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光學顯微鏡的結構是怎樣的呀

時間 2022-05-01 01:26:46

1樓:

光學顯微鏡的組成結構

光學顯微鏡一般由載物台、聚光照明系統、物鏡,目鏡和調焦機構組成。載物台用於承放被觀察的物體。利用調焦旋鈕可以驅動調焦機構,使載物台作粗調和微調的公升降運動,使被觀察物體調焦清晰成象。

它的上層可以在水平面內沿作精密移動和轉動,一般都把被觀察的部位調放到視場中心。

聚光照明系統由燈源和聚光鏡構成,聚光鏡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觀察的部位。照明燈的光譜特性必須與顯微鏡的接收器的工作波段相適應。

物鏡位於被觀察物體附近,是實現第一級放大的鏡頭。在物鏡轉換器上同時裝著幾個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鏡,轉動轉換器就可讓不同倍率的物鏡進入工作光路,物鏡的放大倍率通常為5~100倍。

物鏡是顯微鏡中對成象質量優劣起決定性作用的光學元件。常用的有能對兩種顏色的光線校正色差的消色差物鏡;質量更高的還有能對三種色光校正色差的復消色差物鏡;能保證物鏡的整個像面為平面,以提高視場邊緣成像質量的平像場物鏡。高倍物鏡中多採用浸液物鏡,即在物鏡的下表面和標本片的上表面之間填充折射率為1.

5左右的液體,它能顯著的提高顯微觀察的解析度。

目鏡是位於人眼附近實現第二級放大的鏡頭,鏡放大倍率通常為5~20倍。按照所能看到的視場大小,目鏡可分為視場較小的普通目鏡,和視場較大的大視場目鏡(或稱廣角目鏡)兩類。

載物台和物鏡兩者必須能沿物鏡光軸方向作相對運動以實現調焦,獲得清晰的影象。用高倍物鏡工作時,容許的調焦範圍往往小於微公尺,所以顯微鏡必須具備極為精密的微動調焦機構。

顯微鏡放大倍率的極限即有效放大倍率,顯微鏡的解析度是指能被顯微鏡清晰區分的兩個物點的最小間距。解析度和放大倍率是兩個不同的但又互有聯絡的概念。

當選用的物鏡數值孔徑不夠大,即解析度不夠高時,顯微鏡不能分清物體的微細結構,此時即使過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乙個輪廓雖大但細節不清的影象,稱為無效放大倍率。反之如果解析度已滿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則顯微鏡雖已具備分辨的能力,但因影象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視見。所以為了充分發揮顯微鏡的分辨能力,應使數值孔徑與顯微鏡總放大倍率合理匹配。

聚光照明系統是對顯微鏡成像效能有較大影響,但又是易於被使用者忽視的環節。它的功能是提供亮度足夠且均勻的物面照明。聚光鏡發來的光束應能保證充滿物鏡孔徑角,否則就不能充分利用物鏡所能達到的最高解析度。

為此目的,在聚光鏡中設有類似照相物鏡中的 ,可以調節開孔大小的可變孔徑光闌,用來調節照明光束孔徑,以與物鏡孔徑角匹配。

改變照明方式,可以獲得亮背景上的暗物點(稱亮視場照明)或暗背景上的亮物點(稱暗視場照明)等不同的觀察方式,以便在不同情況下更好地發現和觀察微細結構。

2樓:123來不及

顯微鏡是幹什麼用的?是看微小的物體的。所以,根據它的功能,就能知道結構了。

看:目鏡(對著人眼的鏡頭)、物鏡(對著物體的鏡頭)鏡筒(連線兩個鏡頭的部分)、粗、細準焦螺旋(用來公升降鏡頭,調節焦距,看清物體)其他輔助:反光鏡、遮光器,都是用來幫助調整視野中能有適當的亮度來保證能看到物體

臺:載物台,上有通光孔,玻片夾。被看的物體放在載玻片上,載玻片放在載物台上,正對著通光孔。

3樓:

光學顯微鏡包括鏡筒、鏡臂、鏡柱、鏡座、目鏡、物鏡、載物台、壓片夾、通光孔、光圈、反光鏡、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等結構

4樓:桑榆啦啦

在生物課本上有啊

目鏡,物鏡,鏡筒,反光鏡,遮光器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光學系統:目鏡,物鏡,聚光鏡,光闌 三目的會有適配鏡

機械裝置:鏡筒,鏡柱,載物台,粗微調焦,鏡座

光源:電光源

誰可以提供一張普通光學顯微鏡結構圖?

6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這個成不成,這裡插**的話解析度太低

7樓:匿名使用者

亞顯微,光學顯微鏡,顯微鏡分別能看得到的細胞結構是什麼?

8樓:花花

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是亞顯微結構,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是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遠遠大於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只能看到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極少數細胞器(葉綠體、染色後的線粒體)還有染色後的染色體等,而電子顯微鏡可觀察到細胞內的幾乎任何結構。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光學顯微鏡只能看到某些細胞結構,如細胞壁、葉綠體、染色後的染色體、線粒體、細胞核等,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器的內部結構以及象核醣體這樣較小的細胞器。總之,光學顯微鏡看到細胞的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亞顯微結構。

9樓:紫冰雨的季節

您好: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顯微結構,什麼是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是指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結構.

對於細胞來說:細胞壁、細胞核、內質網、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是可以直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外觀形狀的,屬於顯微結構;

注意只能看到細胞器的形狀,內部詳細結構是看不見的.比如葉綠體只能看到是綠色的橢圓形顆粒,裡面的基粒屬於亞顯微結構.

亞顯微結構是指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結構.

對於細胞來說:細胞膜、核醣體、各種膜結構,以及各種細胞器的內部詳細結構,屬於亞顯微結構.

所以,高倍鏡(是屬於光學顯微鏡,顯微結構)可以看到染色體.

而染色質是看不到的,要在電子顯微鏡下看的到.

染色質高度螺旋成為染色體,染色體經過鹼性染料染色後可以在高倍鏡下觀察到.

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歡迎追問o(∩_∩)o~

祝學習進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分別能看到細胞的什麼結構

10樓:欣

1、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綠色的植物還能看到葉綠體。

2、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液泡、細胞質,綠色植物還能看到葉綠體。

理論上講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更高,因此光學顯微鏡能看到的,電子顯微鏡都能。電壓足夠高的話,電鏡可以看到原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兩種都可以!區別是電子顯微鏡有顯示屏,更直觀!

12樓:匿名使用者

光學顯微鏡解析度較低,只可以看到細胞中相對較大、有色(或染色後有色)的細胞結構,如:染色體(用鹼性燃料染色後觀察)、細胞核及其中的核仁(折光性與細胞其他部位有差異可觀察)、葉綠體(內含有色素可觀察)、線粒體(健那綠染色後可觀察)、大液泡(通常含色素可觀察)。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結構稱為細胞的顯微結構。

電子顯微鏡解析度較高,可以看到細胞中的所有結構。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結構稱為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是什麼?

13樓:

光學部分:目鏡(眼睛觀察的地方)、物鏡(位於玻片上方,放大玻片)、反光鏡(用來對光)。其他部分:

鏡筒(目鏡與物鏡之間的空心圓柱體)、載物台(放置玻片的)、壓片夾(壓住玻片)、遮光器(調整光的覆蓋面)、粗準焦螺旋(調節物鏡與玻片的距離)、細準焦螺旋(調節物像的清晰度)、轉換器(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鏡臂、鏡座等。

14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幫得上忙

目鏡 放大物象

鏡筒 連線目鏡與物鏡

轉換器 調換物鏡

粗準焦螺旋 公升降鏡筒

細準焦螺旋 公升降鏡筒

鏡臂 連線

鏡柱 支援

物鏡 放大物象

載物台 放置玻片

通光孔 光線通過

壓片夾 固定玻片

反光鏡 反射光線

有誰知道光學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啊?

15樓:ai泡泡

(一)實驗時要把顯微鏡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鏡座應距桌沿6~7 cm左右。

(二) 開啟光源開關,調節光強到合適大小。

(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鏡頭正對載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鏡頭調節至距載物台1~2cm左右處,然後用左眼注視目鏡內,接著調節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徑光闌調至最大,使光線通過聚光器入射到鏡筒內,這時視野內呈明亮的狀態。

(四)將所要觀察的玻片放在載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觀察的部分位於通光孔的正**,然後用標本夾夾好載玻片。

(五)先用低倍鏡觀察(物鏡10x、目鏡10x)。觀察之前,先轉動粗動調焦手輪,使載物台上公升,物鏡逐漸接近式樣。然後,左眼注視目鏡內,同時右眼不要閉合(要養成睜開雙眼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習慣,以便在觀察的同時能用右眼看著繪圖),並轉動粗動調焦手輪,使載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轉換不同倍率的物鏡觀察試片時,要握著物鏡轉塔的側緣來轉動,不可握著物鏡來迴轉物鏡轉塔,以免光軸產生偏差。

(六)如果在視野內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實驗要求(物像偏離視野),可慢慢調節載物台移動手柄。調節時應注意玻片移動的方向與視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調節微動調焦手輪,直至物像清晰為止。

(七)如果進一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應在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將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中的物像範圍縮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顯微鏡,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基本齊焦,在用低倍物鏡觀察清晰時,換高倍物鏡應可以見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轉動微動調焦手輪進行調節。

(八)在轉換高倍物鏡並且看清物像之後,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孔徑光闌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線符合要求(一般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要稍變暗一些,所以需要調節光線強弱)。

(九)觀察完畢,應先將物鏡鏡頭從通光孔處移開,然後將孔徑光闌調至最大,再將載物台緩緩落下,並檢查零件有無損傷(特別要注意檢查物鏡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鏡頭紙擦淨)。

(十)拆目鏡及物鏡時,要先拆物鏡,再拆目鏡。裝目鏡及物鏡時恰好相反,要先裝目鏡,再裝物鏡。如此可避免灰塵落入顯微鏡中。

16樓:快樂的記憶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7樓:人在旅途

樓上只是介紹的生物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金相顯微鏡與其類似,但體式顯微鏡不同,相對也簡單,螢光及偏光顯微鏡要複雜些。

光學顯微鏡的組成結構

18樓:隆基儀器

結構:顯微鏡、萬向支架、相機、光源、顯示器這6大主要配件。

第二,把鏡頭安裝在萬向支架上面,安裝到有乙個圈的裡面,正好固定鏡頭,鏡頭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安裝的時候千萬要小心,然後再把相機安裝到鏡頭的上面,**有介面直徑插上就可以了,這一步是很重要的,千萬小小心。第三,支架和鏡頭安裝好以後然後把顯示器固定好,固定好以後,再把一些鏈結線連上這樣就可以了。

第四,如果把前面幾步完成以後如果覺得光線比較暗,你就可以把光源也安裝到上面,這樣就可以擁有足夠的光線觀察產品了。

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的學校概況,誰知道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的分校位址或輔導站位址和聯絡方式?

光明中醫函授大學在原衛生部長崔月犁 原中醫司司長呂炳奎等老領導 老前輩的主持下,寬進嚴出,先後招生數萬。這數萬學員大部分來自基層醫療單位,農村赤腳醫生,還有許多熱愛中醫而沒有機會深造的人員。這所學校沒花國家一分錢,先後為國家 為人民培養了數萬名優秀的中醫大夫。這些純正中醫理論培育出的中醫大夫,沒有辜...

誰知道原子是怎麼被發現的?現代的電子顯微鏡能觀察到原子嗎

聽說分析化學物質能夠清晰地看到物質的原子,對於失效分析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夠知道原因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據了解,能使原子成像的正是坐落在奈米所一樓的價值700萬元的場發射透射電鏡該顯微鏡解析度最高可達0.2奈米,只有最小氫原子直徑的2倍,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的三十萬分之一,從而可以從原子尺度上分析物質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