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又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時間 2022-12-19 04:05:09

1樓:匿名使用者

已解決問題 收藏 **到qq空間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又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標籤:微型 計算機,微型,經歷 ] 無邊/aiq :

06 檢舉 微型計算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1~1973年,微處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製出mcs4微型計算機(cpu為4040,四位機)。後來又推出以8008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階段是1973~1977年,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和改高階段。微處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產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為8080,八位機)。

第三階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計算機代表產品是ibm-pc(cpu為8086)。本階段的頂峰產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計算機。

第四階段便是從1983年開始為32位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相繼推出80386、微型計算機是初期產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稱p5(中文譯名為「奔騰」)的微處理器,它具有64位的內部資料通道。現在pentium iii(也有人稱p7)微處理器己成為了主流產品,預計pentium iv 將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見,微型計算機的效能主要取決於它的核心器件——微處理器(cpu)的效能。

5.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將把資訊採集、儲存、處理、通訊和人工智慧結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能力。它的系統結構將突破傳統的馮·諾依曼機器的概念,實現高度的並行處理。

2樓:匿名使用者

1945年問世的 經歷5個發展階段。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微處理器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經歷了4位、8位、16位、32位、64位。

4樓:主角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一1958年)特徵: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第2代:電晶體數字機(1958—1964年)特徵:

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一1970年◇特徵: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

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圖形影象處理領域。第4代:大規模積體電路機(1970年至特徵: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5樓:假面

第1階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檔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1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處理器和分別由它們組成的mcs-4和mcs-8微機。

第2階段(1971—1977年)是8位中高檔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2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第3階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3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處理器。

第4階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處理器時代,又稱為第4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第5階段(1993-2005年)是奔騰(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5代。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奔騰系列晶元及與之相容的amd的k6系列微處理器晶元。

第6階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6代。「酷睿」是一款領先節能的新型微架構,設計的出發點是提供卓然出眾的效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效能,也就是所謂的能效比。

從外觀上看,微型計算機的基本配置是主機箱、鍵盤、滑鼠和顯示器4個部分。另外,微型計算機還常常配置印表機和音箱。一台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

從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到現在,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已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或稱幾代),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6樓:營山人兒

1.第一階段 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邏輯部件,體積大,耗電量大,壽命短,可靠性大, 成本高。

(2)採用電子射線管作為儲存部件,容量很小, 後來外儲存器使用了磁鼓儲存資訊,擴充了容量。

(3)輸入輸出裝置落後,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 (4)沒有系統軟體,只能用機器語言和組合語言程式設計。

2.第二階段 電晶體計算機 (1958~1964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電晶體製作基本邏輯部件,體積減小,重量減輕,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計算機的可靠性和運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2)普遍採用磁芯作為貯存器,採用磁碟/磁鼓作為外儲存器。

(3)開始有了系統軟體(監控程式),提出了作業系統概念,出現了高階語言。

3.第三階段 積體電路計算機 (1965~1969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製作各種邏輯部件,從而使計算機體積小,重量更輕,耗電更省,壽命更長,成本更低,運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2)採用半導體儲存器作為主存,取代了原來的磁芯儲存器,使儲存器容量的訪問速度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增加了系統的處理能力。

(3)系統軟體有了很大發展, 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 多使用者可以共享計算機軟硬體資源。

(4)在程式設計方面上採用了結構化程式設計,為研製更加複雜的軟體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

4.第四階段 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 (1970年至今)

計算機的發展的經歷了哪四個階段?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哪幾個階段

7樓:山東新華電腦

計算機專業近年來已經成為乙個較為受歡迎的專業,前景好,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對於基礎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認真聽課,多實踐,就能學到真材實料,找工作也就容易了。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四個發展階段:

第乙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夕法尼亞大。

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占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

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乙個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電晶體的計算機時代:作業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積體電路與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簡要敘述微型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微型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1 將程式和資料通過輸入裝置送入儲存器。2 啟動執行後,計算機從儲存器中取出程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識別,分析該指令要做什麼事。3 控制器根據指令的含義發出相應的命令 如加法 減法 將儲存單元中存放的運算元據取出送往運算器進行運算,再把運算結果送回儲存器指定的單元中。4 當運算任務完成後,就可以根據指令...

聯想的微型計算機有嗎,聯想的微型計算機有word文件嗎

應該是只有pdf文件,這是因為 pdf符合國際潮流,保密好 只要裝office 2010,就有word文件。在windows系統中,依次選擇 開始 按鈕 所有程式 microsoftoffice microsoft word 2010 螢幕上出現類似右圖的word 2010視窗。在這個視窗中,我們可...

微型計算機的五大效能指標是什麼,1,微型計算機的特點是什麼?主要效能指標有哪些

微型電腦的五大效能指標是字長 主頻 記憶體容量 硬碟容量和價效比。一 字長。衡量 處理器的指標是字長,字長是電腦能直接處理的二進位制資料的位數,標誌著電腦處理資料的能力,字長決定了電腦運算的能力和精度,字長越長,電腦的運算能力越強,精度越高,有效資料的儲存單元數越多,尋找位址的能力越強。現在個人電腦...

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計算機是多少位的計算機

1974年,羅伯茨用8080微處理器裝配了一種專供業餘愛好者試驗用的計算機,命名為 牛郎星 altair intel 8080為英特爾早期發布的處理器,於1974年4月發布,是一顆8位處理器,包含大約4500個電晶體,時鐘頻率為2mhz。到了1976年,賈伯斯和沃茲尼克設計成功了第一台 真正的 微型...

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麼

最核心的部件是 cpu 它主要包括 包括運算器 累加器a,算術邏輯單元alu,暫存暫存器tr 標誌暫存器f 二 十進位制調整電路 控制器 指令暫存器ir,指令解碼器id以及定時與控制電路 工作暫存器 程式計數器 cpu 處理器 cpu cpu是 處理單元 central process unit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