王掌管著,朱棣先是打敗了寧王,從此兀良哈三衛就落入了朱棣的手中。

也就是說,蒙古的兀良哈部已經為朱棣所用,只要蒙古的力量有一方是向著朱棣的,朱棣便可安心地造反。兀良哈部還為朱棣立了很多戰功,這也說明了朱棣在北平二十年不是毫無建樹,他一直在為有朝一日造反做準備。

蒙古沒有趁機南下,還得益於朱元璋先前對蒙古的威懾。朱元璋在位期間曾經進攻了蒙元八次,每一次都能打得蒙元落荒而逃,明軍滿載而歸。其中著名的「捕魚兒海之戰」就能說明問題,史書記載:

烏薩哈爾汗的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印章、圖書、兵器、車輛等等,都被明軍俘獲!

這蒙元可是損失慘重啊,而且最主要的是經過這場戰役之後,蒙古各部已經不聽蒙元的號令,變成了一盤散沙,各管各的這樣就決定了蒙古只能搞些小動作,對明朝造不成很大的威脅。有些部落趁機南下,不過等到朱棣靖難結束之後,就能夠抽出手來北伐,從而將這種威脅扼殺。

13樓:最愛彩虹糖

朱棣在燕京經營多年,長期和蒙古人打交道,關係可能不一般,或者有什麼協定,所以沒有起兵南下。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北元是否滅亡了,蒙古人在幹啥?

14樓:牧馬人

朱棣在發動靖難之意的時候,而北元他們的內部也發生了一些爭鬥,他們自己為的皇位也在發生激烈的對抗當中,所以根本就沒有精力來攻打明朝的領土。

15樓:教育導師張老師

當時的北元並沒有滅亡,而蒙古人是在看戲,因為他們並不想摻和到這場戰爭之中。

16樓:懂金融的萬老師

那個時候北元確實是滅亡了,但蒙古人是自己統治的,所以並沒有受這些影響。

17樓:希望可以重來

當時朱棣發動了大型戰爭,北元幾乎滅亡,當時的蒙古人也在極力的對抗朱棣,但是又夾在中間。

18樓:菌笑笑

蒙古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也趁機南下,不過因為當時蒙古的實力有限,所以朱棣輕鬆就化解了,只搶了一點財寶就走了。

19樓:雲夢淺藍

蒙古的兀良哈部成了朱棣手中最精銳的騎兵,為朱棣立下了赫赫戰功。因 朱棣多年經營北疆的結果,所以他才有膽量,敢以一地之力,挑戰整個大明,不但支援住了,反而還敢長途奇襲南京,占領南京。

明朝初年靖難之役內亂時,元朝殘部為什麼不南下偷襲

20樓:自由仙

偷襲誰,按地理位置來說,他們能偷襲的只有朱棣吧,畢竟朱棣在北方,先不說朱棣自己和蒙古打了這麼久不會沒有防備,而且蒙古對他也十分懼怕。

就按正常來講,靖難之役這一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朱棣都是處於下風的,而且若非朱允炆自己作死不斷,朱棣都沒什麼贏的機會。

估計就蒙古殘餘來說,這個時候偷襲朱棣,實際是在幫助朱允炆迅速平亂,讓明朝的亂局更快得到安定,但對於他們來說,明朝自然是越亂越好,自己打自己越久越好。這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元朝亡國後,為什麼百萬雄兵不趁「靖難之役」打回北京?

21樓:

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統治。元順帝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以及一幫大臣,逃回了草原。雖然元朝滅亡,但是退回草原的北元尚有百萬雄兵。

那麼,為何他們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其中原因是他們有苦說不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其中的歷史真相。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在元順帝逃回草原後北元的軍事實力:「不下百萬之眾,裝備尚稱精良,又有擴廓帖木兒等名將」。正是鑑於此,明太祖朱元璋對北元的威脅憂心忡忡,為此他不惜代價對北元發動了八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對北元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特別是是在公元1388年爆發的「捕魚兒海之役」,堪稱元朝版的靖康之恥,北元主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除殘元主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遁去外,明軍俘獲了他的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120餘人,大臣3000餘人,士兵7萬人。隨後,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及其子天保奴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所殺。

捕魚兒海戰役是北元貴族遭到的最大的失敗,不僅北元損失了十幾萬軍隊,而且自脫古思帖木兒死,蒙古內部就開始陷入了連綿不斷的內訌之中,其間雖然有過幾次統一,但對明朝始終未能構成傾覆性威脅。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打了四年,雙方幾十萬大軍打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此時明朝內訌,按理說是北元南下打回北京的大好時機,但是北元卻按兵不動,難道他們腦袋秀逗了嗎?

顯然不是,不是北元不想,而是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如上文所說的在明太祖朱元璋八次伐元之後,北元內部已經分崩離析,無力組織兵力,趁機南下打回北京,重新奪回天下。

靖難之役的結局是老謀深算的朱棣攻入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成了失蹤兒童,朱棣登基成了永樂皇帝。北元錯過了奪回天下的最好時機,隨後北元出現了幾個強人,統一了各部,逐漸形成了瓦剌和韃靼兩股勢力。雖然明成祖朱棣和正德皇帝都御駕親征瓦剌和韃靼,沉重打擊了他們,但始終沒有將其徹底消滅,最後還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

後來的「土木堡之變」,明軍大敗,明朝國力由盛轉衰,一蹶不振,從此走向了末路!

可以說北元一直都是明朝的心腹之患,恰巧在明朝爆發「靖難之役」內訌時,退居草原的蒙古人自己也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無力南下,否則明朝很有可能就玩完了。

為什麼北元沒有趁靖難之役打回來

求靖難之役中,朱棣勝利之原因,靖難之役最終燕王朱棣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朱棣16歲開始上戰場,積累了大量的軍事經驗,身邊還有道衍謀劃,不得不說的是朱棣的運氣也是相當的好 第一 朱允炆 建文帝 太優柔寡斷,有婦女之仁,下令打仗都不許殺敵方大帥朱棣。第二 朱允炆的手下幾乎全是書呆子,這也得怪他爺爺朱元璋,把精兵良將都幾乎殺盡了,留下乙個耿炳文 防守能力很強 一批書呆子有何用...

為什麼會發生「靖難之役」呢,靖難之役為什麼會成功?

公元1402年4月1日。大明官軍將帥及眾幕僚立於樓子鎮大箭樓之上。春光燦爛,原野中的隋唐大運河自西向東緩緩而流,如一條玉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樓下大明官軍正埋鍋造飯,樓上大明官軍將帥幕僚指點談笑。樓子鎮北百丈許,數杆 燕 靖難 清君側 大旗,立於燕軍軍中。風起,風中軍旗飄揚。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這...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在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了呢

靖難之役之後,朱莉的大將軍攻破了京中,燕王成功篡位,登機成功,成為了明太祖,那麼建文帝到底去 了呢?有人說,因為戰亂的原因導致戰爭失敗,建文帝死於了戰爭之中,屍骨無存。拘史料記載,因為發生戰亂之後,通過這個經難之役之後,朱棣發現宮中起了大火,等到他想要去宮中救火的時候,發現火勢已經蔓延的非常大,來不...

明代靖難之役的「靖難」是什麼意思

靖難 的意思 靖 指平息,掃平,清除。靖難 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 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他在 皇明祖訓 中說 朝無正臣,內有姦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譯文 朝中沒有正直的大臣,其中有亂臣賊子,必須發兵討伐,將皇帝身邊的亂臣賊子清理乾...

靖難之役時,如果馬皇后還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自然不敢造反,朱棣對於馬皇后的感情還是非常深厚的,在加上馬皇后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就連朱元璋都十分尊敬,更別說朱棣了 假如真的是這樣,朱棣是不敢造反的,畢竟馬皇后對他有救命之恩,朱棣是很尊重馬皇后的。不敢,馬皇后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她在朝堂上可以說是德高望重,就算是朱元璋也要敬她三分,朱棣自然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