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學生怎麼做,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學生怎麼做

時間 2022-10-18 03:12:32

1樓:雪孩子村莊

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

(一)、親近學生

可是,親近學生卻並非易事。親近,必須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孩子們真正感到可親可敬,這是一種如同父母對子女的關懷愛撫那樣的愛,它會贏得學生的感情,是做好老師工作的前提。

(二)、了解學生

人非聖賢,學生也非神仙,所以,也有不開心的時候,也有這樣那樣的煩惱。關注學生的動態,關注學生的變化,及時了解原因,幫助他們早日度過難關,師生感情也會隨風潛入夜,班集體自然更加和諧、更加團結、更加健康。

(三)、寬容學生

孩子畢竟是孩子,免不了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不能用嚴厲的批評、叫家長來校等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壓服這些屢教不改的「差生」,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只要你捧著一顆寬容的愛心對待他們,你會發現,所謂的「差生」,並不是頑石一塊,他們會慢慢變聰明,會慢慢進步的。

(四)、尊重學生

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寬容學生、還必須尊重學生。教師面對的是乙個個鮮活的生命和尚顯稚嫩的心靈,只有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想法,以及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尊重相信學生,是師愛的表現。

當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信任時,他們也會自然加深對老師的信任。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樓:

將心比心,盡量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對方,平等待人...

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3樓:機傲霜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處處相信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發展的遠景。相信學生有能力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這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樹立起重視學生的意願、情感、需要、價值觀的教育理念,能夠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寬容學生,不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學生的身上。

讓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相通,情與情相融,急學生所急,憂學生所憂,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給學生乙份關愛,給學生一點溫暖,有了這樣的師生關係,學生學習環境才會形成平等、尊重、交融、協作的和諧氛圍,才會取得學習上的收穫、情感上的昇華,才會具有努力拼搏、積極向上的態度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才會使學習者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時時處處體現人文情懷。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希望您能夠給個贊。

可以點個關注,以後有問題可以直接向我提問。

謝謝,祝您生活愉快,再見~

更多3條

中學生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4樓:後青春的奇幻漂流

孩子尊重老師,老師把孩子當做朋友

為促進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應該怎麼做?十萬火急!

5樓:匿名使用者

前不久,乙份關於中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心理存在問題時只有2.06%的同學願意向老師傾訴;在對待老師批評這個問題上有近三成的同學認為老師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

雖然這份調查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聯想到在許多學校部分師生之間公開對立,學生對老師出言不遜、甚至揚言報復(有的確實做了),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師生關係這一古老而嶄新的話題。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師生關係,是社會關係體系中乙個多因素的關係體系,既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關係,又包含有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係,也有情感行為的心理關係等。

師生關係必然同一定的經濟基礎相聯絡並為之服務。在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的大部分時期教師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是主宰、是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關係必然體現著「師道尊嚴」。到了後工業經濟時代,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個性發展的要求已日益強烈。

教育途徑的不斷拓寬,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現代化、科學化,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舞台已逐漸被學生占領。因此,舊的師生關係勢必遭受強烈的衝擊甚至瓦解。

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現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係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係處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係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優化師生關係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

所以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和諧師生關係構建的理念

和諧師生關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互動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係。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係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三、對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因素的分析

知識的傳授渠道在不斷的拓寬而感情的大門卻在不斷的縮小,這不是危言聳聽。多年來因受「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和「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師生關係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體現在:

1、「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個別教師中仍然存在,他們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對待學生導致師生關係緊張。同時部分教師在管理、溝通上缺乏藝術,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評代替教育的做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的行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並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為「分」疲於奔命。不合實際的高要求,超負荷的作業量使得部分學生、教師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部分教師對學習成績不甚理想、不聽話的學生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使得那些學生受到排擠,個性、心理受到壓抑,找不到成功的陽光,於是煩學、厭學、逃學。

一邊是負有責任心的教師在強制學生學習;另一邊是喪失選擇自由被迫學習的學生把教師的行為看成是壓抑、侵犯,久而久之師生關係緊張、尖銳。

3、由於網路教育的到來,使得學生接受資訊的渠道拓寬,從學校教學渠道獲取資訊的比例減低。而教師由於繁忙的工作獲取社會資訊量相對不足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降低。

4、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無法得到落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了,也造成師生關係的疏遠。

扭曲師生關係的因素有種種,但它的根源在於我們教育思想觀念的偏差和行為方式的不當。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可以說,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是素質教育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幾點體會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體會到要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

剛當班主任時,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們熱愛念書。直到我發現一位老教師經常在放學後將那些學生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地輔導,發現他總是讓這些學生幫助他板書,並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他們。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生了:

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的現象少了,上課不再病懨懨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學生的進步我才發現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麼的重要。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

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記得在一次集體勞動結束後,我在全體學生的前表揚了一位性格內向、平常說話聲音很小的男生,我說:

「男同學勞動時應該向他學習才能體現男子漢的魄力。」沒想到從那以後這位平常不愛表現、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表現越來越出色,成績也穩步提高,與我的關係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無法理解這是為什麼。

直到有一次在與他的家長溝通中我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由於他說話聲音小,很多學生都說他「娘娘腔」。沒想到一次不經意的表揚竟然會改變他。

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對學生要有研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

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幾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決定替他們向學校申請困難補助,當我通知他們去領困難補貼時,看到他們那驚訝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樂,我一直認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我們學校有很多班級採用了多套班幹部輪流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獲得了學生的好評,並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師生間被動的關係。

5、改變自己。師生關係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在於教師。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乙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這一點從我校開展的「雙主一本」教學模式和研究性學習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綜上所述,和諧師生關係的確立更多的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將會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論述中國怎樣做才能構建和諧社會

論述中國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才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來說.在精神層面方面,要回歸中國禮儀之邦傳統中優良的方面,使民眾提高道德修養.在物質層面,則要讓民眾普遍富裕起來,減少貧富差別.最重要的是道德和民富。以及國家要能鼓勵和增加或者保護 國家棟樑 的中產階級。道德方面,最為複雜,牽涉到軟實力的問題。這個軟實力...

構建和諧社會更重要的是道德還是法律

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否則就會墮入鄧公撥亂反正之前那種烏煙瘴氣 民不聊生 國將傾危的人治狀態!公民道德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這既是我們黨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執政經驗基礎上對執政理念的新的概括和發展,也是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發展狀況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國正...

用哲學原理分析為什麼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發展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馬克思 恩格斯在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批判資本主義不和諧的同時,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 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創造的文明成果雖然超過了以往一切社會,但是,資本主義是在種種不和諧的矛盾中產生和執行的,它仍然是片面發展和嚴重失調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