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做得很大,為什麼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做得十分大,而顯微鏡的物鏡十分小?

時間 2022-04-17 15:06:19

1樓:紫冰雨的季節

1.望遠鏡的最小分辨角與物鏡直徑成反比,也就是說物鏡口徑越大解析度越高,這是由光的衍射極限決定的;

2.天文望遠鏡的放大倍率是可變的,通常可用這個公式:物鏡焦距/目鏡焦距.

一般物鏡固定,目鏡可更換,目鏡焦距越短則放大倍率越高,還可以加巴洛鏡等裝置提高放大率.但不可無限提高放大倍率,物鏡大,是要匯聚更多的光,有利於發現暗弱天體;目鏡焦距小,是因為放大率公式:放大倍數=物鏡焦距/目鏡焦距,目鏡焦距小放大倍數就大,有利於觀察天體的細節.

2樓:匿名使用者

已經回答過了吧?

簡單的說,為什麼去沙漠,要帶很多水?因為沙漠缺水。

為什麼天文望遠鏡的物鏡一般都做的很大?因為對於天文望遠鏡來說,物鏡是比較明顯的瓶頸,制約了效能。

這裡有些**,裡面包含了你問的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下

其實在很多時候,特別是涉及到物理的方面,不少東西都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講究個平衡。

如果乙個東西是「越大越好」或者「越多越好」——那麼往往意味著它是處於缺乏的狀態。是有前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物鏡大,接收的光多,還有物鏡的焦距就大。因為放大倍數等於物鏡焦距除以目鏡焦距,所以物鏡大,放大倍數也會大

為什麼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做得十分大,而顯微鏡的物鏡十分小?

4樓:狂瑤宿雨

1、從亮度上講,

天文觀測

目標絕大多數亮度非常小,增大

物鏡尺寸可以增加

通光量,這樣觀測目標的成像亮度才足以被觀測。顯微鏡設有輔助照明光源

,做小了也不必擔心亮度。

2、從光學原理

上講,天文目標距離巨大,成像位置在一倍到兩倍焦距之間,且靠近焦點。因此,為了增大物鏡的成像尺寸,需要增大物鏡尺度,以保證可以加工出滿足精度的曲面。顯微鏡的物鏡成像處在兩倍焦距外,需要做小,以增加物鏡的表面曲率,也就是做短焦距。

如果用大尺寸物鏡,短焦距意味著物鏡厚薄變化過大,不易製造。

這樣的天文望遠鏡好嗎,天文望遠鏡什麼牌子的好?

望遠鏡在天文觀測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自然只要運動得體,在天文攝影中也能取得其他方式無可比擬的效果。最著名也是極端的例子,那就是哈勃,哈勃上天二十五年,利用2.4公尺的口徑和沒有大氣干擾的條件,以及可以長時間 的優勢,使得人類對星空的認知上了一大台階。當然,還拍攝了許多美輪美奐的 很大程度是為了取悅...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目鏡搭配的問題,天文望遠鏡目鏡搭配問題

看m42看成那樣就對了,一般的鏡子看什麼星雲都是黑白的,目鏡看行星可以選tmb 4公釐左右就行 看星雲推薦裕眾swa目鏡或者星特朗的pl32,pl40 關於系內八大行星,天海就算了吧,在土星以內的反而沒什麼太大要求。而關於深空天體本來顏色就不豐富,那些 不過是各個不同波段的望遠鏡 合成的。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尤其是天文望遠鏡都力求,望遠鏡的常識

望遠鏡的主要引數有 1 放大倍數 一般用目鏡視角與物鏡入射角之比作為望遠鏡放大倍數的標示,通常用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之比計算,表示望遠鏡視角的放大程度。例如,放大倍數為10倍的望遠鏡,指的是能將1度視角的目標放大為10度。2 視場角 視場範圍用1000公尺處產品可視景物範圍標示,如126m 1000m...

天文望遠鏡的小問題

是把望遠鏡的極軸對準北極點 對於有赤道儀的望遠鏡,可以讓望遠鏡隨著天體的週日運動而運動,可以防止因為天體週日運動對觀測造成的不便。天體的週日運動的軌跡是繞著天極的乙個個同心圓,只要將極軸對準北極,接下來只要調整好天體的赤經,找到這個天體之後就可以讓這顆星一直保持在視場中。調整極軸需要調節方向和調節高...

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第乙個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1608年荷蘭公尺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 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最初的想法並非伽利略,是受人啟發才自製並改進的,但基於他的貢獻,大家都認為他是發明者。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密特爾堡鎮一家眼鏡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