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價值論和生產三要素論是什麼,讓 巴蒂斯特 薩伊的效用價值論和生產三要素論哪些內容被後人採用?

時間 2022-12-03 12:05:50

1樓:中地數媒

薩伊認為生產不創造價值,只創造效用。所謂的效用是指物品滿足人類需要的內在力量(使用價值),它是物品價值的基礎。薩伊認為,勞動、資本和自然力(土地)是生產的三個要素,它們在生產中共同創造了效用,從而共同創造了價值。

薩伊企圖用使用價值來說明價值,但使用價值千差萬別難以比較,無法確定。於是他轉而求助於供求論和生產費用論,他說物品價值是測量效用的尺度,**又是測定價值的尺度,而**是由供求決定的。但市場供求只能說明**與價值背離程度,並不能說明**與價值本身,薩伊又用工資、利潤、地租這三種收入說明價值,回到生產費用價值論上來。

2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經存在了200多年,但人們對它的認識一直存在分歧,可謂「學派林立,相互混戰」。究其原因,是學界沒有把「價值」這個基本概念搞清楚。哲學的價值與經濟學的價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經濟學的價值是用貨幣度量的,貨幣是價值的尺度。哲學的價值是主觀評價,與貨幣無關。

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過程中,「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把經濟學的價值與哲學的價值混為一談,牽強附會,自欺欺人,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引入了歧途。所以,我們必須澄清勞動、效用、邊際與價值的關係,正本清源。

實際上,勞動決定產品的產值(產量),不決定產品的價值(**)。即投入的勞動越多,產品的產值越多;投入的勞動越多,產品的價值不一定越高。產品的價值是由成本決定的,成本是由五種生產要素(勞動、技術、資源、資本、制度)價值組成,這五種生產要素價值共同決定產品的價值,勞動價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王氏政治經濟學》對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重新定義,在許多關鍵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創立了「社會產能理論」,為政治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發現了「價值恒等定律」,即生產要素價值恆等於產品價值,從根本上解決了**形成和變動的邏輯性問題。

通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揭示了政治經濟活動的本質及規律。

讓·巴蒂斯特·薩伊的效用價值論和生產三要素論哪些內容被後人採用?

3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經存在了200多年,但人們對它的認識一直存在分歧,可謂「學派林立,相互混戰」。究其原因,是沒有把「價值」這個基本概念搞清楚。

哲學的「價值」與經濟學的「價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經濟學的價值是用貨幣度量的,貨幣是價值的尺度。哲學的價值是主觀評價,與貨幣無關。

「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把經濟學的「價值」與哲學的「價值」混為一談,違法了思維規則中的同一規則,即概念不同一,判斷不同一。所以「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既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實際。

實際上,勞動決定產品的產值(產量),不決定產品的價值(**)。即投入的勞動越多,產品的產值越多;投入的勞動越多,產品的價值不一定越高。產品的價值是由成本決定的,成本是由五種生產要素(勞動、技術、資源、資本、制度)價值組成,這五種生產要素價值共同決定產品的價值,勞動價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王氏政治經濟學》對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重新定義,在許多關鍵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創立了「社會產能理論」,為政治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發現了「價值恒等定律」,即生產要素價值恆等於產品價值,從根本上解決了**形成和變動的邏輯性問題。

通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揭示了政治經濟活動的本質及規律。

4樓:中地數媒

薩伊的效用價值論在說明價值上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使後來的經濟學家拋棄了他的效用的使用價值內涵,逐漸發展起一套主觀效用價值論。但他的生產三要素論卻被以後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推崇和應用。

讓·巴蒂斯特·薩伊提出了什麼理論?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讓·巴蒂斯特·薩伊(1767—1832年)是法國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1767年出生於法國里昂市的乙個商人家庭,在日內瓦長大。早先曾當店鋪學徒,後隨其兄赴英國,在倫敦附近一家商業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國。

雖然他酷愛文學,但遵父命,不得已進入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任職。公司經理就是後來擔任財政部部長的格拉維爾。當時,格拉維爾將斯密的《國富論》推薦給薩伊,薩伊如獲至寶。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在革命初期大資產階級執政時,他曾熱烈擁護革命,1792年參加志願軍。但雅各賓派上台後,他就離開軍隊,跟隨大資產階級一道反對革命。1816年起,他在亞森尼學院講授政治經濟學,這是法國第乙個政治經濟學講座。

1830年,在法蘭西學院擔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832年病逝。

1803年薩伊最重要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概論》出版,該書以通俗形式解釋斯密的經濟學說。資產階級經濟學把薩伊稱為亞當·斯密學說在歐洲大陸的繼承者和普及者。他既用簡單的方式把斯密的理論條理化、系統化,又把斯密經濟理論中的非科學成分分離出來並加以發揮,創立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第乙個較為系統的庸俗理論體系。

薩伊的著作還有《政治經濟學全書》六卷(1828—1829)等。

他提出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物件,三分法,效用價值論,生產要素論,三位一體公式和銷售論等,對以後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政治經濟學研究物件和三分法

薩伊認為,在長時間裡,人們把政治經濟學和政治學混為一談,他區分了政治經濟學和政治學,認為前者研究的是社會秩序所根據的原則,而後者研究的是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相應地他把政治經濟學劃分為生產、分配、消費三部分。這就是幾乎被後來所有的西方經濟學家所接受的所謂的三分法。

薩伊還把政治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相比較,認為政治經濟學和化學、物理學一樣,是實驗科學的一部分。

薩伊把財富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物件,在嚴格科學規律名義下,把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係變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他的三分法把生產、分配和消費看成一般形態,抽去了他們的特殊性和歷史性。這些都使他能用對物質生產一般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的研究代替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研究。

效用價值論和生產三要素論

薩伊認為生產不創造價值,只創造效用。所謂的效用是指物品滿足人類需要的內在力量(使用價值),它是物品價值的基礎。薩伊認為,勞動、資本和自然力(土地)是生產的三個要素,它們在生產中共同創造了效用,從而共同創造了價值。

薩伊企圖用使用價值來說明價值,但使用價值千差萬別難以比較,無法確定。於是他轉而求助於供求論和生產費用論,他說物品價值是測量效用的尺度,**又是測定價值的尺度,而**是由供求決定的。但市場供求只能說明**與價值背離程度,並不能說明**與價值本身,薩伊又用工資、利潤、地租這三種收入說明價值,回到生產費用價值論上來。

薩伊的效用價值論在說明價值上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使後來的經濟學家拋棄了他的效用的使用價值內涵,逐漸發展起一套主觀效用價值論。但他的生產三要素論卻被以後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推崇和應用。

分配論薩伊在效用價值論和生產要素論基礎上闡明了分配論。他認為既然勞動、資本和土地共同創造了價值,那麼這三種要素的所有工人、資本家和地主就應該得到各自的報酬:工資、利息和地租。

根據這種觀點,社會各階級的收入都有自己獨立的源泉。馬克思稱之為三位一體公式:土地——地租、資本——利息、勞動——工資。

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分配理論的徹底庸俗化。它既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係,又抹殺了資本主義分配的歷史性。這一公式一直被西方經濟學家用來作為分析收入的依據。

銷售論銷售論在薩伊的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薩伊認為產品的銷售是產品與產品的交換。他認為,在產品換錢、錢換產品的過程中,貨幣只起瞬間作用,交換結束時將發現總是一種產品交換另一種產品。

所以,在交換中,賣者同時也是其他商品的買者,供給會創造需求,整個社會中總供給和總需求一定相等,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可能發生。市場上有時會出現某種產品的滯銷,這是暫時現象,自由競爭會自動調節,使各種產品的供求趨於平衡。他由此得出四個結論:

生產越多銷路越快;乙個企業成功,可以幫助其他企業達到成功;進口國外商品不會損害國內的生產;僅僅鼓勵消費無益於商業,重要的是激勵生產。

薩伊的銷售論的根本錯誤在於混同了資本流通和簡單商品流通,又把商品流通歸結為物物交換,否認全面的經濟危機。

薩伊的效用價值論對後世有怎樣的影響?

6樓:中地數媒

薩伊的效用價值論在說明價值上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使後來的經濟學家拋棄了他的效用的使用價值內涵,逐漸發展起一套主觀效用價值論。但他的生產三要素論卻被以後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推崇和應用。

效用價值論的介紹

7樓:匿名使用者

效用價值論(utility theory of value)以物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人對物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解釋價值及其形成過程的經濟理論。它同勞動價值論相對立。在19世紀60年代前主要表現為一般效用論,自19世紀70年代後主要表現為邊際效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