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製造總局屬於什麼史料,江南製造總局是誰創辦的

時間 2022-11-09 11:16:36

1樓:只道尋常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局、江南機器局、上海製造局、上海機器局。 19世紀60年代,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為挽大廈於即傾,恭親王奕忻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發起了購買和仿造洋船洋炮、加強軍事實力的洋務運動,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就是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一處軍工企業。當年,靠近黃浦江邊的製造局路與局門路、高昌廟路(今高雄路)、廣東街(後改名炮廠後街)交錯圍繞,圈劃出製造局這片中國近代史上內涵獨特的地域。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軍事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也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

1865年,江南製造總局 在上海成立;三十年之後,中國在甲午戰爭之中慘敗給鄰邦日本。在戰爭之前,中國人和日本人在日本發生衝突時,日本人一般都會避讓;但戰爭的勝負徹底改變了一切,也宣告了江南製造總局 ,這個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官辦軍工企業 的失敗。

19世紀中葉的中國讓人感到的是一種近乎窒息的危機。遍布全國的叛亂讓**軍疲於奔命,列強的軍隊攻入神秘的京城則如探囊取物 一般容易。1861年9月,曾國荃 收復安慶 。

同年12月,曾國藩 設立安慶 軍械所。曾國藩 原本寄希望於本土工程師可以很快掌握西方先進科技,尤其是軍工技術,但很快就意識到這條道路遠比預想的困難。在經過和中國近代第乙個留學生容閎 的交流之後,曾國藩 、李鴻章 等人制定了建立「製器之器」工廠的目標,而承擔這一使命的典型代表正是江南製造總局。

江南製造總局的裝置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容閎 在美國購置的機器,一是丁日昌 在上海虹口地區收購的旗記鐵廠裝置,一是蘇州和上海洋炮局的裝置。1867年,江南製造局 由上海美國租界 遷移至城南高昌廟新址,即今江南造船廠 原址,規模開始擴大,局內劃分了若干生產部 門和行政管理部門。本來江南製造總局計畫沿著「製器之器」的路線發展,但時局的變化阻斷了這一切。

甲午戰爭的結局顯示了幾乎同時起步的中日近代化 程序在結果上的大相徑庭 ,而江南製造總局的發展史也表明,在乙個沒有實現徹底變革的社會之中,單純的引入先進技術最終是無法承載富國強兵的夢想的。

2樓:

屬於***的直屬機構,類似的還有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 比部委,即***組成部門(如文化部、農業部...)地位要低

江南製造總局是誰創辦的

3樓:愛看小

江南製造總局是李鴻章創辦的。

1、江南製造總局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

2、1865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鑑於原設三局裝置不全,在曾國藩支援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併,擴建為江南製造局。

4樓:連江一點萍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局或江南製造總局,又稱作上海機器局,是清朝自強運動中成立的軍事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後來江南造船廠的前身。

該機構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最初向上海租界的美國公司旗記鐵廠購買機械廠房和船塢而成立,同年,將原本蘇州洋炮局和由容閎向美國買的機器裝置抵達一起併入而成。

製造局最高領導人是督辦,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均曾擔任,但晚清大多時期是由李鴻章擔任,督辦以下為行政主管,早期由李鴻章選任馮焌光和沈保靖為行政主管,並由上海道臺(1865年時為丁日昌)加以兼督,實際的機械管理方面的工作則多由西方人負責,例如早期的首席工程師霍斯(t.f.falls)為美國人。

江南製造局底下雇用了大量的中國工人,包括滿人和漢人,在其中操作及學習機器,因其專業技能,當時工人的薪水是一般城市中苦力的4-8倍。這些工人成為中國近代最早形成的一批技術工人。

5樓:匿名使用者

該機構成立於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實際負責

曾國藩創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