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一物理題,一道高一物理題 要完整過程和答案。

時間 2022-09-29 10:10:42

1樓:匿名使用者

va=5m/s,h=0.45公尺,µ=0.2

(1)木塊從b到c階段,因弧形軌道光滑,由機械能守恆 得

m*vb^2 / 2=m*g*h

所求的木塊在b點時的速度大小是 vb=根號(2gh)=根號(2*10*0.45)=3 m/s

(2)木塊在水平面運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 f=µ*f支=µ*mg

木塊從a到b階段,由動能定理 得

-f *s=(m*vb^2 / 2)-(m*va^2 / 2)

即 -µ*mg*s=(m*vb^2 / 2)-(m*va^2 / 2)

得所求ab間的距離是 s=(va^2-vb^2)/ ( 2µ*g)=(5^2-3^2)/ ( 2*0.2*10)=4 公尺 。

2樓:郭巨集偉郭巨集偉

解:由於bc段光滑由能量守恆得:mgh=1/2mv^2得物體在b點速度為 v=根號2gh

由能量守恆得,在ab段有

1/2mv^2(a)=1/2mv^2(b)+umgs(ab)得s(ab)=(1/2v^2(a)-1/2v^2(b))/(ug)資料自己帶入,望採納

3樓:匿名使用者

從b——c過程中,由於軌道光滑,機械能守恆或動能定理都可以做-mgh=0-mv^2/2 (動能定理,v是在通過b點的速度)mv^2/2=mgh (機械能守恆,v是在通過b點的速度,選取的水平面為零重力勢能面)

從a——b過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滑動摩擦力且是恒力f=µmg(即大小,方向都不會發生改變)用動能定理比較簡單,也可以用高一剛剛學過的運動關係

即 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滑動摩擦力,那麼求加速度 a=f/m=µg由於做此過程為勻減速運動,那麼,用-2as=vb^2-va^2 (vb^2是通過b點時速度的平方,

va^2是通過a點時速度的平方)

不知道說清楚沒有,有些符號不好打。這種題並不難,是常考的題。

一道高一物理題、要完整過程和答案。

4樓:機元修茆儀

解:(1)物體受到3個力,重力、拉力、摩擦力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g'=mg*cos37=16n<18n=f所以摩擦力沿著斜面向下,最大摩擦力為

f=μmgsin37=3n

又g'+f>f

故,物體靜止,4秒內位移為0

(2)撤去外力後摩擦力沿著斜面向上g'—f=ma得a=7.5m/s²

位移x=1/2at²=60m

(3)額。。。。是我做錯了,還是題目錯了???????

5樓:偶梅花象婷

很遺憾的告訴你,上面這位童鞋做錯了。

我表達能力不是很好,但你仔細看應該能夠理解的,別急,我碼字比你累多了,呵呵。

首先物體受到重力g,斜面對物體的彈力f,還有摩擦力f,下面使用正交分解法。

將物體受力分解為沿斜面的力和垂直於斜面的力。

不能畫圖我就描述一下受力分析,說一下,做力學題一定要受力分析。上面這位童鞋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他受力分析錯了,所得出錯誤的答案。

重力沿斜面的力g1=mgsin37°=12n

重力垂直於斜面的力g2=mgcos37°=16n

先不看滑動摩擦力(是有原因的,因為要判斷f的方向),18>12,所以物體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則滑動摩擦力是沿斜面下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f=μmgcos37°=4n。所以加速度a=(18-12-4)/2=1(下面加速度單位你自己寫,不能忘記的)。

(1)4秒內位移x=0.5xaxt^2=8m。

(2)4秒末物體速度是v=at=4m/s.

撤去拉力後(任然向上運動時)物體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是12+4=16n

加速度是8,則由x『=v^2/(2xa)=1m.這一階段用時為t1=4÷8=0.5s。

(3)這個時候離出發點距離為8+1=9m。

再判斷物體會不會停留在這個地方(最高點),12>4,所以不會停下。繼續往下加速。

a』=(12-4)÷2=4

0.5xaxt^2=9得出

t≈2.12s(4.5開方)

之前有乙個t1=0.5s

故從撤去拉力再到回到出發點一共用時為2.12+0.5=2.62s。

哇,終於寫完了。我特意去找草稿紙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採納!

一道高一物理題?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光滑表面,只存在重力勢能跟動能相互轉換;題目中是粗糙鞋面,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永遠阻礙物體運動,重力勢能克服摩擦力做功,最終重力勢能=動能+摩擦力做得功。

7樓:仵慕苼

△ek=△ep+wf

動能=重力勢能變化和摩擦力變化,是能量守恆定律

一道高一物理題

8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到達o的時間分別為t1,t2,t3.

則t2<t1=t3 即45°角斜面小物體最先到達o那麼設o到直線的距離為l

斜面和豎直線的夾角為α

由1/2at^2=x ①

x=l/sinα ②

a=gcosα ③

②③帶入①後

t=根號下(4l)/(gsin2α)

代入角度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那裡不明白 hi我

9樓:太虛夢魘

設軌道與斜面夾角為θ,o到直線的距離為l

則物體的加速度a=gsinθ

下滑位移s=l/cosθ

由s=1/2at^2得:

t^2=2s/a=2h/cosθ/gsinθ=4h/gsin2θ則:t=(2√h/g )/sin2θ

則30°和60°的同時到,45°的最先到

10樓:匿名使用者

假設三個小球的距離o的水平距離都是l。假設軌道傾角α。則小球豎直高度為ltgα。下滑到o點的速度為mgltgα=0.5mv^2,即v^2=2gltgα。

小球受重力沿軌道方向的分力(也就是小球所受合力)mgsinα,根據衝量定理mgsinαt=mv,即v=gsinα*t,則t^2=v^2/(gsinα)^2=2l/(gsin2α)。

所以45°的先到,另兩個後到且同時。

11樓:仉元正

學習。有道理。合成與分解。重力加速度在斜面的分量,更要顧及三者路程的不同。

12樓:成功

由動能定理得1/2mv^2=mgh v^2=2gh v=gtsina a為斜面傾角 v同所以a大的t小順序為丙乙甲

答案絕對是錯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高度h一樣的話h/sinα=1/2*g*sinα*t^2 化簡後得到t=1/sinα*√(2h/g)結果你自己算算吧!

14樓:覓青森

順序依次是60度、45度、30度,這是因為重力加速度g產生了分量引起的。比如30度斜坡,其分速度為g/sin30,依此類推。

一道高一物理題

15樓:匿名使用者

對自由落體運動,有 ① h1=1/2gt�0�5,對勻減速運動有② h2=[vt�0�5-(gt)�0�5]÷(2a),對整個運動有③ h1+h2=365m,將 ①②兩式代入③式。整理得5t�0�5+(10-100t�0�5)÷(-4)=369,解得t�0�5=12.25,t=3.5s

16樓:隱綠柳邸賦

2個都是n的平方恩、速度是v的時候w1=1/2mv^2,速度是nv的時候w2=1/2m(nv)^2、算算後就得到w1=w2/n^2,即w1n^2=w2,而w又可以看成fs所以fs1n^2=fs2,力不變所以最後得到s1n^2=s2

17樓:遇曼雲石濮

這題就選d沒有別的答案了!老師沒有說錯啊!分析:

先把兩個物體看成整體加速度就知道了!物體受的合力就知道了!這樣分力也就知識了!

分力是重力和斜面對物體的支援力。但是我沒有想到另乙個答案!

18樓:盈秋英亓鶯

做功等於能量的增加,也就是等於動能。

所以w=1/2mv^2

如果速度由0增至nv,那麼w』=1/2m(nv)^2所以w』是w的n^2倍。

若要物體的速度由v增至nv那麼做的功等於w』-w=(n^2-1)1/2mv^2

所以是n^2-1倍。

因為w=fs。如果要s不變,那麼就是要f變成原來的n^2-1了。。。。。。。。。。。。。

19樓:馮廷謙鬱詩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位移---時間影象,就是縱座標是位移,橫座標是時間的影象,在這裡,當橫座標為t1時,圖中縱座標明顯是相等的,所以此時的位移相等。

20樓:庫建明碧紫

因為氫氣球帶著重物勻速上公升,使得重物獲得了同樣的4m每秒的速度,當繩子斷後,重物還是有向上的4m每秒的速度,則以4m每秒的初速度向上做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運動(此過程的位移即為上面算出來的0.8m,時間為上面算出來的0.4s),直至重物的速度減為0後,開始下落,此時重物距地面的距離是重物上公升的位移0.

8m加上繩子斷裂處距地的9m,下落的時間加上公升的時間即為落地時間,

一道物理題

21樓:匿名使用者

水深應為1.5m

設水深為x(公尺),則紅蓮高為x+1。在紅蓮移動後構成了直角三角形,其中斜邊長x+1,直角邊分別長2、x,列式解得x=1.5

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勾股定理現約有5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用代數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在中國,商朝時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

在西方,最早提出並證明此定理的為西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用演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

一道高一物理題(關於運動﹚

22樓:蒯蘭英羿茶

好像剛回答過呀,呵呵!

通訊員從隊尾出發,最後還是到隊尾,所以這15min,該通訊員的位移和整個隊伍的位移相同。

所以v平均=1.5m/s,位移1.5×15×60m=1350m;

拓展問:最好是畫個示意圖,分三個時刻初始時刻,通訊員到隊首時刻,通訊員回到隊尾時刻(略)

設通訊員的速率為v,則根據時間距離關係可列方程:

(v-1.5)*t1=1000

(v+1.5)*t2=1000

t1+t2=15*60

解上面的方程組可得v約為

2.98m/s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道高一物理題,物理高手謝了

23樓:裘芙伊溪

s=(s1+s2)^2/(4s1)

設塔高為s.則根據題意.

a落地時間為t1=根號(2s/g)

b落地時間t2=根號[2(s-s2)/g]a下落s1所需時間t3=根號(2s1/g)因為同時落地,所以t1-t3=t2

解出方程的解為b.(s1+s2)*2/4s1你對對答案是b

一道高一物理題(過程)

24樓:

解:設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a,則

sina=h/l=1/4,cosa=(√15)/4因為,人沿搭板將物體勻速推上汽車,且忽略摩擦力所以,fcosa=mgsina

f=mgsina/cosa

=50×10×(1/4)×4/√15

=500/√15≈129.10(n)

人做的功是:w=mgh=50×10×1=500(j)答:略。

高一物理題 一道高一物理題

設ab距離s,船速v,水速v 則順流時,s v v 3 逆流時,s v v 6 不用發動機意味著用時s v 由 兩式可以解出s v 12 怎麼解?自己動動手練習一下吧 答案 12h 解 設ab兩地距離為l,船的在靜水中的速度為v1。不用發動機順流時的速度v 順流開發動機時。l v v1 3h 逆流開...

請教一道高一物理題,一道高一物理題

以人為分析物件,繩子對人的摩擦力f,方向向上,重力g1,向下。以滑輪為分析物件 滑輪兩側繩子的拉力相等 繩子對人的摩擦力f 繩子對物體的拉力t。以物體為分析物件 繩子拉力t,向上 物體重力g2,向下。g1 g2 60 10 600n 勻速往上爬時 人所受摩擦力和重力平衡 f g1 600n 物體受拉...

一道高一物理題,一道高一物理題,過程和答案

1 人向下跑,才能給木板向上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大小等於木板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即 f mgsi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木板對人有乙個大小相等,但方向向下的摩擦力,所以人所受外力的合力為 mgsin mgsin 因此人的加速度大小為 mgsin mgsin m 2 要使人相對於地面不動,則木板應對人...

一道高一物理題,一道高一物理題怎麼做?

他們到達o的時間分別為t1,t2,t3.則t2 t1 t3 即45 角斜面小物體最先到達o那麼設o到直線的距離為l 斜面和豎直線的夾角為 由1 2at 2 x x l sin a gcos 帶入 後 t 根號下 4l gsin2 代入角度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那裡不明白 hi我 設軌道與斜面夾角為 o到...

請教高一物理題,請教一道高一物理題

1 設水平想右為正方向 動量守恆 mv0 mvx 0,vx mv0 m 2 由動能定理 mgs 1 2mv0 2 1 2mvx 2,s 1 2v0 2 1 m m g s為小木塊和木塊位移大小的和,你自己不妨畫畫圖,mgs為摩擦力對小木塊和木塊做的總功 由於質量為m的小木塊放在質量為m的長板 為使小...