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區別

時間 2022-03-30 18:46:44

1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不是一對相對照的名詞,不能進行比較!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集中表現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和生產關係的反作用,是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作用」。生產力的決定作用,是第一性的;生產關係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和生產關係的反作用,構成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社會發展基本規律。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集中表現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1)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

①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一定的上層建築總是為適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必然在國家政權和意識形態上佔統治地位。

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變革。當經濟基礎發生變革之後,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遲早會發生變革,以求得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還規定著上層建築變化發展的方向。

(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上層建築的反作用,主要體現在上層建築的相對獨立性、對經濟基礎的能動作用、與經濟基礎發展的不平衡性和歷史的繼承性四個方面。

①上層建築的相對獨立性。上層建築有其相對獨立的活動領域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就其活動領域來看,它是一種思想政治活動,是乙個更為「遙遠」的領域。

就其表現形式來看,它主要表現為社會與其自身的精神關係,這種關係具有主觀的形式。

②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上層建築的反作用表現為,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提供政治保障和意識形態形式。前者是制度方面的服務,後者是思想觀念方面的服務。

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取決於上層建築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上層建築適合於經濟基礎的要求時,它就是起到鞏固經濟基礎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當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時,它就起到阻礙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發展的作用。

③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不平衡性。就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看,二者之間並不是直線式的關係。經濟基礎的發展演變,與上層建築的發展演變,並不是完全同步的。

二者的關係和發展,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上層建築「超前」於經濟基礎,一種是上層建築「滯後」於經濟基礎。

超前或滯後都是上層建築「偏離」經濟基礎的表現。

④上層建築的歷史繼承性。一方面,上層建築對歷史上已經形成的思想價值觀念,具有多方面的借鑑和利用。另一方面,那些失去其經濟基礎的陳腐的思想觀念,對此後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形成,也具有持久的或者潛在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關係屬於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區別

3樓:

1.生產關係

人們在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它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產品分配的形式等。

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關係概念是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標誌歷史唯物主義形式的基本概念 。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第一次使用生產關係概念。

根據馬克思的闡述,政治經濟學的物件是生產關係,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一定歷史發展形態的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係和人們之間的交往關係"。 恩格斯言簡意賅地指明了馬克思這一發現的過程:"經濟學本質上是建立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上的。

2.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政治上層建築

政治上層建築是指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軍隊、警察、法庭、監獄、**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

思想上層建築

思想上層建築是指適應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美學、宗教、文化傳媒等等。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各種制度、設施和意識形態的總和。

總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從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過程的角度所闡釋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生產關係指生產活動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闡釋的,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 二者在範疇上還是有區別的。 因此兩者的區別在不同概念下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論述。

4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係,比如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就會產生一定數量的資本家,這些資本家形成資產階級,在他們壓迫下,形成了無產階級,於是資本主義社會慢慢在這兩個階級的互動作用下形成了。然後無產階級覺得受壓迫不是天經地義的,又起來推翻資產階級,掌握生產資料,自己當主人,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的總和。 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政治上層建築是指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軍隊、警察、法庭、監獄、**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比如以憲法為代表的法律制度(有資本主義法律制度,也有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當然,法律制度都有自己的淵源)。

思想上層建築是指一定時期相對應的思想文化狀況,比如以高爾基《母親》等作品為代表的無產階級文學產生的基礎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的建立與發展。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從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過程的角度所闡釋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生產關係指生產活動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闡釋的,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

二者在範疇上還是有區別的。 因此兩者的區別在不同概念下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論述。

如何區分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各個方面:

所有制形式(關係)、交換形式(關係)、分配形式(關係)的總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產力。生產力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者、生產工具和勞動物件。

勞動者和生產工具統稱為生產資料。一般的,你只要把生產關係看成是經濟基礎就行了。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的總和。

通俗地分,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開展的活動和結成的關係都是經濟基礎。而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活動都是上層建築。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各是什麼意思

生產力是人們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和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勞動者和物的因素即生產資料構成。其中勞動者是決定性的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 管理 資訊等對生產力的作用與日俱增 但它們不是獨立的實體,只有通過人和物才能對生產力發揮影響。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物...

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辯證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是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決定作用表現為 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生產關係的改變。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為兩種情況 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生...

什麼是生產體系,什麼是生產關係和生產關係體系?

生產體系也稱工業體系,是指一定地域範圍內,工業經濟活動的有機聯絡 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間流的整體,即工業系統。工業體系的構成除工業生產單位外,還包括 具有決策和行政功能的管理單位和附屬的發展研究單位 從事原材料採掘 加工或產品修配的廠礦 為生產廠礦服務的物資調運 產品銷售服務等輔助單位。什麼是生產體系?...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什麼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生產力 指人類征服,改造自然以獲得生活物質資料的實際能力,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生產關係 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他體現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 下面是我的例子,看不懂就別學哲學啦,很形象。生產力是腳,生產關係是鞋子,思想上層建築和政治上層建築是鞋帶子,在奴隸社會,腳很小,配合的是奴隸社會的...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的介紹

生產關係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關係 生產過程的組織與分工關係 產品的分配關係等三個方面。由於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是為生產力服務的,因此可以把生產力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性主體,把生產關係看作是為這一社會性主體服務的社會事物。回答你好,親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