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是基本粒子嗎,什麼是基本粒子?

時間 2022-10-26 17:55:32

1樓:熱狗已存在

基本粒子 英語名稱:elementary particle 所謂基本粒子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單元。

原子核不是

根據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為強子、輕子和傳播子三大類。

強子就是是所有參與強力作用的粒子的總稱。它們由夸克組成,已發現的夸克有五種,它們是: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

理論預言還有第六種夸克存在,已命名為頂夸克,但目前尚未發現。現有粒子中絕大部分是強子,質子、中子、π介子等都屬於強子。(另外還發現反物質,有著名的反夸克,正在研究中,如若反物質假說成立,應該還存在另外的反粒子,甚至可能有反地球,反宇宙)

輕子就是只參與弱力、電磁力和引力作用,而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的總稱。輕子共有六種,包括電子、電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電子、μ子和τ子是帶電的,所有的中微子都不帶電;τ子是1975年發現的重要粒子,不參與強作用,屬於輕子,但是它的質量很重,是電子的3600倍,質子的1.

8倍,因此又叫重輕子。

傳播子也屬於基本粒子。傳遞強作用的膠子共有8種,1979年在三噴注現象中被間接發現,它們可以組成膠子球,但至今尚未被直接觀測到。傳遞弱作用的w+,w-和z0。

中間玻色子是1983年發現的,非常重,是質子的80一90倍。

2樓:聖獵

貌似不是.原子核是由兩種基本粒子: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關於基本粒子的概念詳見

什麼是基本粒子?

3樓:張嘉年

粒子物理學中,基本粒子(英語:elementary particle)是組成物質最基本的單位。目前在標準模型理論的架構下,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為費公尺子(包含夸克和輕子)以及玻色子(包含規範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也稱傳播子)。

由兩個或更多基本粒子所組成的則稱作復合粒子(如中子、質子、和介子)。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由原子所組成。過去原子被認為是基本粒子,原子這個詞來自古希臘語中「不可切分的」。之後,原子核被發現是由質子和中子所構成。

20世紀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質子、中子、電子、光子和各種介子,這是當時人類所能探測的最小粒子。隨著實驗和量子場論的進展,發現質子、中子、介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和膠子所組成。同時人類也陸續發現了性質和電子類似的一系列輕子,還有性質和光子、膠子類似的一系列規範玻色子。

這些都是現代的物理學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次原子粒子),分類如下:

費公尺子基本費公尺子分為 2 類:夸克和輕子。

夸克目前的實驗顯示共存在6種夸克,和他們各自的反粒子。這6種夸克又可分為3「代」。他們是

第一代:u(上夸克) d(下夸克)

第二代:s(奇異夸克) c(粲夸克)

第三代:b(底夸克) t(頂夸克)

它們的質量關係(見上圖)。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他們之所以未能被早期的科學家發現,原因是夸克決不會單獨存在(頂夸克例外,但是頂夸克太重了而衰變又太快,早期的實驗無法製造)。他們總是成對地構成介子(見下圖),或者3個一起構成質子和中子這一類的重子(見下圖)。

這種現象稱為夸克禁閉理論。這就是為什麼早期科學家誤以為介子和重子是基本粒子。

輕子共存在6種輕子和他們各自的反粒子。其中3種是電子和與它性質相似的重電子。而這三種各有乙個相伴的中微子。他們也可以分為三代:

第一代:(電子) (電中微子)

第二代:(μ子)(μ中微子)

第三代:(濤子) (τ中微子)

請點選輸入**描述

玻色子玻色子是依隨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自旋為整數的粒子。

規範玻色子

這是一類在粒子之間起媒介作用、傳遞相互作用的粒子。之所以它們稱為「規範玻色子」,是因為它們與基本粒子的理論楊-公尺爾斯規範場理論有很密切的關係。

自然界一共存在四種相互作用,因此也可以把規範玻色子分成四類。

引力相互作用:引力子(尚惟理論性)

電磁相互作用:光子

弱相互作用(使粒子衰變的相互作用):w及z玻色子,共有3種:w+,w-,z0

強相互作用(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膠子

粒子物理學已經證明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於宇宙早期能量極高時的同一種相互作用,稱為「弱電相互作用」。有很多粒子物理學家猜想在更早期宇宙更高能量(蒲朗克尺度)時很可能這四種相互作用全都是統一的,這種理論稱為"萬有理論"。但是目前因為加速器能夠達到的能量相對蒲朗克尺度仍然非常的低,所以很難驗證。

而大統一理論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超弦理論。

蒲朗克尺度粒子

膠子膠子是強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帶有色與反色並由於色緊閉而從未被探測器觀察到過。不過,像單個的夸克一樣,它們產生強子噴注。在高能態環境下電子與正電子的對滅有時產生三個噴注:

乙個夸克,乙個反夸克和乙個膠子是最先證明膠子存在的證據。

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具有質量的玻色子,沒有自旋,不帶電荷,非常不穩定,在生成後會立刻衰變。在標準模型預言的61種基本粒子中,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被實驗證實的粒子。

圖中+-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負電磁資訊單位-量子位元(qubit)

(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萬物源圖於位元 it from bit

量子資訊研究興盛後,此概念昇華為,萬物源於量子位元)

注:位元即位元

什麼是基本粒子?

4樓:科普中國

1981年9月8日,日本第乙個獲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湯川秀樹逝世。1934年10月,他發現了介子——一種基本粒子。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基本粒子。

人們常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來比喻芝麻之小。可是,在物質的微觀世界裡,芝麻卻簡直大得無法比擬。芝麻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細胞又由無數個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

20世紀初,人們發現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說,乙個原子像一座10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

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

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起初,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光子、質子、中子四種。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

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雲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1974年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為首的實驗小組,發現一種新的重光子,命名為j粒子。在1979年,丁肇中再接再厲,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重要的基本粒子——膠子。

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近300種,而且還在不斷發現之中。

在基本粒子的家族中,要算質子和中子比較大,它們的直徑約為十萬億分之一厘公尺。別的基本粒子,就要小得多了。例如,1836個電子的總質量只相當於乙個質子;而乙個中微子或反中微子,只有乙個電子質量的萬分之一。

有趣的是,光子的靜止質量竟等於零。質量最大的是超子,超過質子質量的340倍,所以叫做「超子」。不過,超子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活」一百億分之一秒。

介子的名稱**也很有趣,就是說它的質量是介於電子和質子間的基本粒子。介子的「兄弟」很多,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有的不帶電,它也有打進原子核,引起核反應的本領。

人們還發現,這些基本粒子,竟能互相變來變去。就拿電子和正電子來說,它倆長得一樣大,質量也一樣,帶著同樣多的電荷——只是電荷的正負相反。它倆遇在一起,可以變成兩個光子。

當反質子和質子相接近時,兩者都會喪失電荷變成中性的反中子。1960年3月,我國物理學家王淦昌教授在第九屆國際髙能物理學會議上,報告了他發現的新的基本粒子——反西格馬負超子。這種負超子可以衰變成乙個反中子和乙個帶正電的介子。

這就是說,這些原子世界的小「居民」彼此間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相互聯絡、變化著的。

基本粒子,是不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了呢?其實,真正的「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任何「基本」粒子都還可以一分為二。

現在,人們提出了許多關於基本粒子的理論。如我國科學工作者提出了層子模型、日本著名物理學家阪田昌一提出了「阪田模型」等。

儘管原子世界的「居民們」是那麼微小,那麼難以捉摸,然而高能物理工作者正在繼續探索,努力揭開微觀世界的種種奧秘。

5樓:張嘉年

基本粒子詳細**分析如下:

理論上最小的基本粒子是:蒲朗克(尺度)粒子(直徑10^-33公分),但目前尚未發現

蒲朗克(尺度)粒子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61種基本粒子,尚差1種重(引)粒子未發現

粒子物理學中,基本粒子(英語:elementary particle)是組成物質最基本的單位。目前在標準模型理論的架構下,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為費公尺子(包含夸克和輕子)以及玻色子(包含規範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也稱傳播子)。

由兩個或更多基本粒子所組成的則稱作復合粒子(如中子、質子、和介子)。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由原子所組成。過去原子被認為是基本粒子,原子這個詞來自古希臘語中「不可切分的」。之後,原子核被發現是由質子和中子所構成。

20世紀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質子、中子、電子、光子和各種介子,這是當時人類所能探測的最小粒子。隨著實驗和量子場論的進展,發現質子、中子、介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和膠子所組成。同時人類也陸續發現了性質和電子類似的一系列輕子,還有性質和光子、膠子類似的一系列規範玻色子。

這些都是現代的物理學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次原子粒子),分類如下:

費公尺子基本費公尺子分為 2 類:夸克和輕子。

夸克目前的實驗顯示共存在6種夸克,和他們各自的反粒子。這6種夸克又可分為3「代」。他們是

第一代:u(上夸克) d(下夸克)

第二代:s(奇異夸克) c(粲夸克)

第三代:b(底夸克) t(頂夸克)

它們的質量關係(見上圖)。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他們之所以未能被早期的科學家發現,原因是夸克決不會單獨存在(頂夸克例外,但是頂夸克太重了而衰變又太快,早期的實驗無法製造)。他們總是成對地構成介子(見下圖),或者3個一起構成質子和中子這一類的重子(見下圖)。

這種現象稱為夸克禁閉理論。這就是為什麼早期科學家誤以為介子和重子是基本粒子。

輕子共存在6種輕子和他們各自的反粒子。其中3種是電子和與它性質相似的重電子。而這三種各有乙個相伴的中微子。他們也可以分為三代:

第一代:(電子) (電中微子)

第二代:(μ子)(μ中微子)

第三代:(濤子) (τ中微子)

請點選輸入**描述

玻色子玻色子是依隨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自旋為整數的粒子。

規範玻色子

這是一類在粒子之間起媒介作用、傳遞相互作用的粒子。之所以它們稱為「規範玻色子」,是因為它們與基本粒子的理論楊-公尺爾斯規範場理論有很密切的關係。

自然界一共存在四種相互作用,因此也可以把規範玻色子分成四類。

引力相互作用:引力子(尚惟理論性)

電磁相互作用:光子

弱相互作用(使粒子衰變的相互作用):w及z玻色子,共有3種:w+,w-,z0

強相互作用(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膠子

粒子物理學已經證明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於宇宙早期能量極高時的同一種相互作用,稱為「弱電相互作用」。有很多粒子物理學家猜想在更早期宇宙更高能量(蒲朗克尺度)時很可能這四種相互作用全都是統一的,這種理論稱為"萬有理論"。但是目前因為加速器能夠達到的能量相對蒲朗克尺度仍然非常的低,所以很難驗證。

而大統一理論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超弦理論。

蒲朗克(尺度)粒子

膠子膠子是強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帶有色與反色並由於色緊閉而從未被探測器觀察到過。不過,像單個的夸克一樣,它們產生強子噴注。在高能態環境下電子與正電子的對滅有時產生三個噴注:

乙個夸克,乙個反夸克和乙個膠子是最先證明膠子存在的證據。

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具有質量的玻色子,沒有自旋,不帶電荷,非常不穩定,在生成後會立刻衰變。在標準模型預言的61種基本粒子中,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被實驗證實的粒子。

圖中+-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負電磁資訊單位-量子位元(qubit)

(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萬物源圖於位元 it from bit

量子資訊研究興盛後,此概念昇華為,萬物源於量子位元)

注:位元即位元

原子中電子是怎樣繞著原子核運動的

原子中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是以概率波電子雲的方式出現在殼層軌域的某處,電子雲濃密的地方出現電子概率最大。原子核外電子運動及位置的狄拉克方程 一,i t c p mc2 二,i t r,t i c mc2 r,t 為四維自旋矩陣含e e 三i t a mc2 a 找到e 機率 a ai t b mc2 ...

原子核外的電子環繞造成原子的 表面 那麼是什麼環繞著夸克造成質子的 表面 呢

取出盒子開啟之後,裡面又是乙個更小的盒子.就這樣,開啟一盒.可是,物理學家認為在 夸克 的第三代裡缺少了乙個夸克,這就是後來發現的頂夸克.這是1994年4月的事了.現在的問題是,物質的最小結構是 夸克 嗎?今天沒有一位物理學家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對 夸克 還沒有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像當年對原子核...

在原子中,電子繞原子核移動時,速度是多少 是光速,還是

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速度是小於光速的,不可能大等於光速.以s電子為例,s電子是軌道為圓形的電子.其它的諸如p電子 d電子 f電子還要計算其軌道角動量引起的能量,較為複雜 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求出乙個最大速度,只要最大速度小於光速,那麼,其它的速度也就小於光速了.對於氫原子,其核外電子的能量e eo ...

已知「C 13」是指原子核內含質子 中子的碳原子,則

由分析已推出 he 3 中的3也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 氦的核電荷數是2即質子數為2,所以中子數 3 2 1,所以原子核內含有2個質子,1個中子 故選b 已知 碳 13 13c 是指原子核內含有6個質子,7個中子的碳原子,則 3he 所指的氨原子,核 3he裡有2個質子,1個中子,核外有3個電子 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