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損八百可傷敵一千」的出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出自哪裡?

時間 2022-10-20 03:56:05

1樓:華曦

這句話是從孫子兵法的謀略篇中引申出來的

意思是: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殺傷了一千個敵人,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後來引申為,雙方猶如獅子鬥豹子,兩敗俱傷。

原句是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擴充套件資料

《孫子兵法》,又名《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被兵家奉為經典,誕生至今,被歷代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後世對這部兵書讚譽很高,歷代研究。

孫武(約西元前545年-約西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可見他在中國甚至國際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具有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這本巨著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世界聯絡逐漸緊密,中國的很多國學經典也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其中,就有《孫子兵法》,它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2樓:0_滄海

你好,原句確實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句話是從孫子兵法的謀攻引申出來的

原句是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就是說真正打的都是兩敗俱傷

望採納,謝謝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出自**?

3樓:戀勞

原文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孫子兵法的謀攻引申出來的。

意思是說表面上來看,指的是跟敵人作戰 ,雖然殺了敵人一千,但是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 ,雙方的損失情況差距不多。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較量,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敵人,實際是兩敗俱傷。

原句: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4樓:匿名使用者

傷敵一千,自傷八百。

應該是出自孫子兵法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出處?

5樓:華曦

這句話是從孫子兵法的謀略篇中引申出來的

意思是: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殺傷了一千個敵人,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後來引申為,雙方猶如獅子鬥豹子,兩敗俱傷。

原句是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擴充套件資料

《孫子兵法》,又名《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被兵家奉為經典,誕生至今,被歷代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後世對這部兵書讚譽很高,歷代研究。

孫武(約西元前545年-約西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可見他在中國甚至國際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具有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這本巨著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世界聯絡逐漸緊密,中國的很多國學經典也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其中,就有《孫子兵法》,它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6樓:讓勾子飛一會

自損八百是乙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名義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其實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

自損八百

讀音:zì sǔn bā bǎi

詞義:名義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其實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

出處:《增廣賢文》

同義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原文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孫子兵法的謀攻引申出來的。

意思是說表面上來看,指的是跟敵人作戰 ,雖然殺了敵人一千,但是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 ,雙方的損失情況差距不多。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較量,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敵人,實際是兩敗俱傷。

原句: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樓:葫蘆娃

詞義:名義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其實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

出處:《增廣賢文》

8樓:匿名使用者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是:傷害敵人有一千,但自損了八百。

9樓:0_滄海

你好,原句確實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句話是從孫子兵法的謀攻引申出來的

原句是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就是說真正打的都是兩敗俱傷

望採納,謝謝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

10樓:qq口口

消滅敵方一千兵馬,而我方損失八百多,從表面上看 ,我方與對方將士戰鬥,成功擊殺對面一千餘人,而自己卻損傷八百多人,這和對面的所損失的相差不幾,我方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和敵人正面硬打,並不能是我們佔到多大的好處,這對作戰來說不是明智的舉措。

自古以來,兵法講究避其鋒芒,攻敵之弱,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乘的舉措,用最小的消耗去贏得一場戰爭是最為划算的,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謀略在戰場並不是上策,不能很好的取得優勢。

11樓:匿名使用者

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 ,表面上來看 ,指的是跟敵人作戰 ,雖然殺了敵人一千 ,但是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 ,雙方的損失情況差距不多 .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較量 ,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敵人 .

兵法裡面講究的是避其鋒芒 ,攻敵之弱 ,最上乘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用最少的損失爭取最大的勝利 .

所以說 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絕對是不值得的 .

12樓:匿名使用者

自損八百是乙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名義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其實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

自損八百

讀音:zì sǔn bā bǎi

詞義:名義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其實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

出處:《增廣賢文》

同義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13樓:嘆夕旭

比如你這個問題,問了出來,你要給50的懸賞,然後會有一群人來回答,但是回答了也不一定拿的到你這個懸賞,所以,雖然引來了我們的回答,但你自己也付出了代價。

好啦,不開玩笑的說就是。比喻為了達成某種目的,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按字面意思翻譯就是,殺了對面一千個人,自己也死了八百個人

14樓:沒有

比喻雖然戰勝了對方,但是自己也損失不少,不值得一照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跟別人打架,雖然你把他打成植物人了,可你也被打成了高位癱瘓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什麼意思

16樓:教育知識問題解答

意思是表面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實際上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不值得。

出自:《增廣賢文》

原文: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由於《增廣賢文》成書於明代,後歷經幾百年演變,這句話最終演變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17樓:甄善繼

表面上來看:指的是跟敵人作戰 ,雖然殺了敵人一千 ,但是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 。雙方的損失情況差距不多。.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較量 ,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敵人 。

兵法裡面講究的是避其鋒芒 ,攻敵之弱 ,最上乘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少的損失爭取最大的勝利。所以詞句是勸解人們避免戰爭,導致兩敗俱傷。

18樓:網路營銷王行根

名義上是自己贏了,其實是兩敗具傷,常用在軍事上。

19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你有800血 對面有1001血

你打了他1000血沒死 對面打了你800血就死了

哈哈哈哈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具體是什麼意思?

20樓:一弦一柱

意思是表面上是己方獲得勝利,實際上是雙方兩敗具傷,即損人不利己,不值得。

出自:《增廣賢文》

原文: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由於《增廣賢文》成書於明代,後歷經幾百年演變,這句話最終演變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21樓:qq口口

消滅敵方一千兵馬,而我方損失八百多,從表面上看 ,我方與對方將士戰鬥,成功擊殺對面一千餘人,而自己卻損傷八百多人,這和對面的所損失的相差不幾,我方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和敵人正面硬打,並不能是我們佔到多大的好處,這對作戰來說不是明智的舉措。

自古以來,兵法講究避其鋒芒,攻敵之弱,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乘的舉措,用最小的消耗去贏得一場戰爭是最為划算的,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謀略在戰場並不是上策,不能很好的取得優勢。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是什麼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孫子兵法的謀攻引申出來的。意思是說表面上來看,指的是跟敵人作戰,雖然殺了敵人一千,但是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雙方的損失情況差距不多。表示如果跟人硬碰硬的較量,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敵人,實際是兩敗俱傷。因為強戰必將損兵折將,必將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因為強戰必將有更大的殺戮和犧牲,傷敵一...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出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出自哪裡?

這句話是從孫子兵法的謀略篇中引申出來的 意思是 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殺傷了一千個敵人,自己也損失了八百個人。後來引申為,雙方猶如獅子鬥豹子,兩敗俱傷。原句是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